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67歲的陳大爺抱著胳膊急匆匆來到我院,經過我院醫生了解到,當日陳大爺早起在小區的健身器材上運動,最拿手的是單槓引體向上。這天剛做了不到5個引體向上,肩部突然有持續撕裂的感覺,最後連杯子都拿不起來。做完檢查後,醫生說出了病因:肩袖撕裂。
專家指出,很多老年人肩膀痛就以為是肩周炎,可實際上卻是肩袖損傷。「很多老年人在小區健身時,喜歡頻繁做一些上拉推舉的動作,這其實會加重肩關節的負荷,造成肩袖撕裂。」
肩袖損傷是什麼?
首先,肩袖是由包繞肱骨頭的四條肌腱組成: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腱,肩袖損傷是指由這些肌腱組成的肩袖在上肢反覆上舉和提拉重物的過程中,受到強烈的牽拉和摩擦擠壓,造成肩袖結構發生病變或破裂,從而導致肩部的疼痛以及功能障礙。
如何確定是肩袖的損傷?
肩袖損傷的判定要結合觸診和肩袖肌群檢查來判定。
1.觸診:
檢查者按壓受試者肱骨大結節近側,或肩峰下間隙部位,受試者會出現壓痛的現象;
2.疼痛弧試驗:
在肩外展60—120°範圍內時,因岡上肌腱與肩峰下摩擦,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提示岡上肌腱炎;
3.Jobe試驗(倒罐頭試驗):
患者上肢外展90°,水平內收30°,拇指向下,檢查者用力向下按壓上肢,患者抵抗,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提示岡上肌腱病變或者撕裂;
4.外旋抗阻試驗:
患肢0°位,屈肘90°,檢查者用手抵住患者手背,讓患者對抗阻力外旋,患者肩部出現疼痛為陽性,則提示岡下肌、小圓肌病變;
5.Lift off 試驗:
患者將手背置於下背部,手心向後,讓患者將手抬離背部(必要時給予阻力),不能完成動作為陽性,提示肩胛下肌病變。
以上的檢查既具有特異性,又存在普遍性,還是需要結合臨床檢查給予確診。
老年人本身韌帶肌腱組織彈性變差、關節活動範圍小,再加上骨質疏鬆症、肌肉萎縮,如果運動時不注意,很容易受傷。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就是肩部和膝部;其次是腳踝、肘關節,如網球肘、肩袖損傷、膝周肌腱損傷、軟骨損傷、韌帶撕裂。
另外每個人的生理、身體素質不同,老年人要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模式。許多老年人認為運動強身健體,運動量越多越健康。其實不是,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負荷鍛鍊,不僅不會帶來健康,反而會有損身體機能,損傷肌肉。「老年人運動的目的不是讓人疲勞,而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和心肺的能力。」
老年人平時可進行慢走,如果腿腳利索可以跳廣場舞,但不能天天跳,感覺不舒服一定要停下來。運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要盲目模仿新聞上的「勵志老人」或把鍛鍊當成「苦行僧」的做法,盲目給自己制定運動量和時間,跟風效仿潮流,或是延續自己年輕時的運動方式,這樣往往導致運動損傷。一旦運動時關節或肌肉出現不適,第一步先停下來,減少活動量。若出現局部關節腫脹,先冷敷,出現持續不適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