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很誠實:美國《華盛頓郵報》也開始用中國的TikTok了

2020-12-04 IT之家

IT之家11月16日消息 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名為《<華盛頓郵報>如何使用TikTok與觀眾互動》的文章。

CNN表示,來自中國的短視頻應用TikTok在Z世代(註: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很受歡迎,尤其是它的對口型視頻和喜劇套路。現在至少有一家新聞編輯室找到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來進行品牌推廣,並向用戶展示新聞是如何產生的。

在近期的《可靠來源》(Reliable Sources)播客節目中,《華盛頓郵報》的視頻製作人戴夫·喬根森(Dave Jorgenson)與CNN主播布萊恩·斯特爾特(Brian Stelter)談及了他的TikTok帳戶,並講述了他如何利用這個帳戶展示新聞製作。

喬根森表示:「我發現我們新聞編輯室有許多很有趣的人,即使他們有些書呆子氣。因而我們發布在TikTok的所有視頻,都試圖展現出他們的幽默。」

CNN指出,TikTok是一款已推出兩年的智慧型手機應用,它與Instagram和Snapchat一樣,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場風暴,是短視頻的終點。用戶可以上傳60秒或更短的對口型視頻、喜劇和舞蹈。《紐約時報》援引應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稱,過去的一年裡,這款應用下載量超過7.5億次。

在喬根森向上級提出這個想法兩個月後,《華盛頓郵報》於今年5月註冊了自己的帳戶。他告訴斯特爾特,這樣做是為了通過個帳戶與TikTok的年輕觀眾建立信任,幫助他們熟悉《華盛頓郵報》的編輯部。《華盛頓郵報》帳戶介紹上簡單地寫道——「我們是新聞編輯室」。

目前,喬根森已經為這個帳號製作了120多個視頻,積累了22萬粉絲和750多萬個「愛心」。這些短視頻通過幽默的方式向觀眾展示了新聞編輯室的日常工作,將觀眾引向《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和編輯。喬根森表示,每個視頻花費的時間大約為4個小時,其中包括視頻發布後與評論者互動的半個小時。「與觀眾的接觸,是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TikTok的飛速發展並非沒有遇到障礙。近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和共和黨參議員Tom Cotton稱,已經致信給美國國家情報部門執行責任人Joseph Maguire,要求正式對TikTok進行國家安全風險評估。前述美國參議員稱,TikTok平臺還有可能成為外國勢力潛在的影響目標。參議員還表示,TikTok可能對特定的內容進行了審查。

不過,儘管《華盛頓郵報》的科技記者一直在報導此事,喬根森表示,政府的擔憂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

10月底,TikTok在其官網發布文章對內容審查、數據安全等問題做出了回應。TikTok表示,認識到了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也非常感謝議員及公眾的關注。

TikTok稱,TikTok美國用戶數據全部存儲在美國國內,並在新加坡提供備份支持。TikTok表示:「我們擁有一支專門的技術團隊,致力於遵守網絡安全政策以及滿足數據隱私和安全需要。」

