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或可在太空繁衍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想像一下,未來某一天,人類可以將精子運送到其他星球,然後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在此星球上繁衍生息,並擴展人類的基因庫。是不是太過於科幻?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在近日於維也納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會議上,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提交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冷凍的精子樣本暴露於類似太空微重力的環境下,仍然可以保持活力。這表明,在通往天基繁殖的道路上,至少有一個障礙可能是可以克服的。

        但一名專家表示,這項研究並未揭示精子在太空中的真實表現,我們距離使用冷凍精子創造太空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還面臨諸多困難。

        樣本經歷多種重力環境

        由於很多原因,在太空中進行性行為不僅困難而且危險。此外,宇宙輻射對發育中的胚胎也會造成巨大威脅。

        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西班牙巴塞隆納婦女健康中心胚胎學實驗室主任蒙特塞拉特·博阿達說,微重力還會顯著損害人體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將人工繁殖作為徵服地球以外假想殖民地的主要手段。

        以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低重力環境中會被破壞,所以,測試生殖細胞將受到何種影響至關重要。博阿達說:「微重力影響分子和細胞結構,科學家已經發表了很多基於動物模型和人體其他組織和細胞而進行的此類研究。但不同重力環境對配子和胚胎會產生何種影響,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

        為了更好地了解微重力如何影響精子,博阿達與來自巴塞隆納理工大學的微重力工程師以及西班牙業餘飛行員航空俱樂部的成員合作。他們收集了來自10名健康志願者的精子樣本,並使用地球上生育治療中常用的技術將其冷凍。實驗樣本放在一架雙座特技飛機上,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了大約20次拋物線機動,使樣品暴露於多種重力條件下,從類似太空的微重力到2—3倍地球重力。

        博阿達說:「我們選擇了特技飛行,因為它在模擬太空飛行的影響方面被證明是有效的。」飛行結束後,研究人員將樣本解凍,並將精子與存儲在地球上的對照樣本進行比較,通過測量7種特徵來評估精子的活力,包括精子的濃度、運動能力、活力、形態和DNA碎片等。

        博阿達說:「在暴露於微重力後,冷凍的人類精子樣本似乎沒有發生變化。」

        英國《獨立報》的報導稱,研究人員表示,這一實驗儘管處於研究初期階段,但開啟了「將雄配子安全運送到太空並考慮在地球外建立人類精子庫」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也指出,他們需要將冷凍精子暴露在類似太空的條件下更長時間,並分析不同重力水平對冷凍精子的影響。博阿達說:「最好的選擇是利用真正的太空飛行進行實驗。」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生育專家艾倫·佩西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博阿達也認為:「研究人類暴露於太空的長期影響,並考慮在地球外繁殖的可能性很重要。」

        對女太空人殖民火星有利

        俄羅斯衛星網在近日的報導中指出,這一新發現可能對未來僅限女性的任務有用。比如,這些女性可被派往火星殖民。

        英國《衛報》援引英國首位太空人海倫·沙曼的話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份未發布的火星任務報告就推薦派遣同性別飛行員前往火星,以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也曾表示,第一個在火星上行走的人很可能是一名女性,該機構已設定了到2033年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目標。

        佩西說:「女太空人可以獨自帶著精子前往火星,在此處繁衍生息。」

        還有很多挑戰需要解決

        雖然這些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但仍有科學家表示,這類試點研究還遠未「蓋棺定論」。

        美國堪薩斯大學名譽教授約瑟夫·塔什說:「這一結論未能考慮用於人類安全繁殖的精子庫的要求,也未考慮長期暴露於微重力和太空飛行輻射下的太空飛行條件。」

        塔什進一步解釋說,此項研究中採用的拋物線機動會導致引力的快速交替變化,「在長時間真實的太空飛行中不會經歷這種變化」。他正領導一項NASA研究,旨在利用來自國際空間站的樣本回答類似的問題,研究結果將在11月的科學會議上公布。

        塔什還表示,微重力的影響只是人類在地球之外安全繁殖的技術變得可行之前,研究人員必須清除的許多障礙中的一個。

        他強調,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繁殖面臨諸多問題,研究人員必須面對的其他挑戰包括:尋找減輕太陽輻射對配子、受精卵、發育中的胎兒和母親的影響的方法。(劉霞)

