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能有性生活嗎?人類能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

2020-12-05 36氪

編者按:隨著長期太空旅行越來越接近現實,有一些關於人類生理的問題開始被提出來:人們能夠在太空中有性生活嗎?而且,當人們正式殖民太空的時候,人們能夠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CNET的一篇文章對這些有趣的問題進行了回答。文章由36氪編譯。

在太空劇《The Expanse》的第一集中,當人工重力發生故障時,兩個角色正變得忙碌起來。這兩個人優雅地漂浮在空中,他們在宇宙中完成性愛並沒有受到這個小故障的幹擾,直到重力重新開始,他們癱倒在床下。

事實證明,與電影中描述的情況不同,在微重力環境下的性愛要比這複雜得多。

隨著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和其他機構拒絕在太空中解決這個問題。嚴格來說,這個事兒上,基本沒有官方的立場。(如果有的話,但是並沒有提及,甚至連唯一一對在太空的已婚太空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Mark Lee and Jan Davis都沒有)。不過,也有可能沒有人有過太空性愛——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

這將是一項繁瑣、棘手和混亂的工作。

但這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在空間站待了六個月的太空人可能已經知道了,也可能不知道。但我們其他人呢?我們能在即將到來的太空旅行中享受假期性愛嗎?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們開始對宇宙進行殖民,我們還能繁衍後代嗎?

首先,你必須能夠控制你的暈車。美國航空航天局有一架飛機——波音KC-135 Stratotanker,用於進行微重力訓練的拋物線飛行,被稱為「嘔吐彗星」。但是,正如駕駛「嘔吐彗星」的飛行員所證明的那樣,人們有可能適應微重力環境。當太空人被送往國際空間站的時候,他們也已經習慣了失重狀態。

這是很好的現象。但他們很可能不會和另一半一起去做一些微重力的性交。

在地球上空盤旋的戀人們是否真的可以像在The Expanse那樣,在「浩瀚的天空」中優雅地移動呢?

不完全是,你在零重力狀態下是漂浮著的。而且,在國際空間站上,持續的氣流使空間站保持通風,這是一個額外的挑戰。你不僅要緊緊抓住你的伴侶,避免被每一次的推力擠壓,你還得與風作鬥爭。

Kira Bacal是一名醫生和科學家,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擔任臨床顧問,並在零重力的基礎上撰寫了一篇深度文章。她說:

如果你想要和另一個人做一些涉及到一定程度的推動或力量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力量來把你們連接在一起。

就連像接吻這樣簡單的事情都是一種挑戰,正如發明家和作家Vanna Bonta發現的那樣,她和丈夫一起做了一次拋物線飛行,並努力想要親吻。

Vanna Bonta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2suit,一套可以隨意搭配的太空服,這樣情侶們就可以很親密了。遺憾的是,Bonta在2014年去世,2suit從未超越過原型階段。

在國際空間站上,兩個人為了避免分開,可能會把自己隔絕在一個小的睡覺區。這可能是有益的,它能讓參與者們抵禦住牆壁,這樣他們就不會分開。它甚至還能提供一種隱私保護措施,因為房間有關閉的門。

但通氣量是否足夠?是否會讓兩個人呼吸困難?

Bacal說:「如果你在一個小空間裡,你就不會有太多的通風。因此,二氧化碳就會變多。就會讓人變得頭痛。」

二氧化碳並不是唯一積累起來的東西。你的身體會熱起來,你的汗水不會流失,因為沒有重力作用。而且國際空間站沒有淋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Skylab有一個,而且效率很低——一次淋浴需要兩個半小時。在國際空間站上,太空人基本上就用溼毛巾來擦拭身體。很有可能能夠清理乾淨,因為太空人需要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鍛鍊,但這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這些只是生理上的併發症。

當涉及到太空任務時,性還可能會擾亂團隊的動態。此外,女性太空人的相對匱乏——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太空人中,約有10%到12%是女性。據推測,500多名太空人中有一些是同性戀,但到目前為止,唯一公開的是Sally Ride。

