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大學藥學院及國際合作團隊在《PNAS》上發文報導厭氧菌中兩個...
本站訊(通訊員 武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6月22日在線發表了題為《兩種自由基依賴的有機硫化物磺酸丙二醇的厭氧降解機制》(Two radical-dependent mechanisms for anaerobic
-
...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解析FGF23蛋白質機器、揭示FGF23蛋白功能之謎
Nature發文: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解析FGF23蛋白質機器、揭示FGF23蛋白功能之謎 原標題: 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李校堃教授團隊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團隊通過數年聯合攻關,在國際上率先解析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DNA損傷修復——老問題還有新進展
近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就DNA損傷修復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揭示了這一過程的一些新信息。Here, we use a quantitative chemical proteomics approach to profile direct, phospho-selective γH2AX binders in native proteomes.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從大腸桿菌中獲取生物燃料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助理教授張嘉瑜(Michelle Chang)和她的研究團隊,用基因轉換和替代酶的方式從大腸桿菌中獲取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的生物燃料丁醇。這個突破性發現令人們有望從加油站購買到低成本綠色生物燃料。廣泛分布在土壤中的梭菌會自然產生一種化學物丁醇,它是繼乙醇後被稱為第二代的新型生物燃料。
-
...藥學院陳瑞冰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張寧教授團隊發現lncRNA...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藥學院陳瑞冰教授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張寧教授合作團隊題為:Interactome Analysis Reveals that LncRNA HULC Promotes Aerobic Glycolysis through LDHA and PKM2的最新研究論文
-
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團隊和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現...
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顏寧領導的團隊在2014年和2015年相繼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和GLUT3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與此同時將目標鎖定PfHT1,並在結構解析的基礎上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合作進行基於結構的小分子藥物開發。
-
洪波等與國際團隊合作提出個體腦功能網絡劃分新方法-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課題組與國際團隊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發文報導個體腦功能網絡劃分新方法清華新聞網11月12日電 11月9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大腦皮層個體網絡的劃分》(Parcellating
-
近期我校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發表在Nature子刊
點擊「重慶大學校友總會」加入校友大家庭 01 + 一種藥物發現新方法 近日,重慶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團隊與香港大學、第二軍醫大學團隊合作
-
陸道培醫學團隊於國際學術期刊發文 解析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發生...
近日,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和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對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的研究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Cancer Gene Therapy (IF:4.681)。 陸道培醫學團隊於國際學術期刊發文:解析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發生的規律
-
舒紅兵院士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BioArtReports、Retraction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是我國知名的病毒免疫學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BioArtReports發文對質疑進行回應,全文如下:
-
Nature Chemical Biology:發現一種新型抗生素
Barker1,2, Rahul Das3, David A Gerritsma2,3, Julie Lebert2,3, Emilia Awuah2,3, Giuseppe Melacini1,3, Fred A Capretta2,3 & Eric D Brown1,2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hurdles to developing new chemical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浩浩團隊在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董浩浩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IF:12.109)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outer membrane asymmetry maintenance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 by MlaFEDB」 的研究論文,解析蛋白質機器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發文提出二維材料的巨磁光克頓-穆頓效應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4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成會明團隊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蓋姆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二維材料分散液的巨磁致雙折射效應及磁控變色》(Giant magneto-birefringence
-
2015廣東中山大學藥學院陳新滋院士團隊B系列人員招聘1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擬面向校內現有行政經費(含包幹經費)聘請的B系列人員公開招聘中山大學藥學院陳新滋院士團隊B系列人員1名,現將有關招聘事項公布如下:一、招聘範圍面向校內現有行政經費(含包幹經費)聘請的B系列人員公開招聘。
-
Nature在線發表北大地空學院江大勇國際合作團隊有關中生代魚龍...
2014/11/03 信息來源: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2014年11月5日,Nature(《自然》)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江大勇教授國際合作研究團隊以
-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在《Cell》子刊《iScience》發表高水平論文
新聞網訊 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化學生物學張延如課題組碩士研究生喬振同學在《Cell》子刊《iScience》期刊發表長文(article),論文題目為」Detection of Lipase Activity in Cells by a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Formation
-
上海交大鄧濤團隊在《Nature Energy》發表太陽能光熱界面蒸發綜述...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18年影響因子:46.859)在線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鄧濤教授團隊與合作團隊的綜述文章「Solar-driven interfacial evaporation」。
-
物理學院林金泰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闡述貿易戰...
自2011年以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林金泰長聘副教授課題組攜國內外合作團隊,著眼於全球化大氣汙染、跨境轉移及其環境氣候健康影響這一科學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Lin JT et al., 2014 PNAS (Cozzarelli Prize Winner); Lin JT et al., 2016 Nature Geoscience; Zhang et al., 2017
-
小分子,大功能——Science發表藥學院焦寧團隊氮化反應新突破
12月5日,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焦寧教授研究團隊在利用醛、酮合成腈、醯胺的施密特反應焦寧研究團隊獨闢蹊徑,首次利用硝基甲烷作為簡單易得、安全穩定的氮源,完成了上述施密特反應中疊氮試劑的替代,實現了高附加值醯胺及腈類化合物的高效合成,該成果以Research Report的形式,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題為「Nitromethane as a nitrogen donor in Schmidt-type
-
廈大藥學院張凌娟團隊發現肥胖後脂肪細胞過度堆積導致皮膚抗菌免疫力低下
廈大藥學院張凌娟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皮膚醫學系院長Dr. Richard L. Gallo教授團隊合作發現,肥胖後過度堆積的成熟脂肪細胞降低了脂肪幹細胞及抗菌肽的表達,很可能是致使皮膚免疫力低下的罪魁禍首。這項成果於1月20日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