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缸入門基礎知識點「叄」關於活石以及爆藻

2021-01-09 元野自然

關於海缸入門,之前已經有過兩篇了,對海缸的類型,缸以及設備的選擇等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

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壹」

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貳」

海缸的第三篇,我準備重點說一說活石,以及活石開缸的爆藻。

關於海水開缸所用的活石

活石,可以說是大多數海缸中,都會用到的東西,對於系統的穩定,起到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對於活石的選擇,以及正確的處理,對於海缸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開始。

活石的購買途徑活石,這東西只有海裡有,而大多數海水水族店裡也不會說囤積多少活石,要買到也要運氣以及人脈關係,所以,對於大多數的朋友們來說,購買活石只有網購這一個途徑。

針對活石的銷售,為了提高銷售價格,商家一般會進行營銷包裝,比如深海活石,進口活石,現採活石等等。其中有些可信,有些就算了!國內市場大多數活石都是採自近海,不同批次的活石,除了在新鮮度上,其餘的問題都不大,也就是是否現採現賣的問題。至於進口活石的問題,有是有,但是由於活石的特殊性,在國際運輸上的所要耗費的費用成本,可想而知!

網購活石,優先選擇的自然是現採的,至於是否深海什麼的,聽過就算了!而活石的運輸通常有帶水運輸和保溼運輸兩種,其中帶水運輸雖然能夠最大限度保證活石的新鮮度,但是打包以及運輸成本太高,所以正常使用的大多是保溼運輸,通常是泡沫箱和保鮮膜配合。所以說,保溼運輸對於天氣環境和運輸時效的要求會高一點,正常來說,春秋季購買活石是最佳時期。

活石形狀的選擇活石形狀的選擇是為了造景以及珊瑚擺放做考慮,通常來說,活石有枝狀,塊狀以及片狀三種形狀,這個依舊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個人最喜歡的是塊狀和片狀進行搭配,無論是造景還是對於珊瑚的擺放,都比較合適。

活石的新鮮與否活石是否新鮮,是否足夠新鮮,對於開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好的活石,對於海水開缸來說,是事半功倍。

判斷活石是否新鮮,首先是看,打開運輸包裝,新鮮的活石看上去顏色是較深的,有些品質好的活石上還會帶有一些紫色的鈣藻,而不新鮮的活石,看上去是發白的,還有比較玄的感覺就是看上去死氣沉沉的。

然後是聞,新鮮的活石,是帶著微微的海腥味的,而不新鮮的活石,簡而言之就是臭,去過一些海鮮市場的可能都聞過,就是那種海鮮變質發臭的味道,兩種味道很容易分辨。

最後則是細細檢查,如果足夠幸運的話,新鮮的活石上可能還會帶有一些獎勵性的生物,比如一些珊瑚,管蟲之類的,或者是一些已經固定在活石上的硬殼類生物。如果這些生物還活著,說明這批活石是非常新鮮的。

活石的處理和造景即便是新鮮的活石,在收到後,也要經過一些處理後才能進缸,進行下一步爆藻。

在與活石供應商那邊購買好活石,在國內,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通常最遲三到四天也就能夠收到了,所以,在確認已經發貨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了。

調製準備好海水,鹽度在1.023,溫度在26度,量可以準備多一點,因為要對即將到來的活石進行清洗。活石是要用海水進行清洗的,切忌使用淡水進行清洗,不然再新鮮的活石,也是白費!

收到活石,並且檢查確認過新鮮度後,我們就需要立即對活石進行清洗。準備一個比較大的容器,比如整理箱什麼的,放進事先準備好的海水,對活石進行清洗,清洗的時候,可以順便除去一些可能造成後期危害的搭載客,比如皮皮蝦之類的。

在進行第一遍的清洗過後,如果還是覺得有些髒的話, 可以再進行第二次的漂洗,頂多也就是費點鹽和工夫罷了。之後,可以進行造景,也可以直接進缸進行爆藻,等爆藻結束後再進行造景,這個區別不大。但如果是選擇爆藻結束後,再進行造景的話,可以順帶著稍微清理一些缸以及刷一下活石上的藻。

