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發行審核現場,註冊制審核權威從哪來?「去權力化」走好第一步

2020-12-05 券商中國

第02期—聚焦註冊制

筆者多年從事新股發行法務工作,對美國、香港新股發行案例亦有涉及。自科創板發行審核開閘後,因工作需要接觸到上交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中心的業務和人員,初步感覺到一些比較好的變化和跡象,姑且提煉為發行審核「去權力化」這個表述。個人認為,這方面的變化,不僅對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而且對今後資本市場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道路取得更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決定將觀感略記幾節如下。

1.規範的會客流程和極低的會見率

前不久,因報送的項目確有需要說明事項,發行人和項目組決定向上交所當面匯報一次。也正因這次當面溝通,筆者有機會到科創板發行審核中心「現場勘察」。

有過接觸IPO審核經歷的同行一定會像我一樣驚訝:首先是審核中心所在樓層非常清爽,除工作人員外基本沒有「外人」;其次是審核中心有若干會客室,但我們到達時全部是空的(走的時候也都空著);最後是和工作人員閒聊時得知,他們約會議室倒是很困難,因為審核會議非常多。

這主要是因為整個審核過程搬到了網際網路上,所以在這裡,你看不到任何「榮大快印」的字樣和拖著旅行箱報材料的人員;也看不到前來參加「見面會」的人員。這一切已經是老黃曆了。事實上,就連我們這次約見,也是通過審核系統網絡預約的,而且據說經過了嚴格的審批程序,認為確有必要當面溝通。更重要的是——

所有過程中的一切,不管材料報送、受理、說明、問詢、反饋,甚至像我們項目這次預約,都在系統中完成,也都在系統中留痕。

我特意打聽了一下每天大概有多少項目像我們一樣,可以來審核中心當面溝通。一位年輕工作人員說,今天只有兩組,平時也很少很少。

另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當我們在會客室坐下時,工作人員已經提醒我們,科創板會客室自動錄音錄像,徵得我們同意後(我們當然只能同意),溝通議程才開始。

2.溝通過程更具專業色彩

外界並不十分清楚的是,實際上在核准制時代,本土審核方法已經與美國差別不大——如果你仔細看過美國的問詢函,就會有這種印象。主要的不同在於本土審核標準不夠公開透明,這造成了有些問題「不能討論」的結果。這種結果有兩方面的效應:

第一個效應是包容性降低。比如阿里巴巴上市時,實際控制人與上市公司之間有大量潛在的同業競爭,支付寶與上市公司之間有大量的關聯交易,這在A股都屬於「不能討論」的問題,所以阿里巴巴只能遠走美股。

第二個效應是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無法預期審核結果——甚至審核人員自己也不一定能夠準確預期。這有點類似於中西醫的區別:面對理化檢查指標,西醫的醫患在一定程度上面對的是同一事實;而在中醫來說,醫患地位恐怕就沒有這麼對等了。如果再考慮到窗口指導,這個過程進一步提高了審核機構和審核人員的「權力」色彩。

「權力」並不一定是好事,落實到具體的審核人員身上,權力對應著巨大的責任,所以審核人員為了免責,就必須進一步提高標準。曾有審核員跟筆者坦陳,遇到拿不準的公司,乾脆「放一放,看它財務能不能挺得住」,在一些極端案例中,這一「放」可能就是幾個年度,雖然審核人員自身的責任降低了,但對發行人來說,這是何等無力的遭遇。

與美國監管機構打過交道的中介機構,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覺:由於標準透明且總體穩定,發行人、中介機構與審核人員之間是專業人士對專業人士的關係,而不是民與官的關係,所以,「疏通關係」並不是推動審核的選項,很多問題只要說清楚、說充分,是完全可以討論的,是交給市場來抉擇的(當然風險是要充分提示的)。

