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863計劃「南極磷蝦」項目科研成果在漢發布

2020-12-04 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5月17日電 日前,以「中國夢·健康夢」國家863計劃科研成果報告會暨第一屆南極磷蝦油國際品牌文化節在武漢舉行。會上宣布:南極磷蝦成南極生態系統支柱,南極磷蝦油已上餐桌,在歐盟地區已用於孕婦推動全球母嬰市場。

南極磷蝦資源極其豐富 蘊藏量約為6.5~10億噸

2009年,我國在將「南極磷蝦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列入國家863項目。受國家農業部委派,遼漁集團等首次代表中國在南極進行探捕,此舉翻開了中國遠洋捕撈的歷史篇章。

會上,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副總經理張德智介紹,他們通過聯合國內9家科研機構共同開展了南極磷蝦863科研項目,將南極磷蝦作為重要研究目標,將南極磷蝦產業化作為重要項目進行研發。

據中國南極磷蝦海上開發總指揮黃宏亮介紹,南極的磷蝦資源極其豐富,蘊藏量約為6.5~10億噸。據此,生物學家們估計,如果每年磷蝦的捕獲量不超過1億噸的話,不會影響南極海域的生態平衡,磷蝦會正常地生長與發展。

磷蝦油已上餐桌並用於孕婦 項目成產業鏈

南極磷蝦科研項目成果主要體現在磷蝦油的開發與利用上。目前,南極磷蝦項目已經成個完整產業鏈。

南極磷蝦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南極最重要的生物,也是南極許多掠食者賴以生存的天然有機食物,是繼糧食、石油、煤炭之後的地區第四大資源。南極磷蝦油是由南極磷蝦提煉而成的一種深紅色粘稠油脂。

在科學家看來,南極磷蝦是今天已經發現的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蛋白質含量達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還含有極為豐富的人體組織所必需的胺基酸和維生素A。 會上,研究機構表示,2014年,國家衛計委批准南極磷蝦油為新食品原料。今年4月19日,歐盟批准用於孕婦,推動全球母嬰市場。

目前,遼漁集團南極磷蝦項目歷時6年時間開發,累計投資10億多元,已形成了捕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條。

南極磷蝦油開發利用 凸顯南極機遇

黃宏亮還介紹說,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前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對南極磷蝦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捕撈。隨後,日本、智利、韓國、挪威、中國等22國相繼加入商業捕撈行列,至2014年南極磷蝦捕撈量為813萬噸。其中,挪威和中國為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捕撈國家。

為什麼要開發南極磷蝦?張德智介紹,南極磷蝦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資源,被譽為人類蛋白質寶庫,屬於可再生的再生資源。南極磷蝦油的開發利用,是我國在南極的一次難得機遇。

張德智表示,開發南極磷蝦產業對於拓寬我國漁業資源來源,推進我國水產品捕撈及加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金晨 李子豪)

