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漁民在南海已經進行了數千年的捕魚作業。
但是南沙群島作為我國分布海域最廣泛的群島,有大小島嶼、暗礁、暗沙等230餘座,但是自然島嶼極少,島嶼面積也非常小,自然形成的島嶼永陸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而且由於當年的國力有限,南沙又過於遙遠,因此一直未能佔據擁有永久陸地面積的島嶼。
2013年我國抓住機遇快速完成南沙七島建設,其中最大的島嶼是美濟島,第二大島嶼就是今天的主角——渚碧島。
渚碧島地理簡介:
渚碧島,在未吹填之前是一座環形暗礁,位於中業群礁西南方向,距離中業島23公裡。該環礁長約6.5公裡,寬3.7公裡,礁盤面積約16平方公裡,而且礁坪水深只有2~3米,非常適合填海造陸。
環礁內瀉湖水深10~22m,最大水深24m,瀉湖面積7.05k㎡。礁外水深急陡,瀉湖內風平浪靜,礁磐上有部分低潮時露出水面,漲潮淹沒,南部有小礁門。
渚碧島是南沙群島西北部最好的島礁,雖然南沙島礁眾多,有稍大一點的島嶼,也有其他暗礁,但是周邊其他島礁的礁盤面積都非常的小,僅有大現礁和安達礁的礁盤面積超過了渚碧島,但是這兩個島礁卻沒有發育完好的瀉湖,無法建設大型港口設施,因此渚碧島具備了南沙西北部島礁不具備的優勢條件,這就導致了渚碧島需要承擔起重任。

渚碧島簡史:
「渚碧」一名是翻譯英國海圖中的「Subi」一名得來,但這個名字卻是英國調查船音譯中國漁民的稱呼。由於這個環礁位於中業島西南方向,因此被稱為「醜未」(八卦中的方位),海南的漁民稱醜未音為:subi,所以英文稱之為subi reef,由此又被翻譯成渚碧礁。
1935年,民國政府公布名稱為沙比礁;
1947年,二戰勝利後收復了南海諸島,重新公布名稱為渚碧礁;
1983年,中國公布標準名稱為渚碧礁。
渚碧島的堅守:
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在中國的南海海域需要建造海洋觀測站,經過考察南海海域的觀測站選定在永暑礁。經過1988年3月14日的赤瓜礁海戰,中國不僅控制了永暑礁和赤瓜礁,隨後還收復了華陽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後來又收復了美濟礁。這樣形成了中國在南沙的7島礁的態勢,但是這些都是暗礁,守礁人員十分的艱苦。
收復後,1988年在南沙島礁上建立了第一代竹棚搭建的高腳屋(渚碧礁高腳屋也在1988年動工建造),隨後又經歷了二代的鐵皮高腳屋,三代的水泥混凝土高腳屋。可以說這20餘年來,守礁的衛士是十分的艱辛,在那個高溫高溼又缺乏淡水的環境下,在裡面待著如同蒸桑拿一般。一個將軍前往南海島礁慰問官兵,看到戰士們的艱苦感慨的說到:「守礁的戰士很艱苦,食物和淡水就不用說了,只要是綠色,對他們來說就是滿漢全席,洗澡只能等老天爺下雨。」
隨著國力的發展,技術的進步,2015年在渚碧礁進行吹填作業,經過吹填,渚碧礁變成了擁有4.3平方公裡的渚碧島(僅次於南沙最大的島嶼美濟島,5.6平方公裡),守礁條件大大的改變。
經過吹填作業後的渚碧島,不僅擁有一些守礁的建築設施,還建造了農場、田徑場、醫院、倉庫等等,可以說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而且還建造了渚碧島機場,與永暑島機場和美濟島機場在南沙腹部形成品字形鐵三角態勢,相互呼應。
對比一下馬爾地夫的首都馬累,面積僅有1.9平方公裡,但是卻生活了20萬人口,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試想如果以後收復了整個南沙,是否可以仿照馬爾地夫的旅遊模式一島一酒店,將南沙打造成一個旅遊勝地呢?
渚碧島的戰略價值:
從圖中可以看到,渚碧島位於整個南海的中心位置,北距海南約950公裡,南距曾母暗沙約800公裡,距越南和菲律賓約500公裡,距離臺灣和馬六甲海峽分別約1500公裡。著眼整個南海渚碧島承接中沙、西沙群島,將擔負起南海物流樞紐和南海中部海域管理的主要職責。與西沙的中建島、黃巖島形成一個南海大三角,覆蓋南海大部,又與永暑島、美濟島形成南沙小三角覆蓋南沙大部,以威懾南海,使南疆無虞。
同時隨著經濟發展,經南海前往印度洋的船隻越來越多,航道日漸繁忙,在南海腹地擁有一個完善機場以及港口設施的島嶼,足以建成南海的物流中轉基地,這樣在將來,南海不僅僅是一個個的島嶼,更是一座座城市。
小編也希望這天早日到來,可以一睹南海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