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點:能夠使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天體引力作用下保持穩定

2020-08-23 魅力科技life

2018年5月21日,「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為我國探月工程提供了一個中轉信號發射和接受的平臺,讓我國的嫦娥四號能夠從月球背面傳回許多寶貴的試驗數據,甚至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工作,可以說「鵲橋」號中繼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鵲橋」號中繼星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提供信息的傳遞,並將信息反饋給地面工作人員,是一種不做任何數據處理,只做信號收發中轉的通信衛星。而「鵲橋」號中繼星能做到這些,和它所處的一個位置有關,這個位置便是地月之間的拉格朗日點。


嫦娥四號探測器

或許很多人對拉格朗日點是什麼還不是很了解,這便來解釋一下什麼叫拉格朗日點。

拉格朗日點是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也就是說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

「鵲起」號中繼星正是處於這個點上,它便能相對於地球和月球兩個天體之間保持靜止,不會因為自轉是偏移導致信號無法接受。


「鵲橋」號中繼星

拉格朗日點上的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保持靜止,那麼,這個點又是怎麼發現的呢?

拉格朗其實是一個人名來的,拉格朗是18世紀的力學和天文學家,他在1772年時便發表了一篇關於「三體問題」的論文,他的論文指出,如果在某一時刻,三個運動物體恰恰處於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給定初速度,它們將始終保持等邊三角形隊形運動。

後來,在1906年有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而此後,也先後發現了許多拉格朗日點,同時也進一步的發現,在自然界各種運動系統中,都存在拉格朗日點,也就是說,對於每兩個相對運動的行星,其必然存在一個能夠使小物體保持相對靜止的點。


而為了紀念拉格朗做出的貢獻,所以,對於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的這個點,便叫做「拉格朗日點」了。

對於這個特殊的拉格朗日點,它又有多少個這樣的點,分別具有什麼作用呢?

據天文學家的推論,這樣的拉格朗日點共有5處,其中有兩個是穩定的,而「鵲橋」號中繼星便是處於其中一個穩定的拉格朗日點上。

這五個拉格朗日點分別是:


5個拉格朗日點分布

L1:位於兩天體的連線上,且位於他們之間,這時,物體的軌道周期恰好等於地球的軌道周期同時因為太陽引力減少多物體的拉力,所以太陽及日光層探測儀一般都是放置在這個點上。

L2:在兩個大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小的天體一側,而在這個點上,軌道周期變得與地球的相等。

而「鵲橋」號中繼星便恰好位於這個點,使中繼星相對於地球和月球保持靜止,也就是說中繼星、地球和月球三個物體始終連成一條線,這樣中繼星便能一直接收到地球或月球傳回、發出的信號了。

當然,這個拉格朗日點還有一個作用,在這個點上,物體可以保持背向太陽和地球的方位,易於保護和校準。其中有名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這個點上。


L3:在兩個大天體的連線上,且在較大的天體一側,在這個點上,地球與太陽的合拉力再次使物體的運行軌道周期與地球相等,而這個點其實就是相當於在一條線上存在兩個地球,而太陽恰好位於這條線的中間位置,但目前對於這個拉格朗日點,還未能很好的利用起來。

L4:在以兩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兩天體系統質心運行軌道的前方。此點穩定的原因在於,它到兩大物體的距離相等,其對兩物體分別的引力之比,正好等於兩大物體的質量之比。

L5:在以兩天體連線為底的等邊三角形的第三個頂點上,且在較小天體圍繞較大天體運行軌道的後方,而L4和L5有時稱為「三角拉格朗日點」或「特洛伊點」。

可以說,對於拉格朗日點來說,只要L1和L2科學家才利用得多,尤其是L2位置的拉格朗日點,無論是對於衛星通訊還是宇宙探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兩個點也是穩定存在的。

結語:天體力學是驗證拉格朗日點存在的理論依據,對於拉格朗日點的理論和應用,未來或將更全面吧,甚至在火星及其他行星,都會在拉格朗日點上布置太空飛行器,或是用來通訊,或是用來探測等,簡單來說,未來對於拉格朗日點的應用將會更多吧!

