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北京大學畢業的2位數學天才,一個在加州大學,一個在耶魯大學

2021-01-13 騰訊網

北京大學在人們的印象中,文科專業是比較強大的,尤其是中文專業更是人才輩出。文科選北大,理科選清華,大概就是人們的共識。不過,北大的數理化專業也是非常厲害的。尤其是北大的數學學院,號稱第一學府第一系,其招生代碼更是10001,妥妥的第一把交椅。

每年北京大學通過奧林匹克競賽錄用了很多中國最聰明的腦袋。經過北大的培養,這是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了突出的成績,成為中流砥柱,謠言的新星。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北京大學數學方面就出現了黃金的一代,湧現了很多數學天才,代表性的人物有惲之瑋、張偉、許晨陽、袁新意、朱歆文、劉若川、宋詩暢、劉一峰、肖暢等。

這其中大部分的人在北大畢業後都選擇了出國留學,進而留在了國外,並沒有回國效力。袁新意與劉一峰也是如此。

袁新意: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

袁新意高中的時候就讀於我國赫赫有名的黃岡中學,在高三也就是2000年的時候代表國家出徵在韓國舉辦的第4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比賽中表現突出,斬獲金牌,同年獲得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學習。

在北京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表現突出,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本科課程的學習,在2003年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畢業獲數學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12年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助理教授。

在博士畢業的時候曾獲得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袁新意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華人。

劉一峰:耶魯大學

劉一峰和袁新意的就讀的學校一致,是袁新意的師弟。2003年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畢業後也是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博士畢業後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美國西北大學任教,在2018年的時候進入耶魯大學,擔任副教授。現在已經是教授了。

劉一峰的研究方向為數論、自守形式與代數幾何,先後獲得斯隆研究獎,SASTRA拉馬努金獎。其中張偉、惲之瑋分別於2010年、2012年獲SASTRA拉馬努金獎。

這些優秀的人才選在留在國外,對我國的科研是一個極大的損失。辛辛苦苦培養出的人才到頭來卻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這裡面許晨陽的經歷比較特殊。許晨陽在學有所成後,曾經回6年,在這六年裡獲獎無數,但是最後卻選擇出走美國。許晨陽曾提到國內的環境不適合搞研究,比較浮躁。同樣經歷的還有顏寧。

但是國家也在想方設法吸引人才回流,並實施了「千人計劃」「百人計劃」等。只要有真才實學,可以降格錄用。比如27歲的楊樹,年紀輕輕就擔任了浙江大學的教授與博導。相信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激勵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回到中國。特別是經過這一次疫情的發展,回國發展更是好的選擇。

其實也有不用出國留學就做出成果的人才。比如數學怪才韋東奕,他的本科,碩士,博士就沒有離開北京大學。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雖說科學無國界,但是國家辛辛苦苦培養你,你是不是應該留在國內效力呢?

