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發生基因突變

2020-12-03 網易新聞

編審專家:

樊春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檢驗科 副主任技師

3月3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員陸劍、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崔傑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文章題為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

文章指出,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兩種亞型在地域分布以及人群中的比例差距較大。

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分型

(來源: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同亞型

L亞型(佔比約為70%)

在武漢暴發的早期階段更為普遍,卻在2020年1月初後有所下降。

作者認為:若無人為幹預該亞型,將更具侵略性和擴散得更快速,其傳染力更強。

S亞型(佔比約為30%)

作者發現:通過與其他冠狀病毒比較,S亞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相對古老的版本。

助力差異化治療和有效防控

該項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存在兩種亞型,針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於新型冠狀病毒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後續的研究工作需「增量」

作者大膽推測它們的致病性和傳播能力可能存在較大差別;同時在文中強調,由於病毒株基因組數據量較少,後續深入研究工作需要擴大樣本量,以作為依據並驗證目前研究結論或推測。

擴展閱讀

迄今為止,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都只感染了其中一個亞型,唯獨從一位近期去過武漢的美國患者身上分離的病毒株顯示可能同時感染了兩種亞型,但不排除新突變型的可能。

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一個或數個鹼基的改變。

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常發生基因組中鹼基序列的置換、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變。

病毒的基因組較簡單,基因數多為3~10個,某些病毒增殖速度極快,是較早用於遺傳學研究的工具。

病毒遺傳與變異機制的明晰對於闡明某些病毒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病毒疫苗的製備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突變株(mutant)

由基因突變產生的病毒表型性狀改變的毒株稱為突變株。

突變株可呈多種表型,如病毒空斑或痘斑的大小、病毒顆粒形態、抗原性、宿主範圍、營養要求、細胞病變以及致病性的改變等。

參考文獻

1.Tang, Wu, Li, et al. 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Natl Science Rev 2020; doi: 10.1093/nsr/nwaa036

