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抓住臺灣海峽「命脈」!1小時到達臺灣,西方:中國速度太快

2021-01-15 一個人的愜意旅行

文/愜意(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趁著青春尚好,花季初起,去旅行吧。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另外臺灣海峽又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美食眾多,人文景觀極具特色,著名景點有阿里山、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館、大島城等。若有機會可以到「寶島臺灣」玩一圈,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看一下當地特色景點。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個領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比如中國基建實力。被外國友人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團隊,不僅建造出三峽大壩,更有「世界第一橋」港珠澳大橋。現在中國真的很不一樣,只要是我們想建造工程,我們就能建。如果在臺灣海峽建起一座跨海大橋的話,從大陸直達「寶島臺灣」的時間就會大幅度縮短,豈不是方便了很多,同時又可以加深大家交流。

沒想到這座大橋真的快要建成了!從此以後便可以把抓住臺灣海峽「命脈」,一小時之內便可到達臺灣,到那時就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座名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的跨海大橋,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也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海峽大橋。資料顯示,這座大橋總投資121,先後使用了30萬噸鋼鐵,266萬噸水泥,這些材料足以建造8座杜拜塔,堪稱「超級大橋」。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作為我國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6.34公裡,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包括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和大小練島水道的三座航道橋,以及引橋、鐵路路基三大部分,三座橋都是鋼桁結合梁斜拉橋。大橋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裡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

值得一提的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位於世界上三大風口海域之一,工作人員在該地區修建大橋時,需要時刻防範惡劣天氣的到來,再加上工程師們在修建時考慮到這個大橋未來將與臺海大橋連接,在建設上增添了很多難度。不過想到未來人們乘坐高鐵、汽車便可一小時抵達臺灣,這些辛苦是值得的。

實際上早在1940年,部分學者就提出修建海峽通道的觀念,他們建議三峽工程後,對臺灣海峽和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展開相關論證,這也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成功建設打下了夯實基礎。

近期,在即將通車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上,十幾名接觸網工頭戴安全帽,腰系保險帶,時站、時俯、時仰、時蹲……在離橋面六米的高空對鐵路接觸網設備進行全面體檢。由於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在海上,空氣溼度大、含鹽量高,接觸網的金屬零部件容易發生腐蝕,從而導致設備強度降低。

為了確保福平鐵路開通後列車平穩運行,接觸網工們必須對每一處接觸網設備仔細檢查。讓我們共同期待之最大橋的順利竣工,屆時去往臺灣旅遊,將變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