Bacal說:「如果你是三名機組人員中唯一的女性,然後你和另一個人有關係,這對你們三個人的關係會有什麼影響?或者,如果這兩個人在一起,你就是那個奇怪的女人呢?「

Bacal補充說,太空人們「不得不放棄巨大的、巨大的東西來成為太空人,來完成為他們提供的任務。有一種真實的感覺是,你要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完成使命,這不是雙關語,這是一個職業生涯。所以,把「性」這個問題和潛在的公共事務災難放在一起,我認為任何做這件事的人都會非常謹慎。」

人們聲稱自己曾有過微重力的性愛,但他們的故事並不能經得起推敲。1999年,一部被稱為「天王星實驗」的色情電影中,有一個在「嘔吐彗星」上拍攝的微重力性愛場景。

可惜的是,這些場景都是巧妙的贗品。在其中一個畫面中,演員Silvia Saint的馬尾辮整齊地垂落在她的背上,而不是像在微重力中那樣漂浮在她的頭上。

在另一篇文章中,根據「Packing for Mars」一書(這是一本探討人類與太空不相容的書)作者Mary Roach的說法,這段視頻僅僅是在拍攝後翻轉過來的。

1989年,一份據稱詳細記錄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異性戀伴侶間進行微重力性愛實驗的文件被公布出來。它也被證明是假的。據推測,執行這些實驗的STS-75太空梭上有一群男性船員,直到1996年才起飛。

但幾乎肯定會發生什麼?手淫。你可能已經讀到過,因為在微重力環境下,血液在體內流動的方式,男性太空人很難在太空中勃起,但這並不一定是真的。首先,我們已經知道女性太空人的月經正常,這似乎表明身體內部的液體流動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正如退休的美國宇航局太空人Mike Mullane在2014年接受男性健康採訪時所說的,「有幾次,我從睡眠時期醒來,我有一個可以鑽過氪氣鑽孔的『笨蛋』 。」

所以,重力,或者說缺乏重力,不應該成為男性或女性的一個顯著的性障礙。

可以說,在太空人的最大利益範圍內,手淫是最有利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手淫也能降低女性患宮頸癌、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但是,讓官方確認太空人手淫是件棘手的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都沒有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而國際空間站前指揮官Chris Hadfield禮貌地拒絕發表評論。

不過,前蘇聯太空人Aleksandr Laveykin給了一些回答,作為Mir-EO2遠徵的一部分1987年,他在太空度過了174天。在上文提到的「Packing for Mars」一書中,有記錄當朋友問他在太空中做愛的時候的回應。

「我說,『用手!』」

至於發生的過程,他說:「有時它會在你睡覺的時候自動發生。這是自然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30年載人重返火星。火星一號,以及痴迷於火星的SpaceX的CEO Elon Musk,都在尋求在這個紅色星球上建立一個永久的殖民地。我們可能短期內不會有一個脫離世界的殖民地,但這是一個很有可能的問題:我們能在太空創造出新的人類嗎?

我們從小鼠的研究中得知,在微重力環境下,受精與地球表面的重力情況下是一樣的,至少在一個哺乳動物的實驗室環境中是如此。但是將胎兒帶至分娩,並在微重力環境下分娩可能並不那麼順利。

一項涉及老鼠的研究發現微重力阻礙了動物平衡的發展。另一項研究發現,暴露於微重力環境下的鼠胎兒死亡率更高。

空間對成人身體造成損害,包括肌肉、骨質密度下降和激素變化等問題。我們不知道這些會對發育中的胎兒有什麼影響,但由Slobodan Sekulic領導的一個塞爾維亞研究小組推測,在第三個月的微重力可能會抑制胎兒的肌肉骨骼發育。

而這一切都沒有考慮到與太空居住有關的、最基本的健康問題。

「這是一個輻射環境,」巴卡爾說。「太空人被認為是輻射工作者,沒有人會允許孕婦在三裡島(譯者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米德爾敦附近一島,該地核電站曾發生災難性事故)工作。」

