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長江大保護的法治之基

2021-01-10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呂忠梅(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從「大開發」轉向「大保護」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禁區。在這次座談會召開5周年前夕,一部旨在保護長江生態、促進綠色發展的長江保護法,於2020年12月26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以全票贊成的結果通過,這是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5周年的最好紀念。

  厲行法治是對長江經濟帶的最好保護。首先通過立法引領長江經濟帶樹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固化相關措施,為自然生態的恢復留出必要的時間空間;其次通過執法和司法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各項措施加以落實,真正做到從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生產、生活和資源環境需求,促進長江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同時通過法律的宣傳,強化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在法治體系中,立良法是前提。長江保護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流域性立法,面臨著諸多難題:既要解決長江保護管理體制中「九龍治水」的頑疾,也要破解生態系統的「無魚」困局,以防止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讓長江恢復元氣……協調好長江流域這個橫跨中國東西部、承載中國經濟總量近半的複合系統中各種利益關係,是這部立法的主要任務。

  長江保護法針對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焦點問題,設置了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加大處罰力度、提升威懾力等規定,以國家意志形式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立下了嚴格規矩,既彰顯了以法治促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信心和決心,也為法治護航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明確了長江流域法律屬性,劃定了其空間邊界。長江保護法適用於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全部行政區域以及長江流域其他8省市相關縣級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各種生產生活和開發建設活動。同時,長江保護法也明確了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基本原則,錨定了保護目標,針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破壞的突出問題,堅持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設置專章實施更高標準的保護。

  長江保護法明確了長江流域管理事權配置,為涉及多個領域、多個部門、多個地方的長江保護工作進行了體制創新,規定國家建立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一指導、統籌協調、整體推進長江保護工作。長江保護法確定了長江流域生態管控標準,設置「規劃與管控」「綠色發展」專章,推動綠色發展。長江保護法以責任為導向,明確長江流域保護法律責任,界定不同主體的法律義務和違法後果,專門設置「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兩章,強化考核評價與監督,提高違法成本。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長江保護法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我們期待這樣一部為長江大保護奠定法治基礎的良法,能夠通過全面準確的施行實現善治。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5日 10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靳玉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築牢法治屏障
    」專章,努力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增設「政府保護」專章,細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為做好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
    12·4國家憲法日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來,我國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以強化黨的絕對領導為根本,以完善國家安全體系為重點,以提升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為關鍵,以夯實全民維護國家安全為基礎,全面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長江大保護,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寫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全面築牢共抓大保護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3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一以貫之的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明晰地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 丹陽:織密禁漁監督網 築牢長江生態屏障
    「老金,以前你們都是以船為生,現在長江禁捕了,政府對你們轉產安置的情況如何?」日前,丹陽市紀委監委派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來到丹北鎮,就當地漁民退捕轉產後的各項安置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走訪了解。   為扭轉長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切實做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近期,丹陽市紀委監委在丹陽九曲河樞紐至長江口約13.88公裡長水域江面督查該市農業農村局漁政人員長江禁捕情況,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有效落實,使長江真正得到休養生息。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彭水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
    近年來,彭水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碧水」「藍天」「綠地」「田園」「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切實轉變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紮實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優化生態格局,切實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優化生態規劃管控體系。
  • 人民論壇網評 |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從「大開發」轉向「大保護」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禁區。
  • 700萬尾魚苗江津長江段安家!
    活動中,江津區人民法院與市魚保處、江津區林業局共同籤署協議,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這個協議到底說了些啥?看重點!共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收容救護中心根據協議,三方將共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收容救護中心,對傷病珍稀特有魚類,和其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救治暫養,康復後即時放歸長江
  • 以科技創新築牢強國之基(人民時評)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大會上,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備受矚目:一位是「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另一位是「憑黃牛風格、具賽馬精神」的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時至今日,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名單中,已有33名科學家。
  • 法治日報: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 水利部將建立...
    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水利部將建立長效機制防止死灰復燃( 2020-11-27 ) 稿件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政府核心閱讀經過清理整治,長江幹流河道更加暢通,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 築牢信仰之基 補充精神之鈣 奮力拼博新時代
    為進一步增強黨性認識 , 強化黨性修養 , 激發廣大黨員幹事創業的熱情 , 12月24日上午 , 雙峰經開區中南神箭黨支部召開第四季度黨員大會 , 會議特邀蔡和森紀念館館長尹曉奔和縣委組織部兩新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安定為公司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上了一堂內容豐富、生動、精彩的黨課 , 補充精神之「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當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就用生態文明思想為這一新戰略定下了基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探尋長江大保護 「本底」
    處在「世界第三極」,又是長江生態最敏感的區域,江源的一舉一動關係整個流域生態變化,科學界有「江源打個噴嚏,長江都要感冒」之說。同時,江源作為長江流域人為幹擾最少的區域,河流規律和生態指標對長江流域具有指示和參考意義,堪稱長江大保護的「本底」。
  • 築牢織密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法治防線 劍出鞘,直指野生動物保護短板
    中國江蘇網訊 6月9日,省人大常委會就全省聯動開展涉野生動物「一決定一法」和《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執法檢查進行動員部署。此次檢查目的是從制度層面查找整改短板弱項,築牢織密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法治防線。擴大保護範圍,釐清部門權限此次執法檢查一個重要目的是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分析評估,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和省人大常委會修改省《條例》提供依據。有關部門結合執法實踐紛紛建言,其中在擴大保護對象範圍,進一步理清管理權限上共識較多。
  • 長江大保護|長江白鱘滅絕帶來的啟示:抓住剩下的機會很重要
    【編者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的首要規矩。發源於世界屋脊的「母親河」長江,自西向東奔流6300餘公裡匯入東海。2019年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的實施之年,摸清了長江生態狀況的家底,修復行動陸續開始實施;2020年,將是長江大保護的成效驗收之年。即日起,澎湃新聞將通過一系列報導,用文字、圖片、視頻、360度全景、H5等多種形式,呈現和記錄長江大保護行動中,「人、水、魚、場」等元素發生的轉變。
  • 各地環保頭條丨湖北省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長江...
    《整改方案》明確要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抓好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定力和韌勁,始終保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始終保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力度和勢頭,攻堅克難、真抓實幹,
  • 共抓長江大保護 央企綠色發展路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年間,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機盎然。
  • 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丨一江碧水綠滿瀟湘 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
    編者按: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五年來,湖南自覺扛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換擋提速,有力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 地大故事之壩基巖芯:見證三峽工程,砥礪學子前行!
    靜靜矗立在地大校園的三峽壩基巖芯  走進地大南望山校區西區,矗立在圖書館門前的五截圓柱形斷巖一下子就吸引了來往行人的目光。這五塊斷巖可不是普通的石頭,它們均來自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以下簡稱"三峽工程")壩址所在地--宜昌縣三鬥坪鎮中堡島,是著名的三峽壩基巖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