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握臺灣海峽「命脈」,4萬工人連夜動身,西方:這就是中國速度

2020-12-04 指尖先鋒

如今中國基建聞名全球,即便是高傲的西方人,面對中國基建也不無感嘆。這次我們又把我住了臺灣海峽的「命脈」,4萬名工人連夜動身,奔往基建一線,對此西方媒體也是感嘆道:這就是中國速度。

01中國基建顯威名

不管是三峽大壩的修建,還是9小時完成火車站改造,中國基建每次出手,就會在全球基建市場上掀起一陣熱度。我們也不負「基建狂魔」稱號,凡是中國施工團隊承包的項目,無論是質量、速度等各方面指標,都會給到甲方一個滿意的答卷。在此基礎上,一個個他國無法攻克的項目,最終都被我國拿下。

這次我國要在臺灣海峽修建一座大橋,旨在加強兩岸人民的溝通以及合作交流,如這座大橋可以修建成功,可以說是抓住了臺灣海峽的「命脈」,所以我國對此格外重視。而這次的項目名叫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這也是我國首次修建此類型的大型橋梁,上層建造高速公路,下層建造鐵路,總投資高達120億。

02建造難度極大

這座大橋建造時間從2013年11月開工,直到2019年11月才正式通車,前後六年的施工時間,我國施工團隊攻克了一個個又一個問題。在當時準備修建鐵路的時候,西方媒體對此表示質疑,海上氣候十分嚴峻,颱風、巨浪等情況時有發生,很容易把大橋掀翻。

七級大風以上的天氣,一年中會出現200天以上,而且這次是採用路鐵兩用的建造方式,我們以前的建造方法並不適用。後在我國工程師們的努力下,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在歷經六年之後,終於完成了這座橋梁的建造。

03總結

平潭兩用大橋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兩用大橋,同時也是世界領域範圍內之最,該大橋的建造成功,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在全年過300天都處於六級颱風以上的海峽中,建造出這樣的大橋,在西方眼裡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在看到我國4萬工人,奔赴基建現場的時候,才會感嘆中國速度之快。

平潭路鐵兩用大橋現在已經正式運行,現在從平潭到福州的時間大大縮小,對於兩地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隨著以後合作交流愈加頻繁,一個半小時的經濟生活圈也會因此形成。如果有想去平潭遊玩的,可以去看一看平潭大橋。

