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建橋、海中鑿洞、智能高鐵……他們不斷挑戰「不可能」

2021-01-15 原平之聲

王家莊鄉舉行「慶元旦·迎新春」拔河比賽

國網原平供電公司 多部門聯動合作 全力築牢安全網

戳上面的藍字推薦閱讀」往期精彩點擊跳轉

新華社福州1月1日電(記者邰曉安、丁靜、張旭東)引領未來的智能高鐵、世界級風口的跨海大橋、全球最長的公路海底隧道……2020年,在疫情影響建設施工的背景下,一個個超級工程在中國大地拔地而起、開工建設。勇闖空白區、挑戰不可能,「基建狂魔」的2020依舊精彩。

穿山跨海 「基建狂魔」接連上新

2020年,中國在工程建設領域成果豐碩,眾多刷新世界紀錄的大工程、大項目接連投入使用或開工建設。

站在位於福州長樂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觀景平臺上遠眺,只見大橋在海面上蜿蜒伸展,踏過海上小島後消失在遠處的雲霧之中,蔚為壯觀。

12月26日,經過長達7年的建設,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投入使用。這條全長16.34公裡的大橋是中國首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2020年12月26日,列車經過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當日,福州至平潭鐵路開通運營,其重點控制性工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同步投入使用。福平鐵路是京福高鐵的重要延伸段,全長約88公裡。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緊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投入運營的,便是連接北京與雄安新區的京雄城際鐵路。通過京雄城際鐵路,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區間最快旅行時間僅需50分鐘,大興機場至雄安新區更是最快19分鐘可達。

這條全長91公裡、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鐵線路還是我國首次全過程、全專業運用BIM技術設計的智能高鐵,應用了70餘項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科技,樹起了智能高鐵的新標杆。

在海中,中國工程建設者也同樣躍躍欲試。10月底開工建設的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也將創下多個「世界之最」。

「膠州灣第二隧道還將引領世界超長海底隧道的未來。」青島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條隧道要克服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帶、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等世界級難度挑戰,將引領未來10年國內外海底隧道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領域的發展趨勢。

更智能、更環保 超級工程有了綠面孔

這些新建的中國超級工程,除了規模、技術等方面領先,也更加智能、更加生態環保。

「我們在規劃設計階段不斷優化方案,最終取消海中豎井和海中圍堰,避免在膠州灣內圍填海造地,極大限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青島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環保理念超前,尊重自然生態環境是膠州灣第二隧道項目的一大特點。項目還計劃對隧道開挖的洞渣進行綜合利用,將洞渣加工成碎石,作為混凝土骨料,循環用於隧道自身襯砌結構及周邊建設項目,真正實現變廢為寶、節能環保,全面貫徹環境優先的目標。

作為中國高鐵新名片的京雄城際更是具有濃濃的智能、環保特色。除了全生命周期三維數位化智能管理、智能施工、智能運行檢修等建設運營環節的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外,精準定位、路徑規劃、位置搜索等智能服務也大大提升旅客出行體驗。

2020年12月26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橢圓形屋頂是一座光伏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綠色環保同樣是京雄城際建設的重要標準。為了實現從灰色基礎設施向綠色生態基礎設施的轉變,建設方在景觀設計理念中,將鐵路、生態、智慧、景觀、文化多種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園林、多樣化植物、多樣化人文景觀組成的「生態廊道」,讓鐵路沿線「四季有景」。

儘量採用自然採光、清潔能源,增加綠植、減少噪音,這樣的「小心思」在京雄城際的設計中十分常見。

為有效控制高速鐵路通過環境敏感區的噪音,京雄城際鐵路固霸特大橋上還加裝了一段長約847米的全封閉聲屏障。動車組高速通過大橋時,這座「隔音隧道」可以將列車經過時的環境噪音降到20分貝以下。

挺進技術空白區 挑戰不可能

一個個新紀錄、新突破的背後是一個個棘手的技術與施工挑戰。中國的工程建設者敢於挺進技術空白區、勇於奉獻,才把「不可能」變為現實。

大興機場站位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下方,讓設計時速350公裡的列車下穿機場航站樓尚屬首次。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震動,建設者在相當於地下6層樓的地方,用9664根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和1232個減震墊,讓整個建築成為世界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築。

扣件與鋼軌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0.5毫米,這是幾乎苛刻的要求,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毫米級」的精度要求近乎成為京雄城際建設的「標準格式」。通過對技術標準、施工質量的嚴格把控,才實現高鐵「硬幣不倒」的平穩舒適。