相關焦點

  • 我國南極磷蝦船加速「出海」
    &nbsp&nbsp&nbsp&nbsp近日,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承接的國內首艘專業南極磷蝦捕撈科考船項目訂單正式生效。該船建成後,將填補我國在高端漁船領域的空白,大大提升我國在南極磷蝦科考、捕撈、加工等領域的技術水平。
  • 南極科考重大成果是捕蝦? 關於磷蝦你不知道的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對南極磷蝦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捕撈,最高年捕獲量約為48萬噸。隨著前蘇聯解體,南極磷蝦的捕獲量驟減。其後,日本、韓國、挪威等國相繼加入商業捕撈行列。 而中國南極磷蝦商業開發起步較晚,1984年首次南極科考啟動了南極磷蝦資源調查,並於2010年首次派漁船進行商業捕撈。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4年的捕撈產量達到5.4萬噸。
  • 海洋所發現南極磷蝦「避難所」!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磷蝦種群正在恢復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7日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認為南極磷蝦在主要聚集區豐度減少,但通過新的避難所正呈現一定的恢復力。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區是南極磷蝦的主要聚集區,也是磷蝦漁業的主要集中區。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西南極海域的快速變暖和海冰減少使得此區域磷蝦豐度顯著降低,為南大洋的保護敲響了警鐘。
  • 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南大洋的漁業管理和保護是基於生態系統和食物網的尺度,這需要科研人員了解南大洋不同區域食物網的結構和差異。研究中,科研人員整合了2013/2014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Discovery航次之後全球唯一一次單季節環南極航次)南極磷蝦樣品數據、KRILLBASE南極磷蝦資料庫(1926-2016)和南極磷蝦穩定同位素元數據等多個大資料庫。
  • 極源生物科技創始人王娜:開發南極磷蝦資源的先行者
    極源生物南極海寶磷蝦油的問世,無疑是生物科技成果對傳統產業的一次成功挑戰,而主導這場挑戰的極源生物科技創始人王娜,是一名地地道道的「80後」山東姑娘,也是國內第一個對南極磷蝦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的先行者,第一個南極磷蝦產業鏈的規劃和執行者。
  • 南極磷蝦是啥?總局發布磷蝦油產品消費提示!
    南極磷蝦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極洲水域的磷蝦。
  • 不是蝦的南極磷蝦
    在南極海域,磷蝦有許多種類,比如南極大磷蝦、晶磷蝦、冷磷蝦以及長額櫻磷蝦等。其中,南極大磷蝦在數量上居多,也是主要的漁業種類和科研關注對象。一般提到的南極磷蝦就是指南極大磷蝦,它個頭較大,成體在42毫米至65毫米之間。南極磷蝦主要集中於南冰洋,是一種群居類生物,有時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米1萬至3萬隻。它們經常在海平面200米以內的淺水區聚集,主要以海洋浮遊生物作為食物,因體型較小,南極磷蝦一般不直接食用,而用於工業化加工過程。南極磷蝦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 濟陽本月將產南極磷蝦油
    時報4月1日訊 (通訊員孟迪 記者趙尚梅)本月,濟陽將產南極磷蝦油。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南極磷蝦油300噸,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稅收1000萬元。  據介紹,山東魯華海洋生物南極磷蝦油項目是一個技術成熟、前景廣闊的高科技產業項目,也是去年落戶開發區的重點項目之一。
  • 南極磷蝦:1塊「大蛋糕」和20個「瓜分者」
    南極磷蝦商業開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前蘇聯成了第1個吃螃蟹的國家,率先到南極捕撈磷蝦。當時前蘇聯的工程技術人員下了很大功夫,一直在設計各種捕撈工具和開發磷蝦的加工技術;另一邊,漁業專家們則在積極探索南極磷蝦的地理分布。就這樣「雙管齊下」,蘇聯也確實從中嘗到了不少甜頭。
  • 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從科研創新角度來說,「863計劃」是失敗的
    ,同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啟動了這項基礎研究的國家科技發展計劃。李凱雖然認為這項計劃不行,但並不是全盤否定這項計劃,因為在他看來在培養一大批科研人才方面,863計劃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如果從科研創新的角度出發的話,他並不認為是成功的。
  • 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
    康中平是本航次「科學」號科考船政委,他告訴記者,「科學」號剛剛完成在西北太平洋執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該航次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聲學所及天津科技大學等單位的70名船隊員,研究目的是認識西太平洋主流系與暖池多尺度變異及其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
  • 南極磷蝦的能好怎?
    日前,許多媒體報導了有關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的消息,都提到了一種漁業生物——南極磷蝦,報導稱南極磷蝦即將登上國內餐桌。對自然抱有無限好奇的朋友,想必會提出許多問題:南極磷蝦是什麼東西呢?真的可以開發麼?人類吃南極磷蝦對南極生態有什麼影響?會不會搶鯨和企鵝們的口糧呢?想必也有許多朋友會問道,南極科考探查磷蝦有什麼意義?
  • 中科院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孫松團隊研究顯示,在環境快速變化的大西洋扇區磷蝦豐度減少,相對穩定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成為南極磷蝦的避難所,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南極磷蝦是南大洋高營養級生物的重要餌料,南大洋的漁業管理和保護是基於生態系統和食物網的尺度,這需要科研人員了解南大洋不同區域食物網的結構和差異。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
    近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創製」項目推進會在青島召開。項目首席專家、各課題負責人和主要科研骨幹共50餘人參加推進會。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主題專家組專家參加會議,對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了點評和推進指導。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
    2013年4月23日,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啟動會在河南鄭州召開。科技部高新司、高技術中心,河南省科技廳,項目責任專家及相關課題承擔單位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 海洋所等在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組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南大洋食物網的重要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避難所使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的恢復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
  • 10億噸南極磷蝦:1斤營養價值超10斤牛肉,為何遲遲不上餐桌?
    因此,各國對南極磷蝦都「虎視眈眈」。而我國也將對南極磷蝦的開發利用列入863計劃項目,主要研究南極磷蝦產業化發展、船上快速分離和加工等。南極磷蝦種群數量是個什麼概念?南極磷蝦又名大磷蝦,生活在南極海域,成體長約40-60mm,非常的小,最大體長約6.5cm,體重僅2g。
  • 你在過長假時,青島有群科學家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
    康中平是本航次「科學」號科考船政委,他告訴記者,「科學」號剛剛完成在西北太平洋執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該航次搭載了來自中科院海洋所、聲學所及天津科技大學等單位的70名船隊員,研究目的是認識西太平洋主流系與暖池多尺度變異及其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以及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 海水的流動,就像人體的血液循環。
  • 中國又被黑過度捕撈南極磷蝦 外媒看不過去:別總把威脅歸咎中國
    不過每隔一段時間,外媒總會出現一些言論,將過度捕撈南極磷蝦的「鍋」甩到中國身上,比如「中國在南極的捕撈計劃引起科學家擔憂」、「中國在南極磷蝦捕撈領域『分一杯羹』有多麼危險」 如此甩鍋,另外一些外媒看不下去了,
  • 中科院海洋所發現南極磷蝦新「避難所」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9月27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近日,該所研究員孫松團隊聯合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英國南極局、那不勒斯動物所和墨西拿大學的科學家,通過整合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Discovery航次之後全球唯一一次單季節環南極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