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火星生育面臨巨大困難:輻射微重力和營養不良

2021-01-15 太平洋電腦網

研究人員稱,在火星表面生育嬰兒可能面臨著巨大危險,人類最基本的生殖過程可能不適合在火星大氣環境中進行。

圖中是馬特?達蒙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飾演的角色。目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研究機構已開始研究火星基地硬體條件,很可能不久會建造一個火星殖民基地,現在專家們已開始考慮未來人類如何在火星表面繁衍後代。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警告稱,未來人類在火星上生育後代可能面臨著巨大困難,其中包括:大量輻射和心理問題等。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和其他研究機構已開始研究火星基地硬體條件,很可能不久會建造一個火星殖民基地,現在專家們已開始考慮未來人類如何在火星表面繁衍後代。他們表示未來人類在火星表面生育將面臨諸多問題,同時,警告稱在火星大氣環境可能無法生育人類後代,流產現象將非常普遍常見。

研究報告作者波蘭信息技術與管理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康拉德?斯佐西克(Konrad Szocik)說:「火星被認為是除地球之外支持人類繼續探索的下一個登陸行星,然而不幸的是,這種努力與巨大挑戰並存於各個學科之間,從太空旅行技術到醫療、生物、社會和道德倫理挑戰。」

他還指出,我們認為人類在火星表面繁衍後代將是外太空任務實現長期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研究小組得出結論稱,人類在太空環境中繁殖後代可能會失敗。

人類在火星表面生育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輻射,因為火星大氣層非常稀薄,宇宙輻射將對火星表面的任何人類(甚至胎兒)構成嚴重威脅。據悉,火星表面年平均輻射量是地球的6倍,這將引發氣候加速變化。

研究人員稱,輻射可能導致胎兒發育不正常,尤其是第一批太空旅行者在火星旅行中遭受太空輻射的風險較大。輻射被認為對成年人危害嚴重,尤其是生殖細胞、胚胎發育和胎兒,同時,輻射也被認為是對太空人構成重要健康危害。另一個重要問題很可能是火星重力,其遠低於地球重力條件,與地球生態環境差異很大。

目前,美國宇航局研究發現長期太空軌道生活將導致骨質疏鬆,影響太空人眼睛和脊髓液體含量,這將導致人們視力下降。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登陸火星表面之後太空人通常承受壓力較大,心理素質較差。

另一個因素可能是食物營養不良,無法提供人類正常所需營養。同時,研究小組表示,未來人類在火星表面流產現象會非常普遍。我們相信未來火星殖民基地「墮胎政策」會比地球的相關政策更加寬鬆。

