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編輯過的細胞真的更容易致癌嗎?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2021-01-21 邦耀實驗室

作為諾獎級別的技術--CRISPR/Cas9自2012年誕生後,爭議一直不斷!繼2018年4月《Nature Methods》撤稿事件後,6月11日,著名國際期刊《自然醫學》同時刊登了兩篇文章[1,2],提到Cas9在切割細胞基因組DNA後,p53通路會被激活引發細胞的凋亡反應。這本是很正常的細胞應激反應,然而部分媒體卻發出了:「CRISPR/Cas9編輯成功的細胞很可能是潛在的癌細胞!」這樣的聲音。這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這項新技術安全性的質疑,甚至是恐慌。如此嚴重的「缺陷」一時間給Cas9的臨床運用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小編在讀到「Cas9致癌」的報導後特意研讀了《自然醫學》上的兩篇論文,發現有關Cas9可能致癌的報導其實……並不成立。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上述兩篇文章研究內容很相似,都是主要論證了「在Cas9切割基因組DNA後能夠激活細胞內的p53通路引起細胞周期阻滯和凋亡。」然而在經過國內外一些媒體斷章取義的解讀之後竟成了「被成功編輯的細胞往往會有p53功能缺陷」。這已經偏離了兩篇論文本來的結論。由於這兩篇論文內容相似,篇幅有限,小編主要來說一下來自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這篇報導。

 

看看標題,p53 inhibits CRISPR–Cas9 engineering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咦?好像和癌症沒有關係麼?我們再來看一下大致內容。


為了能夠提高Cas9在人體多能幹細胞內(hPSC)的基因編輯效率,諾華生物的科學家將dox誘導的iCas9整合入了hPSC內,並利用慢病毒導入sgRNA,每組細胞導入2-3個sgRNA。在dox的誘導下,該系統果然展示出了很高的編輯效率 -- 平均效率超90%。不過好景不長,實驗組大部分的編輯成功的細胞都死了。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細胞死亡?接下來作者進行了分析!


1. 一次導入幾個sgRNA對hPSC來說太多?

研究人員將sgRNA換成一個靶向MAPT的sgRNA(這個基因的缺失不會導致細胞死亡),但即使只切割MAPT這一個靶點,細胞照舊大量死亡。結果如下圖所示:


 d 圖, 在誘導Cas9切割MAPT基因後第5天和第10天的編輯效率;e圖,誘導表達Cas9後第三天的細胞鏡檢(明場),可見原本密集的細胞間出現了大量空隙;f 圖,誘導表達Cas9切割MAPT基因後1-7天細胞密度統計圖


 2. 難道是細胞暴露在Cas9的條件下太長?還是脫靶效應?

研究人員接連使用了半衰期比DNA更短的Cas9/sgRNA核糖蛋白(RNP),以及脫靶率更低的eCas9 dox誘導系統(ieCas9)。可惜結果都是——細胞大量死亡。更有意思的是,只要這個sgRNA是不切割基因組的非靶向sgRNA,細胞就不會死亡,所以看來也不是Cas9或者sgRNA本身的毒性。結果如下圖所示:


g圖,電轉導入半衰期更短的的Cas9/sgRNA 核糖蛋白複合物後第0.75天和第5天的基因編輯效率。h圖,導入核糖蛋白複合物5天後細胞鏡檢(明場);i圖,導入核糖蛋白複合物後1-5天


在hESC細胞系中誘導普通Cas9,精準型eCas9或者在8402ips細胞系中誘導精準型eCas9後1-5天內細胞密度統計圖


3. 排除了上述原因後,目標鎖定在了P53蛋白上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究細胞死亡的原因,進行了RNA seq以及各個信號通路之間相互作用的計算機模擬,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p53蛋白上。p53在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的作用其實已經比較清楚。DNA在發生斷裂後p53基因會被激活,進而激活下遊的細胞周期調控蛋白p21使細胞被阻滯在G1期,這一機制是為了防止發生斷裂的DNA被細胞盲目複製從而導致基因突變或DNA重排。如果DNA不能被及時修復,就會誘導細胞發生程序化凋亡或者衰老死亡。