活石造景,對於大多數的海缸來說,相對的並沒有那麼重要,尤其是對於LPS缸來說,更多的是提供珊瑚擺放的位置。所以在造景的時候,注意設計分配預留好珊瑚擺放的位置即可,其餘的並沒有什麼好說的。對於小尺寸的比如60長以下的缸,可以使用單島造型,對於90長以上的缸,可以使用雙島乃至三島之類的造景,說簡單點就是活石堆成一堆兩堆還是三堆四堆的區別,還有就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比如懸浮景之類的。

活石造景最常用的粘合材料,有專用的造景膠,有可以用塑鋼土,另外也可以用穿孔拼接之類的方法,活石造景的時候,儘量保證速度,並且整個過程保證活石的溼潤,可以準備一個噴壺,隨時進行噴水保溼,噴壺裡的水必須是海水。

不新鮮活石的處理以及活石的替代品有時候,難免會買到不新鮮的活石,其中有些新鮮度還可以的,將就將就還可以用,只是可能爆藻的時間要相對長一點。

對於完全沒法用的活石,要麼直接扔了,要麼就處理成死石,處理成死石,整個過程比較麻煩,如果不急著用的話,扔到室外,過個半年十個月的,可能就差不多了,當然也可以用煮啊泡啊之類的方法,但是也只是會稍微加快一些死石化的進程,要完全成為死石,還是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處理完的死石,以及一些人造石,都是可以作為活石的代替品,使用在海缸中的,但是相對的,開缸流程就不一樣了,死石和人造石開缸省過了爆藻的過程,但是初期需要人為的引入各種微生物。

活石開缸的爆藻

首先,要說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活石都能夠爆出藻來的,比如帶水運輸非常新鮮的活石,或者是商家已經爆過藻的活石,還有就是人造石,都有可能爆不出藻來,但是也不絕對,比如在商家那裡爆過藻的活石,回來後可能還會出現二次爆藻的情況,原因很多,比如一開始就沒有爆乾淨,或者運輸的時候又有了一部分死亡等等。

爆藻的準備爆藻,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就已經算是海缸開始正式運轉了。所以,一切的必備設備,包括蛋分之類的都需要正常開啟。在爆藻期,所有設備包括燈,都需要24小時開啟,如果是天熱或者是天冷的時候,恆溫的設備同樣需要開啟,水溫恆定在26度。

爆藻的過程在爆藻的初期,如果活石足夠新鮮的話,在三四天左右,會開始出現褐藻,也就是附著在活石表面一層褐色的藻類,褐藻的持續時間,和活石的新鮮度有關,正常來說,新鮮的活石,在出現褐藻三四天後,會開始出現綠藻,之後綠藻越來越多,到最後綠藻開始微微發白的時候,爆藻基本上就結束。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根據活石品質的不同,爆藻時間基本上在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爆藻期間,缸裡可能會比較髒,如果沒有強迫症的話,可以不用理會。

爆藻結束後的處理爆藻結束,也就是綠藻微微呈現發白的時候,如果是造好景的,那麼可以直接下一些吃藻的生物進去了,可以換一部分水,也可以不換,活石上的藻也無需刻意去清理,一些魚會吃的,缸壁上的可以刮一刮,看上去美觀一點。

如果是還沒有造景的,在拿出來造景的時候,可以順帶清理一下魚缸,以及稍微刷一刷活石上的藻,不用太乾淨,還是那句話,一些魚會吃的,刮乾淨了反而會不好。還需要注意的是,造景的時候切記要保持活石的溼潤,整個過程時間越短越好,噴水用缸內的海水。造好景後,放回缸中,就可以同時嘗試放一些吃藻生物進去了。

關於海缸的第三篇大概就講這麼多,又快要三千字了!

