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閱讀|體外篩選新技術快速開發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

2021-01-09 騰訊網

高親和力抗體的研發對於新冠病毒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的兩條主要研究策略,一是挖掘已開發的具有交叉保護活性的SARS病毒抗體,這種方法快速但與新冠病毒的親和力較低。另一種方式是從感染患者中分離單克隆抗體,但是難以大規模分離製備。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者開發了轉錄翻譯偶聯嘌呤黴素接頭展示(TRAP)的新技術,在短時間內就可篩選出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單克隆抗體,並且對病毒中和效力顯著,為快速開發新發傳染病抗體提供了新的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標題

體外篩選技術是一類重要的抗體類似蛋白生產技術,這種技術避開了繁瑣的動物免疫,而利用免疫蛋白支架如單鏈可變區、單域抗體、非免疫球蛋白,快速篩選抗體庫。經典的方法包括噬菌體展示技術、mRNA展示技術等,然而噬菌體肽庫太小,而mRNA肽庫構建又耗時過長。研究者在前期研究開發了一種高通量篩選體外功能肽段的方法,即TRAP技術:DNA模板加入體系後,在T7聚合酶催化下轉錄為mRNA,迅速結合嘌呤黴素-DNA接頭,由核糖體進行翻譯,嘌呤黴素再連接到多肽鏈上,逆轉錄、免疫沉澱後篩選功能多肽,再通過PCR擴增進行下一輪篩選。

TRAP體外篩選

研究者發現,單抗體的DNA 3'模板會不依賴啟動子轉錄形成雜交鏈阻礙後續反應,因此需要通過引入甲氧基修飾阻礙無效轉錄,實驗結果明顯提高了展示效率。同時研究者也注意到首輪篩選時存在抗體庫種類有限的問題,於是通過外源添加mRNA庫,提高了抗體多樣性。EGFR1、HER2的抗體篩選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為了構建新冠病毒抗體庫,研究者首先在單抗體BC、FG環上引入隨機突變,並採用含多種密碼子的混合液進行隨機庫構建。同時預先構建了大規模的mRNA庫,在後續多輪篩選中可以擴充多樣性靶向多種位點。研究者針對SARS-CoV-2刺突蛋白S1亞基和受體結合結構域進行TRAP篩選,第一輪採用mRNA庫作為模板,後續逐步篩選高親和力抗體,經過6輪篩選在3-4天內就獲得了單抗株。研究者選取了其中豐度最高的9株抗體,進行生物活性的測定。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顯示不同抗體均可以與S1亞基RBD結構域結合,在37℃均保持穩定,部分抗體在50℃依然保持活性。生物膜層光幹涉實驗進一步測定了抗體結合動力學參數,7株抗體表現出亞納摩爾至納摩爾級別的親和力。

酶聯免疫吸附和親和力常數測定

研究者進一步利用免疫磁珠pull-down實驗分析了篩選出單抗體的特異性,其中四株抗體能夠特異性結合SARS-CoV-2 S1蛋白而不識別SARS-CoV S1蛋白,另外四株抗體能同時結合兩種病毒S1蛋白,而16號抗體則能夠形成多價抗體靶向刺突蛋白三聚體。利用ELISA實驗,研究者分析了不同抗體對新冠刺突蛋白-ACE2結合的抑制效果,發現其中特異性靶向新冠病毒S1亞基的四株抗體能夠以納摩爾水平阻礙病毒蛋白與受體結合。

抗體阻斷ACE2-S1結合

基於上述的發現,研究者設計了雙抗體夾心ELISA。9種抗體識別三類抗原表位,如1、11、12、18號識別位點不在ACE2結合區,而6、10號則識別S1-ACE2結合位點,因此可以分別作為檢測抗體和識別抗體,其中10-12號雙抗體的檢測靈敏度最高。儘管檢出限與實際樣本可能還有一定差距,但是與其他方法聯用有望用於快速檢測。

夾心ELISA檢測

研究者進一步分析了抗體對完整病毒顆粒的結合能力,免疫磁珠結合RT-PCR顯示了抗體有效結合併沉澱了病毒粒子。利用這種抗體免疫磁珠偶聯RT-qPCR的方法最低可以在1uL液體中檢出0-1個病毒粒子。為了說明該方法可以應用於臨床快速檢測,研究者又對COVID-19患者鼻拭子進行了「pull down」偶聯RT-qPCR的方法,檢出率明顯高於傳統qPCR,但是由於患者體內存在中和抗體,有一定程度幹擾。

pull down qPCR與傳統qPCR比較

為了進一步提高抗體的結合能力,研究者試圖將抗體形成並列二聚體的結構,選取其中三株構建二聚體,親和力明顯提高,達到亞皮摩爾級別。這主要是二聯抗體能夠通過橋聯作用與抗原形成網絡狀結構所致。

二聚體親和力

6號單克隆抗體及其二聚體具有最高的親和力,研究者推測該抗體可能有效阻斷病毒感染。在表達TMPRSS2的VeroE6細胞單抗體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病毒,IC50達到亞納摩爾。

單抗阻斷病毒感染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快速體外篩選抗體類似蛋白的方法,同時研究者又以此為基礎設計了SAR-CoV-2特異的夾心ELISA、pull-down RT-PCR等,同時構建了二聚體抗體用於阻斷病毒感染,有望推廣應用到臨床環境。這些都為應對新冠病毒等新發傳染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文章來源:Science

本期編輯:Reynard Fox

審閱:Tony

我們只為傳播學術,歡迎轉載!