相關焦點

  • 一把抓住臺灣海峽「命脈」!1小時到達臺灣,西方:中國速度太快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另外臺灣海峽又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美食眾多,人文景觀極具特色,著名景點有阿里山、日月潭、臺北故宮博物館、大島城等。若有機會可以到「寶島臺灣」玩一圈,嘗一下當地的特色美食,看一下當地特色景點。
  • 中國「發飆」了?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
    中國「發飆」了?抓住臺灣海峽「命脈」轟動世界,老外:太瘋狂了自古以來臺灣就是我國的領土,如今臺灣被稱之為中國臺灣,由此可見,世界其他國家對於臺灣歸屬中國這件事情也是認同的。我國在對待臺灣問題上,是希望和平的原則解決,所以並沒有對臺灣實行強制性的措施。
  • 4萬人奔赴臺灣海峽,又一座難度巨大的跨海大橋火速完工,來看看
    美國專家曾高呼中國這是什麼神一般的速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為了加快平潭海峽兩用大橋的建成我國派出4萬名工人趕赴臺灣海峽,12月26日9時43分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兩岸雙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正式通車了。
  • 臺灣海峽隧道
    臺灣海峽隧道是一項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兩側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工程設想,目前尚未進入實質性階段。探討中的臺灣海峽通道全長約125公裡至150公裡,將是世界上最長、建設難度最大的海峽通道。目前,臺海通道還只停留在專家研討階段,勘探資料還很貧乏,不足以為選線提供充分依據,中國大陸專家多傾向於北線方案,而很多臺灣專家卻傾向於南線方案,在橋隧選擇上也各有傾向。
  • 臺灣海峽地形圖欣賞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是中國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
  • 臺灣海峽隧道建成 兩小時可以到臺灣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首先,就時間而言,經由海運通過臺灣海峽的時間約為4個小時,空運大約也要半小時,如果建成海峽通道,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臺灣。其次,將大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臺灣2300萬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陸探親、觀光一次計算,每年往返人次將在1500萬以上。大陸13億人口,60年內每人到臺灣旅遊一次,估計每年往返也有4000萬人次以上。
  • 中國的三大海峽都是哪幾個?除了臺灣海峽你還知道剩餘的兩個嗎?
    什麼是海峽?海峽的定義是什麼?咱們今天一起了解一下,海峽是怎麼形成的那,海峽是因為地殼引動,造成海洋部分的地區下陷或者上升,在部分地區形成一個海溝,海水把下陷的地方淹沒,造成和另外一個海島或者大陸分裂從而形成了中間的海溝,這也就是海峽形成的原因。
  • 臺灣海峽發現巨大的海底沙漠
    臺灣海峽(Taiwan Strait),簡稱「臺海」,是中國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連通南海、東海的海峽。
  • 十年規劃高鐵線路,我國首條跨臺灣海峽海底隧道,直通臺灣
    大家對於臺灣都非常的熟悉,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璃群島,南街80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3.6萬平方千米,是我們中國的第一大島,有7成為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較大。
  •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先填兩座人工島?
    而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也就是納入國家規劃多年的G3,也「趁機」再次被提上日程。福建平潭綜合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兆民在兩會期間放出風聲,說京臺高速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 高鐵跨越臺灣海峽,中國真的做好準備了嗎?人類改變地球面貌的能力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 史無前例的大工程 說起跨海工程,最有名的大概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了。
  • 臺灣當局,你憑什麼想要「海峽中線」?
    在若干搞事議題中,美國之音(VOA)選擇中國議題進行分析,臺媒則集中關注中國議題中的臺海危機。 無論用什麼角度看,「中國臺灣」這四個字在美國眼裡是分不開的,「臺灣」在美國大選中毫無意義,「中國臺灣」才有意義。
  • 臺灣海峽隧道何時建 政治障礙有待克服
    北線被專家一致看好  建設臺灣海峽通道的設想,最早由清華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臺灣海峽隧道論證中心主任吳之明於1996年提出。此後,海峽兩岸及海外專家先後舉行了4次研討會,進行了大量科學論證。 首先,就時間而言,經由海運通過臺灣海峽的時間約為4個小時,空運大約也要半小時,如果建成海峽通道,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臺灣。其次,將大大便利兩岸人員往來。臺灣2300萬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陸探親、觀光一次計算,每年往返人次將在1500萬以上。大陸13億人口,60年內每人到臺灣旅遊一次,估計每年往返也有4000萬人次以上。
  • 美國軍艦為何穿越臺灣海峽?中國專家有另類解讀
    美國軍艦日前穿越了臺灣海峽,許多分析認為,這是力挺臺灣,對抗北京的一種體現。但是中國軍事專家李傑卻有另類解讀。美太平洋艦隊發言人日前表示,美國海軍驅逐艦「本福德」號與「馬斯汀」號於7日至8日通過臺灣海峽,並稱這只是美軍艦從南海例行性通過臺灣海峽附近國際水域前往東海。
  • 地質學說認為臺灣正向大陸漂移 臺灣海峽在變淺變窄
    北京消息 據《環球時報》報導: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載文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橫著一道政治裂痕。但從地質學角度講,臺灣島似乎正在向中國大陸漂移。這種移動是以一毫米接一毫米的速度推進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巨大作用力塑造了臺灣的陡峭山脈,也引發了臺灣的地震。這股作用力正在使臺灣海峽變窄,使臺灣島不斷接近大陸。
  • 臺灣海峽,哪來的什麼中線?
    」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海峽中線」。這是偽政權和美帝國主義籤的條約,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也從未承認過這條中線。  1954年12月,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指出臺美《共同防禦條約》是「徹頭徹尾的侵略性的戰爭條約」,「美國政府企圖利用這個條約,來使其武裝侵佔中國領土臺灣的行為合法化,並以臺灣為基地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準備新的戰爭」。
  • 【軍事地理】臺灣海峽地理條件對登陸作戰的影響
    臺灣海峽海底地形比較複雜,丘、谷相間,起伏較大,這是由於在形成臺灣海峽時地殼變動和火山巖侵入而造成的。早在第四紀更新世(距今約2萬年)時,臺灣海峽和整個東海都是一片陸地,為一沿海大平原,平原上棲息著大陸陸地哺乳動物群。
  • 美艦今早再穿臺灣海峽,國防部回應
    繼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本月19日駛經臺灣海峽後,美國兩艘驅逐艦31日再次穿航臺灣海峽。對此,中國國防部回應稱,美艦炫耀武力,挑釁攪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美艦行徑對「臺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嚴重危害臺海地區和平穩定,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 中國又火了!2萬人奔赴巴基斯坦,美國專家:這就是中國速度?
    每個國家發展的時候,基本上都會面臨人口大幅度的增加,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在發展初期,因為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人們又習慣性多生,在觀念上還是保持著舊觀念,所以人口數量就會有一個飆升的過程。然後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漸漸地開始減少,但是初期人口增加的時候,就面臨著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口增加,對於基礎設施的 要求就更高了。中國又火了!2萬人奔赴巴基斯坦,美國專家:這就是中國速度?
  • 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
    點擊收聽《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臺灣青年吳宇恩。(中國臺灣網發)導語: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來啦!今年6月,第九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如約舉行。海峽論壇是一個兩岸民間基層廣泛交流的平臺,近年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兩岸青年朋友的加入,尤其是臺灣青年。他們對兩岸交流充滿熱忱,渴望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海峽論壇期間,中國臺灣網為您特別奉獻《海峽論壇小小說》特輯——「我的海峽論壇故事」系列原創作品,聽一聽在臺灣青年的心中,海峽論壇有哪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訊(記者 吳曉寒) 大家好,我是宇恩,我來自臺北。
  • 臺灣海峽建隧道意義深遠
    ■香港 林友樹  交通部出臺的《海峽兩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提出,擬建一條北京至臺北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將在兩岸實現「三通」之後,用穿越臺灣海峽的海底隧道或其他方式連接臺灣的公路網,這是保證國家高速公路網完整性的需要,也是今後福建省高速公路網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