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棲息地喪失令全球瀕危物種持續增加

2021-01-08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6月23日報導,一份研究顯示,儘管各國政府誓言改善保護措施,但是2015年瀕臨絕種的動植物還是持續增加到近2.3萬種,從西非獅子到亞洲蘭花都是受到威脅的物種。

2015年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 of Endangered Species)的物種,由2014年的2.2413萬種增至2.2784萬種,幾乎佔採樣動植物的三分之一。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彙編的這份名單,瀕危物種增多主要是因為喪失棲息地,例如為了農田、城市或道路所需而砍伐森林。

因非洲南部保育措施,非洲的獅子維持「易危」(vulnerable)級別。

可是西非的獅子被列為更嚴重的「極危」(criticallyendangered)級別,理由是喪失棲息地及人類獵殺造成的獵物數量下滑。

根據該名單,向來是獅子大本營的東非獅子數目也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獅衝突與獵物數量減少,新興威脅則是源自傳統藥物需求,即獅骨及其他獅子軀體部位交易。

不過,還是有保育成功的部分例子,如成年的伊比利猞猁(Iberian Lynx)在2012年增加到156隻,而10年前只有52隻。(實習編輯:胡雪梅 審核:譚利婭)

相關焦點

  • 棲息地喪失導致全球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
    中廣網海口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雲)根據最新公布的《2006-2008年瀕危靈長類物種報告:世界上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物種》顯示,由於農業清地、伐木、薪柴利用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是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 棲息地喪失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
    蘇門答臘猩猩是數以千計的瀕危物種之一 Anupshah/Nature pl攝        在剛剛結束的埃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與會領導和專家警告,棲息地喪失將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野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和氣候變化一樣危險。
  • 警鐘再次敲響,聚焦《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部分鰩魚和靈長類動物物種瀕臨滅絕。全世界範圍內估計有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但並未全部列入IUCN的紅色名單。隨著對更多物種的評估,瀕危物種的數量無疑會增加。保護行動未能阻止物種瀕危這次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更新並沒有帶來很多好消息。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眾多威脅因素中,棲息地退化和喪失成為受威脅鳥類致危因素之首,佔所有因素的80.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棲息地破壞直接或間接導致鳥類食物減少,從而影響種群及整個生物鏈,因此保護刻不容緩。
  • 雪豹從瀕危降為易危 專家:不應放鬆保護及研究
    「瀕危」或是「易危」這些類別,是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分類。該名錄通常被認為是記錄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較為全面的名錄,也是反映生物多樣性狀況的權威指標之一。從等級上來看,從瀕危(EN)到易危(VU)通常被說成是「降級」了。去年大熊貓的瀕危等級曾被從「瀕危」調整為了「易危」,當時引起了我國輿論的關注。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
  • 小齒鋸鰩或走向滅絕:棲息地喪失
    小齒鋸鰩因其看起來鋸片般的長而有刃的鼻口部聞名,它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底生物之一,同時也是過度捕撈和棲息地喪失的受害者。  小齒鋸鰩的近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但是近年來生態環保人士越來越擔心大西洋中剩餘的小齒鋸鰩的數量。該魚類可能已經在大西洋的某些海域滅絕,包括美國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非南部,研究人員將這一結果報導在《水保護:海洋與淡水生態系統》雜誌上。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全球大會上,世界  自然保護聯盟發布了最新紅色名錄。名錄提到,由於中國持續不懈的努力,大熊貓的數量在緩慢增加,因此對大熊貓的評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中國去年2月發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有1864隻野生大熊貓,數量增長了16.8%。
  • 全球生物多樣性重組 研究稱物種數量未降反增
    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汙染、氣候變化、生物入侵和過度捕撈,幾十年的科學研究記錄著生態系統正在磨損,經歷著可怕的物種滅絕。  那麼,全球性物種滅絕危機會造成地方性生物多樣性水平下降嗎?美國佛蒙特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和蘇格蘭和緬因大學的一項新的物種研究並未對此有所發現。相反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極地到熱帶,從海洋到陸地,很多地方的物種數量甚至有所增加。
  • 聯合國報告:生物多樣性持續喪失增加疾病傳播風險
    聯合國15日發布的一份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報告指出,全球最近10年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未能達成目標,環境持續惡化正在增加疾病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風險。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在2010年擬定的20個原定於2020年實現的保護物種和生態環境的目標中,除6個「部分達成」外,其他均未達成。
  • 美國把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
    新華網華盛頓5月14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聯邦政府內政部14日宣布把北極熊列入瀕危物種,今後北極熊將受到美國《瀕危物種法》的保護。此前,環保人士及科學家等一再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將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今年1月,美國多家環保團體就此聯合狀告內政部,聯邦法院裁決內政部在5月15日前作出決定。
  • 雲南保山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資料圖)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 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 40%昆蟲物種或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 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
    研究發現,昆蟲減少的最大原因是棲息地喪失;其次,寄生蟲和疾病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瓦蟎的蔓延導致蜜蜂種群的衰退;最後,氣候變化似乎也有影響,熱帶地區的昆蟲可能對溫度變化的耐 據《新科學家》網站最新發布的消息,超過40%的昆蟲物種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其中蝴蝶、蜜蜂和蜣螂受到的影響最大,
  • 「瀕危」等級降低的物種 不只大熊貓 還有藏羚羊
    而全球僅存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四種都已被列入「極度瀕危」(CR)物種,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中國代表處獲悉,在本次更新的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82954個物種中,有23928個正遭受滅絕的威脅,佔比28.84%。此次更新結果可謂喜憂參半,有物種瀕危程度加重,有保護行動取得積極成果,還有曾經歸為滅絕的物種被重新發現。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雲南保山青華海連續兩年監測到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新華社昆明1月11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獲悉,該中心工作人員於1月9日監測到1隻全球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由於棲息地喪失、人為幹擾等因素,青頭潛鴨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20年2月22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在青華海東湖監測到1隻青頭潛鴨,3月1日監測到3隻,2020年共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今年的監測結果顯示,青頭潛鴨抵達青華海的時間較去年提前。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布2015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被調查評估的海洋物種中,其生存狀況喜憂參半,為全球海洋生物保護敲響了警鐘。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顯示,一方面,得益於各沿海國家保護力度的加強,一些海洋生物種群數量出現上升;但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被破壞,以及非法貿易和外來物種入侵,一些海洋生物則瀕臨滅絕。
  • 保護瀕危物種正當時
    由聯合國支持的一項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稱,人類過度活動損害自然生態,警告說,全球所有地區的動物及植物物種正急速下降,潔淨水源也大幅減少,危及糧食、飲用水及能源供應。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