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艘太空船43年前開始執行任務,現在飛出了太陽系邊界
1977年,有兩艘太空船發射升空,朝著太陽系的盡頭飛去。43年後的現在,航海家1號和航海家2號先後飛出太陽系邊界,且仍在提供新觀測數據。航海家號無人太空探測船最初任務是研究外太陽系的巨型行星,但43年來,這些小飛行器做得更多了
-
旅行者太空船驚人發現,太陽系在呼吸?
截止2020年,旅行者太空船已經在太空中飛行42年了。它們在宇宙中發現了什麼呢? 人類一直期盼著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能順利離開太陽系。但他們能做到嗎? 這對孿生探測器已經在太空深處飛行超過40年。如果要飛到太陽系的邊界。
-
美國下一代太空望遠鏡將觀測太陽系「水世界」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21年升空。美國航天局近日表示,韋伯的首批任務將包括觀測太陽系內的兩個「水世界」——土星衛星土衛二和木星衛星木衛二,以尋找生命存在的跡象。美國航天局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韋伯的科學目標之一是研究可能有助於了解生命起源的行星,但這不只是指太陽系外行星,也包括太陽系內的天體。
-
是飛回太空的流星?還是減速的太空船?
Paul Roggemans, Jürgen Dörr, Martin Breukers, Erwin Harkink, Klaas Jobse, Kees Habraken / GMN9月22日,一顆明亮的流星划過荷蘭和德國北部的天際,但這顆流星並沒有落到地面,而是又飛回了太空
-
「向陽紅01」科考船傳來捷報!首次在印度洋布放洋底綜合觀測潛標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5日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屬「向陽紅01」科考船傳來捷報:科研人員在印度洋順利投放海底地震儀陣列,並首次成功布放洋底綜合觀測潛標。本航次為印度洋巖石圈構造演化科學考察航次,由海洋一所海洋地球物理團隊組織實施,於2020年12月16日啟航。
-
這艘太空船離開了太陽系,現仍以每秒15公裡飛
趣味探索訊 漆黑如墨,繁星點點,一艘人造太空船在這樣寂靜的世界中一閃而過,它前方正對銀河系中心,後方是人類家園太陽系。不知道它還能飛行多久,也不知道它能否抵達中心黑洞,總之2025年過後,地球人類將與它失去聯繫,何去何從將變得不可知。
-
天氣會商首用氣象鐵塔觀測資料
本報訊(記者駱倩雯)記者昨天從市氣象局獲悉,在APEC會議專題天氣會商中,本市首次運用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氣象鐵塔的觀測資料,分析APEC會議期間的氣象條件。據悉,這對氣象部門的短臨、短期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有很大幫助,提升了精細化預報的能力。
-
飛出太陽系有戲了?這種「泡泡船」只需44年就可飛出太陽系
因此我們需要可行性更高的星際飛行方式,好消息是,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中,科學家提出一種被稱為「泡泡船」(Bubble Craft)的概念。據悉這種「泡泡船」的速度可達到每小時2480萬公裡,經過簡單計算後我們就可以得出,如果以這樣的速度飛行,這種「泡泡船」只需44年就可飛出太陽系。那麼這是否說明飛出太陽系有戲了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尼莫點」海葬300太空船!地球最偏遠的太空殘骸墳場
南太平洋海面上有一個名叫「尼莫點」(Point Nemo)的「海上墳場」,是地球上距離陸地最遠的極點,各國太空機構會在太空設備退役後,特別安排讓設備墜落在這片海域,避免對人類造成危害。中國首座太空站天宮一號原本也會被引導到這裡,但由於現在已經處於失控狀態,可能不會按原計劃埋葬在這片荒涼海域。
-
掌握第一手珊瑚礁資料--黃暉
黃暉研究員不畏艱辛親自潛水開展野外一線科研工作,足跡從福建、廣東、廣西一直到海南島沿岸以及西南中沙群島等我國有珊瑚礁分布區域,掌握了第一手我國珊瑚礁資料,摸清了我國珊瑚礁的現狀,發表了一系列專著。
-
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新發現10個可居住類地行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Engadget網站6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新發現了219個太陽系以外的候補行星。NASA推測,其中有10個與地球幾乎同等大小,星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或許適合人類居住。
-
太陽系被星雲包裹?人類只能觀測而無法飛出太陽系?
