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黃洪亮:三赴南極 為我國磷蝦開發拿回第一手資料

2020-11-25 東方網


圖片說明:東海水產研究所的捕撈與漁業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洪亮在科考船工作。

  東方網記者劉輝7月10日報導:假如給你一次機會,你願意奔赴南極科考嗎?假如路途艱辛、再來兩次呢?2005年,來自上海東海水產研究所的黃洪亮首次踏上南極科考的徵程。2009年、2011年他冒著危險再赴地球之南「約會」磷蝦。

  「初到南極與想像完全不一樣」

  2005年,國家開發南極磷蝦資源的預研究課題開始執行,東海水產研究所的捕撈與漁業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洪亮,首次踏上南極科考的徵程。

  通往南極的徵途異常艱辛。當「雪龍號」在南印度洋遭遇氣旋穿越西風帶時,強烈的風暴使整個大洋沸騰。黃洪亮同志以堅強的毅力主動承擔起幫助集體進行現場採集和處理數據的工作。

  路途艱難不說,磷蝦科考進展也舉步維艱。「剛到南極的時候和我們想像的計劃完全不一樣,根本看不到磷蝦集群情況。」南極科考困難一個接著一個,黃洪亮只能把原先計劃推到重來。

  他通過不斷重複分析探測影像,發現磷蝦資源分布規律——多集中在島嶼周邊。「由于洋流帶來的潮漲潮落,磷蝦更多集中在島嶼富營養區域。」

  抓住了這條規律,他和他的團隊掌握了南極磷蝦資源分布、捕撈技術和作業環境等基本參數,為我國南極磷蝦商業性開發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圖片說明:目前,黃洪亮致力於開發新型捕撈裝置。

  開發新型裝置助力大國形象

  2008年初,國務院批覆了中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項目。2009、2011年,黃洪亮同志再次受命出發。作為現場首席科學家、海上總指揮,黃洪亮帶隊開展了我國首次和第2次南極磷蝦商業性開發探捕調查。

  「在南極科考,基本上沒有重複的路線,半個小時冰山就可能把路吞沒。」由於南極的海域冰山林立且行蹤不定,黃洪亮的科考船往往去科考點的時候還有路,返回的時候就得另闢蹊徑了。

  商業性捕撈與科學考察任務不同,有產量的要求、成本的核算、時間的限制和產品的銷售等。為此,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指揮,黃洪亮要及時解決捕撈過程中漁具擴張差、捕撈效率低等實際問題;監督磷蝦商業性開發過程中的履約行動,樹立我國在南極海洋生物開發利用中的負責任捕撈大國形象。

  不僅如此,黃洪亮還積極收集國內外最新進展,提出的「小網目、小網口單層網衣結構專業南極磷蝦拖網網具」和「中空型雙曲面拖網網板」分獲了國家發明專利。「這些都已經用於目前的南極科考,捕撈效率明顯提高,單位時間捕撈產量已達到國外同類型船先進水平。」黃洪亮介紹到。

  截至到2016年,捕撈船隊圓滿完成各項調查任務,捕撈量達到1.5萬噸,實現了我國商業性開發南極漁業資源的戰略行動。

圖片說明:2005年,黃洪亮擔任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臨時黨委委員、南大洋科考隊隊長兼支部書記。

  把黨員形象帶到南極科考點

  2005年的首次科考,黃洪亮就擔任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臨時黨委委員、南大洋科考隊隊長兼支部書記。在整個探捕過程中,黃洪亮和其他團隊成員為了科考辛勤付出、不惜勞累,基本上沒有睡過一個完整覺。

  記者採訪中,東海所原黨委書記樊國強介紹黃洪亮助人為樂,踏實肯幹。這位老領導講述了黃洪亮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當時科考船上有一位負責氣溶膠採集和分析的女研究生,每逢惡劣天氣她的工作就極具危險性。

  有一次風浪特別大,為了氣溶膠採集特有的記錄,黃洪亮主動攀上旋梯,頂著呼呼的風聲,隨著船的起伏爬到頂部完成採集。「如果出現差池,我可能就永遠消失在海裡了。」他自己也承認這項工作的確很冒險。

  長年戰鬥在海上,黃洪亮坦陳,海洋科考工作需要隊員更加勇敢。為了提高戰鬥精神,平常就喜歡運動的黃洪亮,冒出了舉辦體育比賽的想法,「在南極組織了一場足球賽,大家玩得很開心,隊員最後還拿到了冠軍。」

  近幾年,在黃洪亮率先垂範下,捕撈與漁業工程實驗室先後榮獲榮譽稱號,他本人也被授予2014年度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009-2010和2011-2013年度上海市農辦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個海洋漁業崗位上的黨員,黃洪亮從未懈怠。他正利用其開展環極考察取得磷蝦開發經驗,為我國南極磷蝦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著份力量。