相關焦點

  • 海缸的控藻:手動除藻
    這是我的除藻系列的文章的一篇,如果您對海缸有興趣,您應該關注我,並翻閱我的歷史文章哦。寫這篇文章我挺心虛的,因為手動控藻好像是廢話。事實上,當你的魚缸裡出現了雜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手動處理!這是整個海缸控藻系列的最後一篇「理論課」,下篇實戰!
  • 新手開海缸,活石講解全步驟——想養一缸漂亮的海水魚請看
    那麼海缸下魚前的基礎一定要打好。今天,度科給大家分享一下海缸開缸下魚前的全步驟。  第一步:挑選活石  首先,我們要挑新鮮的活石,什麼是新鮮的呢?  就是活石脫水的時間越短越好,它的表面活著的生物越多越好;  然後,就是看活石的重量,同樣大小的活石,我們要選輕的,因為這說明它的孔隙相對來說較多,他的孔隙有利於硝化細菌和微生物的寄存;  第三,就是要看活石表面覆蓋的鈣藻了,鈣藻的顏色是紅的,死後是白色的,儘量選覆紅色且鈣藻蓋較少的活石,怕鈣藻過多堵住活石的孔隙;  最後,我們再用手掰一掰活石
  • 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貳」
    在海缸基本知識的第一篇中,講了關於缸的選擇,還有海水缸常用的過濾形式以及略帶說了一點活石的事情。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壹」>第二篇,我準備說一說幾種常見的不同海缸以及一些基本需求設備的問題。主缸內喜歡通透的可以不放活石,喜歡造景的可以放活石或者人造石進行造景。相比於珊瑚缸,純魚缸產出的有機廢物會更多,所以對於蛋分的處理量要求會更高一些。純魚缸的花費要看具體情況,你要是養一些普通的魚,那就花不了多少錢,你要是養那些天價魚,那花費自然也會是天價。另外就是,純魚缸對於燈沒有什麼要求,基本來說就是一個照明的東西。
  • 海水缸一日開缸大法(P石+濾材+珊瑚基石)新手少走彎路
    真活石,帶水保溫運輸的活石其菌群和生物群落得以完整保存無毒,可以直接開缸。從珊瑚基石的切片上可以看到內部緻密但是又有孔洞,孔洞中有膠凍狀不明生物,刷掉之後就是很多洞,活石內部沒有發黑,證明菌群正常。活石偽活石,離水長時間陸運的活石,其內生物菌群大量死亡,釋放出大量NH4/No2、No3等毒素,甚者發黑髮臭,不能直接養魚
  • 新手玩家如何養好海水魚,讓我來帶你了解一下(活石爆藻篇)
    剛開始的活石爆藻階段,只需要將清理過的活石儘可能的鋪開,可以不需要搭造型,因為造型之後的活石往往光照面積和強度都不足。然後開啟蛋分、造浪、水泵、燈等設備,也就是一個缸需要正常運行的所有必要設備全部開啟。這個過程中,如果是新蛋分,又因為是新水的緣故,很容易爆衝,並且打不出骯髒東西。這種情況非常正常,各位新手玩家不用擔心,只需要將收集杯內的水倒回缸內即可。
  • 晚起毀上午,藻起傻一天
    每到海缸裡長藻的時候,乘風破浪的垃圾藻類,總會不經意間的出來拍一拍你,提醒你該清理他們了。可是垃圾藻類是怎麼產生的呢,又為什麼產生呢? 那麼什麼是藻類呢?
  • 海缸,流浪的海洋
    熵是「時間之矢」(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爵士原話),時間是有力量的,時間亦是萬物永恆的腐蝕劑,時間將所有的人,社會、生物、地球、太陽系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滅之路。這定律就是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是一條有史以來令人類越看越絕望的物理定律!熵就是無序,並且熵會始終增加,永不自然減少,這就是熵增定律。
  • 「視頻」ENVI基礎操作教學視頻(46集)匯總
    視頻的內容涵蓋了ENVI基礎使用、ENVI專題應用、ENVI高級影像信息提取、ENVI遙感動態監測、ENVI雷達影像處理、ENVI高光譜應用、ENVI二次開發等多個方面。內容不是很深,使用的軟體版本也不是很高,但方法是通用的。PS:所有的視頻連結請點擊文末的 閱讀原文 查看。
  • 再談活石的開缸詳細流程,以及人工石、死石的比較
