九期一再遭質疑 科學問題無懼「百家爭鳴」

2021-01-09 騰訊網

事件詞雲圖

事件概述

2019年11月,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阿爾茨海默病(AD)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規格:150mg)上市註冊申請。然而,業內關於九期一的質疑不斷,包括其臨床試驗設計、試驗數據以及聯合研發公司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製藥」)「黑歷史」等問題。其中,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繼2019年實名舉報耿美玉造假之後,今年再次發文質疑九期一有效性。隨後,雙方多次回應,九期一療效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輿情走勢及關鍵節點

以7月6日~7月22日為監測時間段,如圖所示,整體呈「波浪式」發展,網民關注度高於媒體關注度。

監測時間:2020年7月6日~7月22日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第一階段:饒毅再發文質疑九期一療效,九期一新規格未批准,引發關注

7月6日,饒毅以編輯委員會委員身份在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發表簡訊,對2019年10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在同一期刊發表的關於GV-971的文章提出質疑。簡訊中提到,在2019年GV-971相關論文發表前,耿美玉教授已發表了12篇與GV-971有關的論文,但並未在2019年的文章中引用相關論文。而且這12篇論文都指出,GV-971有助於緩解阿爾茨海默病,但具體的作用和靶標卻幾乎完全不同。對此,饒毅質疑,從未遇到一種藥物有如此多的靶點可以治療或緩解同一種疾病。微信公眾號「丁香園」「蒲公英」「科研圈」等行業內自媒體紛紛發文報導關注相關內容,標題多突出「從未見過一個藥物有如此多的靶標治療同一疾病」「饒毅再次質疑耿美玉」等。

7月8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2020年07月08日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顯示,九期一研發公司綠谷製藥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450mg規格的甘露特鈉)上榜,因未標明是自動撤回還是未批准狀態,因此,引發外界對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的猜測。媒體紛紛以「九期一新規格暫停申報」「新規格未獲批」等為題進行報導。對此,7月9日,綠谷製藥回應稱,九期一新規格並非未獲批,而是該公司已於4月2日向國家藥監局主動撤回450mg九期一的上市申請,同時重啟該規格藥物的上市申請。綠谷製藥相關人士表示,撤回再重新申報,其實是為了加快審核的流程。《財經》雜誌發表《饒毅質疑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綠谷製藥撤回新規格申請》等進行報導。

媒體還關注九期一國際臨床三期試驗,期待用數據打破質疑。企鵝號「21世紀經濟報導」發表《國產老年痴呆「神藥」再陷爭議,九期一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稱,根據綠谷製藥通告,其已於4月8日收到美國FDA的批文,準許其原創藥品九期一在國際多中心開展三期臨床試驗。這顆寄託了無數患者希望的小小膠囊,究竟是否能繼續「乘風破浪」,用數據打破質疑,恐怕還需等待試驗結果的證明。

微博平臺上,@財經雜誌、@鳳凰財經等發布相關微博獲得較高轉評量。網民多對饒毅表示支持,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對爭議問題進行回應;三是希望該藥物有效。在微博平臺信息帶動下,輿情於7月10日達到最高峰。

第二階段:耿美玉團隊作出回應,饒毅再次提出質疑

針對饒毅質疑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機制相關論文一事,7月13日,耿美玉團隊在《細胞研究》發文回應稱,其在2019年發表的論文之所以沒有引述此前的12篇文章,是因為相關文章間沒有充分的相關性。近年來,科學家在AD領域有了飛速的認識,這一認識過程相當複雜。2019年的研究是針對GV-971治療AD的全新機制,主要著眼點為腸道菌群和神經性炎症。而此前發表的12篇文章中,有4篇是評論文章,3篇並不相關,剩下的5篇文章只有很勉強的相關性。此外,對於饒毅提出的「從未見過有一種藥物有如此多的靶點來治療一種疾病」這一觀點,耿美玉團隊認為,一種藥物有多個靶點通路來實現治療效果,這一現象在已經上市的藥物中很常見,如關於治療Ⅱ型糖尿病口服藥物二甲雙胍的最新研究顯示,二甲雙胍還可能因改變腸道微環境,以促進其在治療Ⅱ型糖尿病的療效。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發表《耿美玉回應饒毅質疑:完全不贊同饒毅說法,一種藥物靶向多條通路很常見》、微信公眾號「生命科學前沿」發表《耿美玉:饒毅知識儲備不足,質疑非常的「荒謬」》等文章進行報導。

