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科發展規劃戰略...

2020-11-29 瀟湘晨報

11月20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十四五」學科發展規劃戰略諮詢會在果樹所成功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農業農村部熱帶作物學科群主任彭明研究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現代農業(香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謝江輝研究員,國家現代農業(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源超教授等13名知名專家齊聚一堂,為果樹所學科發展規劃把脈問診。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亞玲,副院長易幹軍、果樹所所長領導班子、所屬各部門負責人等共計3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實驗室主任、副院長易幹軍研究員主持。 吳亞玲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一直以來對果樹所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並指出「十四五」是我院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迫切需要群英聚智匯力,為我院建言獻策,共謀發展,希望各位專家為果樹所的學科和實驗室發展方向建言獻策。隨後,果樹所所長曾繼吾向與會領導及專家匯報了果樹所「十三五」工作情況及「十四五」規劃的初步構想。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鄧秀新院士充分肯定了果樹所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關於「十四五」果樹所發展方向,他指出要明確定位,選準方向,既要保持各樹種研究全面發展,保證廣東主栽果樹品種均有研究,服務產業,同時研究方向上要突出重點,保持特色;實驗室建設要充分依託平臺和地方資源,保持科研優勢,打造全面的廣東嶺南特色果樹無病毒原種中心;以產業需求為引導,加強對南方果樹優質、抗逆等基礎問題研究,以科研促進產業發展;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考核機制,不斷加強年輕人的引進和培養,促進單位長久發展。 與會其他專家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基礎研究、成果培育等方面獻計獻策,就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建設和果樹學科發展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 易幹軍研究員對各位專家的建議和意見表示感謝,要求果樹所深刻領會、認真消化,把意見和建設凝練成「十四五」學科發展方向,落實到果樹所和實驗室建設之中。 會後,易幹軍陪同與會專家參觀了國家香蕉遺傳改良中心廣州分中心。