    但是這個就像買個電視機可能遇到壞的,買個魚可能掛掉一樣,我認為是正常的損耗比例,但絕對不能直接就說現在的活石都是偽活石,至少我周邊的大部分人都沒有遇到問題。活石雖然不是帶水運輸,但是都是包了報紙保溼,如果夏天還會帶冰塊。
  • 家庭飼養海缸NP雙0就會翻缸?(下)
    所謂開缸大吉指的是在爆藻階段打好紮實的基礎,把系統培養好,並在後續的日常打理中注意養護魚缸。是不是超級簡單?但是在這個」速食「時代,很多新新老魚友所缺少的就是這份耐心。首先說爆藻,爆藻這個事兒被各大公眾號翻來覆去的說爛了,但是要麼是挑刺教唆爆藻無用論,要麼是起個譁眾取寵的標題嚇唬人。實際爆藻一句話總結就是:利用一段時間,讓活石的菌群恢復活力,同時利用低等藻快速生長的特點來消耗掉活石釋放出來的營養鹽。2個重點:活石菌群,營養鹽消耗。
  • 除藻方法大全,再也不用擔心缸裡爆藻了!
    amp;黃金螺簡直是堪稱除草機啊月光螺↓黃金螺↓事實上,沒有一個物種是「全能型」的所以除了「治標」找出缸子爆藻的真正原因才是治本之道;水草狀態良好,藻類自然會得到遏制預防勝於治療在設缸初期就可放養功能性生物以防範藻類
  • 關於「寫字」的思考
    今天與大家聊一聊「寫字」。從最剛開始憋一篇文章,到現在打開電腦就可以開始寫作,期間所經歷的,是這樣一個過程:靈感,寫作,修改,發布,重讀,反饋,以及接下來的一步。這一步,比較有意思。記得自己在公眾號上寫的第一篇文章,是關於自己的背景介紹以及為什麼要創立這個公眾號。從摸索怎麼排版,構思文章,到最終發布出去,花了我周末的整整一個晚上。
  • 魚友們想過玩海缸嗎?你了解海缸及海魚嗎?一起來學習吧
    海缸介紹簡單地說,養海水生物的魚缸就是海缸。海缸也是魚缸,和我們的淡水魚魚缸一樣,也包括缸體裝置、循環裝置、過濾裝置、增氧裝置,照明裝置等等。但是,它又跟淡水魚魚缸不一樣。真正的功能齊全的海缸多了好多淡水魚魚缸沒有的裝置。比如:爆藻裝置,蛋白質分離裝置,造浪裝置,專業的海水燈光照明裝置等等。
  • 功夫物種:海缸造景手法與圖示
    創辦河北功夫物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後又創立關於水景造景的培訓課程體系。該課程以五大優勢著稱,教學內容全面,從水草造景、水路造景到與林警官教學和水族店經營手把手教學;對教學態度深刻嚴謹,邀請業界獲獎老師前來授課。以過去的一些作品為例;如果魚友們有更好的分類,歡迎大家多多提議,一起為海缸造景做出更多的貢獻。
  • 「python opencv視覺零基礎」十四、直方圖反向投影
    前文提醒:博主正在參加博客之星評比,成功入選Top200,現在暫居第九歡迎各位點擊了解更多幫我投票,非常感謝~目錄「python opencv 計算機視覺零基礎實戰」 第一節「python opencv視覺入門到實戰」二、格式與攝像頭「python opencv 視覺入門到實戰」 三、圖像編輯「python
  • 入手海缸門檻高?明白這些就可以順利入門了,養好海水魚不是夢!
    養海魚大多數新手而言是有些困難的,一些養淡水魚的老魚友轉海缸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要養海缸就怎麼困難嗎?的確,和飼養淡水魚相比,養海水魚可能要困難一些。畢竟這不僅是涉及到水的問題,就連一些整備都是需要發生一些改變的。新人入手海缸,以下幾點一定要注意!
  • 每一秒的地圖都不一樣:高德是怎麼讓地圖「活」起來的?
    近日,高德地圖在其數據生產基地舉行「活數據能力媒體開放日」活動,全面展示了基於大數據發現、專業採集進化的高德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於志傑透露:「基於自主採集能力的進化、大數據能力的升維,高德地圖正在建立起目前國內唯一的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並且正以此為基礎,研發真正的未來地圖——『活地圖』。」「我們正在採取一種全新的方式做地圖,數億的高德用戶每天使用地圖和導航服務,所以哪裡的路不通了,哪裡的門店關閉了,我們都可以很快知道。這些活的數據讓地圖開發永不停止,讓地圖每一秒鐘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