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女學霸直博清華,三年專業第一,本科發表SCI一區論文

2020-12-05 教育看濰坊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道聽途說,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這句話是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專業學生張愷寧奉為圭臬的經典名言,也是她一以貫之的準則。直博清華的她有著"閃閃發光"的榮譽和令人豔羨的前路,但最初的她也是一個滿心羨慕的仰望者。當她堅定信念、放手去做,一步步前行直到頓足於清華園前,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這樣的能力。

張愷寧,1999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現任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2017級化學專業卓越班團支部書記,曾任第二屆"青年先鋒鍛造計劃"訓練營青馬班文體委員、院學生會部門負責人,學院黨基班宣傳委員等職務。前三學年專業成績及德育成績綜合均位列專業第一。現經推薦免試,擬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所獲榮譽:

2020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學生榮譽稱號獲校級榮譽十餘項獲評2020年度山東師範大學"十佳學生"榮譽稱號

所獲獎項:

連續三年獲得校級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獲2018至2019學年度國家獎學金2018年獲得山東省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組)三等獎2020年獲第八屆山東省師範類高校從業技能大賽高中化學組一等獎

科研成果:

參與發表國家專利一篇SCI一區論文一篇

大學生活如"拋光打蠟"

回顧來路,對於張愷寧來說,大學生活其實像一個"拋光打蠟"的過程,她平和心態的鑄就和向外延展性格的形成,便是這一過程最好的體現。

"我是一個慢熱、內斂的人,與生活磨合,我嘗試敞開內心表達想法。"學習生活中,張愷寧選擇競選班委、進入學生會,通過進入不同環境來打開視野。作為理科生,張愷寧卻機緣巧合成為新聞部成員,負責寫稿工作。時間浸潤下,她在準備各項事務時,逐漸地腦海中自然而然就形成梳理問題的思路。而平和的心態、向外延展的性格、開闊的視野等也都為她之後的科研和保研之路創造了有利條件。

逆水行舟 踏浪而行

推開清華大學的大門,並非一蹴而就。張愷寧在大學時光裡慢慢集聚能量,在各個方面投入心力,矢志不渝地前行。

日常課程上緊跟老師思路,井井有條地安排學習計劃,用自己的理解把零碎知識點以框架形式整理起來,形成"骨架"後,再去豐滿內涵。這一過程,就好像夜幕四合時點亮萬家燈火,城市光亮在心中明滅可見,高屋建瓴的暢快感自然會生發。

科研經歷是張愷寧簡歷上的另一抹絢爛色彩,她從大一下學期就進入實驗室,起初進行較簡單的實驗,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自我領悟。而後在接觸科研工作時,她認真體會一系列的操作,形成對整體思路的把握。張愷寧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參與發表一篇SCI一區論文,這正是她不斷鑽研的回饋。

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張愷寧還要兼顧學業任務、學生會工作,她總是在三者之間來回彈跳,時間被壓榨的所剩無幾。面對這些困難,她表示,"那怎麼辦呢,只有不斷提高效率。逆水行舟,歷經的每個困難都會在船底乘風,越過的每道坎坷都將化力於船舷。"

不拘一格 不斷探索

如今的張愷寧成功直博清華,即將走向另一片廣闊天地。此刻再看她報考這所國內頂尖高校的心路歷程,可謂一波三折。

起初她對是否報考清華大學是猶豫的,但在父母和老師的建議下決定嘗試,在報名的十多個學校裡首先接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通知。張愷寧認真準備一個月,總結專業知識、對自己的科研經歷復盤之後參加了兩校夏令營。張愷寧說:"兩校幾乎同時開營,前後只隔一天,中間是交叉著。我覺得面試過程並不艱難,重要的是要放鬆心態,自然流暢地表達,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態度。"正是秉持著平和的心態,張愷寧步伐堅定地行進在探索的路上。

