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怎樣理解歌德說的: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

2020-12-05 大觀傳播社會正能量

生命之樹

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

時下很多人都很講什麼教育,但很多無非就是灌輸理論、知識和技巧,卻對生命本身無視。更有甚者,打著教育的幌子,行謀財之實,這是偽教育。因此,如今,很小的孩子,就背負著巨大的壓力,讀書成了負擔,沒有了生命的樂趣。中國文化,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就是活出生命的意趣,彰顯生命的活潑與朗然。莊子有言:「我生有涯,而求知無涯,以有涯之生求無涯之知,殆矣!」

讀書求知,當然是要的,但應該明白:理論、知識和技巧,科學的發展與進步,終極就是對人的關懷,「人是目的」(康德語)。

在人工智慧化日益強大的今日往後,書呆子日益體現不出生命的價值,今後的教育,人的生命關懷日益凸顯。

真正想學些好東西,真教育,應該走進哲學殿堂中,去聆聽古今中外的大師的講話,他們的人格魅力,對生命的情懷,無比厚重,充滿人性光輝,這才真正是教育!教化!!!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任正非:管理上的灰色 是我們的生命之樹
    編者按  原本的世界被分為「黑」和「白」,後來又逐漸多了一塊特殊的區域——「灰色地帶」,很多人都給這個區域賦予獨特的含義,任正非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任正非是「灰色管理理論」的開創者和實踐者。
  • 何效傑:生命之樹常青
    生命如歌,曲韻悠揚。時光如同流水一般從指縫中逝去,青春之樹越長越蔥蘢,生命之花越開越豔麗。中年是金色的年輪,回首如煙往事,追憶似水年華,總會充滿莫名的感慨,回憶像春風一樣,帶著陽光般的溫暖,讓人難以釋懷。
  • 特級教師熊芳芳辭職,語文生命之樹依然常青
    特級教師熊方方只是語文生命之樹上的一片璀璨的葉子,相信語文生命之樹會四季常青!這幾天,特級教師熊芳芳老師的辭職成了教育人的熱議,誠如芳芳老師本人所言「有人罵她太傻,有人說她精明;有人說她清高,有人說她逐利;有人說體制對不起她,有人說她對不起體制……」我不想對熊方方老師辭職初衷有更多的猜想,因為稍有不慎,會產生對我曾經敬重的熊芳芳老師的不敬!
  • 「生命之樹」和「知識之樹」
    園中有兩棵樹,一顆是生命之樹,一顆是知識之樹。上帝耶和華警告亞當說:「園中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便吃,只是分別善惡之樹(即知識之樹)上的果子不能吃,吃的日子你必定死!」而狡猾的蛇對夏娃說:「吃了不一定死,吃了果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和上帝一樣能知善惡。」
  • 理論宣傳生命與使命同行
    原標題:理論宣傳生命與使命同行 近些年來,黨報理論宣傳主線主題更加鮮明,高原上有高峰,鞏固壯大了主流思想輿論陣地。但也還有一些理論文章問題意識不強,從概念到概念,缺乏新鮮的故事,缺少鮮活的話語表達,在網上傳不開。如何讓理論宣傳的生命之樹常青,是理論宣傳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 理論之樹常青的奧秘
    這一重要論斷,從科學世界觀方法論高度道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為碩果纍纍的理論常青樹的奧秘。深刻領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作為「活的靈魂」的意義,有助於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使黨的理論和實踐體現時代性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 怎樣理解「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之說?
    中國有很多俗語代表了當時中國人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其中「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就是古人對家庭和諧,幸福安康的期盼。對這五種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讀,一說「松樹,柏樹,桑樹,梨樹,槐樹」,一說「桑樹,松樹,柳樹,梨樹,柏樹」,且有一句「桑松柳梨柏,不進王府宅」之說。
  • 愛,讓《生命之樹》常青 | 經典影片賞析
    無論是影片中的鏡頭還是語言,細細品味,才能理解其背後的深意。「我們被教導,活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秉隨天性,一種是慈悲為懷」。「天性使我們只圖享受,並希望掌握命運,即使前路一片光明,還有愛意濃烈包圍,也還有角落陰暗不幸」。
  • 人的意義(六)歌德名言佳句
    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到1832年——前後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後完成。第一段(1)目標越接近,困難越增加。(2)只有這樣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為之而奮鬥。
