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禁忌:原始部落中朊病毒肆虐,原來是因為他們有這個習慣

2020-12-03 淺蘭疏

在魏晉以及五代十國的亂世之中,戰亂頻發,民不聊生,軍隊裡沒有軍糧,就吃「兩腳羊」,也就是俘虜,這是血腥和殘酷的,但是在人類的倫理道德中,吃人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是違背倫理道德的,是慘絕人寰的。

也就是說,人們骨子裡厭惡、反對吃人,反對動物們同類相食,其實,這是刻在基因裡的。

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島上,存在著很多與世隔絕的部落,這些部落非常原始,人們可以保持著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傳統的生活方式。

上個世紀50年代,人們發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其中的一個名為fore的原始部落裡,盛行著一種致命傳染病。

這種傳染病被命名為「庫魯病」,庫魯病人發病時的症狀很奇怪,甚至有點像電影裡的「喪屍」。

「庫魯」這個詞在當地人的語言中是「打冷戰」的意思,因為這種病人會出現不自覺的抽搐現象。

此外,病人走路跌跌撞撞,不自主運動,肌肉痙攣,像跳舞一樣,而且時常昏睡,伴有頭痛。

最可怕的是,到了病程晚期,庫魯病人有加重的痴呆,還有的人會神經異常,開始毫無理由地狂笑不止,想停也停不下來。

他們甚至會笑得倒在地上打滾,哪怕從一堆篝火上滾過去也渾然不知,更不會停止發笑,因此這種病也被稱為笑病。

癲狂之後便是死亡——這是庫魯病人唯一的歸宿,也就是說庫魯病一旦發病,致死率是100%,而且患者多在發病3~6個月內死亡,非常可怕,到這種病的潛伏期缺很長,可達數月甚至數十年。

可是,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部落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疾病呢?

通過調查,人們發現當地的成年男性得這種病的機率非常小,但對婦女和幼兒的致病率卻很高。

這種性別差異性加重了庫魯病的神秘性。

為了研究庫魯病,科學家們將病人屍體解剖,發現庫魯病人的腦中會出現奇怪的蛋白斑塊,還有神經元的大量死亡,把腦組織搞得像海綿一樣有很多孔洞。

後來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庫魯病人是被一種「病毒」感染的,而他們之所以會得這樣的病,是因為他們部落中有一個駭人聽聞的習俗——食屍。

是的,這個部落非常特殊,是個食人族部落,他們有在葬禮中吞食死者臟器的習俗,他們認為這是對死者的尊重。

在舉行葬禮時,部落中的男性有食用死者肌肉的資格,女性和兒童就只能食用臟器如腦子等。

所以,女性和兒童正是食用了被感染的腦子,才會有很大機率罹患這種致命疾病的可能。

後來,部落在世界衛生組織和澳大利亞政府的幹預下,禁止了這種人吃人的陋習,發病率才逐漸下降。

庫魯病人感染的這種「病毒」,是朊病毒。

但朊病毒卻不同於一般病毒,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甚至都不能算是一種病毒。

有生物學知識基礎的人都知道,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內部只有一種遺傳物質,或RNA或DNA。

比如新冠病毒就是RNA病毒,而人類史上肆虐3000年的天花病毒是DNA病毒。

但朊病毒卻非常詭異,既不是RNA病毒,也不是DNA病毒!

朊病毒沒有遺傳物質,朊病毒中的「朊」是蛋白質的另一種名稱,所以顧名思義,朊病毒是一種蛋白質病毒,本質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

朊病毒侵入生物體內,與體內的正常蛋白結合,使正常蛋白發生摺疊錯誤,變成了致病朊蛋白。

就這樣一個致病分子變成了兩個,這兩個又去與其他正常蛋白結合,變成了四個,周而復始,指數複製,引起病發。

而且,這種病並不只是在人類之間傳播,動物之間的傳染被發現得更早。

早在三百年前,人們從綿羊和小山羊中首次發現了感染朊病毒的「羊癢病」。

這些羊患病時奇癢難熬,常在粗糙的樹幹和石頭表面不停摩擦,以致身上的毛都被磨脫落,因此得名。

該病廣泛傳播於歐洲和澳洲,患病動物興奮、喪失協調性、站立不穩、瘙癢、癱瘓直至死亡。

後來又在水貂、鹿、貓等動物身上發現了腦組織海綿狀病。

1996年春天在英國暴發的「狂牛症」也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主要的致病原因就是「同類相食」。

當時當時的英國人為了追求利潤,讓牛長得更快,於是將牛羊的內臟磨成粉加入到牛的飼料中,讓牛進食。牛本身是草食動物,被強制飼餵動物飼料後,攝入了同類的蛋白,被朊病毒感染,就導致了狂牛症的出現。

