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杭州2015年8月24日電 /美通社/ -- 由安吉縣委宣傳部主辦,浙江省委宣傳部、新華社浙江分社大力支持,杭州泰美傳媒有限公司承辦,聚新然公益文化中心協辦,旺平管業集團獨家贊助的「金傳世書法展」,於8月22日在位於杭州西湖文化廣場的浙江省科技館隆重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共展出著名書法家金傳世老先生藝術作品百餘件,其中包含金先生書法藝術早期的小楷精品及晚年的重典精品,並包含國家領導人及藝術界名人與金先生相互唱和的作品。
抗戰老兵 -- 金傳世其人其事
金傳世先生於1916年12月出生於浙江省安吉縣安城鎮一個書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孺養以及教育,並開啟書法童蒙,依靠自己能力在亂世養家餬口生存之餘勤練書法始終不輟並自學文學等,從舊時代社會地位低下的學徒工開始謀生,直至投筆從戎被黃埔軍校錄取,最終成長成為國家軍政幹部。
因其特殊的人生際遇,先後師從蘇景由、于右任等近現代藝術名家,在大師們的關照與提攜下,擷取藝術養份;從藝修養過程中,又與諸多出身安吉故鄉的藝術世家如吳昌碩大師之子吳東邁等相互唱和,傳為一時美談。
隨著大時代的變遷,金先生的個人修養以及藝術造詣漸入佳境,風格獨具。于右任先生曾評述先生的書法:「金傳世君楷書圓潤道勁、骨力內藏,妍媚極致,神韻俱全,入古創新,獨樹一幟。」
藝術的修煉與砥礪,也激勵了他個人努力與奮進前行的步伐。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先生一腔熱血報家國,毅然參軍。經年參與一線抗戰戰鬥,屢次涉險,因表現突出從而獲得火線提拔任用,並代職受訓完成黃埔軍校十五期的全部學業。抗戰臨近結束,先生成為了精英青年軍207師下轄的620團三營副營長。1949年上海解放後,先生被全新的人民共和國政府錄用,逐步進入公務及政務領域。
金傳世的「偉人情結」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金傳世老先生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利用日漸大成的書法藝術,利用業餘及退休時間,嘔心瀝血,歷時三年先後書寫完成《毛澤東選集》1-5卷141萬字精裝18冊(現存毛主席紀念堂),1993年新華社撰稿通報,名揚全球。
1983年7月至9月間,他將自己歷經43個日夜精心抄錄的《鄧小平文選》手抄本共8冊呈獻給了中共中央。此後,這套《鄧小平文選》手抄本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毛選與鄧選是兩項浩瀚的書法藝術工程,在書法史上可謂文獻與藝術結合的一大創舉,開書法界之先河。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獲悉先生事跡後,親筆手書「一生兩壯舉,美譽揚京華」相贈先生,以示褒獎。
據不完全統計,先生臨池不輟,苦心孤詣,抄錄人民領袖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和作品達280多萬字,寫禿毛筆250餘支,用去四尺宣紙1700餘張,耗費墨水150餘瓶……手抄本全文蠅頭正楷書寫,抄錄十分工整,字體別具風格,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在此之後,先生又多次通過書法文獻這一載體,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人的重要理論及實踐文獻提供書法藝術演繹。
拳拳赤子情
1939年,新婚不久的金傳世便接到命令奔赴抗戰前線,當時已有身孕的妻子盛祖偉便獨自留在家鄉,直到4年後的重聚。從此之後,從大後方的重慶昆明直到臨近解放的上海,亦步亦趨的理解和包容,賢伉儷天南地北,貧賤富貴便再也不曾分開。
新中國建立後,先生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從上海帶著老伴和孩子落戶安徽蕪湖,支援當地建設,紮根當地,才真正意義上以家的名義,開始享受婚姻的溫暖和平靜。
先生一生熱愛家國,致力於民族國家統一大業。為表彰其為祖國繁榮昌盛以及統一大業所做的貢獻,2001年,「全球華人反獨促統聯盟大會」在華盛頓召開,金傳世老先生於活動現場發表演說,代表跨越世紀的一代人痛斥臺獨分子的分裂企圖。中共中央統戰部頒贈一座金質華表以及《肝膽千秋》大型畫冊。2008年5月汶川發生大地震,時已93歲高齡的老先生將書寫完畢並精裱成冊的一百部《金剛經》獻給安吉故鄉的古剎靈峰寺收藏,並召集隆重法事,為四川死難同胞以及黃埔歷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超度。
身在他鄉,但先生始終不忘故鄉安吉,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與家鄉進行不間斷的藝術交流,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心力。
如今,在安吉政府、安吉縣委宣傳部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努力之下,以先生名字命名的金傳世藝術館即將落成,成為先生與家鄉肝膽相照的較好註腳。金傳世老先生在藝術館落成之後將落葉歸根,為安吉以及浙北的民間藝術文化貢獻自己力量,成就浙北民間藝術文化史的佳話。
圖片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50824/086150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