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鍵衝突》,劈頭第一張的案例太真實,嚇得一身冷汗。
當我們在遭遇到違反承諾、違背期望和其他錯誤行為時,通常第一反應是逃避面對。我們以為這樣的行為是偶發的,只要不去面對,這件事就會過去,不再發生。但往往事與願違。
事實上,我們假裝視而不見,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舉動,往往導致下面三種情況的發生:
1)你在默許對方的行為。如果你看到錯誤的行為而不加以制止,對方得出的結論是你允許他這麼做。你也許覺得一次的犯錯視若無睹美關係,對方卻感覺你對這種行為不加限制,於是會變本加厲。等你想再去阻止,已經晚了。
容一:我們對小孩的教育是不是也同樣如此。第一次看到小孩犯了錯,不加以溝通,正視錯誤。小孩會以為這個偏差行為是大人允許做的,於是會一犯再犯。
2)你身邊其他的人認為你在偏袒對方,「為什麼他可以我卻不行?」
3)由於你沒有及時面對問題,隨著對方行為的不斷重複,你會把這種行為當作證據,強化你的主觀臆斷,認為你對對方行為的動機判斷沒錯。你將繼續在腦海中虛構情節,直到炸彈引爆。
容一:不開心並沒有消散,只是被壓抑住了。隨著對方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他以為自己是被允許的,而你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你對對方行為動機的臆測已經到了最壞,隨時會被引爆。
還原事件真相
學會探索事件真相,有助於我們從源頭扼制憤怒感。因為我們並不確定事件具體發生的原因,因此會以好奇之心取代頭腦被蒙蔽時表現出的無知怒火。這種方式能讓我們站在更有利的角度,以一個心思縝密的科學家的角度去處理問題。
外部條件和事件真相的綜合作用,說明關鍵衝突問題具有高度的複雜性。
希望成為真正的關鍵衝突應對高手,就必須學會考慮物理因素,即違反承諾行為的外部條件。
管理者一開始就會同時考慮獎勵機制和外部環境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都是自我分析工作,要確定我們面對問題時的第一想法、第一態度和即將出現的討論氣氛。
我們要學會的是,必須努力避免想當然的心理傾向,把對方想像成十惡不赦之徒,因為這樣會驅散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的好奇心,以錯誤的言行舉止破壞順利解決問題所需的良好氣氛。
那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答案就是努力還原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