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節之後是大疫,感恩節之後,美國的新冠確診病例及住院人數激增。
過去一周,數以百萬計的美國民眾乘坐飛機或其他交通工具來慶祝感恩節。隨之而來的是,截至美東時間11月30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3500315例,累計死亡病例267635例。美國著名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未來幾周,美國的新冠病例可能會「激增再激增」。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已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節奏。日前出爐的中國經濟三季度「成績單」,多個主要指標由負轉正,表明中國經濟正延續穩定恢復的態勢。
很多網友調侃,中國在抗疫方面給出了答案,但外國人連抄作業都不會。但仔細想想,這作業也不是那麼好抄的。畢竟,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世界各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東方之治與西方之亂,折射出了西方國家治理體制的深層次問題。
但頗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從年初鬧到年尾,確診病例一路飆升至1350多萬,穩居全球第一;中間又疊加黑人之死引發的全美大抗議,大選引發的各種政治亂象。甚至一度有媒體報導,美國民眾大多對選舉結果產生後可能出現的暴動憂心忡忡,大量購買槍枝彈藥,囤積生活必需品,如同末日危機來臨一般。
圖說:11月1日,美國華盛頓白宮附近一家銀行用木板加固了門窗
無可否認,目前的美國,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充斥著整個社會。但同樣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美國目前已進入權力過渡階段,美國民眾依然該過感恩節過感恩節,該怎麼工作就怎麼工作。大家想像中的「美國之亂」,似乎也沒那麼亂。
所以,千萬別低估了美國的韌性。事實上,今天我們看到美國面臨的很多問題,放在上世紀60年代,都是小兒科。
縱觀美國歷史上對外發動的侵略戰爭,越南戰爭可算得上是規模最大的一場。美國從1954年開始介入,到1961年正式參與越戰,再到1975年的最終放棄越南,歷時20餘年,經過了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福特五屆政府。
但是,越南戰爭的結果並不如美國人所願。
越戰剛打響時,美國普通民眾大都非常支持政府在越南的所作所為。彼時,民眾大都接受政府提出的多米諾骨牌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東南亞地區就像一排多米諾骨牌,越南是第一張,一旦越南這張骨牌倒下去,被共產主義陣營所徵服,後續就會有一系列國家像骨牌一樣跟著倒下去。所以,為了防止多米諾效應,美國必須按住越南這第一張骨牌。
美國民眾由此認為,如果越南保不住,整個東南亞就保不住,作為自由世界的盟主,美國有義務去為自由世界守住最後的屏障。
但這一時期,正趕上信息傳播技術出現重大進步,彩色電視出現了。隨著前線傳回的戰地信息的增多,美國民眾可以看到茂盛的熱帶雨林被燃燒彈燒成白地;看到赤身裸體的小女孩在街上驚慌無助地奔跑;看到北越的支持者被南越的警察當眾槍決……
種種影像對美國民眾的心理構成巨大衝擊。美國民眾本來覺得,支持政府到越南打仗,是為了保護自由主義世界的秩序,讓北越人民也能享有所有人都應該享有的普世人權。但現實卻是,北越人民在為戰爭付出巨大代價,這違背了美國政府最初的承諾。
再加上南越又是個極其腐敗的政權,這讓美國民眾更為憤怒。種種因素疊加,民眾開始質疑發動越戰的正當性。隨著美國政府在越南戰爭中越陷越深,為了將戰爭繼續下去,便開始找各種理由和藉口,這引起美國民眾的更大憤怒。
於是,美國民間開啟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反戰運動又剛好和此時美國南方的黑人民權運動,發生了時間上的共振。兩場運動反對的對象都是美國政府,於是,兩股力量合流,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迅速席捲西方國家。
圖說:在反越戰示威遊行中,一個女孩手捧鮮花在美國國家衛隊的刺刀面前
對於西方民眾而言,他們要反對的是建制化制度,建制化制度的總代表就是美國政府。
對第三世界而言,他們要反抗的是不公正的資本主義秩序,資本主義秩序的總代表也是美國。
於是乎,這一時期,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都引發了一系列深遠的反體制行為。具體表現為,凡事都和官方唱反調。官方或主流越認為不該怎麼做,就偏要怎麼做。
比如,主流思想認為應該在性關係上保持潔身自好,那麼很多年輕人就偏崇尚性解放;主流思想認為年輕人應該發奮圖強,搖滾樂使人玩物喪志,那麼,有一部分人就偏要搞硬核搖滾,甚至天天嗑藥。以至於最後,美國社會出現了一句著名的口號:「要做愛,不要作戰」。
此時的美國,面臨建國以來的最大危機:在海外,絕大部分國家反美;在本土,黑人反政府、白人反體制。美國崩潰似乎一觸即發。
但也是在那個時代,英特爾、惠普、微軟、蘋果等等代表信息技術革命的企業紛紛誕生。藉助新的技術革命,美國經濟實現高速增長。政府有了錢,給底層民眾發福利,給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同時大量進口第三世界國家的商品……有了錢,大家都消停了。
所以說,儘管美國建國歷史不長,但一路走來,也是經歷了大風大浪的國家。從長期來看,美國仍是世界上綜合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是中國不可小覷的對手。
回到疫情防控問題上。
疫情暴發之初,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應對疫情的前景並不看好。但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我們有效遏制住了疫情,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寫照。在危難面前,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凸顯。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國家應對疫情不力,暴露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諸多缺陷,例如西式民主各自為政、個人主義大行其道、種族主義沉渣泛起等等。儘管仍有少數西方媒體和學者堅持將西方抗疫表現不佳,歸責於中國,但也有多家海外智庫和主要媒體,刊文反思其中存在的體制缺陷和治理能力問題。
也就是說,儘管部分西方政客嘴上叫囂「疫情失控怪中國」,但那一定程度上是政治需要。在西方政治體制下,某些政治家在疫情期間不但不敢為民粹主義者的反智言論降溫,反而試圖利用政治化的手段尋求政治支持,或是逃避政治批評。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反思。
圖說:德國《明鏡周刊》封面。左:川普"美國至上"2017年2月刊 / 右:拜登"讓美國再次偉大"2020年11月刊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每個國家都不敢有絲毫大意。儘管美國今日不同往昔,但客觀來看,其綜合實力仍位居世界第一,其軍事實力和在全球治理中的霸權地位仍然強大,其在科技創新和跨國公司方面仍然保持領先,美元一定時期內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仍佔據絕對優勢。甚至說我們引以為傲的經濟發展,美國在經濟存量方面仍優勢明顯,絕對實力仍處於上升之中。
說這些,並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過去幾年,中美一直處於強力對抗的階段,拜登上臺後,情形也好不到哪兒去。因此,對自身,對美國,我們都要有清醒的認知,方能在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