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建安監【2021】1號
南通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小灶之年」安全生產大整治各項措施,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安委辦〔2016〕11號)等文件精神,根據年度計劃,我站組織開展了2020年下半年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狀態評估。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檢查安排
1.檢查時間及方式
2020年11月-12月,我站採用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對監管的32個軌道交通項目開展安全狀態評估工作。評估組由我站監督人員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相關專家組成。本次評估採取聽取匯報、現場檢查、查閱資料、現場反饋等方式進行。
2.檢查內容
安全狀態評估檢查內容包括現場實體安全、內業管理資料、施工單位管理行為、監理行為等。重點檢查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情況、深基坑、盾構掘進、聯絡通道、高大模板支撐等關鍵節點、部位的安全狀況等。
(二)檢查結果
本次檢查共發現各類安全問題676條,其中安全管理問題80條,佔11.8%;基坑問題38條,佔5.6%;安全防護問題79條,佔11.7%;模板支撐架和腳手架問題72條,佔10.7%;文明施工和消防問題73條,佔10.8%;盾構冷凍軌道電車類問題31條,佔4.6%。
針對本次檢查發現的問題,我站現場籤發隱患整改通知書52份、局部停工通知書1份,移交行政處罰1次,形成安全評估報告1份,召開通報點評會1次。
下半年安全狀態評估問題統計
問題
類型
施工機械
臨時用電
安全管理
安全防護
文明消防
模板架/
腳手架
監理行為
基坑
盾構冷凍軌道電車
合計
數量/條
124
121
80
79
73
72
58
38
31
676
佔比/%
18.3
17.9
11.8
11.7
10.8
10.7
8.6
5.6
4.6
100%
(三)總體評價
目前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總體處於受控狀態,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落實,施工方案、綜合應急預案、監理實施細則編審程序合規,施工工序記錄基本完整。
二、較好方面
(一)針對南通地質富水高的粉質性細砂地層,盾構推進採取改進措施:
1.盾構施工根據土層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改良,改善了土體的「和易性」,防止盾構機出土的噴湧;
2.盾構機進出洞採用了「雙保、雙控」措施;
3.盾構尾部止水措施進行了改進,採取了油脂封環措施等。
這些措施積極有效地控制了盾構掘進的施工風險,管片拼裝的施工質量也較為理想。
(二)針對南通地質富水高的粉質性細砂地層,採取了保護地牆施工質量的槽壁加固措施和在基坑迎土面地牆接縫處增加旋噴止水的措施。
三、主要問題
(一)安全管理
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依據不全面;危大工程交底相關管理人員未籤字,作業人員籤字不全;基坑支護體系中格構柱與首道支撐梁連接未按圖施工;基坑開挖方法與方案不一致;隧道內氣體檢測記錄不及時或缺失;現場履帶吊驗收記錄監理未籤字;施工機械定期維保、作業前檢查記錄缺失或不及時;施工用電巡查記錄滯後;特種作業人未持證上崗;模板支架驗收記錄和吊索具驗收記錄缺失。項目月檢隱患問題未做到「定人、定時間」進行整改。
(二)基坑
基坑邊堆物過近;基坑支護樁間有滲漏現象,未及時採取防滲措施;基坑軸力監測點遭破壞,未及時修復;鋼支撐架活絡頭與軸力監測在同一側,且軸力監測與支撐架不同心;支撐架設不及時。土方開挖處未設置臨時排水設施;土方開挖臨時放坡坡度不符合方案要求;基坑內未設置作業人員上下通道。
(三)模板支架
盤扣式鋼管支架局部縱橫向掃地杆缺失,梁下立杆間距過大;順梁方向兩側立杆間距未與周邊板下成模數設置;架體多處鋼銷抗拔力不足3kN,手動實驗可拔出;架體多處螺杆U型頂託偏心受力;架體多處違規使用底託做頂託使用;模板支架遇洞口、高低跨處,未按規範進行設置;盤扣架懸臂長度超過650mm,且絲杆外露長度超過400mm。
(四)安全防護
腳手架、操作平臺作業層腳手板未滿鋪、未固定;作業層架體未設置防護欄杆;臨邊洞口的防護措施缺失;腳手架無法設置連牆件時,未設置可靠防傾覆措施;腳手架搭設不規範,立杆間距大,缺少水平杆;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架體端頭開口處未設置橫向斜撐。施工人員懸空作業,無可靠立足處,並未採取防墜落措施;泥漿池、基坑周邊防護欄杆缺失;屋面處腳手架高度低於女兒牆高度。
(五)施工機械
門式起重機主鉤起重量限制器顯示不正確,風速報警器無顯示,司機室門限位開關失效,天車通道門限位綁紮失效,行程限位失效;滑輪缺少防脫繩裝置,行車軌道部分連接螺栓鬆動,止擋裝置安裝不及時;門式起重機停用時未使用夾軌鉗,軌道接地線鬆脫。碼頭吊抓斗軸向固定銷軸不可靠,起重臂部分斜撐杆焊縫處開裂,起重量限制器未設。汽車吊作業中支腿未完全伸出,水準儀不居中;副鉤鋼絲繩斷股,吊裝用鋼絲繩芯突出、斷繩超標,鋼絲繩編織長度不符合規範要求。汽車吊、挖機等作業區域缺少警戒線和警示標誌。木工圓盤鋸及其他手持電動切割機缺少安全防護罩。
(六)臨時用電
用電設備PE線未接;分配箱線纜混用現象;現場電纜沿地面敷設;用電設備未設置專用開關箱;總配電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時間≤0.1S;潮溼環境下的開關箱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大於15mA;隧道內潮溼環境使用220V照明器。