 

為了證明p53通路確實是細胞死亡的原因,研究人員將hPSC的p53敲除,再做基因編輯。果然敲除p53後不但產生indel的細胞不凋亡了,甚至連細胞的HDR水平也提高了。到這裡研究差不多結束了。

 

基因編輯敲除p53基因後(圖中藍色虛線),再進行DNA切割時細胞的存活率得到提高


利用p53缺失的細胞進行基因編輯連HDR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由此,諾華的科學家得出了這幾個結論

找到了影響多能幹細胞編輯效率的原因 -- p53引起的細胞凋亡;

 抑制p53可以提高HDR。當然研究人員也指出,p53基因是DNA完整性的保證,長時間抑制p53可能導致細胞內累計大量的DNA突變。研究人員建議瞬時抑制p53可能是找到DNA完整性和HDR效率間平衡的方法。注意這裡的抑制是加入其它p53的抑制劑。Cas9本身並不能抑制p53通路,更不會導致p53蛋白失活,恰恰相反Cas9是激活p53通路,不然也就不會有文章開頭hPSC編輯效率低這回事了。


那是什麼導致了文章結論被誤讀呢?

原來根源可能在於:研究人員根據此結果對基因治療提出的一些建議。在他們的實驗中,如果多能細胞自身帶有p53突變(有潛在致癌風險),那麼在接受Cas9編輯之後,這些細胞往往更不容易凋亡,他們更容易存活,如果基因編輯將這些細胞富集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就糟糕了。所以他們提出在將來需要先對患者的基因組測序,評估p53的自發突變水平再進行基因編輯治療。這本來是一個不錯的建議。

 

然而媒體在理解上卻大多存在兩個問題:

Cas9的編輯造成了p53的失活。其實在兩篇報導中,都沒有提到這一點。

Cas9編輯成功的細胞都是或者大多都是p53已經失活的。其實這一點取決於研究人員所用細胞系p53的初始突變率,初始突變率越高,編輯過後篩選到的p53突變細胞自然就越多。然而到了現實中,遺傳疾病患者的幹細胞很可能不存在p53蛋白的突變,所以篩選也就無從說起。另外Cas9編輯對p53缺失細胞的富集能力在文章中也沒有更加詳細的實驗。比如在p53自發突變率高於某一個閾值的情況下Cas9編輯才能夠富集大量的癌化細胞。


小編也很好奇,在作者最初的實驗中那些經過Cas9編輯存活下來的少數細胞中p53突變的概率前後到底有多大的變化呢?這些成功編輯的細胞如果繼續培養有多少會累計其他突變? 另外在不同的細胞系中這種富集作用的強弱也有待驗證。


正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acob Corn教授所說,「我們在自己的實驗中也發現過p53被激活的現象。所以我們在造血幹細胞的(基因編輯)實驗中很仔細的觀察細胞有沒有生長異常,結果是......並沒有。當然這並不能說明Ihry文是錯的。因為很重要的一點是細胞系不同。


同時也有許多專家們指出,他們尚未在小鼠實驗中看到由於CRISPR基因編輯導致的腫瘤爆發,因此這兩篇論文的發現可能在臨床上的負面影響有限;邦耀實驗室至今也利用CRISPR/Cas9技術構建了多種大/小鼠模型,經過長期飼養觀察,同樣沒有在大/小鼠上觀察到CRISPR/Cas9構建的大/小鼠模型有更容易患癌症的傾向。所以CRISPR編輯過的細胞致癌?可能並不成立…至少現在看來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

 


參考文獻:

[1] Ihry RJ, et al. p53 inhibits CRISPR-Cas9 engineering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Nat Med.2018.

[2] Haapaniemi E, et al.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induces a p53-mediated DNA damage response.Nat Med.2018.


