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食人部落專吃大腦 倖存者基因突變-基因,生科醫學,病毒,疾病...

2020-12-01 驅動之家

據國外媒體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部落傳播著一種叫做「庫魯病」的致命大腦疾病,對該部落構成致命打擊。但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過人腦」的食人部落居民會導致基因突變,並對庫魯病形成抗體作用

這項發現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這種致命大腦疾病,並研製新的方法治療患者。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通常在葬禮中吞食死者的大腦,20世紀初,部落成員開始出現庫魯病,這是一種傳播朊病毒的腦神經障礙疾病,導致大腦受損。庫魯病於20世紀50年代達到傳播高峰期,每年導致2%的部落成員死亡。之後該部落開始停止吞食人腦,從而使庫魯病死亡率逐漸下降,但是由於該疾病已傳播多年,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仍不斷導致部落成員死亡。

近期,研究人員發現部落一些倖存者攜帶著V127突變基因,然而庫魯病患者並沒有這種基因變異,從而使科學家猜測V127突變基因對庫魯病具有免疫能力。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老鼠體內注入V127突變基因,之後讓它們感染朊病毒,結果表明具有一個V127突變基因的老鼠對庫魯病免疫,並對另外一種類似疾病「傳統克雅二氏症」具有抗性,具有兩個V127突變基因的老鼠不僅對以上兩種疾病免疫,還對「變異克雅二氏症」免疫。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雖然當地部落停止食用人腦可使庫魯病傳播率下降,但如果該疾病繼續擴散,該地區將出現庫魯病免疫人群。該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10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最為重要的是食人行為並不直接導致當地居民對庫魯病產生抗體,基因突變很可能存在於庫魯病廣泛傳播之前,當人們開始體內基因突變逐漸對庫魯病產生抗性,死亡率也逐漸下降。研究報告負責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變性教授約翰-科林奇(John Collinge)博士說:「這是一個類型的達爾文人類進化實例,朊病毒傳染病選擇了一個簡單的基因變異,從而提供完整的防護,使人們對該疾病產生抗體。」