7月14日,15日,饒毅在其個人公眾號「饒議科學」連續發表文章再次發聲。饒毅表示,2019年的12篇文章都涉及GV-971,而且還涉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AD。如果耿美玉等認為這12篇文章都與2019年文章沒有足夠相關性,那麼這是試圖否認她以前工作?此外,絕大多數藥物,治療作用是通過一個、或少量靶標,一般來說靶標多了會導致副作用增加。二甲雙胍這樣的情況本身很罕見,有多個潛在靶標。就是有少數幾個藥物有多靶點,而且都是治療性靶點,不表明GV-971就是。發表論文需要引用以前發表的相關研究,即使以前研究的質量不好甚至被現在的研究推翻,這是學術的基本規範。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于光遠:百家爭鳴——發展科學的必由之路
    為了批評和處理樂天宇的問題,科學衛生處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商定,於1952年4月至5月,由中國共產黨科學院支部開會批評樂天宇。支部大會認為,樂天宇犯錯誤的性質是:嚴重的無組織無紀律,嚴重地脫離群眾的學閥作風,以及學術工作上的嚴重的非馬克思主義傾向。支部大會決定給樂天宇留黨察看一年處分。5月31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宣布,撤銷樂天宇所擔任的遺傳選種實驗館館長職務。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經濟日報1月14日消息,2019年11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九期一」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國家I類新藥上市後,有輿論發出質疑,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在全球各大製藥公司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均告失敗、全世界17年來無新藥獲批的背景下,國家藥監局為何要「有條件批准」?該藥作用機制是否「靠譜」?臨床時間是否太短?
  • 國產老年痴呆「神藥」再陷爭議,九期一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不過,隨後綠谷製藥迅速發文澄清,稱其出於數據更新需要,已於4月2日申請撤回450mg九期一的上市申請。 一時間,各界對於九期一是否「跌落神壇」議論紛紛。目前九期一的國際臨床三期試驗已於美國開展,這顆寄託了無數患者希望的小小膠囊,究竟是否能繼續「乘風破浪」,用數據打破質疑,恐怕還需等待試驗結果的證明。
  • 臺北小碧潭捷運共構爆弊案 遭綠營質疑炒地皮
    臺北小碧潭捷運共構爆弊案 遭綠營質疑炒地皮 東南網
  • 從腸道到大腦:一文讀懂抗老年痴呆新藥「九期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一款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這款新藥「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是「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
  • 九章「量子至上」水平遭質疑?業內人士指出,這個問題美國也有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斯科特·亞倫森說:「即使您對量子位進行運算,量子位也要保持0和1的重疊,並保持糾纏態。」其他量子工程師說。「問題在於它們本質上非常脆弱。一旦有關量子位是零還是一的信息洩露到環境中,整個事情就會崩潰。這種'嘈雜'是構建量子計算機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這讓事情變得很難很難。」
  • 《非你莫屬》選手學歷遭質疑當場暈倒(組圖)
    郭傑對很多問題都是一問三不知  前晚,天津衛視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中,一位自稱在法國留學十年並拿了三個文憑的留學生郭傑成為熱議對象。節目裡,他的法語水平、三個專業文憑被現場BOSS團一再質疑,郭傑不堪打擊當場暈倒,卻遭主持人張紹剛「你是在演戲嗎」的質疑。
  • 新藥「九期一」獲批上市引關注 阿爾茲海默之謎有解了嗎?
    耿美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臨床前作用機制表明,「九期一」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這一與過去藥物截然不同的作用機制,為「九期一」臨床療效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國家藥監局只是有條件批准?
  • 金星生命「時有時無」?質疑讓科學更接近真理
    金星生命「時有時無」? 有些「烏龍」讓科學更接近真理近一段時間,有關金星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先是9月初有媒體曝出在金星大氣中發現磷化氫,金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消息一時間引起了熱議。不僅如此,多位科學家也從測量精度、存在位置以及結論等方面對最初的研究提出質疑,讓整個事情逐漸變得撲朔迷離。在人們的印象中,科學向來都是和正確畫等號的,科學家的結論向來都是可信度極高的。但其實,作為科技「無人區」的拓荒者,面對茫茫的未知世界和各種高度複雜的軟硬體工具,科學家反而是一群特別容易「犯錯」的人。