這次與科創板發審人員的溝通中,作為一位老兵,筆者確實感受到了「去官倡專」的新鮮空氣。首先,溝通過程的專業色彩強烈。由於是從專業角度各自闡述理解,問題是能夠討論的,沒感覺到以權壓人。其次,並無簡單粗暴的預設前提和窗口指導。由於標準公開透明,審核人員始終沒有遠離已經公布的標準來討論問題(當然,有的環節問得確實比較細),這讓我們心裡更有底,對標準的信心提高了,對其他因素(比如權力)影響審核的擔心降低了。最後,對於真正想說清和解決問題的人來說,溝通過程非常愉快。審核人員也提及,科創板發審中心統一要求,審核工作要提高「友好度」。我親身的感受是,如果你真的希望通過溝通來把問題說清楚,那麼溝通過程會讓你感到愉快和平等;但如果你是來搗糨糊,那麼你是否能擁有如我一樣的經歷,我就存疑了:因為畢竟審核人員提的問題相當尖銳。

3.被社會監督的集體決策

正如前文所說,和審核人員閒聊時得知,雖然會客室空空如也,但是審核人員約會議室很困難,因為審核會議非常多。

會議多意味著決策形式是集體決策,但這不一定有說服力。因為核准制下的集體決策和審核會議也很多,但在近年曝光的一些案例中可以發現,集體決策也有可能受到幹預和影響。我們也經常可以聽到學界的同儕抱怨,在學科評議、項目申報、成果評審的過程中,「關係」無處不在,「招呼」無處不在,決策者(個人或集體)都比較普遍地存在「被圍獵」的問題。

那麼註冊制審核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好的技術設計呢?半緣好奇半緣做事,了解審核流程也是我們此行的任務之一,大致的信息也可以跟業界分享一下(因為本身也不是秘密):

(1)受理——「負面清單」包括材料不齊、材料存在明顯重大缺陷、中介機構不具備資格等等。

(2)小組審核——涉及到「審核單元」的初審和審核小組組長覆核兩個步驟。

(3)問詢討論會——部門會議,主要議題是確定問詢函的內容,但會有質控部的人員參加。問詢討論會與審核問詢相關,可以是多輪的。

(4)中心審核會——中心會議,主要議題是確定審核報告內容,「初審」階段的結論到此匯總,這是一個重要節點。

(5)上市委員會會議——和發審委會議的投票不同,採用合議制(據介紹,這是一個顯著改動),主要意圖是鼓勵委員提出不同意見,同時弱化投票權對最終結果的影響力。

(6)註冊審核——這一段由證監會完成,也可以理解為更高層面的覆核。

熟悉新股發行業務的人能看出,這個流程與核准制審核相比,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筆者個人的觀感是,主要的技術層面優化體現在兩點,我們一起沙盤推演一下:

一是審核過程的內部留痕。因為文件運行是在網上走完的,所以從初審、覆核、問詢討論、中心審核到上市委會議,每一步都有留痕。換句話說,初審提出的問題,組長要抹掉,就會留痕;初審沒提的問題,組長要增加,也會留痕;同樣的留痕在各種會議中也會體現。「留痕模式」可能提高「圍獵」範圍和難度——要搞定鏈條上所有環節。

但也並非不能搞定,如果有足夠的影響力,那麼整個鏈條可能從一開始就進行「優化」,比如初審少問,覆核不改,討論會、中心會都一路綠燈,直到上市委會議。這樣可行嗎?我們接著沙盤推演。

二是審核過程的全程公開。這個過程我們已經看到了,從招股書申報稿開始,每輪審核問詢在發行人回復後都會上網披露。眼尖的投資者可能已經發現,目前申報項目中已經出現行業、技術、背景類似的案例,那麼審核問詢是否能保持均一,是否有「區別性問詢」,是否項目A隨便問問,項目B狠狠問問,已經成為全社會可觀測、可追溯、可月旦的內容。

筆者認為,審核過程的全程公開才是對權力最強的約束,這可能是一個常識,但卻被我們長期忽視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在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洗澡卸妝之前,首先是上交所上臺展覽。

審核過程全程公開的技術設計,既是註冊制的題中之意,也是上交所很聰明的選擇。權力可能會影響到審核員、審核組長、上市委委員,權力可能會影響到上交所,那麼試問,權力可能會扭轉全社會的觀感嗎?

