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存在致癌風險?放心,這還只是一個猜想

2021-02-15 知識分子

來源:Pixabay.com

撰文 | 唐    騁

責編 | 陳曉雪

● ● ●

最近,兩篇發表在Nature Medicine的論文在業內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一些媒體發出警告,「使用CRISPR-Cas9 成功編輯的多能幹細胞很可能有p53 缺陷,這將增加腫瘤風險」,「這些基因編輯細胞就仿佛是定時炸彈一樣」。

 

關於CRISPR技術應用安全性的警告,一方面提醒我們對CRISPR的應用應保持審慎的態度,另外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研究清楚具體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多位基因編輯領域的專家向《知識分子》表示,這兩篇文章的結果是p53缺陷的細胞更容易被編輯,而並不是細胞被編輯後更容易造成p53的缺陷,目前還無法證實CRISPR有致癌風險。

 

在題為「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induces a p53-mediated DNA damage response」的論文(簡稱C文)中,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Jussi Taipale教授帶領的團隊發現,CRISPR-Cas9會觸發p53基因介導的DNA損傷修復機制,這會使基因編輯變得更加困難,而如果人為去除p53基因,解除這種修復機制,會讓細胞變得更容易被編輯。

 

而在題為 「p53 inhibits CRISPR–Cas9 engineering in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另一篇論文(簡稱P文)中,來自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如果p53功能健全,多數細胞會編輯失敗。據他們估計,在多能幹細胞中,p53使CRISPR的效率降低了17倍之多。

 

兩篇文章所提到的p53被譽為「基因守護者」,專門負責修復DNA的損傷,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會改變DNA序列,在它眼中顯然也屬於「損傷」範疇。

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輝表示,這兩篇文章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p53敲除之後多能幹細胞的誘導效率也會提高,而且癌細胞的編輯效率原本就比原代細胞或成體細胞要高許多,這也可以預見p53敲除的細胞更容易被編輯。」楊輝說。

 

溫州醫科大學研究員谷峰也向《知識分子》表示,p53的失活讓基因組編輯更容易,這個(論文的結果)與十年前的iPS通過對p53基因表達下調提高效率有些「異曲同工」。

 

真正引起爭議的,是這兩篇文章引發了一個很令人擔憂的猜想——基因編輯會不會「篩選」出含有p53缺陷的細胞,而喪失了這個「基因守護者」的細胞會有很高的致癌風險。作為一種被認為良好應用前景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關CRISPR的任何消息都會讓人警惕。多位專家認為,p53缺陷的細胞更容易被編輯並不一定意味著編輯後細胞更容易出現p53的缺陷。

蘇州克睿基因生物科技CTO林彥妮表示,CRISPR只是導致DNA雙鏈斷裂的其中一種方式,用CRISPR來產生DNA斷裂,並不比其他方式產生的斷裂特殊,更不會特別去影響p53。

目前,科學界還沒有證據表明基因編輯會「篩選出」p53缺陷的細胞。從以往的經驗來看,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問世已接近6年,被全世界實驗室廣泛利用,以此製造的基因編輯細胞與動物不計其數,但並沒有人報導過異常的癌變現象。

 

對於C文所用到的多能幹細胞,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大力表示,p53信號通路有缺陷的細胞更容易被製造出多能幹細胞,所以說多能幹細胞裡面編輯效率高的細胞有可能本身有p53有缺陷,但是這兩篇文章並沒有特別充分的證據。他同時表示,一些媒體的報導把重點放在了cas9可能導致腫瘤方面,但要證明這點是需要大量研究的,然而目前的研究還沒有有力的證據。

 

此外,P文使用了一種終末分化的成體細胞視網膜色素細胞作為其研究對象,因而有一些媒體報導中把炮火擴散到了整個基因治療領域,認為所有涉及CRISPR/Cas9的臨床技術都要重新審視其致癌風險。

 

「成體細胞(絕大多數細胞不可分裂)雖然相對癌細胞系和iPS細胞系來說,基因編輯效率普遍不高。然而通過各種體系優化,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的效率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效率(有些可以達到90%),我們不能說這些細胞原本都存在P53缺陷。「楊輝說。

 

楊輝表示,做基因治療研究和轉化的人仍然會這一領域充滿信心。另外,脫靶、抗體、以及癌症的潛在風險這些問題的關注及解決會進一步推動基因治療的臨床轉化,楊輝說。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阿維菌素 | 李紅良回應 | 丘成桐 | 超級地球| 高考

青蒿素|可燃冰|P值爭論|許晨陽|博士後|潘建偉

張毅|王曉東|張啟發|崔維成|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吳文俊|袁鈞瑛|張純如|劉若川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知識分子書店!

