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審專家:
樊春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檢驗科 副主任技師
3月3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文章題為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
文章指出,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兩種亞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差距較大。
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分型
(來源: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亞型
L亞型(佔比約為70%)
在武漢暴發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卻在2020年1月初後有所下降。
作者認為:若無人為幹預該亞型,將更具侵略性和擴散得更快速,其傳染力更強。
S亞型(佔比約為30%)
作者發現:通過與其他冠狀病毒比較,S亞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相對古老的版本。
助力差異化治療和有效防控
該項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兩種亞型,針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後續的研究工作需「增量」
作者大膽推測它們的致病性和傳播能力可能存在較大差別;同時在文中強調,由於病毒株基因組數據量較少,後續深入研究工作需要擴大樣本量,以作為依據並驗證目前研究結論或推測。
擴展閱讀:
迄今為止,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個亞型,唯獨從一位近期去過武漢的美國患者身上分離的病毒株顯示可能同時感染了兩種亞型,但不排除新突變型的可能。
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一個或數個鹼基的改變。
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常發生基因組中鹼基序列的置換、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變。
病毒的基因組較簡單,基因數多為3~10個,某些病毒增殖速度極快,是較早用於遺傳學研究的工具。
病毒遺傳與變異機制的明晰對於闡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病毒疫苗的製備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突變株(mutant)
由基因突變產生的病毒表型性狀改變的毒株稱為突變株。
突變株可呈多種表型,如病毒空斑或痘斑的大小、病毒顆粒形態、抗原性、宿主範圍、營養要求、細胞病變以及致病性的改變等。
參考文獻
1.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2.李凡,徐志凱.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