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索橋也能跑高鐵?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國資小新】;

「這座大橋的設計實施,在世界尚無工程先例,整個決策和實施過程都壓力巨大。」

「設計千米跨度懸索橋跑高鐵,體現了中國橋梁設計師的膽識。」

在江蘇省鎮江市

有這樣一座千米跨度懸索橋

Ta實現了全長6.409公裡懸索橋一跨越江

Ta解決了懸索橋容易晃動的難題

Ta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

Ta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空白

Ta是誰?

在Ta身上又發生了什麼大事?

一起來了解——

11月30日,由中鐵大橋院集團設計、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的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結束連(雲港)鎮(江)高鐵聯調聯試任務,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

▲五峰山長江大橋

連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是我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也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設計為公鐵兩用,全長6.409公裡,主橋最大單跨1092米。4線鐵路+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鐵路設計行車時速250公裡,高速公路設計時速100公裡。

▲五峰山長江大橋全景圖

在這座輕盈的千米大跨懸索橋上,鐵路部門曾以不同時速、不同車型、多線並行等不同組合反覆測試,平穩運行了近百天,創造了高速列車以時速275公裡平穩通過的世界紀錄,各項指標均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要求。

從力學角度看,在上千米的尺度上,懸索橋結構非常輕盈,有很大的變形空間。「通過幾噸、幾十噸重的汽車,給懸索橋帶來的變形幾乎忽略不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副總工程師、五峰山長江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說,然而通過百倍於汽車的一列高鐵時,相當於給大橋在短時內施加了一個巨大的荷載,給輕盈的懸索橋造成較大的幾何變形。而高速運行的列車,必須保持軌道具備相當的剛度,任何一點小小的變形,都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在2020年8月11到14日,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完成了荷載試驗,為大橋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峰山長江大橋荷載試驗總分為靜載試驗及動載試驗。中鐵大橋院集團旗下子公司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參與的靜載試驗採用2列列車(機車+20輛重車+機車+19輛重車+機車)及72輛30t載重汽車,合計重量約9500t。共分為5個輪位,分別對邊跨跨中最大正彎矩、主塔處最大負彎矩、中跨四分點最大彎矩、中跨跨中最大正彎矩進行加載。同時中鐵橋隧技術有限公司還承擔了五峰山長江大橋的施工監控監測、健康監測系統、主纜除溼系統等工作。

什麼是聯調聯試?

聯調聯試是採用高速檢測列車等測試設備,在鐵路開通運營前,對沿線軌道、接觸網、通信、信號燈各項設備逐步進行測試,並依據測試結果對發現的缺陷進行調整。通過列車與軌道、接觸網的反覆磨合,直至各個系統以及整體系統符合高速運行及動態驗收標準的過程,為開通運營提供重要技術保障。檢測試驗內容包括軌道、道岔、路基、橋梁等多個項目。

「桁架+懸索」 實現以剛克柔

當浩蕩長江流至五峰山腳下,寬闊的江面突然變窄,寬度僅有1200米,這是適合建橋的理想橋址。

據中鐵大橋局五峰山長江大橋項目總工馮廣勝介紹,從結構受力上來講,此處最有利的橋型就是懸索橋。相對其它橋梁結構,懸索橋屬於典型的柔性結構,變形空間大,容易做到大跨度、高架空,遭遇地震、沉降等自然災害也不易損壞。

五峰山長江公鐵大橋搭載的4線高速鐵路和8車道高速公路使大橋主梁的總荷載達到17萬噸,接近三艘滿載的遼寧號航空母艦的重量,如此大的荷載,給五峰山長江大橋的建設提出了空前的挑戰。為了保障運行安全,就要以剛克柔,給柔軟的懸索橋添幾分「硬氣」。五峰山長江大橋採用了「桁架+懸索」的組合結構,把原本柔軟單薄的橋面板改成了堅固的桁架,增加了橋的剛度,也為建成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增添了可能性。

技術突破 填補世界空白

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鐵路局、上海局集團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等共立項20多項重點科研課題,對千米跨度公鐵兩用懸索橋關鍵技術展開科研攻關,突破了千米跨度懸索橋結構構造及合理剛度、千米跨度懸索橋列車系統失穩臨界風速與車速限值、千米跨度懸索橋軌道結構適應性及幾何形位控制、千米跨度懸索橋設計荷載模式、山壑區傾斜高強巖層中超大基坑的開挖與填築、超大平面尺寸陸地沉井施工等多項關鍵技術。

橋梁建設者不斷地優化施工工藝,研發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以此保證大跨度橋梁的安全和施工質量,取得了一系列創新。例如,世界上首座採用板桁結合鋼桁梁的公鐵兩用懸索橋世界上首次採用單面焊接兩面成型U肋焊接技術的公鐵兩用懸索橋,解決了焊縫容易疲勞破壞的難題;世界上首次採用軋製成型不鏽鋼複合鋼板的公鐵兩用懸索橋,解決了鋼板的鏽蝕問題等等。