相關焦點

  • 我國南極磷蝦船加速「出海」
    &nbsp&nbsp&nbsp&nbsp從引進二手大型拖網漁船(船型&nbsp船廠&nbsp買賣),到自主開發專業捕撈裝備和技術並用於改造及新建項目,近年來,我國相關研究機構和船企在高端漁船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而以南極磷蝦捕撈科考船為代表的旗艦式高端漁船的建造,將為我國遠洋漁業的健康發展及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發揮重要的作用。
  • 南極磷蝦的能好怎?
    日前,許多媒體報導了有關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的消息,都提到了一種漁業生物——南極磷蝦,報導稱南極磷蝦即將登上國內餐桌。對自然抱有無限好奇的朋友,想必會提出許多問題:南極磷蝦是什麼東西呢?真的可以開發麼?人類吃南極磷蝦對南極生態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搶鯨和企鵝們的口糧呢?想必也有許多朋友會問道,南極科考探查磷蝦有什麼意義?
  • 「南極磷蝦」節前上餐桌
    「南極磷蝦」節前上餐桌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9.25 星期五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王 萌 通訊員 周健偉    本報訊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今年2月底起航的我省第一艘赴南極作業漁船「明開」輪歷經長途跋涉和捕撈作業
  • 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支持山東建中國南極磷蝦漁業開發中心
    爭取農業農村部8000噸級極地漁業綜合考察船落戶青島和南極磷蝦捕撈和加工船碼頭建設等。文/半島特派記者 李志波 李曉哲 王麗平 圖/半島特派記者 梁玉鵬「儘管目前我國水產品供給總量充足,但是漁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 極源生物科技創始人王娜:開發南極磷蝦資源的先行者
    靠南極磷蝦賺「第一桶金」,向高科技產品領域進發 2008年,網際網路創業方興未艾,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王娜沒有沿著風口行業前行,卻以特殊的眼光瞄上了南極磷蝦產業。由於國內南極磷蝦產業起步較晚,有關南極磷蝦的資料,從國內資料庫,到百度搜索文庫幾乎為零。
  • 南極磷蝦能吃嗎?怎麼吃?
    磷蝦是一類海洋浮遊高等甲殼動物,隸屬於甲殼綱、軟甲亞綱、真蝦部、磷蝦目,它們與其他長尾類的主要區別是:指狀足鰓、發光器,胸肢沒有分化、都為雙肢型。磷蝦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種類也非常多,我國沿海就有一種太平洋磷蝦(分布,不過它們比起南極磷蝦要小。
  • 南極磷蝦:1塊「大蛋糕」和20個「瓜分者」
    新鮮的南極磷蝦蛋白質含量為17.56%,脂肪含量為2.11%,灰分為2.36%。此外,南極磷蝦還能夠滿足人類所需要的全部胺基酸(佔蛋白質總量的41%),其中的賴氨酸含量更為可觀,比金槍魚、牛肉以及虎紋蝦都要高。南極磷蝦的開發潛力還體現在醫療保健領域。只要捕撈產量能跟得上,南極磷蝦富含的蝦青素、甲殼素、南極磷蝦油、蛋白活性肽等絕對能夠發揮巨大的商業價值。
  • 南極科考重大成果是捕蝦? 關於磷蝦你不知道的事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3月28日,我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傳來喜訊:經過4年多的快速發展,中國南極磷蝦產業從無到有,一條從捕撈到加工的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南極磷蝦端上中國百姓的餐桌成為可能。這個消息讓不少吃貨們大感振奮,但也有不少網友心存疑慮,南極磷蝦到底是啥,能吃嗎,怎麼吃?撈蝦也需要科考?南極科考都幹啥,為啥科考出一道菜?
  • 國家863計劃「南極磷蝦」項目科研成果在漢發布
    南極磷蝦資源極其豐富 蘊藏量約為6.5~10億噸 2009年,我國在將「南極磷蝦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列入國家863項目。受國家農業部委派,遼漁集團等首次代表中國在南極進行探捕,此舉翻開了中國遠洋捕撈的歷史篇章。
  • 南極磷蝦:漂浮的「海上糧倉」,引發「三國殺」,我國早已布局!
    南極磷蝦的現狀南極磷蝦,顧名思義棲息在南極,惡劣的環境形成天然的屏障,長時間人類對這種營養價值豐富的生物物知之甚少。進入20世紀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糧食問題突出,尋找新的食物來源成了各國科學家的研究方向。另外,科學技術的極速發展,也為探索新的食物來源創造了條件,所以南極磷蝦的神秘面紗被一層層剝開。
  • 南極磷蝦為何號稱「海洋糧食」,儲量超全世界糧食總量,營養還高
