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正式開幕。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500餘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分為涉海科研院校、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牧場及養殖技術與裝備、海洋船舶技術與裝備、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海洋通用技術與裝備八大展區,全方位展示海洋科技各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多項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中船海洋探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出了海底觀測網、手持式高頻成像聲納、海上應急救援組套工具等產品。其中,海底觀測網是利用海底光纜和無聲通信方式,將安裝在海底固定、移動平臺上的一系列海洋觀測儀器與陸基信息處理設備互聯而成的海洋綜合觀測系統,具備水下大功率遠程供能、大規模數據採集和信息傳輸能力,可實現海洋由海底到海面的大範圍、全天候、長期、連續、實施的高解析度和高精度觀測,可為水下安防、海上資源開放、海洋環境預報、海水養殖、科學研究以及其他海洋應用提供準確科考的科學數據。
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
由中科院聲學所與南京銳聲聯合研製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在本屆展會上首次向全球公開發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條完全國產的深海低噪聲毛髮阻尼陣列,系海洋探測領域的關鍵「卡脖子」裝備,此前只有部分先進國家有能力設計製造。據悉,本屆展會上發布的阻尼陣列產品,攻克了大深度陣列水聽器設計、阻尼護套設計及實現工藝、微弱信號超遠距離傳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關,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國外裝備,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設備生存能力等一些關鍵性能指標上有顯著提升,打破了先進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在海洋研究和開發以及海洋應用等領域,具有重大價值。該技術同時也是中科院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把國際上先進國家的「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任務之一。
全海深聲學記錄儀
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聲學記錄儀在海科展的亮相也是該產品的「首秀」。該產品可投放在全球任何海域,可常年在海底值守工作,用於記錄水聲信號、環境噪聲及溫度、壓力等環境信息,為國內首套。該產品採用特殊結構的高耐壓水聽器,配合球型鈦鋼耐壓艙,以適應任意海洋環境條件。在極低功耗的限制條件下,該產品達到了非常出色的自噪聲水平,且具有連續工作時間長、存儲容量大、工作模式靈活等特點。
「海燕」水下滑翔機
「海燕-X」水下滑翔機也亮相本屆海科展。今年7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此次科學考察共有海洋觀測與探測聯合實驗室(天津大學部分)研發的2臺萬米級「海燕-X」水下滑翔機,開展了連續5天的綜合調查,共獲得觀測剖面45個,其中,3000米級、6000米級和7000米級剖面各1個;萬米級剖面3個,分別下潛至10245米、10347米和10619米,再次打破了水下滑翔機的潛深世界紀錄。連續的萬米深度滑翔剖面,充分驗證了「海燕-X」水下滑翔機在深淵環境下的工作可靠性,以及超高壓浮力精準驅動、輕型陶瓷複合耐壓殼體、多傳感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的自主攻關能力,標誌我國在萬米水下滑翔機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海燕-X」水下滑翔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夠進行萬米深淵觀測的水下滑翔機,其成功研製開啟了水下滑翔機的萬米觀測應用的新時代,實現了人類在萬米深海觀探測從點到持續剖面的歷史性跨越。據悉,「海燕-X」水下滑翔機是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項目支持下,由天津大學團隊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設計研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是譜系化「海燕」水下滑翔機深度譜系中的重要成員,可同步採集溫鹽、溶解氧、聲學和視頻資料,在海洋深淵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展會同期還舉辦了2020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第十三屆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首個全國性海洋專題賽2020「創客中國」海洋產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以及「藍色海洋」技術成果推介會等豐富的論壇和賽事活動,豐富和延展了展會的內涵。
(劉志良 馬瀅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