相關焦點

  • ...華盛頓郵報》:不對,是17個】美國總統川普本周稱,美國的...
    【川普:全美最危險20城都是民主黨人執政,《華盛頓郵報》:不對,是17個】美國總統川普本周稱,美國的城市中,市長所屬黨派與該市的「危險」程度之間存在關聯,並稱美國排名前20的危險城市,都由民主黨市長執政。「他們每個都是民主黨人。20個(城市)中的20個(市長都是)。最糟糕的20個,最危險的20個(城市)都由民主黨執政。」
  • 年度聲音——電影華盛頓郵報
    推薦一部史匹柏導演,梅麗爾斯特裡普(Meryl Streep)和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新片《華盛頓郵報》(The Post)。影片講述的是《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團隊揭露尼克森政府在越南戰爭問題上欺騙美國民眾的故事,即1971年公開了記錄越戰決策秘密歷史的「五角大樓文件」(Pentagon Papers)。
  • 亞馬遜創始人2.5億美元接手《華盛頓郵報》
    原標題:亞馬遜創始人2.5億美元接手《華盛頓郵報》   網絡購物公司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將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最負盛名的報紙之一《華盛頓郵報》。該報已由格雷厄姆家族經營80年之久,此次易主出人意料,並引起人們對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紙質媒體命運和前景的感嘆。
  • tiktok是什麼?美國通過tiktok禁令,兩國關係的臨界點到哪?
    tiktok就是國外版的抖音tiktok一般指Tik Tok,Tik Tok是抖音短視頻國際版。例如zoom去年發布聲明斷絕與中國業務的直接往來,原因就是擔心美國政府對其打壓。越來越多的企業出於安全的考慮,會某種程度上與中國進行剝離。中美關係臨界點在哪兒?從中美的斷航風波、相互關閉領事館、對tiktok的禁令,中美關係的臨界點在哪裡?
  • 華盛頓郵報:美國未能在全球抗疫中「發揮領導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6日發表文章稱,美國在抗擊病毒方面應該引領世界,然而它卻沒有作為。文章編譯如下: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一場全球性災難,對每個人都是挑戰。美國應該像對待世界性危機一樣,迅速採取行動,發揮作為一個兼具能力、資源和價值觀的國家自稱所擁有的領導力,承擔起責任。
  • 《華盛頓郵報》:大流行暴露美國的脆弱和分裂
    參考消息網5月29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5月27日刊發題為《美國死亡病例已達10萬》的文章稱,冠狀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在周三越過了這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指標,疫情大流行暴露了美國的脆弱性和危險的分裂。
  • 亞馬遜收購《華盛頓郵報》三年實現盈利,是怎麼做到的?
    早在2013年,傑夫·貝索斯就收購了久負盛名的《華盛頓郵報》。亞馬遜經營報紙,面臨著所有傳統報業媒體共同的難題。而貝索斯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把深陷困境的《華盛頓郵報》拉出泥潭,實現盈利。貝索斯是如何進行改革創新的?這些做法又會帶給傳統新聞機構哪些有價值的啟示?
  • 據華盛頓郵報:美國將撤走部分巴格達的大使館工作人員。
    2020-12-03 04:44:48來源:FX168 據華盛頓郵報:美國將撤走部分巴格達的大使館工作人員。
  • 今天,《華盛頓郵報》記者發布了一個讓人心酸的「好消息」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今天,就在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還在不斷上升的時候,一名來自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卻發布了一組頗具「黑色幽默」色彩的數據…….這組看起來有些「積極」的數據,也立刻引得眾多美國網民感慨萬千….. 「上個月,是美國自2002年以來首個沒有發生校園槍擊案的3月」,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教育新聞記者Robert Klemko在他的個人社交帳號上寫道。
  • 《華盛頓郵報》網站發表文章:川普要為疫情災難負責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7日發表《川普要對美國正在發生的冠狀病毒災難負責》一文稱,川普一直是這種病毒堅定而富有創造力的「盟友」,他要為疫情災難負責。文章指出,美國正在進入危險的未知領域。美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4%多一點,卻大約佔到了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的25%。在五個月的時間裡,死於這種疾病的美國人超過了死於一戰的美國人數量。新感染病例數已經重新加速增加,正在走向某個未知的高峰。美國在疫情面前怎麼落到這步田地的?文章指出,川普聲稱有99%的新冠肺炎病例是「完全無害」的,這是個殘酷的謊言。