業內專家表示,五峰山長江大橋為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中國首座鐵路懸索橋,首次實現鐵路橋梁一跨越過長江天塹。建成後將填補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公鐵兩用懸索橋和中國鐵路懸索橋三項空白,並在國際範圍率先建立起中國高速鐵路懸索橋的設計方法、計算理論和相關技術標準。「五峰山長江大橋鐵路懸索橋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國際性突破、具有開創性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說。

懸索橋平穩跑高鐵

「五峰山長江大橋設計主跨1092米的公鐵合建鋼桁梁懸索橋方案,豎向與橫向均為五跨連續結構,主梁採用新型鋼桁加勁梁結構,上層公路8車道橋面總寬46米,下層鐵路4線橋面全寬31.7米。」徐恭義說,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和準確的理論分析,再輔以有效的阻尼約束和多向支撐體系設置,從根本上保證了結構受力穩定性,解決了懸索橋容易晃動的難題。

▲五峰山長江大橋聯調聯試檢測車輛

為保證大橋的穩固,五峰山大橋使用了直徑1.3米的主纜,由4萬根直徑僅5.5毫米、長約2000米的高強度鋼絲組成,為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直徑主纜,各項性能遠優於普通主纜鋼絲,單根主纜拉力高達9萬噸,足以吊起1.5艘滿載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今年5月,6套5G通信射屏無線裝置在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兩個輸電鐵塔架設完成。這是全國首次在跨江鐵塔上建設部署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通信運營商設備的5G共享基站。這不但能保證未來經過五峰山大橋的旅客5G信號會持續暢通,也為未來高精度智能巡檢橋梁、在橋上實現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交通狀況車路協同提醒、霧天安全行駛智能誘導、橋梁段雨雪天氣下自動加熱除冰等交通新技術提供了可能性。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他們的字典裡沒有「退縮」

他們努力探索著未知

把藍圖變成了坦途

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基建狂魔點讚!

給超級工程加油!

