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大橋取得重大進展,未來高鐵直達臺灣!

2020-12-06 超級建築

4月26日,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主塔成功封頂。主塔是特大橋建設最重要的結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主塔的封頂,標誌著我國首座、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基建狂魔再次優質神速創造了世界工程領域的新奇蹟。

工程檔案: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是合福鐵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也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鐵四院監理公司監理,中鐵山橋承制鋼梁鋼結構。

大橋於2013年11月動工建設,起於福建省長樂市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從蘇澳鎮上平潭島,全長16.34公裡。大橋分兩層設計,下層為時速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為時速100公裡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線路示意圖

前不久,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跨海大橋剛剛建成,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裡,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儘管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沒有港珠澳大橋那麼長,但港珠澳大橋是純粹的公路橋,而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公鐵兩用橋。因此更多專家認為,無論是建設標準還是施工難度,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都要高於港珠澳大橋,同時也是目前全球在建難度最大的橋梁工程。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效果圖

請點擊關注:超級建築

為了保證海域通航,全長16.34公裡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設有三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分別為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和大小練島水道。於是,全橋要建設6座主塔,每一座都十分雄偉。此次封頂的主塔位於鼓嶼門水道橋南側,為「H」型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58米,相當於55層樓的高度。

▲2018年4月26日,首個航道橋主塔封頂

說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我國目前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的海域風大浪急,比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等跨海大橋所處的海域水文地質條件更為複雜。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附近地圖

平潭縣位於福建省東部,與臺灣隔臺灣海峽相望,是中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由海壇島等126個島嶼組成。長期以來,這裡的交通主要靠船隻,2010年11月份建成了第一座跨海公路橋,名為平潭海峽大橋,大橋全長3510米,雙向四車道。但一座公路橋無法滿足福建平潭發展需要,更不能滿足我國規劃中的京臺高鐵跨越海峽的需要,因此必須修建一座更大的橋,這就是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附近海域

許多人都聽說過百慕達三角,這片海域神秘、危險而恐怖。你是否知道,平潭附近的海域就是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這裡風大、浪高、水深、流急,被稱為「建橋禁區」。據統計,這裡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全年8級以上大風平均為123天,最大浪高約9.69米,波流力是長江等內河橋梁的10倍以上。而且,這裡的海底高差最高達到32米,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海底裸巖也堅硬如鐵。

▲承臺施工現場,僅3米高的海浪就如此洶湧

請點擊關注:超級建築

建設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這項超級工程,將直接消耗30萬噸鋼筋和266萬噸混凝土,這些材料足以建造8座828米高的杜拜塔,建造世界第一高樓杜拜塔花了將近6年,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工期不到6年,而且除去狂風暴雨無法開工的日子,每年真正的有效施工天數不到120天。

▲2017年8月22日,首孔簡支鋼桁梁架設成功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效果圖

前文介紹,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有三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要建設6座高大威猛的主塔。這些主塔將拉起航道橋的千鈞重擔,被稱為海上的擎天柱。在這樣風大、浪高、水深、流急,被稱為「建橋禁區」的海域建設大橋主塔,其難度無法想像。

▲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請點擊關注:超級建築

當然,再難也難不倒英雄的中國建設者。在主塔施工中,中鐵大橋局使出了三大「法寶」:

實時預報法寶:施工中,在塔柱高度方向布置了多颱風速儀,並在橋梁沿線布置5颱風速儀、2臺波浪儀、1臺海流計,對橋址處風環境、波浪要素、海流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兩年的實踐與完善,已能準確預測橋址處5天內風、浪要素,指導現場施工調度。

「小粗腿」法寶:為了讓主塔在風浪中「站」得更穩,自主研製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液壓動力頭鑽機,使得主塔基礎的16根「腿圍」直徑達4.9米的鑽孔樁得以完成,並刷新了世界橋梁最大直徑工程樁的紀錄。

「防風衣」法寶:在塔身施工過程中,特地為其穿上了「防風衣」,液壓爬模架體外側採用孔隙率為41%衝孔鋼板網全封閉防風結構,實現了高空8級風條件下人員全天候安全施工。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國建設者為了建成一項超級工程,付出的努力不勝枚舉。