現在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不斷地深入,雖然我們現在人類還沒有能力飛出太陽系,但是科學家已經將探索的目光逐步地移向了太陽系之外的很多不同的恆星,通過天文望遠鏡來觀測不同的星球,不過人類要想著真的做宇宙飛船飛出太陽系,其實還面臨著很多的難題,除了解決燃料能源等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人類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來自於太空的麻煩
-
拓荒者黃洪亮:三赴南極 為我國磷蝦開發拿回第一手資料
圖片說明:東海水產研究所的捕撈與漁業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洪亮在科考船工作 抓住了這條規律,他和他的團隊掌握了南極磷蝦資源分布、捕撈技術和作業環境等基本參數,為我國南極磷蝦商業性開發積累了第一手資料。由於南極的海域冰山林立且行蹤不定,黃洪亮的科考船往往去科考點的時候還有路,返回的時候就得另闢蹊徑了。 商業性捕撈與科學考察任務不同,有產量的要求、成本的核算、時間的限制和產品的銷售等。為此,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指揮,黃洪亮要及時解決捕撈過程中漁具擴張差、捕撈效率低等實際問題;監督磷蝦商業性開發過程中的履約行動,樹立我國在南極海洋生物開發利用中的負責任捕撈大國形象。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太陽系是被創造出來的?
美國與蘇聯在1943年尼古拉·特斯拉逝世後開始著手太空計畫,由於美國盜取的文獻與獲得的信息較多,除了與蘇聯一同登月與登火星,更成功拋出太空船前往太陽系邊緣探測,直到三十年後終於確認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偉大預言:「太陽系有防護罩,通過旋轉進行共振放大才能脫離太陽系的囚牢,才能轉移到任何一點上。」
-
接棒克卜勒太空望遠鏡:NASA計劃發射的WFIRST功能更強、觀測距離更遠
(Hubble Space telescope)以來最大、最遠、最清晰的宇宙圖像,可在太陽系外觀測到多達1400顆新行星。彭尼說,WFIRST太空望遠鏡可能發現的行星將比迄今為止發現的大多數行星離自己的恆星更遠。它的觀測任務將以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工作為基礎,後者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2600多顆行星,其觀測任務已於2018年10月30日結束。彭尼說:「克卜勒望遠鏡任務開始之初,尋找的行星是那些距離自己的恆星比地球距離太陽近的。
-
老舊住宅改造加裝電梯_2020年老舊住宅改造加裝電梯資料下載_築龍...
老舊住宅改造加裝電梯專題為您提供老舊住宅改造加裝電梯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老舊住宅改造加裝電梯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2020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
先驅者11號一直在路上:到太空看星球,隨飛船去太陽系遠方
先驅者11號 美國宇航局圖片先驅者11號(也被稱為先驅者G號),在1973年4月6日被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太空探測器,用來研究木星和土星的外層大氣,星際空間,宇宙射線和太陽風。先驅者11號的任務在1969年被確認就是接替它的雙胞胎哥哥先驅者10號,先驅者10號在1972年3月3日比先驅者11號早一年被發射進入太空。在2012年9月,先驅者11號離太陽的距離大約86.39AU(AU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其運轉速率為11.38km/s。據傳,先驅者11號朝著盾牌座的方向去。
-
3位太空人永遠沉睡在太空,而他已飛過了冥王星,即將飄出太陽系
從古時開始,人類對於遙遠的太空就充滿了幻想,從而也是衍生出了許多神話傳說,比如:嫦娥登月、夸父逐日,雖然這些在古人眼中遙不可及,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發展,特別是蘇美冷戰,迅速推動了科技發展。,除了他們三人以外,還有一個人為太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即將飄出太陽系。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宇宙花環」:體積是太陽的200倍
今年初,美國宇航局發布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行星盤陰影圖像,該行星盤距離地球1300光年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叫做RS船尾座(RS Puppis)的巨大恆星位於花環結構中心區域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叫做RS船尾座(RS Puppis)的巨大恆星位於花環結構中心區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0倍,體積是太陽的200倍,其四周形成一圈明亮的塵埃。RS船尾座恆星被稱為造父變星,在6個星期的周期內變亮和亮暗。平均而言,這顆恆星的亮度是太陽的1.5萬倍。美國宇航局解釋稱,當RS船尾座恆星的光線向外脈衝式傳播時,星雲亮度就會閃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