當懷孕對母親身體構成生命危險以及胎兒嚴重不適合在子宮中生長,是可以允許進行墮胎。然而,研究人員表示,所有這些障礙最終可能被克服。

一個健康嬰兒在地外環境中孕育誕生,本身就是我們作為一支物種生存能力的表達,並且表明我們能夠潛在成功地探索宇宙。火星生命將完全不同於地球生命,因此兩者的繁殖方式也不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在火星生育會面臨巨大困難?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火星也是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和地球一樣是巖石行星,人類未來會在火星建立火星殖民基地,一批人類也會移民到火星。人類想要在其它星球長久生存下去,必然要繁衍生育後代才行,可是科學家通過研究火星硬體條件之後卻發現,在火星上生育後代將要面臨巨大的困難,這是為什麼呢?
  • 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 火星之旅危險知多少
    太空人前往火星的旅程並不像遊客們前往瑞士那麼輕鬆、愜意且自在,而是一段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和未知風險的冒險之旅。執行火星探索任務的太空人將不得不長期與深空輻射、微重力、幽閉空間、與世隔絕等壓力作鬥爭。畢竟,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太空人到達火星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而返回地球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
  • 人類移民火星,現在還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困難?趣科學
    除了月球,火星一直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顆類地行星,而且很可能以後也將是人類移民首選。宇宙飛船首先是太空艙中的微重力問題。要知道去一趟火星要在這種微重力的環境下生活7個月以上。但在火星上如果出現任何意外,那真是要去天堂了,根本來不及救援。其次,目前還沒有在火星上長時間活動所能穿戴的衣物。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太空人在太空艙外每次也只能呆兩個小時。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1%,太空衣可以抵擋低壓和寒冷,擋不住太空中宇宙輻射和太陽風粒子。
  • 火星帶給人類的五大壓力!輻射、重力、孤立無援讓我們不知所措!
    通往火星的道路充滿了危險!美宇航局在前段時間曾宣布計劃在21世紀30年代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一偉大計劃的背後實則包含了危險重重的困難!但是美國宇航局正試圖在本世紀30年代將太空人送上火星之前降低各種風險!
  • 未來人類或可在太空繁衍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在近日於維也納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會議上,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提交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冷凍的精子樣本暴露於類似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仍然可以保持活力。這表明,在通往天基繁殖的道路上,至少有一個障礙可能是可以克服的。
  • 第一個在火星上行走的人或是女性,有望攜帶精子繁衍生息
    但一名專家對趣味科學網站表示,這項研究並未揭示精子在太空中的真實表現,我們距離使用冷凍精子創造太空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還面臨諸多困難。冷凍精子在微重力下保持活性由於很多原因,在太空中進行性行為不僅困難而且危險;此外,宇宙輻射對發育中的胚胎也會造成巨大威脅。
  • 人類登陸火星就像一場單程票旅程,深太空探索五大難題,危機四伏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止過。NASA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人類送入小行星,並在2030年將人類送入火星。馬克種植土豆,用自己便便施肥,用火箭燃料提取水影片改編自科幻小說,實際人類前往火星還面臨很多巨大的挑戰
  • 火星移民將會面臨諸多困難,科學家發現有幾個困難人類或無法克服
    人類未來必須要離開地球,這是因為地球的資源會逐漸地減少,而且地球的自然環境也會受到很大的局限,導致人類無法繼續繁衍生息,這些事情將是未來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現在科學家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個地球,這樣人類未來的發展才能夠得到保障。
  • 除了冷凍精子,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
  • 火星任務有危險?科學家:太空人的大腦在微重力下會膨脹
    自從人類登上月球之後,火星成為了科學家的下一個目標。然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太空人在太空中大腦會擴張,這將使未來的長距離太空旅行任務面臨潛在的危險。研究小組發現,長期暴露在微重力環境中會導致他們大腦和腦脊液的擴張,而腦脊液是一種對大腦起緩衝作用的透明液體。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殘暴的無形太空輻射:人類登陸火星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太空人有一天踏上火星展開長期探索任務時,他們將面臨著一個隱形威脅
  • 肌營養不良爸爸有遺傳男孩嗎?肌營養不良的遺傳規律?
    我們都知道肌營養不良症是指一組以進行性加重的肌無力和支配運動的肌肉變性為特徵的家族遺傳性疾病群,肌營養不良症不但能夠影響運動功能,患者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癱瘓,還累及心臟會並發肺部感染以及壓瘡而亡。所以有很多患者的問肌營養不良是怎麼遺傳的呢?
  • 人類在太空中能否懷孕?
    這包括近失重狀態,或微重力,以及重力比地球還小的地方——比如火星,那裡的重力不到我們所習慣的一半。多數試圖解釋這一點的實驗都是在真實或模擬的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所以這就是我們今天所關注的內容。但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認為,即使是火星的重力也會對懷孕和孕育造成問題。
  • 人類移居火星將面臨的5個現實情況,你還願意住到火星嗎?
    ,雖然人們對移民火星充滿了憧憬,如果人類在火星上生活的話將要面臨哪些情況呢?其實對於火星上的生存環境,NASA的專家已經指出了人類將面臨的幾個困難情況:1、火星三分之一的重力環境雖然已有《火星救援》這類關於火星生活的科幻影視,但人類即便在火星上建立能生活的生態基地,也要隨時面臨只有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環境,人體在低重力環境下骨質會變得疏鬆,而且身體的肌肉即使保持鍛鍊也會面臨萎縮的現象,不過心臟輸送血液時承受的重力變小,人體會在適應環境以後個子會出現變高的現象
  • 人類在宇宙中可以繁衍嗎?美俄曾進行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對於未知的東西人類總是充滿了好奇,正是這種求知慾支撐著科技進步,地球上人類能生活的土地基本都已被探測完畢,於是就將眼光放到了宇宙,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人類一直都有移民太空的想法,為此也付出了實際行動,制定了月球基地計劃和火星登陸計劃,目前來講載人航天不是困難,但要說移民還是為時過早。要說移民太空我們還得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在宇宙中是否能夠正常繁衍?
  • 別那麼樂觀:人類許永遠都無法殖民火星
    很多人對以下這件事感到理所當然:人類將在不遠的將來,在火星上建立起欣欣向榮的,長期存在的定居點。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觀點可能過於樂觀了,它低估了定居火星可能將要面臨的挑戰和困難。除非我們極大地調整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火星的極端環境,否則這顆紅色星球將永遠不適宜我們定居。
  • 科學家警告:殖民火星,遠非將人類送到火星那麼簡單
    儘管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的足跡沒有踏上任何一顆地球以外星球的土壤,但是包括美國宇航局和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內的眾多機構和人士,一直在致力於人類重返月球,甚至登陸火星,進行火星殖民。
  •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需解決這個關鍵問題,太空人太空微重力適應性
    ,我們已經開始暢想在火星的人類奮鬥史。但是,別著急,有個問題需要馬上解決,不然就會拖馬斯克火星計劃的後腿。在地球重力條件下,直立行走的人類,形成了下肢血壓高的特點,這樣才能保證心臟把動脈血液泵壓入大腦需要的部位,不會造成缺氧。
  • 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
    由於高空氣球的飛行高度最高也只有40~50km,用高空氣球的方式開展微重力實驗,獲得的微重力時間並沒有提升多少。採用探空火箭開展微重力實驗,則可以獲得數分鐘到十數分鐘的高質量的微重力時間。但是,探空火箭的成本較高。ESA和NASA每年利用探空火箭進行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的次數都在一到兩位數規模以內。利用探空火箭進行微重力和生命科學實驗,均需要將樣品回收,因此要同時考慮樣品的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