相關焦點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各國也都在盡心的研究太空技術,以期許人類可以移民到太空之中去。但是人類移民到太空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人類在太空中如何繁殖後代?科學家進行多次試驗,結果卻模稜兩可。,而只要有氧氣和水等生命必需品,人類就已經可以在太空之中生存,但是如何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卻依舊找不到頭緒。
  • 未來宇宙時代,人類將如何繁衍後代?
    神州日知  祗舍             人類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沒有人能全盤知曉。人類是宇宙中的生命,有觀點認為,宇宙生命進入宇宙時代是生命進化的最高境界。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太空已不再是早前那麼神秘。
  • 人類能到太空繁衍後代嗎?
    人類未來能否離開地球,穿越漫漫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 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後代?在太空誕生的人會是什麼樣? 宇宙飛船著了火怎麼辦? …… 現在要回答這些問題也許還為時尚早,但中國科學家未來兩周在太空中開展的19個新奇又有趣的實驗,能幫助積累和增進相關的知識。
  •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曾試圖太空受孕,結果太讓人意外了
    文/行走天涯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太空環境和地球環境是有顯著差別的,因此太空人必須要穿著厚厚的太空衣,可哪怕如此,太空輻射依舊會傷害到太空人的身體。以至於太空人只能輪流地執行任務,而不能每一位太空人長期的駐紮在空間站中。美國宇航局很想要知道人類能不能在太空繁殖,因此NASA在1996年,試圖讓太空人執行一項編號為NASA No. 12 571-3570的任務項目。
  • 除了冷凍精子,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的足夠成熟,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都能成功進入太空,傳回的一些數據讓人類對宇宙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只不過太空的環境比較艱難,不同於地球,想要承擔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目前很多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不少的疑問,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相當好奇,在太空中是否可以繁衍呢?太空的環境極為特殊,有多種問題需要考慮,那麼到底是哪些問題呢?人一旦登陸太空,一直處於失重環境,而在地球上是不可能失重的,也就是說在太空中人類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在失重環境下,造成的障礙是無法想像的。
  • 前蘇聯太空人太空懷孕是真的嗎?未來人類該如完成太空繁育哪?
    例如前蘇聯五名女太空人在太空懷孕這個謠言,據說就是來自於蘇聯的秘密檔案,一般人都不能輕易查閱的,這就是立足點。1991年五名女太空人在太空執行任務,但當返回地球後全部都懷孕了,這件事聽起來匪夷所思,最終目的就是要直指外太空有外星人,通過特殊的辦法把它們基因傳遞給我們。據說五名中有四名回到地球後進行了流產處理,但是有一名把嬰兒生下來了。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科學家曾經有一設想,人類將精子運送到其它星球,然後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在此星球上繁衍生息,並擴展人類的基因庫。這個看上去太過於科幻,但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一切皆有可能。最後發現,冷凍的人類精子樣子在微重力環境下似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未來科學家還會將精子送到太空環境中去測試,如果它能夠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健康生存,那麼人類的太空精子庫計劃有可能會進行。當然,太空除了微重力之外,還有各種輻射,這些輻射是否會對凍凍的精子產生影響,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只有通過太空實驗才能夠弄明白。
  • 人類在宇宙中可以繁衍嗎?美俄曾進行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對於未知的東西人類總是充滿了好奇,正是這種求知慾支撐著科技進步,地球上人類能生活的土地基本都已被探測完畢,於是就將眼光放到了宇宙,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人類一直都有移民太空的想法,為此也付出了實際行動,制定了月球基地計劃和火星登陸計劃,目前來講載人航天不是困難,但要說移民還是為時過早。要說移民太空我們還得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在宇宙中是否能夠正常繁衍?
  •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
    Y染色體正在退化,未來男性將要消失?人類未來如何繁衍?出生前孩子的性別已經在母親的肚子形成,一些家庭生了男孩會開心得不得了,對於女孩會比較反感,重男輕女在我國是一個最常見的現象。關於兩個性別的傳說,多人說在女媧造人的時候,為了讓人能夠在地球上更好的繁衍,便把人類的性別分開。但是根據最近這幾年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男生身體中的Y染色體正在逐步退化,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男性或許要消失,這是真的嗎?人類已經在地球上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但我們關於人類的起源了解的少之又少,不知道第1個人是男是女,他們又是怎樣繁衍生存的。
