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特刊|早期生命免疫

2020-10-18 Life Science 醫學生

導語:2020年5月8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與早期生命免疫相關的特刊,主要介紹了胎兒-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及功能的相關內容,強調了早期生命階段的免疫系統並非孤立發育的,而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母體細胞、共生菌及病原體等等。該特刊通過四篇綜述詳細介紹了人類生命早期免疫系統的發育特點、共生菌代謝物及外來化學物質在出生前後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懷孕期間母體和胎兒的免疫組分如何協同抵抗病毒、激活胎兒-母體免疫從而保護新生兒最大程度免受病原體困擾的疫苗策略。通過對早期生命免疫進行探究,我們才能為先天性或新生兒感染開發疫苗策略,為死胎和胎兒早熟尋找治療方法。此外,早期生命免疫對於生命後期發育過程中的疾病,如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精神障礙等,都存在著影響,因此,進一步強調了對早期生命免疫進行探究並將其進行轉化應用的重要性。

COVER(08 MAY 2020VOL 368, ISSUE 6491)

人類免疫系統的產前發育

Jong-Eun Park, et al., Science (2020)

人類免疫系統和血液在出生之前是同步發育的。造血系統產生免疫細胞經歷了不同的解剖空間和時間。之前的相關研究主要依賴於動物模型,但動物模型與人類的發育時間線和微生物暴露都不一樣。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單細胞多組學的方法實現人類免疫系統發育的追蹤,從而在系統層面繪製出人類免疫系統發育的藍圖。儘管某一特定細胞的具體功能仍有待進一步探究,但是免疫系統在整體層面上表現出了對發育需求和環境挑戰的適應性和反應性。

Figure 1 人類免疫系統時空發育圖
Figure 2 人類免疫系統發育的單細胞研究
Figure 3 人類免疫系統發育在未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哺乳動物早期生命階段的微生物-宿主分子交換及功能後果

Stephanie C. Ganal-Vonarburg, et al., Science (2020)

來自共生微生物的分子幾乎浸潤於宿主的所有器官,暗示早期在子宮中就存在微生物-宿主的互利共生。這篇綜述按照適應性發育的不同階段,從子宮內發育開始,到出生、泌乳、斷奶,講述年幼的哺乳動物適應共生微生物分子的過程。母體解毒及排洩機制、母乳的保護作用、新生兒受體系統的調節等,使哺乳動物早期生命階段的脆弱性得到緩解。這一適應過程對於機體發育、生長和免疫至關重要。

Figure 2 胚胎及新生兒對微生物來源代謝物的屏障

母體和胚胎的抗病毒免疫在先天性疾病中的作用

Laura J. Yockey, et al., Science (2020)

病毒感染對於懷孕、胚胎發育及母體健康都有著嚴重後果。這篇綜述介紹了胚胎及母體對病毒的免疫防禦機制,並討論了該機制失效時將導致的從胚胎發育缺陷到慢性感染的發生等各種綜合症。也進一步強調了母體免疫激活的重要作用,以及慢性感染的病理效果,如組織損傷、胚胎死亡。這些將為治療策略提供指導。

Figure 1 先天性病毒感染概況
Figure 2 病毒感染介導的異常胎兒發育的潛在促進因素
Figure 3 母體-胎兒交界面的多重抵禦

增強新生兒免疫的疫苗策略

Tobias R. Kollmann, et al., Science (2020)

新生兒容易獲得感染,儘管他們對大多數疫苗都有反應性。目前對於可導致新生兒嚴重感染的病原體沒有疫苗,且疫苗產生保護作用所需要的窗口期使得新生在出生後的數天或數周內無法得到保護。目前的策略有:使用病原體無關的新生兒廣譜性免疫激活疫苗,懷孕期間對母體進行疫苗免疫產生可以垂直轉移到子代的保護性抗體。而聯合使用這兩種策略可能會進一步提高效果。