那些亂世中吃人的人很有可能也會被感染朊病毒病,但是當時的醫學不發達,人們多想到的是吃人者受到了上天的懲罰。

大自然是神奇的,仿佛一切冥冥之中就安排好了,倫理道德看似無形,其實是客觀具體的。

自然規律不允許違背倫理的事情發生,就如近親繁殖會加重基因缺陷的發生一樣,「同類相食」的禁忌也是刻在高等動物基因裡的,如果觸犯就會受到懲罰,朊病毒病就是警告。

相關焦點

  • 決定人類是否淪為喪屍的關鍵:朊病毒
    但經科學家們的研究後發現,人類20號染色體中有一對名為PRNP的基因,能夠專門抑制朊病毒,因此我們目前暫時不用擔心喪屍潮的出現,但人類對朊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1967年,美國報導了第一例喪屍鹿的案件,當時在美國部分地區人們發現鹿群中的一部分鹿走路不穩,眼神呆滯,瞳孔渙散,並且會瘋狂啃食同類,被啃的鹿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也會攻擊人類。
  • 病毒中有朊病毒
    因為自2001年,他在英國雷丁大學進行杆狀病毒研究開始,就已經注意到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具有不同尋常的聚集行為:聚集形成的高分子複合物極難解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杆狀病毒表達因子出現了異常行為呢?許曉東百思不得其解。 儘管心中有疑問,但是其他研究也要繼續。於是,許曉東不得不將疑惑放下,但從未將其遺忘。「2009年,我回國以後便專注研究這一特殊的現象。」
  • 撒旦的詛咒:朊病毒
    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朊病毒機制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今天我們不談阿爾茨海默病,我們來說說朊病毒,大家咋一聽可能認為朊病毒是一種病毒,其實不是,朊病毒(prion)是一種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是一類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小分子疏水性蛋白質,能引起哺乳動物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世人對朊病毒的認知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
  • 朊病毒是如何遺傳的?
    其病原即是朊病毒。多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朊病毒是一種不含有任何DNA或RNA、傳染性極強的蛋白質顆粒。作為一種只含有蛋白質的病毒,朊病毒是通過何種方式在動物中傳播的呢?它的遺傳物質又是什麼?精彩演說,猛戳視頻↓↓↓ 199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授予了美國生物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辛納(Stanley B.P Prusiner),因為他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rion)。2009年,Susan Lindquist在CELL期刊發表文章稱她們在酵母中篩選出了200餘種符合朊病毒蛋白標準的序列。
  • 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即都是由PRNP基因編碼的朊病毒蛋白(PrP)的構象從其固有摺疊形式(細胞朊病毒蛋白或PrPC)到一種自我複製的錯誤摺疊形式(騷癢病朊病毒蛋白或PrPSc)的變化引起的。朊病毒(prion)實質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朊病毒(SC型PrP型蛋白)接觸到了生物體內正常的C型PrP蛋白,導致C型的變成了SC型,通過蛋白變構來批量複製自己。所以,朊病毒依然是由基因編碼的,通過改變正常PrP蛋白的構象來實現自我複製和傳播疾病。
  • 朊病毒告訴你答案
    居然有讀者問人肉能不能吃?!  只要在看夠數  你敢問我就敢寫!   儘管在大多數文明裡  吃人是絕對的禁忌  但有關吃人的記載卻從未中斷  為什麼會存在「人吃人」現象?  最直接的危害便是  可能會得庫魯病  一種朊病毒引起的海綿狀腦病  庫魯病會使患者的腦組織退化  讓身體變得不受控制  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大多數人會在一年內死亡  該病肆虐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食人族部落  因為這裡奉行著食用已故親人的習俗
  • 朊病毒告訴你答案
    居然有讀者問人肉能不能吃?! 只要在看夠數 你敢問我就敢寫! 最直接的危害便是 可能會得庫魯病 一種朊病毒引起的海綿狀腦病 庫魯病會使患者的腦組織退化 讓身體變得不受控制 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 朊病毒的前世今生
    但衛生部門對畜類飼料的監管遠低於人類的食物,因此這其中就摻雜了部分攜帶各種朊病毒的病畜。這種人為製造的同類相食,讓英國的牧場成為了朊病毒的「練兵場」。狂牛症的大肆肆虐,為英國的畜牧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讓英國這個曾經的牛肉出口國,每年花大量的資金從國外進口牛肉。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神秘食人部落專吃大腦 倖存者基因突變-基因,生科醫學,病毒,疾病...
    據國外媒體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部落傳播著一種叫做「庫魯病」的致命大腦疾病,對該部落構成致命打擊。但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過人腦」的食人部落居民會導致基因突變,並對庫魯病形成抗體作用。這項發現有助於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這種致命大腦疾病,並研製新的方法治療患者。