原文連結:https://www.cnet.com/news/space-sex-science-nasa-esa-zero-gravity/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除了冷凍精子,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
  • 人類能到太空繁衍後代嗎?
    人類未來能否離開地球,穿越漫漫星際,在宇宙中長期生存? 人類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後代?在太空誕生的人會是什麼樣? 宇宙飛船著了火怎麼辦? …… 現在要回答這些問題也許還為時尚早,但中國科學家未來兩周在太空中開展的19個新奇又有趣的實驗,能幫助積累和增進相關的知識。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人類能在太空中papapa嗎?這發生過嗎?
    當太空機構考慮派遣太空人去月球或火星執行長期任務時,他們必須正視這個社會問題。有些方面,如個人衛生或社會禮儀,可以很容易地適應。但其中一個方面卻很難解決,那就是如何papapa。不管人們是否需要在太空繁衍,人們普遍認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害羞」的事發生。事實上,太空人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都集中在太空探索的個人方面。
  •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的足夠成熟,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都能成功進入太空,傳回的一些數據讓人類對宇宙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從古至今有不少國家一直在追尋宇宙中的奧秘,有不少太空人已經成功登陸上了月球。只不過太空的環境比較艱難,不同於地球,想要承擔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目前很多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不少的疑問,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相當好奇,在太空中是否可以繁衍呢?太空的環境極為特殊,有多種問題需要考慮,那麼到底是哪些問題呢?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但是人類移民到太空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人類在太空中如何繁殖後代?科學家進行多次試驗,結果卻模稜兩可。,而只要有氧氣和水等生命必需品,人類就已經可以在太空之中生存,但是如何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卻依舊找不到頭緒。
  •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曾試圖太空受孕,結果太讓人意外了
    文/行走天涯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曾嘗試太空受孕,結果太讓人意外了人類一直對於太空非常的感興趣,一直到在上個世紀蘇聯將太空人送上太空之後,人類就已經開始了不遺餘力的太空探索工程,終於國際空間站建成,以及我國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站之後,太空人就也不需要次次往返太空和地面了。很多太空人經常在空間站中一住就是半個月到半年的時間。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火星上也一樣,人類在徵服外星球的路上勢不可擋。除了技術的因素以外,我們還會面臨一個自身需要特別對待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能在外太空繁衍嗎?因此人類就不得不考慮即使有一天我們建立了外星球基地,那麼我們自身能夠繁衍嗎?如果不能,那麼人類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問題困在了地球。
  • 人類在宇宙中可以繁衍嗎?美俄曾進行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對於未知的東西人類總是充滿了好奇,正是這種求知慾支撐著科技進步,地球上人類能生活的土地基本都已被探測完畢,於是就將眼光放到了宇宙,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人類一直都有移民太空的想法,為此也付出了實際行動,制定了月球基地計劃和火星登陸計劃,目前來講載人航天不是困難,但要說移民還是為時過早。要說移民太空我們還得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在宇宙中是否能夠正常繁衍?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人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高瞻遠矚,按照人類航天事業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不出數百年我們一定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可以居住的生活基地。火星上也一樣,人類在徵服外星球的路上勢不可擋。除了技術的因素以外,我們還會面臨一個自身需要特別對待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能在外太空繁衍嗎?