張愷寧在清華大學報名的研究方向是化學生物學,和本科期間科研訓練方向不太一致,實際上具有一定風險。但在應對這一問題時,張愷寧的態度很開闊,她認為進行科研應該秉持興趣,不應拘泥於一處。現在的張愷寧已經開始跟隨導師的方向,一點一點進行著學習研究,為正式進入下一人生階段而鋪墊蓄力。前路浩蕩,張愷寧收緊航船的風帆,依舊乾乾而行。

來源:山東師範大學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山東師範大學。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天大博士12篇一作SCI,從本科到博士一直保持專業第一
    他曾發表論文22篇,其中一作SCI論文12篇,一區論文8篇,Top期刊論文9篇,獲授權專利2項,申請專利3項。他從本科到博士一直都是專業第一,他用奮鬥書寫人生,用汗水為青春做註腳,他就是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程熱物理專業2014級博士生,蘇文。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其次,sci期刊間比較,sci一區期刊,發表難度最大sci期刊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位列一區的sci期刊,其影響因子最高,屬於相關領域內頂流的期刊,其刊登發表的論文,肯定要有分量,才能保持其領域內的地位。因而,在sci論文發表中,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是最大的。
  • 本科發SCI一區論文,這個「學霸大神」到底是誰?
    ​​ 西安網訊(西安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 劉柳 通訊員 王競婕 焦曼文)大學三年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環境領域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發表學術論文,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預錄取
  • 學霸:他以一作發表SCI論文多篇,全獎直博麻省理工學院,太優秀
    大一就將寢室改造成小型「實驗室」,把各領域的學術論文當課外書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多篇SCI期刊和國際會議論文,時刻關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焦點問題,這樣的學霸操作你見過麼?2019年2月4日農曆的除夕夜,電子科技大學格拉斯哥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王金辰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EECS)系博士項目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資助,研究方向為毫米波/太赫茲集成電路與系統。據悉,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是全球該領域最頂尖的院系。
  • 攻克多個世界級難題,4年8篇高水平論文,90後清華女博士太傳奇
    ——白蕊我國有這樣一位90後的女科學家白蕊,她的簡歷甩出去那是相當傳奇,絕對的前程似錦。她是武漢大學這個985高校的本科生,又保送到清華直博,讀博期間發表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5篇發在《科學》期刊,3篇發在《細胞》期刊。
  • 保研清華、北大、發SCI論文……山東大學學霸來啦,他們個個優秀!
    連續三年均位列能源與動力專業第一(1/199),三年總績點4.86。現為中共黨員,是成仿吾英才班首期學員,所撰寫文章《青年人充滿陽光》收錄於《青馬奮蹄》一書。曾任能動學院學生會副主席、年級自管會副會長、班級團支書等職務,共主持舉辦大小活動20餘項。創新能力突出,獲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7項。先後獲國家獎學金(三次)、山東省優秀學生幹部、十佳共青團員等稱號。
  • 本科期間,發表一篇SCI論文,有多難?對考研有用嗎?
    當然,也是主要針對理工科專業。 其一大特色就是審核標準嚴格,發稿周期比較長。 了解完什麼是SCI以後,我們再來聊一聊本科生發表一篇SCI到底難不難?對考研有沒有用? 本科生發表SCI難不難? 說實話,很難!
  • 她是化學實驗室白衣女神,本科發表10篇SCI,戴眼鏡的美女學霸
    論文,對於大學生來說就是一道坎,只有跨過這道坎,才能拿到畢業證書。因此,一聽到寫論文或者論文答辯的話題,大學生都會嚴陣以待,如臨大敵。不過,在高校中,論文也是有等級之分,大學生寫的畢業論文屬於金字塔的最低端,能夠發表在SCI上的論文才是皇冠上的明珠。
  • 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發表一篇論文,哪怕是一篇普刊,對於選題的創新性也是有要求的,更別說檔次很高的sci一區論文。所以,在定sci一區論文選題或者日常閱讀研究領域發展狀態文獻時,免不了要搜索sci一區論文。那麼,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 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
