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5 大氣物理研究所
語音播報
沃克環流是重要的熱帶大氣環流系統,它的變化能夠通過遙相關型,對熱帶乃至全球許多地方的氣候異常產生顯著影響。全球增暖背景下的沃克環流變化,是當前國際氣候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圍繞著沃克環流對全球增暖的響應、沃克環流的年代際變化及其機理等問題,國際學術界正在進行著激烈的爭論。迄今為止,國際科學界關注的重點是沃克環流強度的變化,很少有研究從三維空間結構的角度,討論沃克環流的整體變化特徵。
最近,圍繞著近30年太平洋沃克環流空間結構的變化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馬雙梅和研究員周天軍,利用緯向質量流函數來直觀地刻畫赤道太平洋沃克環流的整體結構特徵(圖2)。他們比較了現有的7套再分析資料所揭示的沃克環流的變化特點,指出近30年(1979~2012年)太平洋沃克環流的強度在顯著增強、中心位置在顯著西移;就7套資料的平均結果而言,沃克環流的增強趨勢是每10年增強15.08%、中心位置西移趨勢每10年3.708個經度(圖3)。為了揭示造成上述沃克環流變化的機理,他們進一步分析了26個CMIP5模式的AMIP試驗(即利用觀測的歷史海溫來驅動大氣模式)結果,發現多模式集合的結果能夠再現觀測的沃克環流變化特點,而類La Nina型的冷海溫異常是造成近30年太平洋沃克環流變化的強迫因子。
以上成果於2016年發表於Journal of Climate。
文章連結
圖1 太平洋沃克環流示意圖
圖2 熱帶太平洋沃克環流的氣候態緯向垂直剖面圖。(a)20CR,(b)ERAIM,(c)JRA25,(d)JRA55,(e)MERRA,(f)NCEP1,(g)NCEP2和(h)7套再分析的集合平均。填色和等值線表示緯向質量流函數,矢量是垂直速度和緯向輻散風的合成。
圖3 1979-2012年,赤道太平洋上空年平均緯向質量流函數的氣候態(等值線)和線性趨勢(填色)。(a)20CR,(b)ERAIM,(c)JRA25,(d)JRA55,(e)MERRA,(f)NCEP1,(g)NCEP2和(h)7套再分析的集合平均。黑色打點表示線性趨勢通過5%顯著性水平。
沃克環流是重要的熱帶大氣環流系統,它的變化能夠通過遙相關型,對熱帶乃至全球許多地方的氣候異常產生顯著影響。全球增暖背景下的沃克環流變化,是當前國際氣候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圍繞著沃克環流對全球增暖的響應、沃克環流的年代際變化及其機理等問題,國際學術界正在進行著激烈的爭論。迄今為止,國際科學界關注的重點是沃克環流強度的變化,很少有研究從三維空間結構的角度,討論沃克環流的整體變化特徵。
最近,圍繞著近30年太平洋沃克環流空間結構的變化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馬雙梅和研究員周天軍,利用緯向質量流函數來直觀地刻畫赤道太平洋沃克環流的整體結構特徵(圖2)。他們比較了現有的7套再分析資料所揭示的沃克環流的變化特點,指出近30年(1979~2012年)太平洋沃克環流的強度在顯著增強、中心位置在顯著西移;就7套資料的平均結果而言,沃克環流的增強趨勢是每10年增強15.08%、中心位置西移趨勢每10年3.708個經度(圖3)。為了揭示造成上述沃克環流變化的機理,他們進一步分析了26個CMIP5模式的AMIP試驗(即利用觀測的歷史海溫來驅動大氣模式)結果,發現多模式集合的結果能夠再現觀測的沃克環流變化特點,而類La Nina型的冷海溫異常是造成近30年太平洋沃克環流變化的強迫因子。
以上成果於2016年發表於Journal of Climate。
文章連結
圖1 太平洋沃克環流示意圖
圖2 熱帶太平洋沃克環流的氣候態緯向垂直剖面圖。(a)20CR,(b)ERAIM,(c)JRA25,(d)JRA55,(e)MERRA,(f)NCEP1,(g)NCEP2和(h)7套再分析的集合平均。填色和等值線表示緯向質量流函數,矢量是垂直速度和緯向輻散風的合成。
圖3 1979-2012年,赤道太平洋上空年平均緯向質量流函數的氣候態(等值線)和線性趨勢(填色)。(a)20CR,(b)ERAIM,(c)JRA25,(d)JRA55,(e)MERRA,(f)NCEP1,(g)NCEP2和(h)7套再分析的集合平均。黑色打點表示線性趨勢通過5%顯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