當上交所及其審核員、組長、委員想到背後的億萬雙眼睛時,他們會做出什麼選擇?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但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答案。

4.註冊制審核權威從哪來?

子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在被廣泛監督的狀態下,巨大的權力對應巨大的責任,是無趣的。那麼,如何激勵註冊制審核人員,也是一個問題。

筆者個人的期待是,科創板發行審核在「去權力化」後,能夠「權威化」。古往今來有效的人類社會組織中,可以淡化權力,但從來都不能沒有權威。

那麼,權威從哪來?

從專業性而來,從大量審核案例的積累中而來,從向社會、行業的持續學習而來。從市場化而來,從承認自己能力圈的邊界,準確定義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而來。從法治化而來,從遵守社會分工的契約而來,從徙木立信、以理服人而來。

讓權力遠離審核,讓審核擁抱專業,回歸單純目標,這是審核工作的一小步,也是市場和社會進步的一小步。衷心祝願科創板審核能夠扎紮實實地走好「去權力化」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科創板不是簡單「板」的增加,還有硬科技、制度破冰和審核加速度
    這一針對科創板的說法擲地有聲,也成為外界觀測這一全新板塊周年運行狀況的重要維度。6月13日,科創板開板已滿周歲。這一年來,科創板在摸索中成長,在壓力中奮進。多項改革創新制度落地,多個A股發行上市先例誕生,逾百「硬科技」企業成功掛牌,甚至還將註冊制改革「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引入創業板和新三板精選層。
  • 美國的發行與上市審核制度
    一、總體結構 美國新股發行和上市的審核主體有很多,包括聯邦範圍內的美國證監會(SEC)、每個州各自的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各個證券交易所。這些部門的監管權責和範圍各有不同。SEC審核在所有地區發行的證券,各個州的監管部門只負責審核在本州發行的證券,各個交易所則只負責審核在本交易所交易的證券。
  • 全面註冊制是什麼意思?全面註冊制什麼時候實施?
    A股全面推行註冊制已是大勢所趨。10月22日,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分論壇上透露,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已逐步具備,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
  • 科創板上交所審核和證監會註冊 總時長不超過三個月
    本報記者 張 歆為貫徹落實新證券法要求,持續推進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進一步規範和完善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上交所於12月4日發布了新修訂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以下簡稱《審核規則
  • 科創板又見實質進展!首批受理企業3家審核狀態有變化,從已受理到已...
    繼受理企業進入常態化之後,科創板又有新動向。3月30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板塊顯示,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狀態從「已受理」變更為「已問詢」。
  • 審核記錄怎麼寫,手把手教你如何做現場審核記錄
    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並運行已達7年,期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內外部審核,也培訓和煅練了很多質量體系內審員。審核記錄是審核員在現場審核中的一項基本工作,相信對所有內審員來說都不陌生。作為公司標準質量管理人員,筆者認為審核記錄的好壞,不僅直接關係到一次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質量,也體現了一名審核員把握現場審核的能力。那麼如何做好現場審核記錄,提高審核質量呢?
  • 逆戰2020丨註冊制改革的中場戰事:A股IPO年募資額重返4000億
    時代周報記者 鄭敏芳科創板的持續運作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落地,讓2020年的IPO市場變得並不簡單。一方面,雖然實體經濟受到疫情衝擊,但IPO的常態化審核仍然讓A股一級市場的募資規模得到持續擴容。對於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預期,易會滿則表態將堅持尊重註冊制基本內涵、借鑑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三原則來穩步推行。而在註冊制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新三板公司轉板上市制度的落實,或將成為接下來的實操重點。2020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就新三板公司向創業板、科創板轉板上市公開徵求意見,明確了轉板上市的具體要求和流程。
  • 釋新聞|科創板十大新名詞:從預計市值到盤後固定價格交易
    1月3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相繼發布關於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這也意味著,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又一重大創新,科創板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對於呼之欲出的科創板,有多個新名詞受到市場關注和熱議。
  • 科創板為何這麼火?IPO數量最多、高價股扎堆、科研人員成富豪,螞蟻...
    一年間,IPO多達140家,且都來自六大高科技行業;10倍股頻頻出現,高價股佔了A股總數的近30%;19天的最短過會紀錄,近十年來A股規模最大的IPO;無一家跌破發行價;誕生多位身家過百億的科技創業者……一年間,科創板憑藉其首開先河的註冊制、包容的上市條件等制度創新,成為A股市場最火最熱的明星板,給資本市場、創業者和投資者帶來了諸多驚喜。