  • 華盛頓郵報評論 I 歷史將如何評价川普?
    編輯、譯:SUN 來源:華盛頓郵報 【編者按】美國第45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即將搬出白宮。《華盛頓郵報》的政治專欄作家馬特·白(Matt Bai)認為,川普的總統任期改變了美國政治風向,拜登之後的總統甚至可能會擺脫兩黨的限制而獨立於兩黨之外。
  • 華盛頓郵報:摩薩德暗殺伊朗科學家的三個理由,第三條迫在眉睫
    就是說,美國連年的制裁反而使伊朗經濟逆勢上揚,在美國換屆的當下,他們企圖通過暗殺打亂伊朗發展的腳步。魯哈尼的表態並不被其他更多的外媒認可,更多的媒體認為,伊朗已經失去過去的鋒芒,政府在為緩慢的報復尋找藉口,這聽起來多少令人沮喪。
  • 《華盛頓郵報》有多燃,我的臉就有多疼,來自謝幕後的觀想
    《華盛頓郵報》裡的這句臺詞很好地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對於國內媒體在湯蘭蘭事件中的表現如此失望。自詡「無冕之王」的記者不敢去挑戰強權,反而利用手上的資源欺侮弱者,這樣的行為完全與他們的使命背道而馳,以筆殺人,比起純以蠻力橫行霸道更加無恥。
  • 為什麼谷歌(GOOG.US)做不出TikTok?
    TikTok在內容邏輯,分發和創作,都比美國快和領先,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終於長出了比美國更高級的東西。一位朋友問,為什麼YouTube沒有推出類似TikTok的服務?好像是一個壯年期大公司怎麼應對顛覆式創新的問題。最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的克裡斯坦森教授在1月23日因病逝世了,然後我找了一篇十年前的文章。
  • 「中國新年家庭日」在華盛頓舉辦 數千美國民眾體驗中國文化
    人民網華盛頓2月9日電(記者鄭琪)當地時間9日,華盛頓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掛滿大紅燈籠和中國結,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家庭日」在這裡舉行,吸引了超過7000名華盛頓地區民眾參與。 今年是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第四年舉辦「中國新年家庭日」。
  • 華盛頓為何只當了兩屆總統,小時候他真的砍過櫻桃樹嗎?
    一切都要從華盛頓小時候開始,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嶄新嶄新的,小巧鋒利。小華盛頓很高興。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華盛頓,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
  • 歐巴馬國情諮文為美國打氣 不忘「貶低中國」
    【盤點中國今年可能亮相的十二種尖端國防科技】【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請相信,我們可以。」在28日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歐巴馬用他不容置疑的口氣向「美國同胞們」傳遞這樣的信息。跟隨著他的講述,美國人仿佛看到一個就業機會更多、女性地位更高、最低工資上漲、財富分配更公平的理想國「從豪言壯語向現實走近」。
  • 華盛頓與北美櫻桃木
    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確,這位獨立戰爭之父集人類最優秀的品格於一身,但惟有誠實與信念,是殖民地民眾將生命、財產和未來一併託付給他的決定性原因。那棵陪伴小華盛頓成長的小櫻桃樹雖然沒能成長為參天大樹,但是在那個小男孩兒的心中,一棵理想之樹漸漸破土而出,直至擎起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天空,將「暴君」的爪牙驅逐出去。
  • 為什麼總是嘴上說抵制,身體卻很誠實呢?
    很多人都在網上表示支持國貨,往往只是嘴上說抵制,面對蘋果產品的降價,身體卻依然誠實,依然換了最新的iPhone,這是為什麼呢?浩南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不得不說庫克很聰明,面對美國局勢不明朗的情況,在中國進行一波大促銷。一方面可以清理4G庫存手機,另外還能進一步搶奪市場,為今年的5G網絡iPhone手機奠定基礎。
  • 這家中國酒店有個機器人服務員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稱,5年前,中國領導人呼籲進行一場「機器人革命」。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目標是提高自動化水平,讓這個曾經沉睡的巨人在未來幾年裡擁有全球製造業的優勢。中國的工廠裡如今已經到處都是機器人了,現在,機器人更多地出現在公共場所。    11月20日,《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社長安娜·菲菲爾德前往上海採訪時,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她說,在當地一家酒店登記入住時,她注意到大廳裡有一個細長的圓筒形機器人,機身上,一個小小的屏幕顯示著微笑的人類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