本文參加,為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拉格朗日點:能夠使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天體引力作用下保持穩定
    拉格朗日點是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也就是說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鵲起」號中繼星正是處於這個點上,它便能相對於地球和月球兩個天體之間保持靜止,不會因為自轉是偏移導致信號無法接受。
  • 拉格朗日點和拉格朗日乘子法
    拉格朗日點指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
  • △拉格朗日點與銀河少女△
    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於1772年推導證明了拉格朗日點的存在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特洛依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拉格朗日點是指在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體穩定的點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
  • 限制性三體問題特解—拉格朗日點,為何成為太空飛行器的「停車場」
    把三個天體看作三個質點,認為其中一個質點的質量非常小,它對其它兩個質點的萬有引力可以忽略。這樣一來,三體問題就簡化成了「限制性三體問題」。事實上,這樣的簡化等於是先解一個二體問題,然後加入一個質量很小的質點,再求解這個質點在二體體系中的運動方程。然而,即使這樣也還是太複雜了。
  • 太空停車埸——太陽系裡的拉格朗日點
    如下圖中的小球,在A、B點都可以保持靜止,但放在B位是最穩定。當周圍有多個星體同時作用於飛行體時,空間會出現一種特殊區域,在那裡,各星球的引力相互抵消(達到平衡),出現類似於地面上的「小平臺」那樣的小區域,也會出現「引力勢」呈現低凹區的特殊點,這些點正是我們要尋找的「太空停車場」。天文學稱它為拉格朗日點。下圖表示在太陽和地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五個特殊點,通常稱為地日系拉格朗日點。
  • 嫦娥五號軌道器飛往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將開展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在此之前,嫦娥五號任務軌道器於12月17日與返回器在距離地球5000公裡處實施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順利執行規避機動。中國探月工程官微消息,在完成既定主任務後,軌道器開展拓展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空間中發現一條天體專用的「高速公路」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的Nataša Todorović和她的團隊發現,太陽系中天體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往往是不固定的,尤其是彗星、小行星這種小型天體,極易受到體積龐大的行星引力幹擾而偏移當前運行軌道。
  • 理解拉格朗日點最簡單的方法,太空中的「停車場」有何益處?
    比如,太空中的拉格朗日點,這個特殊的名字是為了紀念數學家約瑟夫 - 路易斯拉格朗日,好比太空「停車位」一般的存在。在它的五個特殊點中,小質量可以以恆定模式運行,兩個較大的質量的引力,正好等於一個小的物體與他們移動所需要的向心力。
  • 萬有引力作用理論上無限遠,但地球等天體引力有一個影響範圍嗎?
    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漲潮落潮,大海的漲潮落潮主要是受到月球的影響(太陽也有一些影響,但比月球小很多),所以每當月亮當空,地球正對著月亮地地方,潮水就是最大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引力是兩個天體相互作用的,從而驗證了萬有引力的定理:引力大小與兩個天體質量乘積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 太空停車埸,太陽系裡的拉格朗日點
    眾所周知,看似虛無的太空,其實充滿著星體伸出來的「萬有引力」,象一張無形的網,無時無刻牽拉著飛行中的火箭,火箭要麼順著引方向飛過去,掉落在星體上,要麼保持一定的速度,用飛弧形路線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來平衡引力,保持自由飛行狀態,太空中永遠找不到不受萬有引力作用的點。
  • 嫦娥五號軌道器「舊物利用」: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1點
    日地拉格朗日L1點示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後,留在太空的軌道器將「舊物利用」,開展新的任務:啟程飛往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經研究決定,軌道器完成主任務後,飛往日地L1點,進行環繞飛行並開展探測試驗。
  • 老四談科技:你知道「拉格朗日點」 在哪裡嗎?這點很有用!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拉格朗日的故事,拉格朗日是天體力學奠定基礎的天文學家,小的時候家庭條件特別的好,因為他父親是軍隊裡面的高級軍官,家裡面還做買賣搞搞商業,要是用咱們今天的話來說這個拉格朗日也算是官二代再外加富二代,但是拉格朗日卻沒有因此感覺到高興,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 地球附近有十個「奇異點」,衛星遇到會軌道異常,但將被高效利用
    這些點就是拉格朗日點,拉格朗日點是18世紀法國數學家、力學家和天文學家拉格朗日首先發現的,他在1772年發表的論文「三體問題」中,為了求得三體問題的通解,他用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作為問題的結果,即:如果某一時刻,三個運動物體恰恰處於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給定初速度,它們將始終保持等邊三角形隊形運動,這就是拉格朗日點的由來。
  • 太陽系的物體為何可以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繼續保持做圓周運動?
    每一個行星、衛星、塵埃等都說著同樣的話(「嘿!加速向我!」),太陽發出的聲音最大,因為它的質量佔太陽系的99.86%。力使受力物體加速,如重力。所以理解力的作用,對理解加速度是很重要的。速度描述位置的變化程度,而加速度描述速度的變化程度。
  • 月球與地球相距38萬公裡,那宇宙中天體之間最小安全距離是多少?
    從本質上來看,萬有引力屬於長程力,即它的作用範圍理論是無限的,這一點可以從計算公式:F=G*M*m/R^2看出,因為對於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來說,它們本身的質量是固定的,引力常數G的數值也是一個常量:6.67*10^(-11) N·m^2/kg^2),因此決定著這兩個物體之間引力大小的其實就是它們間的距離長短。
  • 太陽系「高速公路」,天體轉移速度提升萬倍,是航天事業重要依據
    不過,最近有一篇論文指出:太陽系內可能存在著一條與木星軌道相連的通道,連通著半人馬小天體和木星族彗星。不過,這篇文章裡略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拉格朗日點。所謂的拉格朗日點,就是兩個物體在相同的公轉軌道上保持一致運行規律的點。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就需要觀測木星的拉格朗日點。在太陽和木星的相互作用下,就會有流形空間出現。所謂的流形空間,大意指的就是局部具有平面幾何性質的空間。
  • 劉慈欣小說《三體》中的三體問題原來就是一個科學難題
    這三顆恆星的質量以及彼此之間的距離基本相等,在互相的引力作用下,它們的運行軌跡幾乎不可預測。但三顆恆星的光和熱在其行星上孕育了一種高級智慧文明——三體文明。 由於三顆恆星運行軌道不穩定,無法計算,三體行星上便出現了兩種紀年方法:恆紀元和亂紀元。
  • 引力作用能夠被屏蔽嗎
    第一節 物體引力對光子作用的三點推論根據光的幹涉衍射現象,我們在充分分析宏觀物體引力對光子作用的基礎上,提出物體引力對光子作用的三點推論。物體的引力作用可以疊加。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當兩個物體距離足夠近時,一個物體的引力作用會與另一個物體的引力作用疊加在一起。比如,光的幹涉現象中,當兩條縫的距離足夠近時,兩條縫的引力會相互影響,一條縫的引力會與另一條縫的引力疊加在一起,對光子產生的作用也將增大。同一物體的引力在不同介質中作用範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