相關焦點

  • 填補國際空白,我國首座懸索橋傳來新進展,專家:具有開創性意義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建設項目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世界紀錄,近日,我國的一個基建項目再次有了新的進展,據說,這一項目填補了國際的空白。據媒體報導:我國的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的進展遭到曝光。據了解,這座大橋已經結束了連鎮高鐵聯調聯試任務,並且還開始進入了2020年年底前的通車準備。「五峰山」長江大橋為公鐵兩用橋,全長為6.409公裡,主橋最大單跨為1092米。該大橋設有設計時速為100公裡每小時的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以及設計時速為250公裡每小時的4條鐵路。
  • 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長江大橋:奠定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基礎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長江大橋:奠定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基礎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張文暉)中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建橋技術更是讓中國建造的橋梁創下多項世界紀錄。資料圖:南京長江大橋。
  • 填補空白!湖北這位院士破解一系列關鍵難題,將中國這一技術推向世界領先水平
    &34;曾經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夢想,如今,俯瞰中國大地,一座座橋梁或屹立於江河湖海之上,連接經緯縱橫的交通大動脈;或跨越於崇山峻岭之間,架通南來北往的經濟快車道。一代代中國橋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讓千年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這之中,有一位自認為平淡而普通的人,卻站在中國橋梁技術的制高點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推動中國橋梁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 填補空白!這位院士破解一系列關鍵難題,將中國推向世界領先水平
    "天塹變通途"曾經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夢想,如今,俯瞰中國大地,一座座橋梁或屹立於江河湖海之上,連接經緯縱橫的交通大動脈;或跨越於崇山峻岭之間,架通南來北往的經濟快車道。一代代中國橋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讓千年夢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這之中,有一位自認為平淡而普通的人,卻站在中國橋梁技術的制高點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推動中國橋梁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 盤點:中國橋梁的「世界之最」,第1個橋梁總數已超過20萬座!
    盤點:中國橋梁的「世界之最」,第1個橋梁總數已超過20萬座!橋梁數量最多:中國既保留著像趙州橋那樣歷史悠久的古代橋梁,也在不斷地建造著刷新世界紀錄的公路鐵路新橋,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尤其引人注目目前我國公路橋梁總數接近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已超過20萬座,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橋梁跨度最大:跨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橋梁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十幾年來,我國幾乎每年都在刷新世界橋梁建設的紀錄,世界十大拱橋十大梁橋十大斜拉橋十大懸索橋,中國分別佔據了半壁江山或一半以上鋼拱橋中的重慶朝天門大橋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水霧繚繞的膠州灣大橋 不過中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兩座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和膠州灣大橋。 此外,中國還有一個在建的港珠澳大橋,這實際上是一個橋隧組合的方案,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其中海底隧道長6.7公裡。
  • 禮嘉嘉陵江大橋預計明年初合龍 重慶智能建造「加速跑」背後是有...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巖土工程專家鄭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結構工程專家、重慶大學教授周緒紅等專家齊聚山城,圍繞「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支撐」主題,共同展開對隧道設計方法、地下工程施工、轉體橋梁施工技術等工程建設關鍵技術進行探討。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四天之內,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和西堠門及桃夭門跨海大橋初步設計方案,分別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陳政清領銜的專家組評審。這意味著,這條目前世界控制因素最複雜、越海橋隧工程技術難度最大的鐵路,離開工又近了一大步。甬舟鐵路走向圖。
  • 【觀|動態】打破壟斷、填補空白,中國鋼鐵超!硬!核!
    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國際領先……鋼企研發生產出系列產品,展現出中國鋼鐵的硬核實力! 由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自主研發的ⅠNi系耐海洋大氣腐蝕橋梁鋼在國內重點工程新建福廈高鐵客運專線上獲得應用,填補國內空白。
  •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政清和懸索橋的故事
    近期,我國大橋似乎有點「飄」。先是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橋體發生波浪形晃動。9天後,廣東虎門大橋懸索橋也來了一波類似「神晃動」,讓大橋「飄」上了熱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一開口「渦振是個『怪東西』。2015年,陳政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長期從事橋梁等大型結構的工程力學問題研究,是工程力學專家。在柔性橋梁非線性設計理論和抗風理論方面有一系列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他主持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課題多項,發表論文150多篇。
  • 天門將產高鐵防鬆動墊圈 填補國內空白
    對於高鐵和汽車等精密機械而言,防鬆動墊圈雖小,卻是關係到車輛穩定和人員安全的關鍵因素。在高鐵走進人們生活已久的我國,高速列車所用的防鬆動墊圈卻一直依賴進口。  這一現狀即將得到改變。11月7日,從廣東來天門參加天商大會的深圳森豐真空鍍膜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友林透露,由該公司投入千萬元研發的防鬆動墊圈項目已經落戶天門,明年11月即可投產,將結束我國高鐵及汽車長期對國外防鬆動墊圈的依賴。
  • 五峰山長江大橋亮燈啦
    這是連鎮鐵路上的一抹亮色。五峰山長江大橋亮燈啦!據中鐵上海設計院該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介紹,連鎮鐵路淮鎮段擁有諸多「創新名片」:創造「新紀錄」,全線重點控制工程五峰山長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千米跨度公路鐵路兩用懸索橋、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及承載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泰安鎮聯絡線左線跨寧啟鐵路轉體橋是國內單線鐵路跨度最大、曲線半徑最小、距離既有線最近、坡度最大的鐵路轉體橋;開闢「新思路」,破解新建高鐵接入既有線路車站的難題
  • 連鎮鐵路五峰山長江大橋開始掛牌!名字定為
    ,也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建設過程採用了一系列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獲得了數十項專利,是世界上首座千米級高鐵懸索橋!    (圖源鎮江政協)  與同類橋梁相比,它還在錨碇規模、沉井施工、橋塔建設等方面創造多項國內紀錄和世界紀錄,其施工技術含量代表中國乃至世界同類型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
  • 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取得重大進展,未來高鐵直達臺灣!
    工程檔案: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是合福鐵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鐵四院監理公司監理,中鐵山橋承制鋼梁鋼結構。
  • 軍隊齊步走時,產生的共振會導致懸索橋倒塌?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中國很早就有這種橋出現了,歐洲方面直到十九世紀才開始出現現代意義上的懸索橋。不過,國外的懸索橋出了不少事故。1831年4月12日,英國74名士兵野外訓練結束。回來時,他們齊步走經過一座名叫布勞頓的大橋。突然,大橋倒塌,74名英軍全部掉進了河中。好在河水不深,士兵們只是受了點兒輕傷。據悉,布勞頓大橋建於1826年。大橋才建好幾年,就出現了倒塌,難道這橋是豆腐渣工程。
  • 江陰大橋:中國第一大跨徑懸索橋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主跨1385米,為一跨過江鋼箱梁懸索橋,是我國第一座跨徑超千米的特大型懸索橋,繼日本明石橋、丹麥大帶橋和英國亨伯橋之後,位居世界第四。江陰大橋於1994年9月開工建設,1999年9月底建成通車,2001年4月通過國家的竣工驗收。
  • 中國有哪些技術世界一流?我國領先世界的那些科學技術
    雷射器二、雷射技術有一種說法,我國的雷射技術領先世界10-15年。雷射技術的關鍵材料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我國90年代研發成功,2009年宣布停止出口,這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少有的能對美國實施封鎖的核心技術。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橋不斷刷新世界級
    目前,中國公路橋梁總數超過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超過20萬座,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中,中國都各自佔據半數,中國橋梁已成為響亮的世界品牌。掌握造橋核心技術金秋10月,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聲陣陣,依傍著這片中國南海水域的城市群迎來深具意義的一天。10月24日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虎門大橋是廣深珠高速公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連接珠江兩岸,溝通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是廣東沿海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通車。  虎門大橋系國家重點工程,多項技術曾獲創新大獎  投資近30億元的虎門大橋是國家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懸索橋。
  • 中科院研究員15年深入藏南 填補「中國地圖的空白」
    >人民網武漢1月7日電 (周雯)打破了400多年來橫版地圖一統天下的局面,將世界「豎」起來了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近來正忙著另一件大事:將15年來填補藏南地名空白的研究成果集結成書,書名叫《輿圖依舊抱河山——中國地圖藏南地名補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