最新研究顯示,食人部落體內基因突變,能夠一種能夠抵禦致命大腦疾病的抗體

相關焦點

  • 神秘食人部落專吃大腦 倖存者基因突變
    據國外媒體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部落傳播著一種叫做「庫魯病」的致命大腦疾病,對該部落構成致命打擊。但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過人腦」的食人部落居民會導致基因突變,並對庫魯病形成抗體作用。這項發現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這種致命大腦疾病,並研製新的方法治療患者。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通常在葬禮中吞食死者的大腦,20世紀初,部落成員開始出現庫魯病,這是一種傳播朊病毒的腦神經障礙疾病,導致大腦受損。
  •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漫長的同類相食歷史
    1972年的烏拉圭空難中,飛機失事撞上安地斯山脈,倖存者由於挨餓,選擇了同類相食。而在中國,出名的食人事件莫過於隋朝末年的諸葛昂與高瓚了,為了互相攀比懸浮,竟然互相請彼此吃人肉。朊病毒,嚴格來說並不屬於病毒,而是一種能破壞人體大腦的傳染性病變蛋白質,疾病表現和狂牛症類似。朊病毒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特點——它主要的傳染方式是人類間的同類相食,「食人」行為越多,朊病毒感染就可能越嚴重。
  • 揭秘大洋洲神秘食人族 青睞吃人大腦
    原標題:揭秘大洋洲神秘食人族 青睞吃人大腦 巴新人在跳舞。 夢野  【環球時報駐紐西蘭特約記者王淼】人吃人,不是只存在於傳說、神話與原始部落中,現實中依然存在。在過去,被食者一般是戰鬥中的俘虜或不慎走失被抓住的迷路人,巴新土著相信吃掉同類能夠獲得刀槍不入的神力,因此,在部落間戰鬥前後,都以食人方式鼓舞己方,恫嚇對手。  受難者被食用的部分,通常經過精挑細選。有時候僅限於身體局部,有時候則吃個乾乾淨淨,但是無論何種方式,整個過程都伴隨著隆重的儀式。從「吃剩下」的骨骸看,土著人最青睞的人體部分是大腦,因為他們相信吃掉對方的大腦,就可以獲得靈魂。
  • 人類食人簡史:當我們吃人時,我們在吃什麼?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現代人的基因中就普遍存在著一個與「吃人」有關的基因標記。幾乎所有現代人的第20號染色體上,都有一個與朊病毒(prion)高度相關的PRNP基因。這個基因,能抵抗朊病毒的侵襲。而朊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人類間的同類相食。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那麼,當出現食人現象時,會不會傳播病毒和細菌呢?當人類發生同類相食的現象時,會傳播一種被稱之為朊病毒的「病毒」。食人的陋習曾經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當中,法雷部落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個非常原始的部落,人口約2萬人,在20世紀的50年代,這個部落裡流行一種非常奇怪的疾病,稱之為「庫魯病」,當地人得了這種疾病以後,會顫抖,直到笑死。法雷部落之所以會流行這種疾病,是因為當地有一個陋習,那就是食人。
  • 基因療法解題②:從愛滋病「超級倖存者」到「柏林病人」
    從醫學角度說,這次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被修改的竟然是受精卵內的一個正常基因!前面已經描述了很多單個基因的突變導致嚴重遺傳疾病的案例。然而根據目前有限的公開消息,嬰兒的健康似乎沒有顯著問題。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是怎麼一回事呢?
  • 折磨霍金多年的「漸凍症」,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對這種疾病有...
    ALS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會奪走患者的行動、語言能力,並最終奪走他們的生命,大名鼎鼎的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就患有這種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TBK1中與ALS相關的突變對經基因改造後出現類似ALS症狀的小鼠的疾病進展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 求知丨「庫魯巫術」-阮病毒引起的腦部神經系統疾病
    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1957年3月的一天,美國病毒學家在紐幾內亞島上接觸到了「被詛咒」的婦女,她們會在悽慘詭異的狂笑中死去,她們的大腦內部已經被侵蝕成海綿狀。這些婦女來自東部高地的一個名叫富雷(Fore)的原始部落。富雷人以為這是一種巫術,並將這種並起名為「庫魯(當地語言為「顫抖」的意思)」。
  • 【食人族】吃腦真能補腦? 科學家在吃腦食人族基因中,挖掘抵抗腦部疾病的關鍵!
    (建議在WIFI下觀看)先前就有研究指出,食人族的「飲食文化」會影響腦功能、認知能力,導致一種叫做克雅二氏的疾病;更有相關證據顯示,吃人腦也容易罹患類似病狀的「庫魯症」(Kuru),所以如果看完《人魔》電影,想要和漢尼拔一樣聰明、吃腦補腦的孩子們,可就大錯特錯囉!
  • 基因禁忌:原始部落中朊病毒肆虐,原來是因為他們有這個習慣
    在魏晉以及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戰亂頻發,民不聊生,軍隊裡沒有軍糧,就吃「兩腳羊」,也就是俘虜,這是血腥和殘酷的,但是在人類的倫理道德中,吃人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是違背倫理道德的,是慘絕人寰的。也就是說,人們骨子裡厭惡、反對吃人,反對動物們同類相食,其實,這是刻在基因裡的。
  •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olivia chan • 2020-04-26 14
  • 巴西、英國完成首例新冠病毒基因定序「發現突變」!
    巴西和英國的研究人員今天公布巴西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病毒基因定序,這項工作通常歷經15天完成,但巴西和英國研究人員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5—羥色胺是大腦中的一種小而簡單的化學分子,但它對人的大腦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如果大腦中5—羥色胺含量高,這種人就容易患上抑鬱症,自己對自己不滿;反之,如果5—羥色胺含量低,這樣的人就易對他人憤怒,有強烈的攻擊傾向。不管一個人是對自己還是他人發怒,是自我抑鬱還是攻擊他人,5—羥色胺都在起作用,5—羥色胺就是使人感覺不好,有科學家說它是「大腦的懲罰物質」。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解讀: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發生基因突變
    編審專家:樊春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檢驗科 副主任技師3月3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文章題為On the
  • 科學家發現影響大腦結構的8個基因突變
    新華網雪梨2月3日電 不同人的大腦有很大差異,這是生活中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部分原因。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顯示,一些基因變異會顯著影響大腦中不同區域的大小,進而影響人的能力和行為。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全文5634字,閱讀約需11分鐘 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 吳淋姝 編輯 趙凱迪 值班編輯 潘佳錕 校對 李立軍3月3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英文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刊發題為《關於新冠病毒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
  • 非洲驚現神秘「疾病X」:致死率可達90%-生科醫學,病毒,非洲 ——快...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新的病毒也在不斷出現,而且更加恐怖,非洲大陸就傳來了一種新的未知疾病,暫時命名為「Disease X」(疾病X)。據外媒報導,在非洲剛果(金)的一座偏遠小鎮,一名當地女性出現了出血熱的症狀,隨後接受包括伊波拉在內的幾種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可能感染了一種未知病原體。
  • 美國報告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同時存在三種基因突變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威斯納醫學中心分子病理學部門副主席Dan Jones介紹,其中一個突變株稱為「哥倫布毒株」,它有三種基因突變,在此前的新冠病毒當中沒有同時出現過。 研究人員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2020年12月底到2021年1月初的三周時間內的標本中發現了該突變株,它已成為了哥倫布主要流行的病毒之一。
  • ...英國輸入病例中發現突變株 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消息:英國報告了新冠病毒變異株後,廣東省疾控中心加強了對境外輸入個案的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分析,並對去年9月以來我省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樣本進行了回顧性的基因測序分析。2021年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國輸入新冠肺炎確認病例的咽拭子樣本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