  •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嘗試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太空中繁衍很難嗎?聽上去很簡單,但由於太空環境特殊,有兩個難以跨越的鴻溝,一個是失重採用何種受孕姿勢,另一種則是太空中輻射環境!可能這是一個誰都無法承擔的後果,所以太空受孕第一個遭遇的就是倫理問題。NASA的努力,有結果嗎?
  • 人類能在宇宙繁衍後代嗎?美俄兩國做出實驗,移居計劃受考驗!
    人類如今的科技是非常先進的,登上太空對於人類來說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了,於是人類又有了新的計劃,想要將人類移居太空,並且還制定了登陸月球,登陸火星等計劃,畢竟地球的環境已經不再樂觀了。可是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宇宙環境是非常複雜的,沒有地球這樣的大氣環境,沒有重力,甚至還有危害人類生命的輻射。人類要想在太空中繁衍後代,還是非常艱難的,但人類移居外太空提出的太空移居計劃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科學家進行了很多實驗。曾經俄羅斯讓兩名太空人在空間站內就進行了這樣的實驗,但是以失敗告終。
  • 人類和大猩猩能繁衍後代嗎,科學家親身實驗
    眾所周知,人類繁衍進化至今已經經歷數百萬年。經過我們祖先們的不斷進化,我們已經成長為高級動物。與普通動物不同的是,人類的腦容量很大,能夠完成很多動物無法完成的事情,我們是猿類進化而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類與大猩猩有很多相似之處。
  • 太空嬰兒是否將與眾不同:科學家提倡研究太空性生活
    北京時間6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人類真的計劃殖民火星,我們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太空中發生性行為,以及如何繁衍人類後代,很可能未來在太空中生育的孩子會與地球兒童存在差別。來自地球的火星殖民者,科學家並不知道太空嬰兒如何孕育生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將成為建立可持續太空基地的一個障礙。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健康科學學院急診部助理教授克裡斯·寧哈特(Kris Lehnhardt)說:「我們並不完全清楚人類如何在太空最終前沿繁衍後代,進行開拓性工作,以及如何在火星或者地球之外其它星球建立永久性基地。」
  • 人類在太空能生孩子嗎?科學家:或將突變出新物種
    所以我們現在就有了一個更加偉大的目標,殖民外星球。不難形象,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進程,再過個一個世紀甚至是兩個世紀,我們可能會登陸火星,在哪裡建造人類的根據地,也許我們會成為火星上第一個雙腿行走的智能生物。這一天我們完全可以預見,無非就是科技發展水平的問題。但是我們經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人類能在太空交配繁殖嗎?
  • 人類能在太空中生育嗎?美俄曾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如何?
    太空——人類的最終歸宿!或許你並不相信,太空將會成為人類的最終歸宿。自蘇聯於1957年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34;以來,地球上便掀起了一股探索太空的熱潮,各國紛紛朝太空中發射探測器,並且都希望能率先進入太空,獲得太空的&34;權。至此,太空時代正式來臨。
  • 動物不懂繁衍的意義,卻能不斷生育後代,有誰在操控嗎?
    生命在地球上世代繁衍,才讓地球變得更加有意義。不論是何種生物,都要依靠交配來繁衍後代,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種已經超過了1000多萬,其中有98%的物種都要通過有性繁殖來培育後代。這樣的結合方式更順應自然界的演變規律,也被大部分的生物所接受。人類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生生代代的繁衍,人類的文明才得以延續。
  • 種子登上太空後會變大?那人類登上太空後會變大嗎?
    許多媒體都曾報導過太空種子的故事,在我們的意識裡,在地球上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在登上太空之後再種植下去,就會得到體型變大的果實。於是有人會問,既然種子登上太空之後,再繼續種植下去後代會變得很大,那人類登上太空之後,他的後代也會變得很高很大嗎?
  • 我們能在太空中製造器官嗎?
    你知道嗎?3D列印人體器官的最佳地點其實是在太空。2019年,科學家為國際空間站開發了一臺「3D生物製造設備」(3D BioFabrication Facility,簡稱BFF)。這是世界上第一臺能夠在太空中製造人體組織的3D印表機,於2019年7月搭載SpaceX公司的貨運飛船到達國際空間站。在無重力條件下列印人體組織聽起來很酷,但科學家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嘗試呢?
  • 未來宇宙時代,人類將如何繁衍後代?
    神州日知  祗舍             人類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沒有人能全盤知曉。人類是宇宙中的生命,有觀點認為,宇宙生命進入宇宙時代是生命進化的最高境界。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太空已不再是早前那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