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望實現的三大太空技術,科技推動著人類探索太空

2020-12-05 科學哈

世界已經從空間技術中受益匪淺,特別是在通信,定位服務,對地觀測以及與政府資助的空間計劃有關的經濟活動方面。自1957年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以來,人類的外太空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而太空則是一個新時代的地方,但是也非常需要科技的發展,未來有望實現的三大太空技術。

太空電梯

太空電梯

在太空站放下一根可以連接到地面的纜繩,纜繩牢固在地表之下為升降倉提供向上的能量,運來運載人和貨物,最頂層則是電梯的出入口。

如果未來可以完全解決纜繩強度的問題,這項技術就可能會實現,理論上太空電梯的運輸成本要遠低於火箭,想「一鍵升天」嗎?或許你只需要一張遠途飛機票的價格。

小行星開採

小行星開採

登陸小行星並非完全科幻,2001年美國無人探測器就曾降落於「愛神」小行星,實現首次與小行星相會,而作為地球資源越來越枯竭的今天,獲取小行星上的資源將會被納入人類未來發展的計劃之中,它們不僅有著大量的稀有金屬還有豐富的礦產和重要的固態水。這都是人類發展急需的資源,對於地球生命而言,它們既是毀滅者也是創造者。

納米飛行器

納米飛行器

這是霍金生前與扎克伯格等人建立的太空探索項目,該項目計劃建造大批微型星際飛船,前往地球的鄰居比鄰星,這種納米飛行器有一塊二三釐米的「星片」作為船體。它是具有攝像機、推進器、導航等完整太空探測功能的飛行器,「星片」外的「光帆」則用於吸收能量前行。

由於飛創質量非常小,所以在雷射的不斷加速下,速度可提升至光速的20%,這意味著納米飛行器不到一周就可以超過旅行者號。20年抵達比鄰星,在比鄰星B上內置相機將拍攝高解析度圖像傳回地球,而這也將成為人類進入星際時代的重要一步。