四、整改要求
(一)安全管理
1.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依據應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標準、規範及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等;專項施工方案實施前,編制人員或者項目技術負責人應當向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進行方案交底。施工現場管理人員應當向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並由雙方和項目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共同籤字確認。
2.模板支架應根據下列情況按進度分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
(1)基礎完工後、模板支架搭設前;
(2)搭設高度達到設計高度、混凝土澆筑前。
腳手架應根據下列情況按進度分階段進行檢查和驗收:
(1)基礎完工後、腳手架搭設前;
(2)架體隨施工進度逐層升高時;
(3)搭設高度達到設計高度後。
3.施工單位採購和租賃的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及配件,應當具有生產(製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並在進入施工現場前進行查驗。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及配件必須由專人管理,並定期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建立相應的資料檔案,按照國家機關有關規定及時報廢。機械設備的檢查、維修、保養、故障記錄,應及時、準確、完整、字跡清晰。
4.臨時用電安全技術檔案應由主管該現場的電氣技術人員負責建立與管理。其中「電工安裝、巡檢、維修、拆除的工作記錄」可指定電工代管,每周由項目經理審核確認,並應在臨時用電工程拆除後統一歸檔。
5.基坑土方開挖及地下結構施工過程中每個工序施工結束後,應對該工序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查。若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整改,整改合格後方可進入下道施工工序。
6.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依法取得建築施工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
7.施工前應進行氧氣、瓦斯、沼氣等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和粉塵濃度等相關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超限時應採取相關處理措施。
8.建築起重機械安裝完畢後,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檢測,使用單位應當組織出租、安裝、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驗收。
9.施工企業安全檢查應配備必要的檢查、測試器具,對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應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組織整改,並應跟蹤複查直至整改完畢。
(二)基坑
1.施工期間應對鄰近建築物、地下管線、道路與軌道線路等進行監測,並對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建(構)築物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施工單位應採用信息施工法配合設計單位採用動態設計法,及時調整施工方法來預防風險措施。嚴禁在支護結構未達到設計強度前進行基坑開挖,嚴禁在設計預計的滑(破)裂範圍內堆載物件。
2.開挖過程中應及時封堵地下連續牆接縫或牆體上的滲漏點。圍護結構滲水、流土,可採用坑內引流、封堵或坑外快速注漿的方式進行堵漏;情況嚴重時應立即回填,再進行處理。
3.監測期間,應做好變形監測網點和傳感器的保護工作,應把及時恢復被破壞的測點。
4.對預加軸向壓力的鋼支撐,施加預壓力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對支撐施加壓力的千斤頂應有可靠、準確的計量裝置;
(2)千斤頂壓力的合力點應與支撐軸線重合,千斤頂應在支撐軸線兩側對稱、等距位置,且應同步施加壓力。
5.基坑底四周應設排水溝,防止坡腳受水浸泡,發現積水要及時排除。基坑挖至坑底時應及時清理基底並澆注墊層。
6.基坑開挖應按設計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層、分段、均衡開挖。基坑支護採用內支撐時,應按照先撐後挖、限時支撐、先託後拆的順序施工。
7.基坑內應設置作業人員上下通道,通道數量不應少於2 處,寬度不應小於1 米,且應保證通道暢通。
(三)模板支架
1.模板支架可調底座調節絲杆外露長度不應大於300mm,作為掃地杆的最底層水平杆離地高度不應大於550mm。梁和板的立柱,縱橫向間距應相等或成倍數。
2.盤扣式鋼管腳手架插銷連接應保證錘擊自鎖後不拔脫,抗拔力不得小於3kN。
3.鋼管立柱底部應設墊木和底座,頂部應設可調支託,U 型支託與楞梁兩側間如有間隙,必須楔緊,其螺杆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於200mm,螺杆外徑與立柱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得大於3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可調託座和可調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懸臂長度應符合設計限定要求。