Figure 1 目前的母體和新生兒疫苗沒有覆蓋導致早期生命嚴重感染的病原
Figure 2 出生和懷孕期注射疫苗形成免疫的進程比較

相關焦點

  • 《Science》特刊:耗時10年,只為解答你對端粒的所有疑問
    原創 馬猴 時光派 收錄於話題#端粒-人體的生命時鐘10個端粒是抗衰老繞不開的話題。對於這些粘在染色體末端的「防磨墊」,科學界存在著太多不統一的看法,導致我們百姓之間流傳著太多奇奇怪怪的謠言。
  • 編委特刊上線 | Scientific Reports帶您去太空探索生命奧秘
  • 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校慶特刊其實是Advertisement
    今天被蘇大刷屏了,因為《Nature》期刊在今日發布了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和QQ空間轉發該消息,畫風差不多都是「牌面」「牛逼」「蘇大強」等大氣的評論。但在熱鬧的氛圍裡,我看到了一則這樣的消息:《Nature》發布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這個廣告值不值?我心想,這會不會是在黑蘇大?突然就有點憤怒,尋思著我蘇大豈能容得下這般諷刺,立馬打開電腦去官網探求真相。
  • Science特刊:人體能不能完美修復與再生?
    這期特刊介紹了目前活躍的研究領域,以了解修復和再生的機制,著眼於治療的應用。活躍的幹細胞群使腸道更新的工作相對迅速。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撰文|王聰編輯|nagashi排版|水成文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徹底攻克「萬病之王」——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其中,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雖然腫瘤免疫療法顯著改變了癌症治療格局,但由於多種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對這些療法沒有反應。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腫瘤細胞對T細胞殺傷敏感性的分子機制。
  • Nature特刊發表TRACERx聯盟的一系列論文,揭示免疫系統是理解癌症...
    2020年6月7日訊/生物谷BIOON/---一系列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論文改變了我們對肺癌如何隨時間進化的認識,特別是周圍環境和免疫系統如何推動這種癌症出現變化。目前,針對首批100名患者的研究結果已經匯集在Nature期刊的這個特刊中。這組論文發現了理解腫瘤進化的一個關鍵:免疫系統。TRACERx項目首席研究員Charles Swanton說,「只有隨著癌症的產生,研究腫瘤內部和周圍複雜的生態系統,我們才能不僅觀察到進化變化本身,而且還能觀察到驅動這些變化的因素。」
  • Nature等多篇論文揭示生命早期的TLR5表達會影響長期的腸道菌群組成
    生命早期的營養狀況和免疫系統發育都會影響腸道定植,這將對隨後的生長和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可悲的是,全球有1500多萬5歲以下的兒童遭受營養不良和嚴重消瘦。這是由卡路裡攝入不足和一種與腸道內細菌異常定植有關的被稱作環境性腸病(environmental enteropathy)的免疫功能障礙共同導致的。
  • Science| 新發現!植物是結瘤還是免疫?受體蛋白的LysM1說了算
    那麼,解析植物中的幾丁質和結瘤因子受體是如何啟動免疫或根瘤共生的差異信號機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應用意義。不僅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共生和防禦信號轉導的調控機制,而且對合理利用共生細菌提高非豆科植物的抗性奠定了理論基礎。
  • Scientific Reports新特刊開放徵稿|Remote sensing of Earth...
  • 研究提出:新冠感染早期可考慮適當抑制免疫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感染新冠早期階段暫時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患者避免出現嚴重症狀。最具有啟發性的結果是它建議的一種預防兩種免疫反應之間相互作用的治療方法。 Sean Du表示:「基於數學模型的結果,我們提出了一種違反直覺的想法,即在疾病過程的早期應用適當的免疫抑制劑藥物的短期方案,這樣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後。」
  • Science特刊:一文讀懂CAR-T細胞療法最新進展
    日前,《科學》雜誌推出了新興的癌症免疫療法的特刊,回顧這些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一起了解風頭正盛的CAR-T細胞療法。CAR-T細胞療法屬於過繼性T細胞轉移(adoptive T-cell transfer,ACT)的一種,這是輸血醫學的一個新領域,涉及淋巴細胞回輸以實現抗腫瘤,抗病毒或抗炎作用。
  • ScienceSignaling|單細胞測序揭示記憶CD8+T細胞的早期前體及分子決定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01NIH-HHMI Research Scholar,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Mentor: Ethan Shevach), 1997-1999BS, Biological Sciences, Stanford University, 1995主要研究:1,免疫前體細胞分化為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命運決定機理
  •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影響 2020-07-02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起源研究的新裡程碑:Science刊文揭示前生命化學自催化網絡
    這為尋找生命誕生伊始的早期化學反應網絡提供了研究線索。生命怎樣起源?從化學網絡中找線索生命起源問題的關鍵挑戰,是追蹤少數幾種原始的基底反應物怎樣構建起重要的生命組件並湧現出自生成主體。來自波蘭科學院的Bartosz A. Grzybowski等學者,於2020年9月25日在Science發表文章,介紹了他們對生命的化學起源途徑的最新研究。
  • Science公布微生物組大獎,三大成果值得關注
    Noster 公司於 2020 年 5 月 15 日在日本東京成立,專注於研發以腸道微生物組為基礎的治療方法,其願景是「將生命與腸道微生物組相連接」。公司的使命是闡明 1000 種與人類共生的腸道微生物,為微生物科學的進步作出貢獻,以改善全世界人民的健康。
  • Springer 化學 | 70部年度特刊及專題開放免費下載
    Olah Memorial Issue3rd UK Catalysis Conference 2017 (UKCC 2017)Catalyst Design Across Reaction Conditions: A Special Issue in Honor of Prof.
  • RSE特刊社論 |《環境遙感研究50年:1969-2019年》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RSE) 期刊誕生於1969年,為了紀念其創刊50周年,2018年,RSE主編陳鏡明教授組織了「50 years of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1969-2019」的特刊
  • 2017年1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腫瘤非整倍體與癌症免疫療法反應下降相關聯doi:10.1126/science.aaf8399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腫瘤是否會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部分上取決於它的染色體是處於完整的狀態還是處於混亂的狀態。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其中,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科研團隊六年攻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這也是乙胺丁醇問世半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研發新型抗結核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生命起源的早期關鍵步驟,發生在各種條件下!你知道哪些?
    地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前體是由各種複雜混合物形成,這可能表明,在形成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遺傳分子過程中,構建起了至關重要的基石。基因分子提供了儲存和複製信息的能力,可能對生命起源至關重要,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從早期地球上存在的複雜化學環境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