▲2018年4月26日,首個航道橋主塔封頂

▲2018年4月26日,鼓嶼門水道橋主塔封頂

對於一座大橋來講,主塔封頂是一個重要的階段。2018年4月26日,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實現了首座主塔封頂,其餘的5座主塔也正在加快建設中。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屆時,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都將在此貫通。其中,福州至平潭鐵路就是中國「十三五」規劃草案京臺高鐵的重要一段。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成後,不久的將來,一個更大的超級工程將開工建設。這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超級跨海工程,基建狂魔將在這個工程上繼續刷新以前創造了眾多工程紀錄。這個工程是一座海底隧道,全長125公裡,投資5000億,從福建省的平潭直通臺灣省的桃園。工程的名字就叫:臺灣海峽大通道...

請點擊關注:超級建築

相關焦點

  • 福建風雲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通航 臺灣海峽大橋還會遠嗎?
    號稱「造橋狂魔」的中國,從來不會讓世人失望,一次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壯舉,讓世界上當初嘲笑我們的人,瞠目結舌。從1968年我國首座自主建造完成的「南京長江大橋」,到近年來的港珠澳大橋、平潭跨海公鐵大橋,是中國人五十多年的櫛風沐雨,幾代人的砥礪奮進才擁有的驚人成就。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和最長沉管隧道,是這樣建成的!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橫空出世。此前,超級建築給大家先後介紹過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建設、沉管隧道建設、最終接頭施工、東西人工島建設等有關情況。今天,在港珠澳大橋海中橋隧主體貫通的喜人時刻,超級建築帶大家回顧下這項超級工程是怎樣建成的!下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航拍,只有這個高度才能看到全景!
  • 蕪湖打通直達長三角超80%城市的高鐵通道
    「十三五」以來,蕪湖鐵路建設實現了新跨越,記者昨日從市發改委獲悉,全市高鐵營運裡程增長到227.9公裡,鐵路密度達到735公裡/萬平方公裡,目前已經建成三條高速鐵路、三條普速鐵路,鐵路密度遠超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中提出的鐵路507公裡/萬平方公裡的密度。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這條1994年完工的隧道單線全長51公裡,其中海底部分長38公裡,是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隧道工程。 之所以強調海底段,是因為按全長計算,日本的青函隧道將以54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連接日本本州島和北海道的青函隧道,海底部分長23.3公裡,且只有兩條隧洞,工程量遠小於3條隧洞的英吉利海峽隧道。
  • 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21-01-12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把抓住臺灣海峽「命脈」!1小時到達臺灣,西方:中國速度太快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另外臺灣海峽又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美食眾多,人文景觀極具特色,著名景點有阿里山、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館、大島城等。若有機會可以到「寶島臺灣」玩一圈,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看一下當地特色景點。
  • 臺灣大學朱士維教授在提升納米矽的光學非線性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臺灣大學朱士維教授在提升納米矽的光學非線性取得重大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此研究結合日本大阪大學光子學中心Junichi Takahara、Katsumasa Fujita,與臺灣中研院物理所林宮玄博士、臺灣大學凝態中心張之威博士、臺灣交通大學陳國平教授等共同合作。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來了!中國再次震驚世界: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而這個項目一經通過,就被冠上了「鐵路版港珠澳大橋」的稱號,難度之大再次震驚了世界。這個項目的名字叫做:甬舟鐵路。甬為寧波,舟為舟山,成功建成後,甬丹鐵路將徹底改變舟山群島交通不便不通火車的歷史,完美形成對接,從舟山到寧波只需要短短的半個小時,從杭州到舟山只要不到一個半小時,這也將意味著我國的隧道、橋梁等的設計到達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 距離臺灣最近的高鐵,通車了,臺胞:下一站臺灣
    導讀:12月26日,大陸和寶島臺灣相離最近的鐵路,福州-平潭高鐵宣布正式開通。  平潭海峽公路高鐵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公路、高鐵兩用的跨海大橋,從福州到平潭所花費的時間,最快可以縮短到三十五分鐘。多位在平潭進行投資的臺灣同胞,在首發當天登上了這條列,體驗了有著「海上飛虹」之稱的福州-平潭高鐵。在讚嘆的同時,臺灣同胞也期待著未來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海峽通道能夠提上建設的日程,在不久的將來坐上從平潭-臺灣高鐵。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施工有多難?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施工有多難? 12月22日,寧波至舟山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條挑戰多個世界級難題的跨海鐵路建成後,長三角最後一個不通鐵路的地級市舟山將邁入高鐵時代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準備就緒!甬舟鐵路有望年底開建
