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昆蟲物種或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 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
研究發現,昆蟲減少的最大原因是棲息地喪失;其次,寄生蟲和疾病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瓦蟎的蔓延導致蜜蜂種群的衰退;最後,氣候變化似乎也有影響,熱帶地區的昆蟲可能對溫度變化的耐 據《新科學家》網站最新發布的消息,超過40%的昆蟲物種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其中蝴蝶、蜜蜂和蜣螂受到的影響最大,
-
棲息地喪失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
蘇門答臘猩猩是數以千計的瀕危物種之一 Anupshah/Nature pl攝 在剛剛結束的埃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警告,棲息地喪失將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和氣候變化一樣危險。
-
棲息地喪失導致全球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
中廣網海口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雲)根據最新公布的《2006-2008年瀕危靈長類物種報告:世界上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物種》顯示,由於農業清地、伐木、薪柴利用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是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
世界各地螢火蟲瀕臨滅絕:人造光、喪失棲息地和殺蟲劑是主要威脅
根據2月12日發表在《生物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全世界有超過2000種不同的螢火蟲物種,但是由於棲息地喪失、人類使用農藥殺蟲劑和人造光等主要威脅,它們的種群正在減少,螢火蟲正面臨滅絕危險。如果還不引起人們的重視,那麼在炎炎夏夜追逐流螢的自然美景將只是人們的童年回憶。
-
大型食肉動物喪失逾九成棲息地—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Steve Winter/National Geographic/Getty 過去500年間,獅子、老虎、紅狼和衣索比亞狼喪失了超過90%的狩獵場地。不過,在這些有著神賜能力的捕獵者面臨極大的困難時,土狼的表現要好很多。對大型陸地捕食者生存範圍進行的首次全球性研究得出了上述結論。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
-
棲息地喪失農業實踐氣候變化和不受管制的狩獵造成的人口減少或滅絕
來自巴黎生態與保護科學中心的首席研究員FrédéricJiguet和30位共同作者發現,遷徙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野生ortolan bu在法國西南部被追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的文化美食傳統。由於棲息地喪失,農業實踐,氣候變化和不受管制的狩獵造成的人口減少或滅絕,主要發生在北方各國。南方的法國獵人不斷尋求法規的豁免,認為他們的捕撈量只是鳥類更廣泛人口的一小部分。為了調查這一說法,應法國生態部長的要求,Jiguet以及來自加拿大和整個歐洲的合作者開展了一項為期五年的研究,以確定遷移模式。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東方白鸛棲息地喪失 專家呼籲建自然保護地法規
相對於人類捕獵而言,鳥類專家們調查發現,棲息地喪失,才是導致候鳥死亡的「頭號殺手」。 這裡隨處可見的填海、開發等項目,正在逐漸扼住候鳥們南飛的「咽喉」。 東方白鸛飛越大洲和國家,是全球和當地最出色的環境指示標。候鳥的滅絕,意味著環境的災難。
-
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根據聯合國科學報告指出,地球上800萬個物種中,有100萬個正因人類而遭受滅絕威脅。所以說,除了生態環境,生物競爭等自然因素產生對物種的影響之外,人類也在逐步的導致生物走向消失或滅絕。2019年就要結束了,而2019年滅絕或可能滅絕的生物已經出現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
-
棲息地被分割導致兩棲動物滅絕
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嚴重威脅著許多動物,特別是兩棲動物的生存空間,甚至導致熱帶區域動物的滅絕。然而,最近巴西科學家研究發現,棲息地被分割是大西洋沿岸森林中兩棲動物死亡和滅絕的主要原因,它導致成年兩棲動物生存區域與繁殖水域之間的交換難度大大增加。該科研成果發表在11月30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
-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第六次大滅絕或真的來了!地球生命會走向「終結」嗎?
-
兩棲動物或走向滅絕:將重蹈恐龍滅亡之路
雄性達爾文蛙也許是自然界最溫情的父親,它們將自己的蝌蚪含在喉嚨中孵化,直到從嘴中吐出年幼的小青蛙。 蠑螈:在兩棲動物中,只有蠑螈永遠保持童顏。從幼年起,它們就不再生長,在其一生中都保留有蝌蚪狀脊鰭,腦後有凸出的羽狀腮。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從亞馬遜雨林到世界各地公園,全球大約有7000種青蛙、蟾蜍及火蜥蜴、蚓螈等兩棲動物。
-
研究顯示棲息地喪失令全球瀕危物種持續增加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彙編的這份名單,瀕危物種增多主要是因為喪失棲息地,例如為了農田、城市或道路所需而砍伐森林。因非洲南部保育措施,非洲的獅子維持「易危」(vulnerable)級別。可是西非的獅子被列為更嚴重的「極危」(criticallyendangered)級別,理由是喪失棲息地及人類獵殺造成的獵物數量下滑。
-
曾經稱霸草原的獅子,或也正在走向滅絕
獅群狩獵那麼,作為做頂級的捕食者,這些獅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絕的呢?由於棲息地面積的縮減和不連續性的增強,雄性獅子在交配的季節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這也導致其繁育後代面臨一些問題。歐洲獅則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就已走向滅絕。同鯨魚一樣,這種有著陸地上最大體型的貓科動物,幾乎沒有絕對的天敵,當然,人類除外。如果按照現在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那麼再過50年,或許我們的後代就只能在動物園或者影視作品中看到獅子的生活狀態了。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
爪哇犀牛棲息地: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剩餘:少於60隻也許它們是地球上最最稀有的大型哺乳動物。它們珍貴的角是偷獵者的目標,它們棲息的森林被開發商開發。兩者都是導致該物種滅絕的原因。墨西哥小頭鼠海豚Vaquita棲息地:加利福尼亞灣剩餘:200至300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墨西哥小頭鼠海豚本身的數量,和被漁網困住是其將要滅絕的主要原因。
-
靈長類物種遭殃了,總量的六成正走向滅絕!
大約六成物種正受到滅絕威脅,75%的物種數量正在下降。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比例還會上升,越來越多的物種將會永遠消失。這個悽涼局面是我們造成的。靈長類動物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喪失,它們居住的森林被人類砍倒,要不就是改造成了農場或牧場。還有人獵食它們,把它們抓起來當作寵物或者售賣殘軀。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1970年「圍湖造田」,致使其棲息地進一步被破壞。1979年宣布滅絕。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眾多威脅因素中,棲息地退化和喪失成為受威脅鳥類致危因素之首,佔所有因素的80.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棲息地破壞直接或間接導致鳥類食物減少,從而影響種群及整個生物鏈,因此保護刻不容緩。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科學家們警告說,「滅絕滋生滅絕」,瀕臨滅絕的物種之間的生態互動常常會將其他物種推向滅絕,從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當一個種群或物種的個體數量下降太少時,它對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貢獻就變得不重要,它的遺傳變異性和彈性就會降低,它對人類福利的貢獻可能會喪失。
-
科學家稱,地球正在加速走向第六次大滅絕事件,文明可能會被瓦解
科學家們警告說,「滅絕滋生滅絕」,瀕臨滅絕的物種之間的生態互動常常會將其他物種推向滅絕,從而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當一個種群或物種的個體數量下降太少時,它對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的貢獻就變得不重要,它的遺傳變異性和彈性就會降低,它對人類福利的貢獻可能會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