  •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嘗試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太空中繁衍很難嗎?聽上去很簡單,但由於太空環境特殊,有兩個難以跨越的鴻溝,一個是失重採用何種受孕姿勢,另一種則是太空中輻射環境!輻射環境造成的障礙除了選擇什麼姿勢外,對於人體來說,失重和輻射環境卻出了一個難題,前者失重條件下體液的流向是否正確,長期失重的肌肉無力以及鈣質流失,後者輻射環境對生殖細胞的影響,對人類DNA破壞影響等等都是未知的
  • 未來人類太空旅行遇到「霸座」,是要速度還是要風度呢?
    未來人類太空旅行遇到「霸座」是要速度還是要風度呢?兩者都要,可不能逞一時之快把人家丟在太空哦!穿越太空需要的是速度,這種速度難道必須依照我們現今的飛行器設置好的速度飛行嗎?這可不行,到地兒了連喘口氣的功夫還沒有也許就嗝屁著涼了,何況還要繁衍後代呢!要不了設計好飛行的路線自動駕駛不用人操作,然後將人冷凍,到達目的地之後設備自行解凍,這方法可行是可行的,但是外面的景色就沒有辦法欣賞到了呀!
  • 太空中能有性生活嗎?人類能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
    編者按:隨著長期太空旅行越來越接近現實,有一些關於人類生理的問題開始被提出來:人們能夠在太空中有性生活嗎?而且,當人們正式殖民太空的時候,人們能夠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CNET的一篇文章對這些有趣的問題進行了回答。文章由36氪編譯。在太空劇《The Expanse》的第一集中,當人工重力發生故障時,兩個角色正變得忙碌起來。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文化基因決定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英)克裡斯·英庇 浙江人民出版社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珺)《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講述了人類從走出非洲到飛出地球的史詩般歷程,揭示了冒險基因如何驅動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將來如何在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火星上也一樣,人類在徵服外星球的路上勢不可擋。除了技術的因素以外,我們還會面臨一個自身需要特別對待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能在外太空繁衍嗎?因此人類就不得不考慮即使有一天我們建立了外星球基地,那麼我們自身能夠繁衍嗎?如果不能,那麼人類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問題困在了地球。
  • 人類繁衍後代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個問題或許也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很大的謎團,就等於在問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者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事實上,人類也只是地球無數物種其中之一,人類繁衍的意義與其他物種不會有本質區別,具體意義何在我想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 太空文明將建立!科學家:未來將「使喚」微生物去太空開採礦石
    ,這意味著,未來人類或許可以「使喚」微生物去太空中開採礦石,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此外,還包括讓人類感到害怕的病毒、細菌等,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病毒因為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獨立繁衍,這也讓很多科學家們認為,病毒並不屬於微生物的範疇,還需要進一步去進行研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微生物至少已經有30多億年的歷史了,研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或許就與來自於太空中的微生物孢子有關。
  • 未來有望實現的三大太空技術,科技推動著人類探索太空
    自1957年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以來,人類的外太空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而太空則是一個新時代的地方,但是也非常需要科技的發展,未來有望實現的三大太空技術。如果未來可以完全解決纜繩強度的問題,這項技術就可能會實現,理論上太空電梯的運輸成本要遠低於火箭,想「一鍵升天」嗎?或許你只需要一張遠途飛機票的價格。
  • 太空嬰兒是否將與眾不同:科學家提倡研究太空性生活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人類真的計劃殖民火星,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太空中發生性行為,以及如何繁衍人類後代,很可能未來在太空中生育的孩子會與地球兒童存在差別。來自地球的火星殖民者,科學家並不知道太空嬰兒如何孕育生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將成為建立可持續太空基地的一個障礙。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健康科學學院急診部助理教授克裡斯·寧哈特(Kris Lehnhardt)說:「我們並不完全清楚人類如何在太空最終前沿繁衍後代,進行開拓性工作,以及如何在火星或者地球之外其它星球建立永久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