2.李凡,徐志凱.醫學微生物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 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
    來源:新京報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發源地、宿主仍待明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共在103株測序毒株的149個位點發現了突變。「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發生了基因序列突變。」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分室副主任朱華晨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目前,變異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輕視,要警惕這些突變可能產生的病毒表型和行為的變化。比如,對人體的致病性、影響的器官部位、排毒的時間、途徑,還有傳播能力的改變等。
  • 較真丨「新冠病毒已經發生變異」,如何解讀這個最新研究?
    查證者:李雷 |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博士 這兩天,中國科研團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在該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新病毒已經產生149個突變位點,並演化出了L和S兩個亞型。
  • 復旦團隊繪製中國乳腺癌人群基因突變圖譜
    記者今天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歷時5年,首次繪製出PI3K/AKT通路在中國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變譜,並對該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變」進行了系統化地解讀與鑑定。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華大方面稱,本次戰略合作將幫助中國科研工作者獲得一站式病毒數據資源訪問服務和更加豐富的分析工具,也標誌著我國科研機構在合規合法、保護數據生產者和提交者權利的前提下,促進全球範圍新型冠狀病毒及流感數據共享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2019-nCoV)肺炎患者於2019年12月12日住院以來,為了儘快了解和控制這種病毒,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研究這種病毒的的宿主、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特徵,2月3號,兩支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自然)上背靠背發表的兩篇文章,不約而同地指出,2019-nCoV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突變,有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
  •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抗體檢測結果解讀
    那麼新冠檢測試劑如何分類、其運用原理和方法是什麼、檢測結果又如何解讀呢?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更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一直強調核酸檢測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確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第七版診療方中新增確診病例血清抗體指標: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l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
  • 新冠病毒在巴西出現基因突變,或意味著疫情可能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
    日前,巴西的研究人員對這位首例確診病例感染的病毒樣本實施了基因檢測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已經和武漢公布的病毒基因相比出現3個不同之處,說明新冠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又發生了突變。這則研究發表在一份題為《First report of COVID-19 in South America》(南美洲首份新型冠狀病毒報告)的論文中。
  • 王國慶/周豐豐團隊共同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的進化特徵
    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感染病例已經接近2000萬例,其傳播速度之快給全球造成災難性的損失。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趨勢,進化情況以及對其全基因組進行分析,對認識一種新發傳染病具有重要意義。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正鏈RNA病毒,基因組長約30 kb。
  • 張永振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更有效地感染人類
    研究團隊從1位患者身上提取出了病毒的完整基因組,該團隊是最早公布病毒基因組的團隊。·研究證實該病毒與SARS同屬於冠狀病毒,但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有效地利用人ACE2作為細胞進入受體,從而使得其更容易感染人類。
  • 美國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專家疾呼:感染能力居然更強了!
    14日,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突變後,感染力更加強大了,這對美國疫情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佛羅裡達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多位研究人員認為,新型病毒疾病已產生基因突變,會令病毒更容易感染人體細胞。不過他們指出,需要更多研究證實基因突變是否已改變疫情大流行的進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系列科研試驗已經發現,基因突變影響病毒的棘狀蛋白,令其更加容易入侵人體細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9期:國際首個!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非轉...
    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動物模型2月26日,在鍾南山院士指導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趙金存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P3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成功建立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 上海同濟成功定位新型冠狀病毒靶基因--ACE2
    在獲悉中科院巴斯德所郝沛等學者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接連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基因指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之後,團隊連日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研究了共計四萬三千多個肺臟細胞,進一步發現80%ACE2受體主要在II型肺泡聚集。
  • 記錄一下首次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經歷
    2019年12月26日剛上班,還是如往常一樣先大概瀏覽一下這一天的mNGS病原微生物自動解讀結果,沒問題的話就開始一天的研發工作了。意外的是,發現有一個樣本報出了敏感病原體——SARS冠狀病毒,有幾十條的序列,且這個樣本只有這麼一個有意義的病原體,如果是普通病毒,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可靠的結果了。
  • 北京大學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該研究最早提出了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從基因組水平上加深了我們對這種新型病毒的認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陸劍課題組與崔傑課題組通過對新冠病毒和近緣病毒進行系統發生分析,發現新冠病毒雖然與蝙蝠冠狀病毒RaTG13的基因組總體差異較小,但其基因組內中性進化位點的差異高達17%,表明新冠病毒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非常強的自然選擇。
  • 北大團隊發現:咳嗽藥水「沐舒坦」具備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潛力
    摘要 【北大團隊發現:咳嗽藥水「沐舒坦」具備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潛力】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王月丹和初明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人工智慧藥靶篩選系統,重點針對2674種已上市的藥物以及1500種中藥提取物進行了藥物篩選,發現了多種潛在藥物,有望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 石正麗團隊發現豬冠狀病毒可感染人類
    冠狀病毒(SADS-CoV),是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α冠狀病毒。該研究表明,近年在中國出現的豬急性腹瀉綜合症冠狀病毒(SADS-CoV)能夠在人類的肝臟細胞、腸道細胞以及呼吸道細胞中有效複製,因此該病毒對人類具有潛在威脅。研究團隊還證實了抗新冠藥物瑞德西韋能夠有效抑制SADS-CoV。
  • ...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訂立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工程重組候選...
    格隆匯 9 月 29日丨中國生物科技服務(08037.HK)公告,公司一間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深圳金領域生物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深圳金領域")已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訂立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工程重組候選疫苗細胞株("基因工程重組候選疫苗細胞株")技術轉讓協議("技術轉讓協議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關聯,分享給大家!研究者Lincoln Stein表示,非編碼DNA在基因組中佔到了98%的比例,其對於科學家們而言非常難以研究,而且其因為不編碼蛋白質經常會被忽略。通過仔細分析這些區域,研究人員在DNA代碼的一個鹼基中發現了改變,其或能驅動多種類型癌症的發生,研究人員或能利用這種新型癌症機制來開發治療包括癌症在內多種疾病的新型療法。【3】eLife:基因突變協同讓肺癌更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