【來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學科發展規劃戰略諮詢會在果樹所召開
    11月20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南亞熱帶果樹生物學與遺傳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十四五」學科發展規劃戰略諮詢會在果樹所成功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農業農村部熱帶作物學科群主任彭明研究員,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現代農業(香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謝江輝研究員,國家現代農業(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源超教授等13名知名專家齊聚一堂,為果樹所學科發展規劃把脈問診。
  • 農業部關於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等7個建設項目可行...
    四川省農業廳:  《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6號)、《關於上報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四川科學觀測實驗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19號)、《關於報送〈農業部西南地區小麥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川農業計〔2015〕21
  • 生物學學科排行榜(高校名單大全2020版)
    一、雙一流學科雙一流建設是「211」「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學院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重點學科 和 8個博士學科點。2019世界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排名,中國內地上榜的21所大學中,北京大學位列榜首。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中藥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推進傳統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努力著。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 CFDA發布食品藥品重點實驗室總體規劃(2018—2020年)
    因此,緊密圍繞食品藥品監管面臨的焦點和難點技術問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重點實驗室的區域、學科、監管領域布局,加強基礎性、共性、前瞻性技術研究,有效推進重點實驗室建設,對提升食品藥品監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解決重大監管難題具有重要意義。
  • 「十四五」土壤生物學分支學科發展戰略|專題
    土壤生物學是研究土壤生物多樣性與分布、土壤生物的過程與功能以及土壤生物的調控與應用的科學。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突破與生態學理論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進了土壤生物學研究的發展。本文回顧了土壤生物學科的發展歷程,詳細介紹了土壤生物學科的發展現狀,提出了土壤生物學科在理論與應用上的發展趨勢,並對未來土壤生物學科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隨著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及研究手段的進步,土壤生物學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 江蘇省惡性腫瘤分子生物學及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腫瘤診療研究獲新...
    近日,江蘇省惡性腫瘤分子生物學及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基於藥物基因組學及多學科交叉研究,在肺鱗癌、肝癌的診療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國人群肺鱗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報導了國際上首個肺鱗癌GWAS,為肺鱗癌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候選靶標
  • 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重點項目規劃,事業發展規劃,農業、工業、資源調查、醫藥衛生等方面的各種專業規劃,技術科學規劃,基礎科學規劃,共77卷,其中重點研究試驗項目374項。  為著便於各有關領導部門和各方面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對今後十年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一個整體的、概括的了解,特在各專業、各學科規劃的基礎上,制訂本綱要。綱要著重闡述今後十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方針、任務和重要措施,概括說明各專業、各學科的任務和發展方向。至於各項研究工作和事業發展的具體安排,均見各專業、各學科的規劃和事業發展規劃。
  • 傳奇寫在大地上:走進中科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轉載
    利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精細的實驗手段,他們初步闡明了獵隼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的內在機制。宏觀方法和微觀技術的融合,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
  • 生物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生物資源是指生長在自然界中能夠直接或間接被人類利用的、對人類具有現實和潛在價值的基因和物種的總和,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類遺傳資源等。生物資源是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等的重要戰略資源。對生物資源的收集、保藏、保護、開發與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 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學、醫學學科發展座談會舉行
    11月23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在魚山校區主持召開生物學、醫學學科發展座談會。  於志剛簡要介紹了學校「十四五」規劃的總體設想和學科建設的整體情況。海洋生命學院、醫藥學院、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主要負責人、教授代表聚焦生物學、醫學學科發展深入交流討論,針對在「十四五」期間如何提升生物學學科水平、謀劃發展醫學學科、加強研究生教育等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創新性、建設性意見建議,形成了加快發展生物學、高起點布局建設醫學學科的共識和基本思路。
  • 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2012年
    11月27日至3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2012年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學術交流會在華南植物園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蔣躍明研究員,及傅廷棟院士、姚新生院士、劉耀光教授、王小菁教授、施蘇華教授、黃宏文研究員、張奠湘研究員、吳國江研究員、葛學軍研究員及實驗室副主任魏孝義研究員等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10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神經生物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勇於擔當 敢為人先|重點實驗室巡禮
    幹細胞等先進技術與傳統生殖生物學的交叉融合,為實驗室生殖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生殖生物學研究方向產出了多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創新成果,如利用四倍體補償技術證明iPS細胞的全能性、同性生殖、人工配子、表觀遺傳新機制、非人靈長類胚胎超長時間培養等,使傳統學科煥發了新的生機。到2015年,實驗室已成長為我國幹細胞和生殖生物學領域領先的研究實體。
  • 科學網—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家蠶研究 化繭成蝶
    ■本報記者 張雙虎 不久前,全國蠶桑界唯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實驗室在西南大學蠶學館掛牌。該實驗室面向國家生物學與產業需求,主攻家蠶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學、蠶桑資源與實驗生物系統等研究,鞏固提升我國蠶業研究與學科發展的領先優勢,引領家蠶模式生物化和蠶桑產業改造升級。 「實驗室的目標是以基因研究和應用為主線,全面推進家蠶作為產絲昆蟲(傳統蠶絲產業升級改造),模式昆蟲(鱗翅目害蟲模式)和昆蟲生物反應器(以絲腺和脂肪體合成高附加值蛋白或者工程材料)相關的研究。」
  •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10月經批准開始建設,建設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研究室主任為郝小江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保存國家戰略生物資源的科學思考與舉措
    摘要 文章從保護國家生物資源的戰略高度綜述了國內外對生物資源保存利用的現狀和對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國戰略生物資源保存和利用面臨的形勢,提出了強化生物資源保護立法,建立國家植物園創新體系和生物遺傳資源中心,加強生物資源基礎研究,提高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關係的認識等保存戰略生物資源應採取的措施
  •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科研水平的代表,代表了某高校、單位在本學科領域在國內、國際達到領先水準。也是目前最具含金量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之一。一般來說,看一所高校科研實力怎麼樣,首先去看它有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然後看它有幾個重點實驗室。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付英匯報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