相關焦點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在這三項的獨立研究中,科學家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修復對胎兒發育有顯著影響的突變,已知的致盲突變和已知的導致心臟問題的突變在這三個病例中,在靶點附近發現了幾個意想不到的突變位點。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實驗室動物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測試其在人類中安全使用的可能性。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在這三項獨立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分別修復了對胎兒發育有重大影響的突變、已知的致盲突變和已知會導致心臟問題的突變,結果發現,第一個案例的靶位點附近出現了大量不希望發生的變化,第二個案例中出現了染色體的大片段缺失,而第三個案例的靶位點附近也出現了多個意外的突變位點。
  • Gene KO Mediated by CRISPR-Cas9 System (Cas9-2hitKO)
    更為重要的是,Ryan願意無償分享cas9系統的全套載體,還可以抽空指導大家實驗。小白們快加入實驗小白微信群和Ryan學習技術吧!What is the CRISPR-Cas9 system?To achieve higher knockout efficiency, vector carrying one cas9 protein and two guide RNA expressing cassettes is generated.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但唯一的例外是人體治療,其中Broad通過其包容性創新模式限制了排他性,該模式為一個被許可方提供了為期兩年的獨家使用許可,隨後公開徵求其他團體的申請,CRISPR應用程式的兩年專屬期已經結束。  在裁決書中,美國專利局審查與上訴委員會總結寫道:「證據顯示,將CRISPR-cas9用於包括原核細胞或體外的所有環境,這並不能顯而易見地推導出這項技術也能用於真核細胞。因為一項普通的技術無法有根據地預期到CRISPR-cas9可以成功應用於真核細胞。」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 Crispr/cas9 技術在人胚胎細胞中中進行了基因組編輯[15],引發了一些生物倫理方面的爭論[16, 17]。研究報導說在人胚胎的三原核合子中修改血紅素β基因,這個基因突變會造成地中海貧血症。研究人員也發現了 Crispr/cas9 技術存在著脫靶風險,帶來很多不知道的 DNA 編輯,現在的技術用於臨床還存在風險。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這是一種見於 crRNA 分子的短核苷酸基序,可以被 Cas9 蛋白特異性識別並切割的 20 個 nt。 而 PAM 序列的特徵為 NGG(其中 N 為任意核苷酸)找敲除目的基因的外顯子根據目的基因選擇待敲除靶基因位點找出敲除目的基因的外顯子。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額,可能暫且還沒有數據來證明,但是——眾所周知,SCI是國自然的敲門磚,CRISPR/Cas自誕生以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最耀眼、最有前景的技術,並且,據統計,使用了CRISPR技術的已發表的SCI文章大部分是10+的水平,影響因子普遍較高,所以,CRISPR/Cas9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Kellie A Schaefer和共同第一作者Wen-Hsuan Wu均同意撤稿,而包括通訊作者Alexander G Bassuk以及Vinit B Mahajan在內的其餘四位作者則不同意撤稿。這與通常的撤稿情況還是有所不同,一般的撤稿大多數情況貌似都是通訊作者要撤稿,這篇爭議性文章通訊作者則堅持了自己的意見。顯然,這篇文章在研究者們內部也有巨大分歧。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ationally engineered Staphylococcus aureus Cas9 nucleases with high genome-wide specificity」。
  • Immunity:免疫學「大牛」教你如何應用CRISPR/Cas9
    Douglas R.Green在該評論文章中提到,基因修飾小鼠的應用為闡述免疫系統構成和功能提供了巨大幫助,在過去三十年中,應用同源重組技術進行胚胎幹細胞基因打靶成為構建基因修飾小鼠的主要手段,但這種方法存在諸多缺陷,因此又發展了如TALEN以及CRISPR-Cas9等新技術。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他們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不必要的DNA重複,並針對這一點提醒了其他的研究人員。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這類基因組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CRISPR/Cas系統全名為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為目前發現存在於多數細菌與絕大多數的古菌中的一種後天免疫系統,以消滅外來的噬菌體或外源質粒,並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為細菌提供了獲得性免疫,這與哺乳動物的二次免疫類似
  • 什麼是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
    參考---什麼是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
  •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警告中式鹹魚等物品存致癌風險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導英媒稱,聽世界衛生組織說加工肉製品存在致癌風險,許多人都迷惑不解。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28日報導稱,這還不夠糟糕。人們還發現,人們吃的香腸裡的東西我們都不信任了。  香腸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對加工肉製品憂心忡忡的人們要麼可以鬆口氣,因為人們接觸的許多東西都存在致癌風險,要麼會抓狂,因為有一個116種致癌的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了上述116種日常物品和活動清單。
  • 還致癌?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農殘≠絕對有害。   我們平時吃的瓜果蔬菜上難免都有一些低毒、微毒農藥殘留。   農殘的危害跟攝入量有關。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對上市的水果、蔬菜都規定了農殘最低標準,只要在標準範圍內,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此外,在人體細胞的染色質開放區域,CRISPR/CAS9誘導的插入和缺失的產生率更高。體外和體內實驗表明,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核小體抑制了CAS9的DNA結合和剪切活性。
  • 如何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高分文章?
    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問世」事件引起了業內強烈的轟動,在該項研究中賀建奎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來達到預防HIV病毒的目的。
  • 隔夜菜能致癌?專家:謹記這4種,其他或可放心吃,可別聽不見
    導語:中國的飲食文化已經有很多年歷史了,特別是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常飲食也豐富多彩,每日三餐大魚大肉都不稀奇,這也體現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這樣也會出現飯菜過剩的問題,我們說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很多人覺得剩飯剩菜如果扔掉就會很可惜,所以現在家裡都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吃不掉的食物統統打包到冰箱裡保存,這樣第2天就可以繼續食用了。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贊同剩飯剩菜第2天可以繼續食用的,有部分人認為隔夜菜會致癌,因為隔夜菜中含有大量的亞哨酸鹽,而這種物質,會提高致癌的發病率。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剩飯剩菜都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