    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跨海工程——甬(寧波)舟(舟山)鐵路項目準備開建。金塘海底隧道海上鑽探平臺「海勘8號」全景(2020年3月20日 新華社記者攝)。7月30日,歷經2年多,由鐵四院勘察設計的「隧道風險評估與金塘海底隧道關鍵技術方案」,通過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審(passed assessment from a panel of experts headed by Qian Qihu),標誌著這條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world's longest undersea high-speed
  • 懸索橋也能跑高鐵?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本文轉自【國資小新】;「這座大橋的設計實施,在世界尚無工程先例,整個決策和實施過程都壓力巨大。」「設計千米跨度懸索橋跑高鐵,體現了中國橋梁設計師的膽識。」一起來了解——11月30日,由中鐵大橋院集團設計、中鐵大橋局集團承建的世界首座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五峰山長江大橋順利結束連(雲港)鎮(江)高鐵聯調聯試任務,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核心部件用了24萬噸河北鋼
    港珠澳大橋橋梁基礎使用的高強鋼全部來自河鋼(資料圖)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記者當天從有關部門獲悉,這座我國建設史上又一裡程碑、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不乏「河北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用於海底隧道、橋梁基礎、鋼箱梁承重等核心部件的24萬噸高強鋼,它們全部來自河鋼。
  •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時間:2018-10-24 07:10   來源:中國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的世界之最 世界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 央視網消息: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複雜
  • 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最大跨公鐵兩用橋,77公裡鐵路誕生兩個「世界之...
    線路不足百公裡,卻將誕生「一隧」「一橋」兩項世界之最——全長16.18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長的海底高鐵隧道;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公鐵大橋,將成為世界同類項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大橋。由於主體工程也是採用橋+隧組合,甬舟鐵路又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它依次穿越金塘水道、西堠門水道、桃夭門水道和富翅門水道。
  • 我國將建世界上最長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以後1小時到臺灣
    我們國家建設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還有一個小時就到臺灣了,我們國家可是遠近聞名的基建狂魔,在建築各種工程方面,那可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而且還修建出了很多超級工程,打造出了很多堪稱奇蹟的工程,為全球所驚嘆。
  • 秒殺高鐵、媲美飛機:成都將布局超級高鐵,最高800公裡時速直達重慶
    計劃未來在城市群之間布局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的並非只有成都,此前中國工程院已開始對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通道建設高速磁浮鐵路先行路段,開展工程預可行性研究。造價相對高鐵更貴,運力卻相對偏低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未來的市場需求如何,依然處於論證階段。多城計劃建設磁懸浮列車7月19日,成都市委十三屆五次會議召開。
  • 百城故事|平潭:「建橋禁區」已突破,去臺灣的高鐵還有多久?
    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羅京新攝 資料圖)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資料圖)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當選人羅志強近日也表示,如果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第一件事就是要興建兩岸海底隧道,連通兩岸高鐵,臺灣網友對此一片叫好。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技術方案出爐
    受訪者供圖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項挑戰世界難題、突破科技壁壘的超級跨海工程——甬(寧波)舟(舟山)鐵路項目準備開建。「全線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長16.2公裡,海底盾構段長10.87公裡,最大埋深78米,直徑14米。建成後將刷新世界紀錄。」中國鐵建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金塘海底隧道項目負責人唐雄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長龍臥碧波 麒麟添雙翼——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設紀實
    與平潭海峽大橋「誕生」的時代不同,平潭已經從偏居一隅的貧困海島一躍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橋頭堡」,綜合實驗區的新使命、新定位,讓這座盤踞在世界三大風口之一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呼之欲出。中國人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一直貫穿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設計、建設的始末。為了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確保大橋安全、優質建成,大橋工程師們針對大橋總體設計、施工技術、工程裝備開展了「新建鐵路橋隧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修建關鍵技術研究」等一系列科研攻關,在新結構、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