    因此磷蝦資源被認為極具開發價值,也被稱作「海洋糧食」、「人類未來糧食庫」、「地球最大蛋白庫」等。,在我國沿海地區就有20多種,如太平洋磷蝦也就是我國的一種重要的海洋漁業資源。 從了解到海洋磷蝦資源的價值,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對這種海洋資源的獲取和利用,上世紀80年代時,蘇聯就在南極每年獲取30~50萬噸的磷蝦,蘇聯解體後捕撈量下降到10萬噸左右,今年俄羅斯漁業公司又將目光重新投向了南極磷蝦,5月初,俄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的十幾位專家前往南極海域考察磷蝦資源,準備為以後的大規模捕撈鋪路,其相關水產企業也準備今年從中獲取6.4億美元的磷蝦資源
  • 不是蝦的南極磷蝦
    你知道什麼是南極磷蝦嗎?南極磷蝦名字叫蝦,看起來像蝦,卻和平時在市場上所見到的蝦有所不同。從分類上看,磷蝦其實不是蝦,而是介於浮遊動物和遊泳動物之間的一種甲殼類生物。它們與其他長尾類蝦外觀有所不同,長有指狀足鰓,具有發光器,胸肢沒有分化、都為雙肢型。
  • 探秘|南極磷蝦不是蝦?南極磷蝦麵面觀
    磷蝦是一類海洋浮遊甲殼動物,隸屬於甲殼綱、軟甲亞綱、真蝦部、磷蝦目。它們的獨有特徵是:指狀具有足鰓,具有發光器,胸肢沒有分化、都為雙肢型。磷蝦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種類也非常多,我國沿海就有一種太平洋磷蝦分布,不過它們比起南極磷蝦要小。形態特徵南極磷蝦長成達1-2釐米長,2克重。它的胸甲部份與甲殼相連。
  • 中國南極科考造福吃貨 南極磷蝦有望端上百姓餐桌
    南極磷蝦是高蛋白質的食物,據生物學家測定,南極磷蝦肉中含蛋白質17.56%,脂肪2.11%,且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全部8種胺基酸,尤其是代表營養學特徵的賴氨酸的含量非常豐富。  與金槍魚、虎紋蝦和牛肉相比,南極磷蝦的賴氨酸含量最高。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南極磷蝦、對蝦、牛乳和牛肉的胺基酸綜合營養價值比較評分,結果磷蝦得100分,牛肉96分,牛乳91分,對蝦71分。
  • 滴信牌南極磷蝦油 新品守護大眾健康
    本報訊 (記者鄭建玲)日前,滴滴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滴健康)在北京推出了滴信牌南極磷蝦油新品。該產品由滴滴健康聯合山東魯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選用優質無汙染南極磷蝦原料,經現代化工藝提取製成,旨在守護大眾健康。  滴滴健康董事長隋安仁表示,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會被吃光嗎?
    磷蝦是對一大類小型節肢動物的統稱,分類為節肢動物門-磷蝦目,分為兩個科,磷蝦科有85個物種,遍布世界各大海域,南極磷蝦就屬於磷蝦科。還有一個深海磷蝦科,只有1個物種,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裡。南極磷蝦就是磷蝦目的代表,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極洲附近水域的磷蝦。
  •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中國將會是唾手可得嗎?
    南極磷蝦結構 南極生態圈中,磷蝦是最重要的橋梁物種,同時也是地球上繁殖量最大、種群數量最多的物種之一,它是南極海洋中許多生物的主要食物自從挪威開始規模化開發南極海洋磷蝦資源以後,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這塊「無主之地」虎視眈眈,那麼中國是否有機會分一杯羹呢?
  • 遇見磷蝦,愛上南極鮮純營養
    一條磷蝦大約3-5釐米長,100隻磷蝦還不及一臺iPhone6重。它們生活在南極大陸架水域,世界上生物量最大的物種之一,就是傳說中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的「蝦米」,是鯨魚、企鵝和海豹這些南極動物的主食。其蝦青素(效果最佳的天然抗氧化劑)是普通魚的40倍之多。且富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低溫酶等活性物質,對降血脂和關節炎也有所幫助,是珍貴的保健食品食材。
  • 南極磷蝦:全球共5億噸,年捕30萬噸,能否「拯救」鯨魚?
    說起南極磷蝦,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曾對南極磷蝦的生物量進行了估計,得到的結果是10~20億噸,每年可供捕撈的產量為1.5億噸——而全球每年捕撈的海產品總量加起來還不到1億噸。英國科學家最新的資源調查表明,南極磷蝦目前的資源儲量超過5億噸,依然是目前世界上單種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 南極磷蝦:5億噸的「海上金礦」,中國將是最大「黑馬」?
    中學課本上就告訴我們,地球上最龐大的生物種群是磷蝦,1981~1990年由南極科學研究委員會等多個國際組織聯合的《南大洋生物資源儲量調查》統計,南大洋磷蝦儲量約為4~5億噸,而且這還是一個保守數字!如此龐大的數量,簡直就是一個取之不竭的寶庫,那麼為什麼我們從來沒吃過磷蝦?以磷蝦為食的藍鯨數量還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