  • 基因研究揭示人類漫長的同類相食歷史
    PRNP基因主要用於人體對抗朊病毒。朊病毒,嚴格來說並不屬於病毒,而是一種能破壞人體大腦的傳染性病變蛋白質,疾病表現和狂牛症類似。朊病毒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特點——它主要的傳染方式是人類間的同類相食,「食人」行為越多,朊病毒感染就可能越嚴重。
  • 揭秘:這個島上女人曾大規模狂笑死去,研究發現源自食人惡俗
    學者發現的朊病毒,恰恰存在於死者的大腦和脊髓中。當死者的大腦被富雷族婦女挖出來放進嘴裡時,當死者的脊髓被富雷族兒童吮吸時,朊病毒就順勢侵入他們的身體裡,引發蛋白質在腦組織中的一系列錯誤摺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被「庫魯巫術」詛咒的通常是部落裡的婦女和兒童。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但當Sup35p轉變為朊病毒時,ade基因中的提前終止密碼就不起作用了,核糖體能夠通讀過去,形成有功能的Ade蛋白,酵母就會變為白色。這樣一來,只要用其他的DNA序列替代Sup35p,不就可以通過顏色表型初步檢測那段序列是否可以編碼朊病毒了?於是,許曉東和南昊將LEF-10蛋白上的具有朊病毒特徵的部分胺基酸替換在了酵母的Sup35p蛋白上。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這種病毒導致的疾病,叫朊病毒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是一種由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所形成的致病型朊蛋白(PrPSC)大量沉積在細胞中而引起的一種致命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致死率高達100.0%。 簡單地說,朊病毒不是病毒,而是一種特殊的變異的蛋白質,基本上和正常的蛋白質沒有多大區別。
  • 打破外國科研壟斷,中國科學家發現藏在病毒中朊病毒
    但當Sup35p轉變為朊病毒時,ade基因中的提前終止密碼就不起作用了,核糖體能夠通讀過去,形成有功能的Ade蛋白,酵母就會變為白色。  這樣一來,只要用其他的DNA序列替代Sup35p,不就可以通過顏色表型初步檢測那段序列是否可以編碼朊病毒了?  於是,許曉東和南昊將LEF-10蛋白上的具有朊病毒特徵的部分胺基酸替換在了酵母的Sup35p蛋白上。
  • 在食人族裡傳播、會引起「笑死病」的朊病毒,其實不是「毒」
    「朊病毒」名字中雖有「病毒」二字,但它根本就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類有點特別的蛋白質。雖然不是病毒,但朊病毒的可怕之處卻絲毫不遜於病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著名的狂牛症就是朊病毒引起的,而我們的多種神經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都與朊病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第1頁: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種族都有抗食人基因北京猿人的待解之謎有許多,新世紀的一個新話題便是—— 北京猿人的發現將人類歷史提前了50萬年,使北京成為人類的發源地。人以食為天,北京猿人吃什麼? 有更新的科學手段檢驗,他們不是食人族嗎?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當人類發生同類相食的現象時,會傳播一種被稱之為朊病毒的「病毒」。食人的陋習曾經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當中,法雷部落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個非常原始的部落,人口約2萬人,在20世紀的50年代,這個部落裡流行一種非常奇怪的疾病,稱之為「庫魯病」,當地人得了這種疾病以後,會顫抖,直到笑死。法雷部落之所以會流行這種疾病,是因為當地有一個陋習,那就是食人。
  • 朊病毒——「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朊是蛋白質的舊稱,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質病毒,朊病毒(prion virus)嚴格來說不是病毒,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庫魯曾經流行在南太平洋紐幾內亞島土著福魯族中的一種神秘而可怕的疾病 ― 庫魯病的發病症狀:病人開始步履不穩,晚期全身震顫,發病後 3 至 6 個月內死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疾病?這個問題是由美國科學家丹尼爾 · 蓋都塞克 解決的。
  • 神秘食人部落專吃大腦 倖存者基因突變
    據國外媒體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食人部落傳播著一種叫做「庫魯病」的致命大腦疾病,對該部落構成致命打擊。但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曾吃過人腦」的食人部落居民會導致基因突變,並對庫魯病形成抗體作用。巴布亞紐幾內亞部落通常在葬禮中吞食死者的大腦,20世紀初,部落成員開始出現庫魯病,這是一種傳播朊病毒的腦神經障礙疾病,導致大腦受損。庫魯病於20世紀50年代達到傳播高峰期,每年導致2%的部落成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