相關焦點

  • 4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最終任教於美國名校,令人嘆息
    人們都知道北京大學的文科專業比較強大,殊不知,北京大學的數學專業也很厲害。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曾有」第一學府第一系「的美譽。連招生代碼都是10001。可見其地位不一般。北京大學數學學院也是很多奧林匹克競賽金獎獲得者首選,是北京大學的王牌專業。
  • 北京大學數學四大天才,拋棄母校全部留任美國,後來過得如何?
    最後他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當時的北大是全國數學專業最好的學府,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大學期間的許晨陽表現尤為突出,他的數學特長深得老師的喜歡。 高考的時候張偉考入了北京大學數學系,當時的他是全村唯一一個考上北大的孩子。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曾經的「黃金一代」,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教學
    是古代圓周率的發現者祖衝之或《九章算術注》的劉徽,是有「微分幾何之父」之稱的陳省身還是「中國解析數論學派」的華羅庚或者是著名的「1+2」震驚數學界的陳景潤等等,但你可能想不起來80年代後的數學天才們都有誰?今天花小妹就給大家介紹下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他們被稱為「黃金一代」,獲得眾多國際數學大獎,令人羨慕,可如今卻齊聚美國高校任教,讓人痛惜。
  • 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許晨陽:在1999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之後再一次去往美國麻省理工研讀博士後,被稱為大師兄的他在2012年回國任教,被寄予厚望的許晨陽,原本以為他能留在中國發展,卻沒有想到2018年許晨陽再次出國,進入麻省理工任教,至今留在美國。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19位華人青年科學家包含眾多頂級大神,例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王博潼,2002年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滿分),2006年獲北京大學學士,2012年獲普渡大學博士。2016年與國際著名數學家 June Huh 教授證明了 Dowling 和 Wilson 在1975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組合學猜想,該進展次年發表在國際頂尖數學雜誌 Acta Math 上。
  • 陶哲軒:一個華裔數學天才的傳奇
    目前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任教的陶哲軒(TerenceTao),是贏得菲爾茲獎的第一位澳大利亞人,也是繼1982年的丘成桐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本月22日至30日,第25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西班牙馬德裡舉行。該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大會開幕式上專為40 歲以下傑出數學家頒發的菲爾茲獎,則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北京大學四位數學天才,曾是北大驕傲,如今齊聚美國,一聲嘆息
    說起我國大學數學專業,哪個大學最強?有人說山東大學,因為之前有過潘承洞、彭實戈等大師及其創立的學派;有人說是復旦大學,復旦大學有從浙江大學搬過去的蘇步青,還有陳建功等數學家,給復旦大學數學系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但是,如果說當下哪所大學的數學最厲害,那一定是北京大學。
  • 北大最有名的3位數學天才,都紛紛出走美國,這是為什麼?
    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是我國數學界的一座殿堂。毫無疑問,中國每個有數學天賦的學生,都會在北大的數學系有過一段求學的時光。從恢復高考開始,北大的數學系就一直致力於培養數學天才,並且打造成為北大的一張王牌,在世界的數學舞臺上都享有聲譽。
  • 北大培養的4位數學天才,如今卻齊聚美國,留下三句話令人深思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一直都是我國的強項。在國際奧林匹克賽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華裔對戰華裔的局面。要說我國數學的最高學府,那就要屬北京大學數學系。北大是我國的頂尖高校,北大的數學系更是數學教育中的王牌。
  • 北大的數學天才,數學家大會上做一小時報告的中國人,只有他一個
    目前我國數學研究最強的高等學府無疑就是北京大學,這所大學培養了無數的數學人才,其中一位,在2014年8月,在韓國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一小時的受邀報告。這是中國數學家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唯一的一次一小時報告。這位數學家的名字叫張益唐。
  • 北大天才20歲哈佛讀博,31歲加州大學教授,34歲卻在法國意外離世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故事主人公也是一位超級天才,他17歲考上北大,20歲哈佛讀博,26歲成美國名校助理教授,31歲被加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卻在34歲那年法國意外離世,讓人不禁扼腕嘆息,他就是馮奚喬,一枚世界物理學界原本冉冉升起的瑰麗星辰。
  • 中國4位天才留美未歸?北大許晨陽一針見血:年輕人沒錢沒機會
    數學天才留學不歸,是普遍?是尷尬?在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有四位大名鼎鼎的"天才":他們分別是張偉、愷之瑋、朱歆文、許晨陽。他們被譽為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師長對他們寄予厚望。張偉從小成績優異,沒有通過高考而是直接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出國深造,進入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並順利拿下博士學位。之後進去了哈佛大學繼續博士後工作, 34歲的時候被破格聘為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
  • 世界級北大數學天才遠走美國大學,給國人留下3句話,發人深省
    但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卻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位來自中國的世界級北大數學天才遠走美國大學,給國人留下3句話,發人深省。在這一方面,許晨陽就是我們中國80後一代數學家當中的傑出代表,在數學領域方面取得了很多高深的造詣,在我國的知名頂級學府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之後,留學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四位獲「科學界奧斯卡」,三位任教MI
    ,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許晨陽選擇了繼續在北京大學就讀研究生,師從田剛教授,並於2004年獲得北大碩士學位。 之後,許晨陽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並於2008年獲得該校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許晨陽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進入猶他大學工作一年。
  • 30位北大人斬獲第二屆阿里全球數學競賽大獎 人數最多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在決賽的73名獲獎者中,有30位北大數學人,佔比41%。在22位金銀銅獎的得主中,北大數學人佔據其中12席,佔比過半。4位金獎得主中,有3位北大人。這場備受關注的數學競賽吸引力全球5萬多名數學愛好者參加,在今年4月試題公布時,被評價為「世界頂級數學高手過招」。
  • 每日一校,US News 第3位-耶魯大學
    每日一校,US News 第3位-耶魯大學耶魯大學學校簡介:中文名:耶魯大學英文名: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簡稱「耶魯」(Yale),坐落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天才的反差人生
    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成為了全球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數學家,現任德國波恩大學教授,為什麼同是奧數天才,兩人的命運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赴美深造後一去不返,如今他們過得怎麼樣?
    縱觀歷史,一直以來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不在少數,古有撰寫數學專著《九章算術》的張蒼、耿壽昌,率先計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七位的祖衝之;今有山東大學創立數論學派的潘承洞、彭實戈等優秀數學家。如今在全國各大高校中,數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當屬北京大學。
  • 潘氏雙雄:一個985大學校長,一個985大學教授,合作多部數學論著
    兄弟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感情更加深厚,這也為今後兩人在數學領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是親兄弟,二者還是校友,並且還是同系的「師兄弟」,潘承洞和潘承彪均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他們兩人都是北大的知名校友,這也在數學界和北京大學被傳為佳話。
  • 14歲讀大學,17歲讀博,31歲獲得菲爾茲獎,一路開掛的數學天才
    他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米那卡·格羅斯教授在對其進行測試後發現,他的IQ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霍金。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陶哲軒,一路開掛的數學天才。1975年7月17日,陶哲軒出生於澳大利亞阿德萊德,陶哲軒的父親陶象國和母親均畢業於香港大學。父親陶象國在上海出生並在香港受教育,後來成了一名兒科醫生。母親梁蕙蘭是物理和數學專業的高材生,曾做過中學數學教師。童年時的陶哲軒不僅是個濃眉大眼的萌娃,更是早早地顯示出了過人天賦——兩歲時,他就開始教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數數;三歲時,還會用洗滌劑在玻璃上噴寫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