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痛風是越來越流行了,而且,痛風還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對痛風的防治。
(痛風發作導致的腫脹)
發病關節變多、發作頻率變高、身體上出現了會長大的「小疙瘩」、小便受影響……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這些症狀,那麼說明你的痛風病情正在惡化。為了減少痛風的危害,痛風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到早發現早幹預。
痛風惡化徵兆
發作頻率增加
痛風急性發作之後,會有一個間歇期,間歇期有長有短。有的人在第一次痛風發作後往往幾年才發作一次。因此,他們也就放鬆了對痛風的警惕,藥也不吃了,口也不忌了。但是,這種行為最終會造成發作頻率的增加:從一年發作幾次,到幾個月發作一次,再到一個月發作幾次,發展到最後,關節甚至會長期出現疼痛症狀。
出現痛風石
如果痛風患者體內的尿酸長期處於高水平,尿酸鹽就會沉積在軟組織中,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可以發生在身體各處,以手指、肘部以及耳朵等部位最為常見。痛風石是疾病進入嚴重狀態的警戒信號,患者一定要重視。
(手部痛風石)
痛風出現「轉移」
大多數患者痛風首次發作的部位是大腳趾。但如果尿酸控制不佳,人體內的其他關節處也會出現尿酸鹽的沉積,從而出現踝關節(腳踝)、膝關節(膝蓋)、手指等關節疼痛。不少患者把這種疼痛的蔓延稱之為痛風轉移,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疾病轉移,而是痛風病情惡化的表現。
出現腎臟受損
尿酸主要由腎臟排洩,如果腎臟出了問題,尿酸的排洩將會受阻,進而造成體內尿酸堆積。更嚴重的是,人體中很多代謝產物都需要通過腎臟排洩,如果腎臟受損出現功能衰竭,就可能發生尿毒症甚至死亡。
因此,痛風病友在關注痛風發作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關心腎臟。患者尤其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明顯的起夜增多;泡沫尿、腰痛或下肢浮腫等表現,警惕腎臟受損或病變。
以上這四個表現是你的身體發出的警告,痛風患者一定要重視起來,及時接受規範化的治療。患者患了痛風后千萬不能聽信偏方,或是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不要等到身體遭受了永久性的損傷後才開始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