2020年12月26日,用於測試的動車組列車駛離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更是在「建橋禁區」創造的中國奇蹟。福建福平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錢立軍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所處位置是世界三大風暴潮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水深湧急,海底地質條件複雜,有效作業時間少,工程建設面臨的技術挑戰和施工風險都遠超國內已建或在建的其他跨海灣橋梁。

「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施工作業很難開展。千萬年來的海峽大風還帶動海湧淘走了海底的鬆散巖層,留下硬度堪比鋼鐵的光板巖。再加上潛伏著的堅硬孤石,複雜的巖層狀況讓大橋基礎無處安放。」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項目總工王東輝說,面對惡劣自然環境影響,大橋建設者反覆研究實踐,通過研發新設備、改進施工工藝等方法,逐個攻克施工難題。

「比如在架梁階段,我們改變過去鋼桁梁現場安裝的方式,改為在工廠整體製造總拼鋼桁梁,現場進行海上浮吊整孔架設。」王東輝介紹,由於海上吊裝受風浪影響擺動大,精確就位難度也很大,中鐵大橋局又歷時3年、耗資數億元打造了國內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雙臂架起重船——「大橋海鷗號」,並刷新了世界橋梁整孔鋼桁梁架設的最重紀錄。

來源:新華社

防火意識記心中,

保護森林靠大家;

風大物燥危險多,

秸稈清理早動手;

政治意識腦中弦,

責任意識肩上擔;

綜合施策說防火,

齊心協力保平安!