相關焦點

  • 華人公司稱發現4天100%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解藥還是忽悠?
    從血漿中提煉出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有希望成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但如何篩選出優質、有效的中和抗體,是目前的一大難點。謝曉亮指出,血漿中的抗體不計其數,種類約有10的7~8次方之多。想在血漿中直接找到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猶如大海撈針。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針對新冠病毒的新藥開發,包括針對新冠病毒特有分子結構的抗病毒小分子藥物開發和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我們看到很多醫藥公司都積極投入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中和抗體開發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直接從恢復期的病人外周血中內分離,進行中和抗體研發,這方面的進展也相當迅速。另外一類是像和鉑醫藥利用H2L2全人源抗體技術平臺進行中和抗體開發。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人類的血漿中大約有數千萬至上億種抗體,用其對抗新冠病毒類似於「萬箭齊發」,在瞄準新冠病毒的同時,也可能牽連無辜;單克隆抗體是經過人為篩選和製備的抗體,成分單一,就像飛彈一樣,可精準擊中新冠病毒的某個抗原部位。抗伊波拉病毒的抗體藥REGN-EB3就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救活94%的患者,很多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會使用單克隆抗體藥物來治療。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如果以S蛋白為靶點,研發出特異的中和抗體,並在體外大量「生產」這種中和抗體,當易感人群接觸到新冠病毒後,把中和抗體藥物作為「外援」注射進人體,迅速結合病毒的S蛋白,就可阻斷病毒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使病毒不能進入細胞。換言之,抗體藥物可解決人體自身尚未產生中和抗體的問題,發揮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的作用。由於中和抗體藥物具有特異性強、起效快等優勢,國內外已有多個團隊就此展開研究。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學術前沿】謝曉亮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新冠有效抗體 |...
    研究團隊的結構生物學家蘇曉東、肖俊宇及其課題組還利用冷凍電鏡(Cryo EM)得到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與中和抗體的高解析度3.8?三維結構密度圖。數據顯示,抗原上的中和抗體表位與ACE2的結合位點重合,從而揭示出中和作用的結構基礎。另外他們還發現,利用抗體序列推算出的抗體與SARS病毒中和抗體在結構上的相似性篩選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可大幅提高篩選效率。
  • 加速蛋白生產策略助力新冠中和抗體開發
    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因特異性高、安全性好,且具有預防新冠病毒和治療新冠病毒的雙重作用,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冠治療特效藥「種子選手」。中和抗體療法相當於人為補充「子彈」,來增加免疫系統的輸出。除了中和抗體藥物,疫苗接種後,人體內也會產生中和抗體(但疫苗僅有預防新冠病毒的效果。)在剛剛過去的11月3日,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就宣布,將資助四川三葉草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的 「COVID-19 S-三聚體」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候選物直至其上市。
  • 單克隆抗體是新冠特效藥 單克隆抗體概念股有哪些?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公共衛生專家組共同組長張文宏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恢復期血漿和單克隆抗體是新冠特效藥張文宏還表示,新冠病毒目前沒有出現像B肝、愛滋等疾病一樣的長期慢性攜帶現象。  單克隆抗體概念股主要有安科生物、君實生物等,恢復期血漿概念股主要有天壇生物等。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黃) | interactive-biology網站作者 | 湯波 徐斯佳責編 | 高佩雯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已近半年,各國正在積極開發候選疫苗,各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也在緊張開展臨床試驗,抗體療法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開展了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試驗,療效值得期待。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 人源單克隆抗體是什麼?
    據新華社,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科研人員成功構建新冠抗原LFA檢測技術,義翹神州抗體表現優秀
    新冠病毒檢測技術發展迅猛,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超過200多種診斷檢測方法,目的是不斷提高檢測精度,縮短檢測時間,滿足現場檢測的應用。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根據生物標記物,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基因檢測,以及血清學和抗原檢測。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可用於新冠病毒等近300個呼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蛋白晶片研發成功
    生物晶片已經成為目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基因晶片,對蛋白晶片的認知比較少。其實,蛋白晶片同基因晶片一樣,也是一種高通量檢測技術,用於蛋白質水平的研究分析。蛋白晶片可用於疾病診斷、藥物篩選、抗原抗體檢測等。
  • 《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 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日前,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進展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正式發表。由數十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兩種強效中和抗體,並揭示出它們識別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具體機理。臨床前研究表明,單獨或混合使用這兩種抗體,均能保護動物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
  • 《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日前,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進展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正式發表。由數十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兩種強效中和抗體,並揭示出它們識別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具體機理。臨床前研究表明,單獨或混合使用這兩種抗體,均能保護動物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
  • 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 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抗體療法具備多種優勢,能夠同時用於治療和預防;與痊癒病人血清相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SPF 實驗動物房等技術支撐平臺。
  • 中科院巴斯德所黃忠團隊等開發新冠抗體雞尾酒療法
    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體具有靶點明確、藥效顯著等優點,基於單克隆抗體組合的伊波拉病毒治療藥物已獲批上市。因此,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作為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在療法被寄予厚望。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可用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雙抗體雞尾酒療法,基於冷凍電鏡高解析度結構解析及生化分析,闡明了2H2/3C1抗體的中和作用機制,首次捕捉到抗體觸發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三聚體通過逐步變構重排進而協同結合抗體的動態過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轉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