  • 數據透露IPO審核風向 今年否決率達10.9%
    再來看看2017年以來的情況,截至5月3日,共有17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其中,有19家被否,否決率已經達到兩位數,為10.9%。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新股發行速度加快的同時,IPO申請的否決率也呈現上升局面,這表明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發行審核「嚴把關」也成為常態。
  • 新股發行「排長隊」大為減少
    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官方網站統計顯示,創業板註冊制下深交所累計受理IPO、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分別達449家、239家和13家,其中,註冊生效的分別有60家、96家和2家。創業板註冊制是A股市場從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新股發行註冊制全面推廣的重要突破,創業板實施註冊制後,A股市場生態發生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新股發行和股票交易兩個層面。在新股發行市場方面,創業板註冊制實施後,新股發行效率顯著提升,傳統IPO核准制和審核制出現過的「堰塞湖」現象幾乎難覓蹤影。
  • 易會滿: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繫》)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在今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證監會將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個根本宗旨,以註冊制改革為龍頭中國證監會主席 易會滿:我們將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完善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披露規則體系,設立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條件,健全發行承銷機制,打造權責清晰,標準統一,透明高效的發行審核註冊機制。
  • 中科系旗下中科星圖赴考 審核歷時273天居科創板之最
    值得指出的是,中科星圖是截至目前科創板審核周期最長的申報企業。其發行上市申請早在今年3月29日獲受理,迄今歷時270多天未有結果。明日公司能否順利通關,值得市場關注。  273天!科創板審核周期最長!  12月17日,空天大數據企業中科星圖將迎來科創板上市委大考。
  • 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上交所:睿昂基因科創板首發獲通過 興嘉生物終止審核
    04 來源: 中證網新聞 舉報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11月26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會議審議結果
  • 創業板註冊制首現「深圳速度」!這家公司受理4天就獲閃電問詢 比...
    這家公司受理4天就獲「閃電問詢」 比螞蟻集團還快】證券時報·e公司從深交所官網獲悉,在10月13日遞交創業板IPO申請並獲得受理後,東風集團10月17日就獲得「閃電問詢」——從受理到問詢只隔4天,這也是創業板註冊制以來的最快紀錄。這比此前科創板螞蟻集團從受理到問詢間隔5天還快,僅次於中芯國際3天的間隔。
  •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註冊制改革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質量的關鍵舉措
    全面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改革,督促各方歸位盡責,使市場定價機制更加有效,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支持更多優質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 註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核心舉措。
  • 科創板已形成日常化非現場工作流程,構建監管服務雲路通
    特殊時期,科創板建設持續加碼,合各方之力,將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有效實現從現場向「雲端」的過渡。2020年2月3日開市至今,上交所科創板業務已實現受理、審核、上市、監管等環節全部上線,形成了一套高效、透明、日常化的「非現場」工作流程,構建了一條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監管服務「雲路通」。
  • 等待了30年的註冊制究竟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
    由國家計委、證券委共同制定股票發行規模,證監會在確定的規模內,根據市場情況向各省級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下達股票發行家數指標,省級政府或行業管理部門在指標內推薦預選企業,證監會對符合條件的預選企業同意其上報發行股票正式申請材料並審核。
  •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裡程碑:九論設立科創板的理論與實踐
    編者按:設立科創板與試點註冊制是最近十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發生的最大變革,與成千上萬家科創企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轉型息息相關。要穩步試點註冊制,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要求要以關鍵制度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科創板要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