【原平市氣象局】原平今晚到明天白天多雲,東風1-2級,-11~4℃;明晚到後天白天晴轉多雲,-10~2℃。冬春草木幹,防火要當先。1月2日

編輯:王智軍 王振東 李   佳

相關焦點

  • 百城故事|平潭:「建橋禁區」已突破,去臺灣的高鐵還有多久?
    而在網絡上,大陸網友更是時常表示想早點坐著高鐵、開著車子去寶島臺灣遊覽一番。「十三五規劃」(2016年到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北京至臺灣(臺北)」的高鐵路線。待2019年,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完成,高鐵駛入平潭這個祖國大陸離臺灣最近的地方,「坐著高鐵去臺灣」就差最後一站地了。
  • 啄木鳥猛啄居民樓 鑿出13個大洞組成「大雁南飛」圖
    啄木鳥猛啄居民樓 鑿出13個大洞組成「大雁南飛」圖 2020-11-04 09:51:54  來源:海客新聞
  • 「海上最美高鐵」福(州)平(潭)鐵路建設的背後
    鄭江洛 攝中新網平潭12月26日電 (鄭江洛 吳朋珊)在祖國東南的黃金海岸,一條鋼鐵巨龍橫空出世。12月26日9時43分,隨著平潭第一趟高鐵動車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開出,被譽為「海上最美高鐵」的福(州)平(潭)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這座橋是在『建橋禁區』創造的中國『奇蹟』。」
  • 專家解讀如何在海底修建時速350公裡高鐵隧道
    ,為什麼不架橋?」建橋還需要面對諸多風險,如颱風、地震、斷層錯動等不利因素。這位網友,你真的只是本地人這麼簡單嗎?Q如果擔心風雨,跨海大橋加築上蓋不就行了?橋梁上方加蓋,需要考慮其自重、風載、空氣動力學效應、耐久性等多種因素影響,同時需要充分考慮高鐵運營安全等問題。
  • 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取得重大進展,未來高鐵直達臺灣!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線路示意圖前不久,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剛剛建成,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儘管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沒有港珠澳大橋那麼長,但港珠澳大橋是純粹的公路橋,而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公鐵兩用橋。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出爐
    「港珠澳大橋越海隧道全長6.7公裡,屬沉管公路隧道,而金塘隧道是高鐵盾構隧道,16.2公裡佔全線五分之一裡程,都將沉在東海。」唐雄俊說,長度的簡單增加看似輕鬆,工程背後從量變到質變的難度跨越,挑戰著科技極限。據唐雄俊介紹,金塘海底隧道主要面臨如下技術挑戰。首先是地質條件差。
  • 智慧型手機之後,下一個風口在哪?
    大型機之後是PC,然後是Web,接著是智慧型手機。在每個風口,都會製造一批公司,在大型機時代,火了IBM,在小型機年代,火了DEC,在PC時代,火了Wintel,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火了蘋果、谷歌,那麼下一個時代會出現什麼大事物,誰是下一個風口呢?計算機行業的第一個風口計算機行業最早的需求是軍事需求,計算密碼,計算彈道,科學計算,限於軍事和高科技的專業領域。
  • 太空中觀看《挑戰不可能》,畫面讓我醉了!
    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數十年中,完成了太多「不可能」任務,比如將巨大磁體送上太空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將中國製造「不可能」變為了「可能」,無論是大的科技難題,還是小的細節難題,「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很多人當初認為不可能,但我們做到了!」 說個簡單的例子說說吧入廁是一件再方便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對於太空人們來說,這事可一點也不方便!
  • 貴南高鐵全線隧道貫通數量過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馬嶺一號隧道洞門。莫小斌攝&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馬山1月7日電 1月7日上午,貴南高鐵中馬嶺一號隧道深處傳出一聲響亮的爆破聲,隧道最後一層巖土被成功爆破,順利實現貫通。這標誌著貴南高鐵全線隧道貫通數順利過半,全線正式轉入重難點隧道攻堅衝刺階段,為全線隧道工程實現年度基本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 國內首座高鐵無砟軌道跨海斜拉橋主塔順利封頂
    國內首座高鐵無砟軌道跨海斜拉橋主塔順利封頂 2020-10-22 14:53:52 國內首座高鐵無砟軌道跨海斜拉橋主塔順利封頂 于振洪 攝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橋是國內首座高速鐵路無砟軌道跨海斜拉橋,此次安海灣西岸主塔封頂,為今後我國無砟軌道跨海大橋的建設,提供了可借鑑的施工經驗。
  • 智能高鐵「最」京雄
    這是一條智能之路,接觸網三型智能裝備、新型自動駕駛動車組列車、站城一體化設計理念……承載著建設者打造「智能京雄」的願望。 這是一條科技之路,裝配式站臺吸音牆板的創新使用、BIM技術全過程應用、北鬥系統助力工程建設……彰顯著建設者鍛造「科技京雄」的壯志。
  • 齊向東:網絡安全是風口中的風口
    本報記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報導 11月26日,在《中國經營報》主辦的「新基建 新技術 新風口——2020中經前沿科技與創新發展論壇」上,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發表演講時表示,網絡安全是數位技術的底板,網絡安全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新高潮。
  • 《越獄》粉絲情節實驗 鑿牆體驗「胡克定律」
    12個鑽孔再加上20次重錘,一段磚混結構的圍牆被鑿開一個大洞。昨天下午,回龍觀一處廢棄的圍牆讓喜歡美國電視劇《越獄》的「獄絲」們回味經典劇情,並成功驗證在「胡克定律」的幫助下,牆面確實可以打通。組織者表示,在距離第三季開播的20天中,他們還將推出真人實驗,邀請網友模仿劇中情節。
  • 懸索橋也能跑高鐵?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通過幾噸、幾十噸重的汽車,給懸索橋帶來的變形幾乎忽略不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五峰山長江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說,然而通過百倍於汽車的一列高鐵時,相當於給大橋在短時內施加了一個巨大的荷載,給輕盈的懸索橋造成較大的幾何變形。而高速運行的列車,必須保持軌道具備相當的剛度,任何一點小小的變形,都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 抓住智能製造風口推動職教「升級」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少人化、無接觸、自動化等智能製造類產業呈現明顯優勢,加之網際網路與大數據雙重推動,可以預見,智能製造產業將會伴隨疫情的緩解和控制而得到迅猛發展,並將催生一批新型服務業態的崛起。對此,面向傳統服務業培養的大批職校生將面臨巨大的職業挑戰。
  • 智能電錶的的設計突破及面臨哪些挑戰
    1.3 信息的傳遞:通信技術的突破 傳統電錶是電網中一個個孤立的終端,用電信息依靠人工抄表來收集,效率和可靠性都不能得到保障。而智能電網依靠各種通信手段將智能電錶納入統一的網絡中,智能電錶作為智能電網的智能終端節點,可以實現自動抄表、自動控制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 天藍海更藍 福建這片大海沙灘 超出預期的美 不是廈門
    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不斷增加,遊客也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一年11天的法定假日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胃口了,就連周末坐飛機,高鐵出來旅遊也大有人在。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現在我國的高鐵線路越來越密集,加上機票價格又低廉,旅遊再也不用舟車勞頓,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