  • 磁懸浮「大鐵球」,可以360度旋轉無懼障礙物
    磁懸浮「大鐵球」,可以360度旋轉無懼障礙物現如今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出行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越來越先進。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汽車的出現,讓大家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未來的汽車長啥樣?磁懸浮「大鐵球」,可以360度旋轉無懼障礙物,行駛時不接觸地面,既能節省很多的能源,速度還提升了不少,並且它將成為未來的交通工具。
  • 擴充產能遭投資者質疑 利爾化學:產能釋放有個過程
    擴充產能遭投資者質疑 利爾化學:產能釋放有個過程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8 23:26:54
  • 綠谷製藥「九期一」上市引爭議 研發領頭人涉嫌學術造假
    2019年11月初,多家媒體報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11月2日有條件批准了綠谷製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的上市申請。報導稱,其上市填補了國際上在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2019年12月29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據悉,「九期一」規格150mg14粒3板定價為895元,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年費用約為4萬元。
  • 醫保調整將近 君實生物PD-1等遭質疑 公司發公告回應
    原標題:醫保調整將近,君實生物PD-1等遭質疑,公司發公告回應   因被一篇微信
  • 餘霜MSI上因翻譯問題遭觀眾質疑,英文專業翻譯出面一言打臉噴子
    關注大鵬侃遊戲,掌握最新電競諮詢,主播趣事繼EDG因翻譯背鍋後,餘霜MSI上翻譯再遭質疑,真不到位或太苛刻?不得不說,這次在臺灣省舉辦的MSI冠軍賽邀請LPL人員如餘霜作為翻譯也是讓不少LPL觀眾倍有牌面,這就類似於S7世界賽時候LPL邀請韓國的咆哮帝共同主持一樣,都是對賽區的認可,之前也曾出現過餘霜因翻譯出錯讓EDG戰隊背鍋一事,這次餘霜的某些表現再遭不少LPL觀眾的質疑,對於餘霜的不足,不少LPL觀眾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組圖)
    光速不變理論遭質疑劍橋科學家挑戰愛因斯坦」或「科學家質疑基本自然定律」為題做了報導。劍橋大學麥可·墨菲等學者的這項研究再次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了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光速是恆定的嗎?我們理解的基本常數是穩定不變的嗎?  在普通人看來,光速不變理論有很多難以理解之處。
  • 叔侄蒙冤入獄無人擔責 警方「獄偵耳目」遭質疑
    有無刑訊逼供?  張氏叔侄案中,對於可能存在的刑訊逼供,早在審判之前已有質疑。  張高平的一、二審辯護人王亦文回憶,他於2003年端午前後接手該案之後,經過外圍初步調查,已產生懷疑——張高平哭訴自己什麼都沒有幹,並稱遭刑訊逼供,還向王亦文展現了手上幾處被菸頭燙傷的疤痕。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2020年1月6日晚上7點30分,忙了一天的藥店銷售人員小李(化名)在微信群中曬出剛購進不到一周的藥物:九期一賣斷貨了,並配了一個哭笑的表情。微信群藥店店員曬圖,九期一賣斷貨了九期一(通用名甘露特鈉,代號:GV-971)是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2019年11月2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有效性遭質疑
    【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有效性遭質疑 】阿斯利康公司和牛津大學在23日宣布其實驗性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初步結果後兩天,即發布聲明承認一些研究參與者所接受的疫苗劑量存在關鍵錯誤,這引發了人們對其研發新冠疫苗的初步結果的質疑。 阿斯利康在聲明中雖然承認了疫苗製造中存在的錯誤,但並沒有提及為什麼一些研究參與者在注射兩次疫苗後的第一周沒有獲得預期的免疫效果。
  • 綠谷製藥發表聲明:饒毅教授關於九期一相關言論嚴重損害其名譽
    點擊上方小程序報名加入1月30日,綠谷製藥發表聲明稱,饒毅教授針對其用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九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