4.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專項施工方案組織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專項施工方案。
5.模板支架的斜杆或剪刀撐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當模板支架搭設成無側向拉結的獨立塔狀支架時,架體每個側面均應設豎向斜杆。當有防扭轉要求時,在頂層及每隔3?4個步距應增設水平斜杆或水平剪刀撐。
6.模板支架可調託撐伸出頂層水平杆或雙槽鋼託梁的懸臂長度嚴禁超過650mm,且絲杆外露長度不宜大於300mm,可調託撐插入立杆或雙槽鋼託梁長度不得小於150mm。
(四)安全防護
1.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固定牢靠。作業層應在1.2m 和0.6m 處設置上、中兩道防護欄杆,並在外側滿掛密目安全網。
2.墜落高度基準面2m 及以上進行臨邊作業時,應在臨空一側設置防護欄杆,並應採用密目式安全立網或工具式欄板封閉;洞口作業時,應採取防墜落措施。
3.對施工作業現場可能墜落的物料,應及時拆除或採取固定措施。
4.當腳手架暫不能設置連牆件時,宜外擴搭設多排腳手架並設置斜杆形成外側斜面狀附加梯形架,待連牆件安裝後方可拆除附加梯形架。
5.懸空作業的立足處的設置應牢固,並配置登高和防墜落設施。
6.移動式行走輪承載力不應小於5KN,制動力矩不應小於2.5N.m;移動式操作平臺架體應保持垂直,不得彎曲變形,制動器除在移動情況外,均應保持制動狀態。
7.開挖深度超過2m 的基坑和基槽的周邊、邊坡的坡頂等臨邊作業場所應設置防護欄杆。
8.腳手架立杆頂端欄杆宜高出女兒牆上端1m,宜高出簷口上端1.5m。
9.安全網搭設應綁紮牢固、網間嚴密。安全網的支撐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10.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
(五)施工機械
1.起重量限制器:當實際起重量超過95%額定起重量時,起重量限制器宜發出報警信號(機械式除外)。當實際起重量在100%~110%的額定起重量之間時,起重量限制器起作用,此時應自動切斷起升動力源,但應允許機構作下降運動。
風速儀及風速報警器:對於室外作業的高大起重機應安裝風速儀,風速儀應安置在起重機上部迎風處。對室外作業的高大起重機應裝有顯示瞬時風速的風速報警器,且當風力大於工作狀態的風速設定值時,應能及時發出報警信號。
進入門式起重機的門和從司機室登上橋架的艙口門,應能連鎖保護;當門打開時,應斷開由於機構動作可能會對人員造成危險的機構的電源。滑輪應有防止鋼絲繩脫出繩槽的結構或者裝置,在滑輪罩的側板和圓弧頂板等處與滑輪本體的間隙不應超過鋼絲繩公稱直徑的0.5倍。軌道螺栓應固定牢固,軌道端部止擋裝置應牢固可靠,防止起重機脫軌,非工作狀態時夾軌鉗應滿足抗風防滑要求。為保證人身安全起重機運行軌道應可靠接地。
2.汽車吊作業前,應全部伸出支腿,調整機體使迴轉支撐面的傾斜斜度在無載荷時不大於1/1000(水準居中),有定位銷的支腿定位銷必須插上。底盤為彈性懸掛的起重機,插支腿前應先收緊穩定器。鋼絲繩斷股、繩芯突出、斷絲達到報廢標準應及時報廢並更換。
4.有挖掘機、起重機等機械工作的施工現場,應設置警戒區域、懸掛警示標誌,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5.木工圓鋸及手持電動切割機的旋轉鋸片必須設置防護罩。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及保險裝置和各種安全信息裝置必須齊全有效,嚴禁隨意調整或拆除。
(六)臨時用電
1.在施工現場專用變壓器的供電的TN-S接零保護系統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與保護零線連接。保護零線應由工作接地線、配電室(總配電箱)電源側零線或總漏電保護器電源側零線處引出。
2.電纜中必須包含全部工作芯線和用作保護零線或保護線的芯線。需要三相四線制配電的電纜線路必須採用五芯電纜。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和綠/黃雙色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 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 線,嚴禁混用。
3.電纜線路應採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並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誌。
4.建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專用的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220v/380V 三相四線制低壓電力系統,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採用三級配電系統;
(2)採用TN-S 接零保護系統;
(3)採用二級漏電保護系統。每臺用電設備必須有各自專用的開關箱,嚴禁用同一個開關箱直接控制2臺及2臺以上用電設備(含插座)。
5.總配電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大於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大於0.1S,但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與額定漏電動作時間的乘積不應大於30mA.s。