相關焦點

  • 未來有望實現的5大太空技術,科學家:太空旅行或將實現!
    一直以來,人們對太空的好奇從未減退,對太空的探索也從未停止。在未來,人類在徵服宇宙的道路上將取得多大成就?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大膽而又科學的預測。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未來有望實現的五項太空技術吧!霍金在微博宣布將同俄羅斯網際網路億萬富豪尤裡·米爾納、美國社交網站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合作建立一個名為「突破攝星」的太空探索項目,建造微型微型星際飛行器,預計最快用20年抵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
  • 太空技術推動健康 珠海太空大會緊扣民生
    現在眼動儀也被用在雷射眼科校正手術中確保雷射束的準確定位,以實現對患者的眼部進行實時跟蹤,並在而不需要外科醫生的介入情況下,精確地指揮雷射手術刀。作為太空技術與產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國際平臺,珠海太空大會完全由民間推動、行業自發組織,為國內首次。珠海太空大會緊扣太空技術和平利用這一根紅線,焦點對準方興未艾、無處不在的太空經濟如健康、遙感領域,引發業界強烈的共鳴。
  • 太空旅行並不遙遠,了解這三點有望圓太空夢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太空不再是人類幻想中遙不可及的彼岸,不久後的未來,任何人都能圓夢太空,甚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太空旅行也是有可能的。航天科技助力,有望一圓蒼穹夢航天科技並非大家想的那麼遙不可及,確實之前考慮到技術,成本,航天是一項集國家所有力量才能實現的頂端科技,但隨著航天科技發展,尤其是載人航天科技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商業公司也加入到載人航天領域,據最新消息,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於不日前成功實現試飛,它的成功意味著人類航天將進入新的徵程-太空旅行,我們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夢想的彼岸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第一,伴隨冷戰的軍備競賽以及人類完成登月後,太空探索一直沒什麼程碑式的工程進展,相比送一個真人生命體去新星球,太空站以及探索器之類的器具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期望,再這麼下去,科幻片都沒什麼素材可以拍了……另一方面,雖然在外太空探索沒什麼重大突破,但在基礎物理上有了上帝粒子、引力波的實驗驗證,這也在不斷推高我們對星空探索的認知邊界。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火星探測取得的重大進展,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實現了新的裡程碑。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
  • 「天問一號」出徵,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火星探測取得的重大進展,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實現了新的裡程碑。
  • 《去更遠的太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解析人類的光榮與夢想
    地心說和日心說,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兩個裡程碑,雖然觀點是錯誤的,卻是人類認識宇宙的真實縮影,更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光輝歷程。17世紀時,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對行星運動進行了精細研究,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最初,人類只是充滿疑惑地仰望星空。歷經幾千年的不懈探索,人類終於一步步揭開了天體運行的秘密。這是人類探索太空,邁出的一大步。伴隨這一步的邁出,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之旅加速前行。但是,這一步並不是平坦,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因為捍衛日心說而被燒死,成為捍衛真理的殉葬者。所以,這段漫長的探索旅程不僅充滿希望和挑戰,也充滿艱辛和殘酷。
  • 2019,預見未來!一起見證人類科技探索「高光」時刻
    這一天,俄羅斯首位機器人太空人來到國際空間站,幫助探索機器人技術未來之路;這一年,國際空間站完成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為人類太空活動又增添了一項新紀錄。 這一年,人類憑著不懈探索,又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多的足跡…… 【星際探秘:首次「看見」黑洞】 回望這一年,人類的航天事業一日千裡。而憑著航天科技的加持,人類在宇宙探索過程中,視野更寬、看得更遠!
  • hyperMILL CAM 軟體助力NASA推動未來太空探索
    CAD/CAM 軟體解決方案開發商 OPEN MIND Technologies 宣布,Ramco Machine, LLC(美國麻薩諸塞州羅利)正在利用 hyperMILL® CAM 軟體和 5 軸加工為 NASA 的一項高級衛星任務製造零部件,從而推動未來太空探索。這項任務名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 (TESS),人們首次發現了環雙星行星,即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 《去更遠的太空》:揭開太空神秘面紗,告訴你人類對太空探索歷程
    它適合孩子了解太空知識和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可以作為成年人了解太空知識的入門書籍。全書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介紹人類如何探索太空和宇宙,即天文學知識;第二部分講述人類發展空間技術,對太空和宇宙的探測。(圖11)圖11第三個:人類未來對太空探索計劃
  • 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發布報告 規劃美國未來的深空探索戰略
    該指令提出美國將與商業和國際夥伴一起領導一項創新和可持續的探索方案,以實現人類在太陽系的擴張,並將新知識和新機遇帶回地球。從近地軌道以遠的任務開始,美國將領導人類重返月球,進行長期探索和利用,然後是人類前往火星和其他目的地。2019年3月,在國家太空委員會的第五次會議上,委員會對這一指令進行了擴展,提出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作為紀念登月50周年而特別推出的一部太空科普,《DK天空之旅》由太空科普作家、BBC科學頻道的知名媒體人薩拉·克魯達斯編寫,以「飛向月球」、「阿波羅11號之後」以及「新時代的太空之旅」三個部分全景講述了人類宇宙探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三亞首個太空科技館開工 市民未來可體驗「火星漫步」「太空行走」
    這裡,可以仰望星空,遇見未來「空天技術」;這裡,可以開啟體驗「火箭升空」探秘之旅。11月9日,三亞首個太空科技館開工,實現三亞太空科技館「零」的突破,空天信息產業將成為三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爆點」,預示著三亞正在向深度開發應用的空天信息產業生態圈挺進。  新技術、新突破催生新應用、新體驗。
  • 2021太空探索的忙碌一年
    (之前通過俄羅斯聯盟號實現)。很多私人科技公司加入進來,一個龐大的月球探索計劃已啟動。 第一家是匹茲堡的Astrobotic公司,它計劃於今年6月向月球發射遊隼號(Peregrine)著陸器。之後可能是10月份由Intuitive Machines of Houston製造的Nova-C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也在構思十年內讓宇航天員重返月球。第一步將是測試為未來任務設計的重型太空發射系統。
  •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是什麼?
    今年,預算中的1.6%將用於探索宇宙,這些花銷將用於阿波羅以計劃、其他一些涵蓋了天體物理學、深空天文學、空間生物學、行星探測工程、地球資源工程的小項目以及空間工程技術。為擔負這些太空項目的支出,平均每個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國納稅人需要支付約30美元給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則可用於一般生活開支、休閒娛樂、儲蓄、別的稅項等花銷。
  • 系列報導--未來30年,太空科技將顛覆人類生活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9月28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美國公布的一份長達35頁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鍊形成的。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
  • 太空商業化:由商業利益驅動的未來太空探索,將走得更遠
    上個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上升到外太空層面,雙方在爭奪太空霸權上互不退讓,不遺餘力地投入財力物力,很快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太空探索活動,1961年,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這是人類第一次乘坐太空飛行器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外層空間;接著,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這兩次太空探索活動對人類後來的太空活動影響深遠
  • 太空旅行未來幾年或將實現,低價格方案出爐,更多人可以登上太空
    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心,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弱,這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克服地心引力,在這種欲望的支持之下,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在不斷加深。隨著最近幾年的科學發展,已經有很多商用公司開始想辦法把人類送上太空,實現人類的星際旅遊。
  • 科技日報:太空治理中國不能缺席,航天立法要加快推動
    國際太空秩序正在進入動蕩調整重塑新階段。除了太空垃圾,人類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的各種活動也需要規範和治理,將太空活動治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迫在眉睫。  打開一張太陽系八大行星圖,你會發現自帶「行星環」的土星非常炫酷,格外拉風。  不久的將來,可能地球也會擁有自己的「光環」。
  • 美國更新未來30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太空科技入選10大核心趨勢
    2017~2047年第四版版報告通過對947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並藉助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提出了10項貫通各領域的新興科技趨勢,太空科技赫然在列,其他還包括量子計算、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先進材料和製造、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