相關焦點

  • 緊握臺灣海峽「命脈」,4萬工人連夜動身,西方:這就是中國速度
    如今中國基建聞名全球,即便是高傲的西方人,面對中國基建也不無感嘆。這次我們又把我住了臺灣海峽的「命脈」,4萬名工人連夜動身,奔往基建一線,對此西方媒體也是感嘆道:這就是中國速度。01中國基建顯威名不管是三峽大壩的修建,還是9小時完成火車站改造,中國基建每次出手,就會在全球基建市場上掀起一陣熱度
  • 中國「發飆」了?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
    中國「發飆」了?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自古以來臺灣就是我國的領土,如今臺灣被稱之為中國臺灣,由此可見,世界其他國家對於臺灣歸屬中國這件事情也是認同的。我國在對待臺灣問題上,是希望和平的原則解決,所以並沒有對臺灣實行強制性的措施。
  • 臺灣海峽隧道建成 兩小時可以到臺灣
    而近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日前再次針對連接兩岸的海峽隧道「北、中、南」三個方案進行對比研究,最終確認北線是最可行的方案,從而使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
  • 我國將建世界上「最長」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以後1小時到臺灣
    但是今天想跟大家說的這個超級項目是我國未來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為這個項目制定了20年的計劃,投資也將達到3000億元,這個偉大的項目就是我們的臺灣海峽隧道,我們都知道這個項目計劃了20年,而且,經過這麼多的研究和探索,現在出現了三個可行的方案,朝鮮的方案是從復廳到平潭島,再到臺灣的新竹,這個房間的距離最短,有122公裡,而且,該地區沒有發生相對穩定的大地震。
  • 前瞻「十三五」:臺灣海峽隧道將照進現實?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是什麼?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又有哪些?……本報特開設專欄,通過記者深入調查和專家權威解讀,前瞻「十三五」。    專家認為,隧道方案優於橋梁方案,可採用鐵路隧道形式,汽車通過穿梭列車背負式穿過隧道。
  • 我國將建世界上最長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以後1小時到臺灣
    我們國家建設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臺灣海峽隧道還有一個小時就到臺灣了,我們國家可是遠近聞名的基建狂魔,在建築各種工程方面,那可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而且還修建出了很多超級工程,打造出了很多堪稱奇蹟的工程,為全球所驚嘆。
  • 臺灣海峽地形圖欣賞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是中國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
  • 臺灣海峽隧道何時建 政治障礙有待克服
    在福州舉行的第五屆「臺灣海峽通道工程學術研討會」,日前再次針對連接兩岸的海峽隧道「北、中、南」三個方案進行對比研究,最終確認北線是最可行的方案,從而使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 臺灣海峽究竟有多深
    臺灣海峽基本上適合各種艦艇活動,最窄的地方兩個小時就能橫貫廈門位於臺灣海峽邊上,可以說,這裡是了解臺灣海峽的最前沿。臺灣海峽指的是我國福建省和臺灣省之間的一條狹長海域,大致為東北一西南走向,南北長約370公裡,東西寬從130公裡到190公裡不等。
  • 臺灣海峽——何時天塹變通途
    圖為我國臺灣海峽 我國三大海峽,臺灣海峽,渤海海峽和瓊州海峽。 臺灣海峽位居首位。 臺灣是我國的寶島,一峽隔兩岸,臺灣海峽牽動了太多國人的情感,發生了太多的故事。 經過不懈努力,兩岸由「小三通」到「大三通」,兩岸交流融合進一步提升。 但如何實現兩岸「一小時生活圈」,這個可能就不得不提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工程了。
  • 臺灣海峽規劃三條通道方案 海峽大橋技術已成熟
    臺灣海峽規劃三條通道方案  海峽大橋技術已經成熟(主)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元培昨表示,海峽兩岸的通道將來肯定不止一條,颱風、地震難關均可攻克  車輛不在橋面上行駛在昨日舉行的海峽兩岸公路發展與安全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元培自豪的宣布,"我們已經具備了在閩臺之間建設跨海峽大橋的技術,這座不採用傳統橋面通行設計的大橋,對抵抗颱風、地震等惡劣的自然條件。  林元培說,臺灣海峽的通道建設在地理條件、設計和建造技術上都不是問題,隨著兩岸往來的密切,海峽兩岸的通道將來肯定不止一條。林元培還提出了大橋箱內設施建設的方案以抵禦閩臺兩地常遇的颱風等惡劣天氣。
  • 美國軍艦為何穿越臺灣海峽?中國專家有另類解讀
    美國軍艦日前穿越了臺灣海峽,許多分析認為,這是力挺臺灣,對抗北京的一種體現。但是中國軍事專家李傑卻有另類解讀。美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日前表示,美國海軍驅逐艦「本福德」號與「馬斯汀」號於7日至8日通過臺灣海峽,並稱這只是美軍艦從南海例行性通過臺灣海峽附近國際水域前往東海。
  • 十年規劃高鐵線路,我國首條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直通臺灣
    大家對於臺灣都非常的熟悉,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璃群島,南街80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3.6萬平方千米,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大島,有7成為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較大。
  • 臺灣人眼中的深圳,深圳發展太快了
    中國寶島臺灣,在他們的眼裡深圳到底是個怎樣的城市,發展速度之快,又有哪些領域是臺灣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只要看的範圍是,人工智慧跟機器人,那當初對深圳了解並沒有那麼深,那只是覺得他是座科技的城市,那就很像臺灣的那個新竹,那我們做科技行業的人,這些都很向往來到科技很聚集的地方,深圳的特點就是,速度很快,所以相對臺灣現在來講,我覺得臺灣是比較生活化的一個城市,龜速都沒有那麼快,稍微腳步可以慢一點。
  • 地質學說認為臺灣正向大陸漂移 臺灣海峽在變淺變窄
    北京消息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載文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橫著一道政治裂痕。但從地質學角度講,臺灣島似乎正在向中國大陸漂移。這種移動是以一毫米接一毫米的速度推進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巨大作用力塑造了臺灣的陡峭山脈,也引發了臺灣的地震。這股作用力正在使臺灣海峽變窄,使臺灣島不斷接近大陸。
  • 【軍事地理】臺灣海峽地理條件對登陸作戰的影響
    3、臺灣海峽西部:由於海峽西部與福建山區相連,海岸曲折,沿岸附近島嶼眾多、礁灘密布,因此海底起伏較大,水深變化很不規則,雖然除了東引島、烏丘嶼、兄弟嶼、南澎列島等孤立島嶼外,其他島礁多在20米等深線以內,但在海峽北口西側的50米等深線附近仍有幾個淺水點,其中最淺者水深僅9.1米。  4、臺灣海峽東部:海峽東部與臺灣西岸相接,海岸平直,海底平緩,水深變化規則。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中國真的做好準備了嗎?人類改變地球面貌的能力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 史無前例的大工程 說起跨海工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了。這條1994年完工的隧道單線全長51公裡,其中海底部分長38公裡,是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隧道工程。
  • 瓊州海峽、渤海海峽和臺灣海峽,三個跨海工程哪個最應優先建設?
    一、已建成跨海通道1、港珠澳大橋:該工程東連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橫跨珠江口伶仃洋,是一條東隧西橋跨海通道。項目全長55公裡,寬33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裡/小時,於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車,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項目總體投資額12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