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2020-07-18 生命科學前沿

全球多個國家陸續採取了復工、復產等解禁措施,然而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現了反彈的趨勢,其輸出的病例對其他國家的疫情防控帶來巨大的壓力,威脅已取得的防控成效。

近日,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全球人口與健康(WorldPop)研究團隊,針對各國應如何採取協同的方式實施解禁策略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於7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科學》雜誌上,文章題目為「Assessing the impact ofcoordinated COVID-19 exit strategies across Europe」。賴聖傑、Nick Ruktanonchai、Jessica Floyd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該研究基於匿名的手機定位大數據,分析和闡明了在採取大規模的旅行限制和社交疏遠措施前後,歐洲人群出行模式的變化和聯結性。研究發現,歐洲不同地區人群出行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並且3月中下旬以來歐洲人群出行和接觸頻率顯著下降(圖1和圖2)。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圖1.2020年1月28日至2月18日歐洲人員流動模式和聯結性。(左)人群流動相對概率;(右)20個歐洲國家之間的人員流向。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圖2. 新冠疫情期間歐洲不同區域之間人員流動性下降程度。(左)與2020年1-2月相比,3月21-28日人員流動的下降比例。(右)每周平均變化情況。

通過構建基於旅行網絡的新冠肺炎時空傳播動力學模型,模擬了在採取不同幹預措施和解禁策略下,2020年4月4日之後6個月歐洲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發展趨勢,並評估了同步/非同步的防控和解禁措施對可能出現的下一波新冠疫情的影響。假如所有歐洲國家均同步採取幹預措施,而若其中某一國家提早放開人員流動,通過跨區域人口流動的病毒傳播,可導致歐洲的下一波疫情顯著提前(圖3)。例如,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人員來往較為密切,與其他國家相比,若法國提早解禁則可能導致整個歐洲的第二波疫情提前35天。此外,研究還模擬了不同時間長度、次數和協同/非協同的幹預和解禁措施下,歐洲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圖4)。研究發現,各國協同的幹預和解禁策略在6個月內阻斷歐洲新冠肺炎傳播的可能性更高(90%);而不協同的防控和解禁措施控制住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僅有5%。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圖3. 各國(除某一個國家外)均採取相同的非藥物幹預措施和解禁策略下模擬的疫情流行曲線。(左)實施不同時間長度的幹預措施下疫情模擬。(右)在採取4周的措施下,若某個國家提前解禁,分別可能提早使歐洲出現下一波疫情的天數。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圖4.在採取同步或非同步的防控和解禁措施下,歐洲新冠疫情可能發展趨勢。

該文章的研究結果證明了國際社會團結協助、共同應對新冠疫情的重要性。

此前,該團隊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非藥物幹預措施效果的研究,於5月4日以Effe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to contain COVID-19 in China為題,在線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賴聖傑、Nick Ruktanonchai、Andrew Tatem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表明,中國採取的積極有力、統一協作的非藥物綜合幹預策略,取得顯著的防控效果,有效地阻斷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遏制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為全球新冠病毒的防控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以上兩項研究的結果表明,不同國家或地區應積極協作、及時調整新冠防控和解禁策略,避免或延緩第二波疫情,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全球健康、社會和經濟的影響。

具體可見Nature最新: 中國非藥物性幹預措施有效控制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再發Science: 華人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協同防控策略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北京時間1月9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周鵬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新冠病毒傳播的評述文章:SARS-CoV-2 spillover events。迄今為止,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在8個國家(荷蘭、丹麥、西班牙、法國、瑞典、義大利、美國和希臘)報告了水貂農場發生新冠病毒感染事件。除了農場動物向人傳播外,食品冷鏈已經引起人們極大關注。在中國多個城市,出現的幾起小規模新冠疫情都是由海外受病毒汙染的海鮮或豬肉引起。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肉類和冷食品包裝表面存活3周,仍具傳染性。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陶亮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人體想像成一間房屋,把新冠病毒想像成強盜,那麼,ACE2就是這間房屋的『門把手』;S蛋白抓住了它,病毒從而長驅直入闖進人體細胞。」RBD是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相當於病毒的S蛋白伸出來抓ACE2的那根小手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可以看到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到底是由哪些胺基酸與ACE2相互作用。對比此前已經解析出來的SARS病毒與ACE2的相互作用,新冠病毒S蛋白有一部分胺基酸殘基發生了較大改變。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01、現階段,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我國新冠疫情形勢與國外不同,疫苗使用策略也不一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 哈獸研揭示新冠病毒水貂傳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實驗室迷你肺或揭示新冠病毒為何致死
    在波士頓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EIDL)的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內,研究人員戴著三副手套,通過彎彎曲曲的管子在防護服裡呼吸空氣。在他們面前的塑料罩下,是從類器官(模擬器官的細胞團)長出的人類肺泡細胞。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也許會揭示新冠病毒為何具有不尋常和致命的影響——重要的不僅僅是病毒,還有人體對病毒的反應。部分人死亡的原因就是這種反應,而類器官也許能協助人們確定哪裡的危害最嚴重。
  • Science:華人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酶VKOR的催化循環和維生素K拮抗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人VKOR及其旁系同源物與不同底物和拮抗劑在不同功能狀態下的11個晶體結構,從而揭示出VKOR酶的幾乎整個催化循環和VKA的作用機制。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主要策略需要結合國內疫情形勢和防控工作目標來考慮。當前,重點人群接種疫苗的意義,一方面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另一方面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我國總體疫情防控。 06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不用再戴口罩嗎? 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間還會有較少部分已接種的人可能發病。另外一方面,在沒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傳播。
  • 我國科學家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該研究認為水貂是最能模擬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模型,同時為因新冠疫情而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歐美水貂產業以及我國水貂產業提供重要的防疫科技支撐。
  • 哈獸研揭示新冠病毒水貂傳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或有助於研製抗病毒藥物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這項研究的成果由卡塔日娜·斯維德雷克和比森特·莫利內爾共同獲得,並在不久前發表在英國《化學》期刊上。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正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中國政府舉全國之力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拉響了一級響應警報來應對疫情,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社會政策措施,如限制出行、保持社交距離、主動追蹤接觸者、隔離檢疫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
  • 90後"超牛"博士後:新冠病毒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鄢仁鴻所在團隊的研究成果還作為《Science》封面文章發表,揭開了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的神秘面紗,為更好地針對性抑制新冠病毒提供了重要方向。本期推送,帶你認識這位"年少有為"的山大校友。
  • 水貂如何將新冠病毒傳給人?哈獸研揭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今日《科學》揭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加速藥物開發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SARS-CoV-2)仍在蔓延,全球範圍內每日確診人數和重症人數還在上升,疫情令人揪心。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以實驗室為戰場,正在尋求方法阻止病毒繁殖。
  •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開發新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線索2021-01-12 08:39:1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羅蘭 通訊員協宣 瀏覽次數:2 次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聯合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
  •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0-09-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Lappalainen博士是哥倫比亞大學系統生物學系的聯合任命的副教授。
  • 專訪賴聖傑:前有Nature主動邀請投稿,今再發Science
    所以,1月份中旬以來,我就帶領同事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多次為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的國家省市新冠防控聯合專家組提供了相關技術支持和科學證據,並多次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歐盟CDC、美國CDC等組織的國際專家會議並做匯報,分享研究結果,積極為中國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