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法聚變國際合作取得重要進展——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交付

2020-09-23 安徽之聲

昨晚(22號),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交付儀式在合肥科學島舉行。這意味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法聚變國際合作又取得重要進展。安徽臺記者王瑩報導: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也就是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ITER裝置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託克馬克,俗稱「人造太陽」。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的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已經研製成功,即將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是ITER主機重要部件之一,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共計3組18個線圈,製造工藝極其複雜,涉及到超導、低溫、絕緣、材料、焊接、無損檢測、電測試等多學科交叉,由等離子體所承擔全部設計工藝開發和研製。項目團隊十年磨一劍,自主研製的校正場超導磁體具有尺寸大、截面小、精度極高等特點,多項技術與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因為ITER是由很多很多大小各種不同類型的線圈組成。線圈的按時交付非常重要,為今年底的裝置總裝提供了先決條件。整個線圈會放在整個真空室的底部,為整個裝置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礎。」

WEST裝置是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正在升級改造的一個全鎢偏濾器超導託卡馬克。偏濾器部件是WEST裝置的核心部件,對其實現長脈衝高參數運行及其主要科學目標起到關鍵作用。偏濾器部件直接面對高溫等離子體輻照,要承受強粒子流和高熱流的衝擊,服役環境苛刻、製造工藝複雜,難度大、要求高。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了WEST裝置456件鎢銅部件的研製任務。項目團隊依靠自主創新解決了鎢銅串在高溫高壓焊接成型過程中鎢塊之間縫隙尺寸、焊接界面質量等精確控制難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聚變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主任羅廣南:「首先要突破材料的製備,第二是不同材料的連接,第三是部件的批量製造。這三點是我們這次取得的最大的創新。」

據了解,通過承擔WEST裝置偏濾器國際合作項目,促使我國成為國際上唯一實現批量生產鎢銅部件的國家。鎢銅偏濾器部件的交付將促使WEST裝置建設和運行進入全新階段,也必將為ITER主機偏濾器部件的研製和量產提供借鑑和經驗。

科技部核聚變中心主任羅德隆:「咱們的工程技術人員為法國的聚變能反應裝置做了偏濾器,這是非常重要的部件,也是今後為ITER實驗做準備的,通過雙邊合作為聚變研發做貢獻,也為今後的ITER實驗做貢獻。」

來源:安徽之聲記者王瑩

編輯:韓錦

審核:張海龍

您有任何問題,可直接在安徽之聲

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

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

還有更多的精彩資訊和短視頻

大家可以關注我們的抖音號

「安徽之聲」

抖音號:2200999335

打開抖音直接掃下方二維碼添加

相關焦點

  • 「科學島」為中法聚變國際合作再立新功
    9月22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合肥造」給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
    【解說】近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正式交付法方。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關鍵部件「合肥造」!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新的重要進展!9月22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暨法國WEST裝置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交付儀式舉行。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校正場首批線圈和偏濾器關鍵部件正式起運交付。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關鍵部件中國造!我國成為當今唯一實現批量生產鎢銅部件的國家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9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法國人造太陽核心裝置中國製造
    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法國託卡馬克WEST裝置關鍵部件——全鎢偏濾器項目已經全部竣工,將交付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磁約束聚變研究所,安裝WEST裝置上。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暨WEST鎢偏濾器關鍵部件竣工交付儀式託卡馬克有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校正場線圈「合肥造」
    合肥晚報訊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9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校正場首批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
  • 中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我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有「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用於可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大科學裝置。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建造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 我國成功為法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據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有「人造太陽」之稱,是一種用於可控熱核聚變能研究的大科學裝置。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
  • 中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
    我國成功為法國可控熱核聚變大科學裝置研製核心部件新華社合肥9月24日電(記者徐海濤)超導託卡馬克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期成功為法國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WEST」研製出關鍵部件偏濾器,並於日前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進行安裝。建造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對驗證利用核聚變發電的科學和工程技術可行性具有重要作用。
  • 中國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ITER校正場首批線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網站 圖新華社合肥9月23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核心部件「合肥造」 「PF6線圈」運抵法國ITER現場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6月29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法國當地時間6月26日上午11時,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現場ITER計劃極向場6號超導線圈(PF6線圈)抵達歡迎儀式上,由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PF6線圈正式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 國際「人造太陽」總裝工程啟動 中國鎢業功不可沒
    裝置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託克馬克,俗稱「人造太陽」,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偏濾器部件是ITER裝置放電過程中控制雜質和燃料再循環、排出來自中心等離子體的熱流和粒子流以及氦灰的重要部件。在開展了多年的研發工作之後,ITER最終在2015年初討論決定採用全鎢偏濾器的設計。
  • 我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通過建造反應堆級核聚變裝置,驗證和平利用核聚變發電的可行性, 是未來實現聚變能商業的關鍵一步。9月20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製的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現場。據介紹,這座重量相當于波音747飛機的PF6線圈,是決定ITER裝置運行成敗的最重要線圈之一。
  • 合肥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群初顯 謀劃四大新裝置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家正式批覆建設的第二個綜合性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了多項世界級、國家級的科學進展,同時,正在規劃建設的多個新大科學裝置陸續啟動前期工作,集群態勢初顯。」據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合肥科學中心)以大科學裝置為核心層建設內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科研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和變革性技術研究。
  • 合肥科學中心在量子、核聚變領域全球領跑
    回望「十三五」,合肥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全省科技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以來,我省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在此次發布會上,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天培對此也進行了解讀。
  • 我國成功研製ITER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成功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研製出重要部件「校正場線圈」,並於9月22日正式竣工交付,即將運往法國ITER建設現場。
  • 我國研製成功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ITER計劃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竣工交付。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徐旻昊攝9月20日,有著「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首個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PF6線圈)在安徽省合肥市竣工交付,其將通過海運方式運送至法國ITER現場。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式開工建設。
  • 中國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成功研製大型超導磁體線圈
    新華社合肥9月20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製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型超導磁體線圈——極向場6號線圈(簡稱「PF6線圈」)20日在合肥竣工交付,並將於本月底海運至法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全球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