    SCI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按照美國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響因子分區情況,將SCI收錄同一學科中的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學科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An1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20% 為An2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50%的3區為An3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後50%的為An4區期刊;EI收錄核心期刊源為An5區期刊,在以上分區中所對應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分別稱為An1類、An2類、An3類、An4類和An5類的論文。
  • 88名本科生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我電的這個學霸年級厲害了!
    截至6月30日,全年級88人共發表32篇高水平論文,包括ACMMM、NIPS、ICLR、ICML、IJCAI、ECCV、SIGKDD、SIGIR、ICC、IoT、TVT等一系列國際頂級會議或期刊。學院本科生獲得多媒體領域頂級會議ACMMM最佳論文獎;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期刊ICLR上發表論文,均實現了我校本科學子在這一領域的首次突破。
  • 中國高校發表《Nature》論文數量大學排名,第一非清華!
    像搞科研的研究生們和博士生們,他們的導師以及學校都會要求他們儘可能地發一篇sci論文,曾經上過研究生的同學們,應該對這樣的期刊非常的關注,在開學時期就要求自己努力的搞科研,做數據,做實驗,希望能夠儘早的發表一區或者二區的sci論文,還有一個含金量更高的,就是自然雜誌了。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厲害:中南大學一本科生在一區SCI發表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15級本科生張絲雨撰寫的綜述文章「Recent Progress in the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Devices of Heterostructures Based on 2D Materials」在高水平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IF:7.381,中科院JCR一區
  • 聽說學霸們期待已久?2020浙大管院「IPhD直博夏令營」報名啟動
    我覺得浙大管院IPhD直博項目的最大特色是明確的學術導向,以培養未來管理學界的中堅力量為目標。與傳統的碩士加博士階段或碩博連讀不同,直博項目將5年的時間打通,開設的課程更具針對性、設置的培養環節也確保博士生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受到薰陶。從畢業的去向看,我們有同學入職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這是對IPhD直博項目辦學效果的充分肯定。
  • 西工大「硬核學霸」集體亮相:保研清華、發17篇SCI論文、太優秀……
    6、張寶收,航海學院博士生,兵器科學與技術專業,導師為宋保維教授。綜合測評744分,連續3年在學院全年級博士中排名第1。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5篇:含10篇SCI論文(6篇為一區,本學年2篇),並連續三次獲得「標兵」稱號、「國家獎學金」等。
  • 他就讀非211高校,在SCI一區發表論文,被北大、復旦等名校預錄!
    大學三年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環境領域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發表學術論文,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預錄取
  • 當清華學霸博士與抖音化學反應,氫氦鋰鈹硼也浪漫
    然而這些課堂上集中精力都難以啃下的知識點,被一位90後清華學霸,做成短視頻教學。抖音上@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用精心剪輯配樂過的化學實驗,帶領71萬粉絲走入有趣的化學世界,以及大家最好奇的清華生活。「別人家的小孩」成抖音網紅「教化學的清華博士汪」帳號主人是史家昕,一個90後,普通話裡隱約漏出東北味兒的遼寧人。
  • 萬蕊雪:施一公麾下的清華女神學霸,她和小姐妹跑贏了科研馬拉松
    她是一名超級學霸,一顆閃耀的科技新星,她是中國生物學大咖施一公的得意門生,她就是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短髮、清瘦,粉色羽絨服、雙肩背包——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天真無邪、青春靚麗的萬蕊雪和別的學生真沒什麼兩樣。但只要走近萬蕊雪,你就會發現這個清純女生真的不一樣,因為她頭上的光環太多、太耀眼了。
  • 學霸中的學霸!清華大學最牛學生評出,來自這幾個省的最多
    他不僅自己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還擔任了「破曉計劃」新生科研訓練項目指導人,帶領低年級學生入門。這個獎幾乎就是清華最牛學生的代名詞,之前幾年,因滿滿當當的日程表而出名的雙胞胎馬冬晗/馬冬昕、輪椅少年矣曉沅、從降分錄取到專業第一的自強計劃得主鍾玲以及擁有逆天高分的吳佳俊、韓衍雋等「大神」都拿過這一榮譽。2011年清華本科生特等獎學金得主,馬冬晗、馬冬昕。當年特獎還僅有5個名額,這對雙胞胎姐妹就佔據了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