邦耀實驗室致力於開發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CAR-T和TCR-T)和遺傳疾病中的治療,利用完善的新藥研發平臺,進行小分子及抗體藥物研發


立足於生命科學領域,分享專業的實驗技巧、最新的前沿動態及原創的觀點評論。合作、投稿、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bioraylab 或郵箱:brl@bioraylab.com


相關焦點

  • CRISPR/Cas9存在致癌風險?放心,這還只是一個猜想
    多位基因編輯領域的專家向《知識分子》表示,這兩篇文章的結果是p53缺陷的細胞更容易被編輯,而並不是細胞被編輯後更容易造成p53的缺陷,目前還無法證實CRISPR有致癌風險。,而如果人為去除p53基因,解除這種修復機制,會讓細胞變得更容易被編輯。
  • 《細胞》:CRISPR編輯人類胚胎存在重大隱患
    《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CRISPR編輯人類胚胎的重要論文,指出這種工具在編輯特定的基因後,有可能會移除一大段染色體!使用這種工具,科學家們能夠快速對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但在編輯人類胚胎上,CRISPR卻始終充滿了爭議。這不僅有著倫理上的問題,也有著技術上的隱患。在本篇《細胞》論文中,科學家們評估了使用CRISPR工具修復一條致盲基因的可能性。這條基因叫做EYS,其中的一些突變(如移碼突變)會導致遺傳性眼盲。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系統實現了在基因組特定位點進行精準編輯。不過,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例,從基因組中刪除DNA片段相對容易,要用另一段序列替換原有DNA片段則困難得多。之所以新的CRISPR升級版本可以讓插入DNA變得更容易,關鍵在於首創性地利用了「跳躍基因」。顧名思義,這類DNA片段在基因組中有移動能力。跳躍基因又叫轉座子,可以利用編碼的轉座酶將自己從原來的位置切割出來,並「跳躍」到基因組的其他位置插入進去。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虛驚一場。 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
  • 恐怖 ▎牛肉裡揪出白蟲子 虛驚一場還是後患無窮
    醫生的懷疑讓王女士十分驚訝,裂頭蚴是一種寄生蟲,社會上有很多因為誤食被裂頭蚴感染的食物導致失明甚至癱瘓的案例,那麼,王女士買的牛肉裡真的是寄生蟲裂頭蚴嗎?裂頭蚴學名為曼氏迭宮絛蟲裂頭蚴,其成蟲寄生在貓、狗的腸道中,偶寄生於人的腸道。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CRISPR是存在於細菌中的一種基因組,該類基因組中含有曾經攻擊過該細菌的病毒的基因片段。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最近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努森茨威格和他的同事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B細胞進行了修飾。B細胞是一種分泌抗體的白細胞。研究人員通過改造小鼠B細胞來製造人類自身的bNAbs。研究人員發現,以這種方式改變的細胞產生的抗體水平足以保護動物免受愛滋病毒感染,這意味著這項技術最終可能被用作免疫工具。
  • 外交部一翻譯通過「空中翻譯」化解一場非典虛驚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 徐松)記者8日從外交部獲悉,外交部的一位翻譯通過「空中翻譯」,化解了一場「非典」虛驚。轉自搜狐  4月30日晚,杭州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上一位名叫蘇比汗的巴基斯坦乘客突然出現發燒、乾咳等症狀。飛機經停蘭州機場時,蘇比汗被立即送往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檢查。
  • 醫生:或許是「虛驚一場」,也可能是疾病信號
    不知道大家上廁所時有沒有出現過拉黑便的情況,小編就經歷過這麼一回。前年夏天,小編有一天上完廁所,突然發現自己的大便黑乎乎的,因為之前沒有這個經歷,也就沒有引起重視,結果第二天,小腹突然非常疼,起身上廁所,竟然暈倒在廁所裡。清醒後,趕緊去了醫院,結果一查,原來是消化道出血。從此以後,我就知道了,拉黑便可是不能忽視。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公布最新臨床結果