  • 抒情植物學:從盧梭、歌德到浪漫主義
    首先,康德認為,人對自然的把握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是追問「這是什麼」,然後將具體的自然事物賦予概念,使之成為一種確切的知識;植物學家對植物進行科學研究時,就採用這種態度。然後,康德還指出,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自身有著「美」的形式,所有的人在對它們進行鑑賞判斷時,會跳出前述這種「認知」的態度,不再試圖追問「這是什麼」,而是從中感知自由。總之,在康德那裡,對自然的概念理解和審美理解似乎是有差別的。
  • 「奇點」是怎樣的存在?我們該怎樣理解宇宙
    如果說在宇宙誕生學說中最有影響的,莫過於宇宙大爆炸理論了。1927年,來自比利時的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大爆炸理論。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的宇宙膨脹理論似乎又給大爆炸理論增添了新的證據。於是,美國科學家伽莫夫在1947年正式提出「奇點大爆炸」學說。
  • 最佳影片《生命之樹》:我們很「低調」
    坎城當地時間5月22日20時,當評審團主席羅伯特·德尼羅宣布,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是美國影片《生命之樹》時,頒獎現場盧米埃爾影廳臺下,《生命之樹》的製片人歡喜雀躍,而邊上新聞中心的記者們則一片沉默,隨後傳來一片噓聲。
  •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劍與遠徵生命之樹攻略 生命之樹屬性介紹 作者:網際網路 來源:九遊 發布時間:2020-02-17 18:03:00手機訂閱
  • 說一說北方十種冬季常青的綠化植物
    在園林綠化中要求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說到四季常青人們聯想到的就是松柏類的,但是在有的地方特別是居民區中人們往往忌諱松柏的的樹木,認為那是在墓地或陵園當中栽植的,所以要達到四季常青真不好選植物來配置,其實還是有不少樹木是在北方常青的,只不過人們不太注意應用它們罷了,下面筆者一起與你數一數這些植物
  • 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
    樹的含義在很早以前,很多的民族、宗教都把樹當成是一種生命的崇拜。「以樹為名義張揚生命之神秘之崇高之偉大並創造出無數神奇而美的造型,是人們對生命之源、宇宙之源的求知求索,也潛藏著對美好事物的強烈憧憬與欲求。」人生命的緣起,胎生、成長、茁壯、轉換,凋零、再生等等歷程,就像樹。
  • 宇宙神秘的因果關係——卡巴拉生命之樹
    生命之樹用來描述所謂通往神(在卡巴拉教派文獻中,通常被稱為耶和華,或"神名")的路徑,以及神從虛無中創造世界的方式。有人說,生命之樹是神創造宇宙的藍圖,或者稱之為神體的構造圖。更直白一點的說,生命之樹不只是一個存在於紙上的圖樣,它象徵著廣大的宇宙、人體,以及達到神之境界的精神旅途,而我,更樂意稱之為——「宇宙神秘的因果關係」。
  • 對於一個後期不「給力」的職業,如何保持其生命之樹常青?
    我們講述這個群體的職業發展,也須從對現實的清醒認識開始。那就是:未來一定可期,但當下仍需個人努力。 「你吃下的資源越多,要替代你的成本就越大,你就越有價值。」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我們這個群體。部隊對這位曾經的老領導倒也客氣,說現在審計很嚴,很多權限都收歸到了上面,實在愛莫能助。這位師級幹部反倒不領情,說什麼「人走茶涼」、「看人下飯」云云。 他混了這麼多年沒明白麼?人走茶涼、看人下飯再正常不過了。況且老部隊第一次肯幫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何苦又不迭不休、不知進退呢?
  • 新發現或證明達爾文生命進化樹理論不正確
    科學家發現達爾文生命進化樹理論錯誤 科學家發現達爾文生命進化樹理論錯誤 北京時間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進化生物學家發現,物種間的異種交配比他們原先認為的更為普遍。這一結論實際上證明達爾文的「生命進化樹」理論並不正確。 1837年達爾文第一次用一顆假想的樹勾畫物種進化方式。這一概念很快就成為了自然選擇進化論的標誌。但科學家們現在表示,達爾文標誌性的顯示物種在進化史上的關係的「生命進化樹」是錯誤的,需要被一種新的理論取而代之。 現在遺傳學顯示,用樹代表進化史是錯誤的。
  • 卡巴拉生命之樹的源質,我們究竟要學什麼?
    源質的本質闡明了源質的能量是如何在人類所能理解的方式下運作的。 第三,對神聖之名的分析和討論,源質的神聖能量在存在的最高層面(原型界)上的顯現。 神聖之名是一個公式,它代表了神聖能量的終極顯現模式,就像它在源質中所表達的那樣。
  • 華盛頓的樹四季常青,冬天也不枯萎,該州又有「常青之州」的別稱
    因為這裡的樅樹、松柏和雲杉四季常青,綠草冬天也不枯萎,所以該州又有「常青之州」的別稱。這個州自然景色秀麗雄奇兼具,不乏登山,滑雪,狩獵和釣魚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