6.使用於潮溼或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應採用防濺型產品,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應大於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不應大於0.1S。
7.特殊場所應使用安全特低電壓照明器:(1)隧道、人防工程、高溫、有導電灰塵、比較潮溼或燈具離地面高度低於2.5m 等場所的照明,電源電壓不應大於36V;(2)潮溼和易觸及帶電體場所的照明,電源電壓不應大於24V;(3)特別潮溼場所、導電良好的地面的照明,電源電壓不應大於12V。
五、主要風險及建議
(一)區間隧道主要風險提示及建議
1.管片施工風險:部分區間管片縱向無傳力襯墊,隧道出現環向變形,可能會出現傳力不均的情況,嚴重情況可能會導致管片邊角受損。
管控建議:統一標準,設置管片縱向傳力襯墊。
2.凍結法施工關鍵風險:部分標段集水井開挖,截斷了測溫管和部分凍結管,經查看設計施工圖和施工方案,發現主要問題是在設計環節測溫管布置不合理。
安全管控建議:測溫管應布置在不影響積水井開挖的部位,確保積水井開挖過程中,能夠實時監測凍結的效果。
3.凍結法施工過程風險:某區間的聯絡通道開挖施工,安全密閉門已拆除,凍結壁暴露面積過大。
安全管控建議:每開挖(500-800)mm,及時安裝一排拱架,減少因凍結壁暴露面積過大,影響凍土的強度。
(二)車站施工主要風險提示及建議
車站結構施工風險:車站地牆施工出現滲漏較多,基坑開挖支撐的軸力損失較大,導致圍護地牆變形較大,後期可能導致地面的較大沉降、甚至有導致地面局部坍塌的可能。
安全管控建議:針對南通地質富水高的粉質性細砂地層,基坑施工安全風險管控關鍵是:
(1)地牆施工的質量控制,特別是地牆滲漏的質量控制;
(2)基坑開挖過程,控制好基坑的變形值滿足設計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落實建設單位工程安全首要責任。加強領會和落實首要責任有關要求,特別是要保證合理工期和造價,嚴禁盲目趕工期、搶進度,要全面履行安全管理職責。
(二)緊抓安全風險管控不放鬆。認真總結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成效,落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關要求,繼續做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管控。重點加強深基坑開挖、暗挖掘進、盾構施工等關鍵節點施工前安全條件核查和風險管控,加強對相鄰建(構)築物、道路等沉降和位移監測,提供風險預警與處置效率。
(三)切實做好問題整改和隱患排查。針對第三方檢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各項目部要對照清單,逐條整改,消除隱患,並舉一反三開展全面隱患排查。
(四)認真總結,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施工企業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核心,是執行各項制度的有力保障。施工企業要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
2.狠抓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安全教育培訓是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認真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知識教育培訓工作,能夠幫助作業人員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對杜絕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完善雙重預防機制。針對工程施工具體情況,抓住辨識管控重大風險、排查治理重大隱患兩個關鍵,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在項目施工前應對本項目存在的危險源進行分析,並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進行預防。對重點部位設專人進行監護、責任落實到個人,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改善作業環境。
4.保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安全投入應直接用於解決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改善作業環境、改善設備和施工工藝,提高本質安全;用於加強安全生產管理,解決人力資源和人員素質問題。
5.加強對分包隊伍的安全管理。嚴格分包隊伍的資質審查,包括隊伍的經營狀況、設備投入、人員素質、安全業績等。優選長期合作的隊伍,對發生安全事故的隊伍要查找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嚴把準入關。
6.加強一線作業班組安全管理,切實落實班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班組是企業最基本的生產單位,也是企業安全管理的最終落腳點,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實加強班組安全建設,將班組長納入安全管理體系,織密安全管理網絡,「安全為人人,人人為安全」的文化氛圍。
附件:2020年下半年南通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第三方安全狀態評估問題匯總
南通市建設安全生產監督站
2020年12月30日
附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