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震是飛機飛行中時常遇到的問題,高速飛行的飛機容易受到機身附近氣流渦流的影響,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飛機的機翼可能會橫向或者縱向發生震動,或者同時發生橫向或者縱向的震動。
顫震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事情,一旦達到極限,飛機會在劇烈震動下瞬間解體,不會給飛行員任何逃生的時間,瞬間機毀人亡。
某重型「飛豹」戰機數月前剛剛帶走了駕駛他的飛行員,那是一位非常優秀老道的試飛員,但是他留給地面的信息只有四個字,「飛機顫震。」
之前的兩次試飛中這款戰機都出現了劇烈的震動現象,機翼和垂尾異常顫震,垂尾的蒙皮及頂部也出現了一定的損傷,方向舵根部的連接地位也出現了鬆動和變形。
但是參與「飛豹」製造的科研人員排查了很多次,都沒有找到原因,既然沒找到原因,那麼飛機只能不停的試飛,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飛機有異常無法查清處理,無法處理只有不停的試飛,所有的試飛人員都從事著這種危險的工作。
如果飛機無法完成定型,那麼他們的試飛就不能停止,這是鋼絲上的舞蹈,挑戰著每一個人的神經,但是他們是試飛員,飛機不能定型,他們的試飛就不能停止。
「飛豹」項目是一款國家重點項目,這裡面投入了無數人的心血和結晶,因此試飛院副院長張克榮找到了經驗豐富的老黃。
老黃的辦公室中,煙霧繚繞,一起共事了20多年的兩人都沉默無言,半響後,張克榮說道:「老黃,你就再飛一次吧!」
特級試飛員老黃接受了這個任務,他帶著自己的搭檔,一位一級試飛員共同接下了這個任務,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們開始了飛機的測試工作。
檢查雙發系統,檢查儀表和通信導航系統,前艙的老黃精準利索地完成了一項項測試工作,後艙的助手核對著關鍵儀表展示的每一個數據。
當飛機飛行高度達到海拔3000米的時候,引發顫震試驗正式開始,老黃打開儀器測試開關,分別在中等速度和亞音速中飛行,飛機在水平直線飛行和機動飛行中狀態穩定,沒有任何顫震的現象。
高度8000米的時候,再次試驗引發顫震,老黃加大油門,接通雙發加力平飛增速,當飛行速度接近音速的時候,飛機出現了輕微的顫震。
但是隨著速度的增加,震動加劇,整個飛機都在震動,儀表更是模糊看不清,老黃及時地關斷油門,減速,飛機又恢復了正常,他們獲得這一高度下試飛數據。
但是對於這款戰機而言,高度5000m才是測試的重點,在這個高度,飛機的推力最大,增速最快,當飛行速度突破音障的時候,震動明顯加劇。
老黃對身後的助手說道:「你別緊張,我也別緊張,如果真到那種情況,你跳傘,我繼續飛行,如果我犧牲了,你成功了,就把這個情況報告上去。
這個時間段,他們明顯能感覺到身體連同座椅一起震動,飛行杆因為手指發麻的原因無法握緊,機艙內的所有的儀表因為高頻震動變得模糊,根本無法看清,耳邊更是傳來刺耳的聲音。
老黃果斷的決定收油門,關斷飛機的加力,就在此時飛機突然向兩側大幅度搖擺,地面指揮接到報告後,立馬命令停止飛行。
但是這時新的情況發生了,飛機形成坡度所需的壓杆力和行程均比正常情況下大了三分之一,左右蹬舵幾乎沒有形成任何阻力,可以毫不費力的蹬下,但是飛機卻沒有一點反應。
側滑儀的小球向一側偏到頭,絲毫不隨蹬舵移動,這說明,飛機的方向舵已經失靈,但是坐在飛機中的老黃並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飛機方向舵已經被震掉了。
這是非常可怕的問題,也是至今為止沒有碰到過的危機情況,方向舵被震掉,意味著飛機失去了方向的控制,此時的飛機猶如一個在天空斷線的風箏。
這是驚心動魄的考驗,也是震撼蒼天的一搏,老黃試著推左發動機油門,同時向右壓駕駛杆,盡力讓飛機向右滾動,在左右發動機推力的反差力矩下,機頭緩緩的改變著方向。
沒有方向舵的飛機只能靠副機翼不斷的變換方向,大角度的側滑飛行,此時的飛機帶著起落架和大角度著陸襟翼,準備降落。
同時飛機速度在不斷減小,但是沒有方向舵的戰機操縱變的越來越困難,稍有差池,就機毀人亡。
當飛機歷經艱險成功降落的時候,人們發現飛機尾部方向舵不見了,尾翼後部出現了一個一人高的缺口。
結語:試飛員這個行業,是和平年代和死神共舞的職業,毫無疑問,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