    今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的1/2期臨床試驗數據,已被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接受,將在全體科學會議(Plenary Scientific Session)作為口頭報告公布。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虛驚一場。美國東部時間9月22日17:19(北京時間23日5:19),國際空間站控制中心臨時啟動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推進器,持續推進150秒,改變空間站軌道高度,以便躲避一塊太空垃圾。目前,國際空間站以及正在裡面生活的三名美俄太空人全都安然無恙,最多只是虛驚一場。這塊太空垃圾編號為2018-084CQ,46477,是2018年10月29日發射H-2A F40火箭一小片殘骸。2019年2月6日這枚火箭上面級解體分成77塊殘片,其中只有5塊再入燒毀,72塊還在近地軌道遊蕩。
  • 投資者開始蜂擁的CRISPR基因編輯,並沒有那麼美好
    現在,許多人認為強大的新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將成為基因治療的新勢力。但是,CRISPR真的準備好開啟基因編輯的黃金年代了嗎?《科學》雜誌對其優勢與風險做了一次探討。CRISPR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已經做過科普,在這裡不妨再解釋一次。傳統的基因治療通過蠻力進行的基因轉移方法來起到作用。
  • 人類真的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存在免疫力嗎?
    (原標題:人類機體真的對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存在免疫力嗎?)
  • 保溫杯能泡茶嗎 據說會致癌是真的嗎
    保溫杯的出現就使得這個問題得到解決,越來越多人喜歡用保溫杯,但是據說保溫杯泡茶喝會致癌,這是真的嗎?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保溫杯能泡茶嗎事實上,關於保溫杯泡茶是否致癌並無定論,支撐保溫杯致癌這一說法的理由是,茶葉長時間和保溫杯進行接觸會和不鏽鋼中的鉻產生化學反應,析出重金屬,增加癌症的風險。
  • 警方回應馬戲團老虎失控咬人 老虎沒牙,虛驚一場裡面包含了一齣悲劇
    警方回應馬戲團老虎失控咬人 老虎沒牙,虛驚一場裡面包含了一齣悲劇時間:2020-12-12 23:23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警方回應馬戲團老虎失控咬人 老虎沒牙,虛驚一場裡面包含了一齣悲劇 12月11日,山西運城聞喜縣一馬戲團老虎失控咬人視頻在網絡熱傳。
  • 蒲公英、魚腥草能致癌?苦瓜泡水喝也能致癌?真相到底是什麼?
    並且這兩種食物的出現,多數是和「致癌」聯繫在一起,說是蒲公英裡面含有膽鹼物質,嚴重情況會致癌,而魚腥草就是因為含有馬兜鈴酸,會誘發腎病,並且致癌。那麼這兩種植物真的能致癌嗎?如果清洗不能幹淨肯定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問題,而且蒲公英不能大量的食用,因為它也是一種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對於孕婦來說,還有就是大量的食用蒲公英會使人體的腎臟功能出現變化,長時間還會癌變,而且其中含有的膽鹼物質,不僅會傷害身體,還會導致身體細胞出現癌變
  • 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手機輻射真的會致癌嗎?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2018-03-10 11:3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冒冒責任編輯:jiangli 我們都聽過手機輻射是一種可能致癌物的說法。我們目前對無線電波的理解是,理論上講,手機不應該會致癌。但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以確定這是否屬實。 手機輻射不像來自核爆炸的輻射。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3年,大海撈針般的探索,還真的給他找到了一片新天地!Mojica教授發現,一些大腸桿菌內的CRISPR序列,與一種叫做「P1噬菌體」的病毒的序列高度吻合。顧名思義,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病毒,這一種噬菌體也的確能夠攻擊大腸桿菌。但有意思的是,Mojica教授所研究的這批大腸桿菌,竟能完全不受P1噬菌體的感染!
  • 隔夜茶致癌是真的嗎?明確不能喝的茶,並非隔夜茶,有人卻還在喝
    甚至還會覺得,隔夜茶致癌。隔夜茶致癌是真的嗎?隔夜茶真的「有毒」嗎?下面來跟大家談談。隔夜茶就是放置了一夜的茶水,又或者是茶葉經過長時間的浸泡,超過了12個小時。有傳言隔夜茶致癌,是因為隔夜的茶水裡面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亞硝酸鹽。這是沒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種物質,一般多存在於日常其他的食物裡面,常見的高鹽醃製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