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巨蜥鱷:完全陸生的史前巨鱷
祖巨蜥鱷:完全陸生的史前巨鱷史前巨鱷史前巨鱷鱷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號,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與生活在史前地球上的那些鱷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鱷魚大都是些小傢伙。
-
盤點珍貴的遠古化石:史前巨蟒能吞食恐龍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
侏羅紀化石揭秘: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1.8億年前的化石。通過這個化石標本,研究人員發現了鱷魚家族在進化中缺失的環節,即史前鱷魚如何進化成海豚狀動物。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一化石標本具有很大的一個脊錐,這表明其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沿海捕食者—鱷魚。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生活在非洲的史前巨鱷能吞恐龍
在史前的地球上生存著許多更大更恐怖的巨鱷,帝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陸相的卡瑪卡瑪組地層(Kem Kem Beds)中,團隊發現了許多大型鱷類的化石,地點靠近靠近今天阿爾及利亞的奧萊夫。之後在摩洛哥南部,新的化石被發現,包括有頭骨、牙齒、脊椎骨和甲片。1957年,福爾(H. Faure)在尼日北部的艾爾雷茲組(Elrhaz Formation)發現幾枚孤立的牙齒化石,不過這些牙齒要比拉帕朗發現的牙齒大很多。
-
成都崇州有座化石版的「侏羅紀公園」
劍龍化石 本報記者 吳曉鈴 攝 馬門溪龍 霸王龍 暴龍 劍龍 翼龍…… 近5萬件古生物標本匯成一個「栩栩如生」的史前生物世界 本報記者 吳曉鈴 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暴龍、翼龍等已絕跡6500
-
哥倫比亞出土6千萬年前史前巨蟒化石
這種巨蟒史前巨蟒是現代水蟒和大蟒蛇的祖先,重達1噸,體長45英尺(約合14米),遠比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蟒蛇更大、更長。由於體型龐大,在古生物學家從哥倫比亞的露天煤礦中挖出其骨骼時,還以為發現了大鱷魚。 Titanoboa版本的巨蟒在2009年2月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初次亮相。
-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蚊子 螯狀後足用於雄蟲爭鬥 生態復原圖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1日刊載了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主持完成的研究論文《侏羅紀兩棲蚊子及其幼態特徵》,揭秘史前「恐怖蟲」實為侏羅紀兩棲蚊子。
-
史前巨鱷像狗一樣奔跑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Paul Sereno與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的Hans Larsson,在尼日和摩洛哥發現了5具生活在1億年前的、具有驚人差異的恐怖鱷魚化石。儘管這些鱷魚存在著各種差異,但它們卻共同擁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徵——能夠像哺乳動物一樣利用四肢在陸地上奔跑。 如果換一個時間和場景,這5種史前生物都有可能出現在《星際迷航》中。
-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
哪些是中國著名恐龍化石?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家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著名恐龍化石都有哪些呢?滿洲龍中國第一龍黑龍江滿洲龍於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
同樣作為「史前巨鱷」,普魯斯鱷與恐鱷誰更強?這類問題就是「關公戰秦瓊」,普魯斯鱷與恐鱷都是史前巨獸,體型差別不很大,食物習性也可能有部分類似,但由於化石的殘缺,並不能確定它們到底哪個更大一些難以比較戰力。
-
俄羅斯發現史前旋齒鯊化石,這種生物可以甩出下頜抓住獵物
據俄羅斯時報昨日報導,考古學家在俄羅斯南部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史前旋齒鯊鏈鋸狀牙齒化石。這種古生物生活的時代要比恐龍早幾百萬年,它的下頜長著兩排密集的鋸齒,在獵捕其他生物時,甚至可以直接甩出下頜並牢牢地抓住獵物。
-
俄羅斯永凍土融化:地面下陷百米深,出土史前小馬駒化石
,隨後調遣軍隊前來清理針葉林,在清理出一小片土地後,地質學家認為金礦儲量不大、且位於開採難度極大的永凍土區域,因而放棄開採。俄羅斯生物學家曾取走部分土壤進行檢測,發現這些土壤裡的微生物已存在20萬年之久,在當年的《西伯利亞時報》上,這個坑洞被命名為「Batagaika」,也就是薩哈土著傳說中「通往地下世界的大門」。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而追溯其祖上那些史前巨鱷,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若看過探索頻道《Discovery》的同學,或許都以為帝鱷是史前第一巨鱷吧?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像恐鱷、帝鱷、普魯斯鱷這些史前巨鱷的體型也不斷縮水。根據眾多化石研究在配合現代鱷魚頭與身長比例,普魯斯鱷最合理的體長是10.5米、體重為5.5噸。不過已知發現的普魯斯鱷達到這個體型的個體(9個10米級)相當之多,相信它們真正的種族上限絕對不止這麼大。
-
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原標題:盤點「有故事」的化石:史前巨蟒吃掉恐龍 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曾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南非和印度的史前腳印,真相隱藏在表面之下!
對於史前文明這個說法由來已久,比如二十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俄羅斯發現的史前電路板等,當然最後證明是一個是一個烏龍,實在讓人失望,但2013年在印度和2014年在南非發現的巨型腳印卻一直未有定論,早期還有神秘失蹤的巨人化石,這史前巨人到底有沒有存在過?
-
英國女童湖邊玩耍挖出完整侏羅紀化石[圖]
英國5歲女孩艾米麗·巴德裡和她的父親在湖邊玩耍時挖出英國首塊完整的鸚鵡螺化石,化石已形成1.6億年。艾米麗挖出的化石直徑有40釐米長,現暫交給地質學家保管。 據外媒13日報導,英國5歲女孩艾米麗·巴德裡和父親在科茨沃爾德水上公園遊玩,沒想到在湖邊沙灘挖坑時,竟挖出了令所有考古學家都豔羨的侏羅紀時代有1.6億年歷史的化石。 這個化石的形狀是遠古的海洋軟體動物,直徑有16英寸(約40釐米)長。經專家鑑定,這是英國出土的第一塊完整的鸚鵡螺化石。由於鸚鵡螺化石上都是短小的刺,所以艾米麗給這塊化石命名為「刺刺」。
-
史前地前上絕對的霸主,恐龍也不過是其盤中餐
鱷魚在我們的印象中總能與兇惡、冰冷劃等號,像《殺人鱷魚潭》、《史前巨鱷》等驚悚恐怖電影更是加深了這個印象。與生活在史前地球上的那些鱷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鱷魚大都是些小傢伙。史前恐鱷想想都覺得可怕,它也曾是地球上的霸主,科研人員甚至認為,恐鱷是恐龍的唯一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