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斯悖論」和交通堵塞

2021-01-09 搜狐網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後,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現象就是所謂布雷斯悖論。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認為,當交通流量很高的時候,新增一條路線並不會增加出行時間,因為人們都不會走那條新路線。

  在交通繁忙的市區,建一條新路,分流擁擠的交通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根據布雷斯悖論,結果正好相反:對於出行的個體來說,往交通網絡中增加一條新路線會增加他們所有人的出行時間(如果他們都想通過這條新路抄近道 )。這個理論是由迪特裡希. 布雷斯於1968年提出,雖然不是一個嚴格的「悖論 「,但針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情況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反常識的發現。

  然而,在過去幾年裡面,科學家們重新分析了布雷斯悖論,發現了如果交通流量進一步增加的話,悖論中提到的現象不會再出現。科學家們推測,在更高的交通流量需求下,由於「群眾的智慧」是無窮,新路不會再被使用。

  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Amherst大學的教授安娜, 則第一次證明了該假設。她推導出的公式標明,交通需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會造成新路線的不再使用而不會增加出行時間。換句話來說,就是布雷斯悖論僅僅適用於特定的交通需求量下。

  儘管布雷斯悖論本身就是反常識的,那麼在更高的交通流量需求下,此悖論的結果會消失掉則是更加反常識的。納格尼解釋到,在交通需求更高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想,交通會更加擁擠,於是乎大家應該走走其他更多的路線來分流。

  納格尼說,也許這個結果可以由「群眾的智慧」來解釋解釋。研究普遍認為出行者的行為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是用戶自行優化,這類出行者會獨立選擇他們認為最優的路線;第二類是系統優化,存在一個中央控制器統一指揮交通。僅僅當「用戶自行優化」時(換句話說就是「自私」),布雷斯悖論和其相反結論才會發生。但「自行優化「和」自私「結合到一起的時候,一個足夠多的人群都在自行優化出行路線,那麼所有出行者的的出行時間就被莫名其妙的全局優化了。

  納格尼說:「我覺得,因為交通流量的高需求,出行經過某條特定的路就會增加很多出行時間(因為交通網絡的設計和其拓撲結構),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在出行時換條路線走走,所以就到達了這個「均衡臨界點」,而本來是該布雷斯悖論起作用,結果卻正好相反。出行者們也發現了這種「群眾的智慧」,當交通流量需求更高的時候,某些十字路口甚至沒啥車 」。

  納格尼還解釋到,和布雷斯悖論相反的結論也是正常的:當交通流量需求足夠低的時候,布雷斯悖論就不再成立了。

  納格尼說:「也有其他人研究了交通需求量非常低時候的情況」 納格尼先前的研究也對關於該情況的分析做出了貢獻,「布雷斯悖論問題中的新路是設定為吸引人去走,那麼在低交通流量需求下,所有出行的人都會開始自私的行為,不走他們經常走的路線,而去新路上湊熱鬧(低交通流量下,布雷斯悖論不會發生)。這種轉換造成了所有出行的人的出行時間縮短。那麼新路線就會被大家所使用,而原先的路線就被拋棄了。私底下針對我自己的經驗,我開車去大學的時候,同事們和我自己都會根據每天時間的不同和路段擁擠狀況的不同來改變我們的出行路線。「

  論文中新的公式適用於任何布雷斯悖論本來應該出現的交通網絡,對交通網絡,電力網,和網際網路都成立。由於布雷斯提出這個著名的理論已經超過40年了,很多大城市都參考這個理論來制定封路政策,包括漢城,斯圖加特,和紐約。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個悖論的否定實際上增強了悖論本身的結論:當設計交通網絡的時候(和其他各種網絡),增加新路線一定要小心,因為最壞的情況發生時,新路線反而會讓出行者們更慢到達目的地,而好的方面,新路線充其量也只是不被人用而已。

  納格尼說:「在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改善是一個優先課題,當在我們的鐵路網,航空網,電力網甚至網際網路投資開闢新路線的時候,分析舊網絡和路線增加的新網絡的拓撲結構和流量需求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也要考慮隱含的堵塞花費,網絡用戶的行為規律,這樣才能讓投資錢有所值。」

附:布雷斯悖論是什麼,跟交通有什麼關係?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絡上的旅行時間(travel 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絡的服務水準(level of 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交通網絡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布雷斯悖論現象。」(摘自wikipedia)

  這就是交通網絡理論中著名的「布雷斯悖論」,其理論基礎是博弈論中如雷貫耳的「納什均衡」(可以參考電影《美麗心靈》);大概就是說,一群人可以走兩種路線開車去上班,是人都想抄近路,正好市政府花大錢修了一條新路,於是一大堆人就都去擠這條新路(因為他們覺得可以節約時間),反而堵車更厲害;但如果大家都去走遠路呢?那麼走遠路的人的會想,為啥要走遠路浪費時間?因為在他個體看來,抄近路,更快到達目的地,結果所有人都這麼想,於是就在新路上堵去吧,最後達到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當然這個理論的基礎是把每個人的行為理性化,讓每個人都用一個叫「效用函數」的東西來決定自己該幹啥,效用函數大概可以理解成不同的策略對應著不同的收益(不同的路線對應著不同的時間),每個人都想往自己收益大的方向走,結果是反而是集體的利益被最小化了;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囚徒困境」(招還是不招)。

  而上面這篇翻譯的文章,就是介紹對這個悖論的反駁的一篇著名論文;布雷斯「悖論」這個交通網絡中的理論的得出,是基於「人們都根據效用函數來決定自己的策略,這個效用函數就是每個人自己出行的時間」,但更加接近真實情況的模型應該是,大家先在新路上擠,發現堵在路上的時間反而更長了,於是又走回老路了,這篇文章就是把這麼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現象,用量化的模型分析得出結果,寫成論文(俗稱:「明顯問題嚴格化,簡單問題複雜化」)。

  關於Braess其人,其實還有一小點補充的:這裡是Dietrich Braess的主頁,他的論文基本上都是關於連續介質力學裡面的數學問題的,或者就是計算數學的逼近或者插值理論。他寫的書「Finite Elements: Theory, Fast Solvers and Applications in Solid Mechanics」也是工程和應用數學教有限元方法這門課時候著名的教材之一;至於這個交通「悖論」,估計是他年輕的時候一時興起想出來的吧。

文章來源:科學松鼠會 編譯:曹書豪

(責任編輯:liujing)

相關焦點

  • 微流體技術,碰撞布雷斯悖論,一個微流體的新時代?
    而微流體技術也在變革,尤其是最近,當布雷斯悖論( Braess's paradox),這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和傳統微流體技術發生碰撞,產生了耀眼的火花,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先說說布雷斯悖論,它來自於對道路交通網絡行為的反直覺觀察:在道路網中增加一條道路可能會阻礙其流量,而封閉道路可以潛在地改善出行時間。舉個例子,1990年,紐約市交通局為了慶祝地球日,關閉了42街。這條路經常堵塞,所以紐約人都在做最壞的打算。但令大家驚訝的是,交通流量實際上有所改善。
  • 你所不知道的社會學效應——布雷斯悖論真正的價值!
    在一個交通網絡上增加一條路段反而使網絡上的旅行時間(traveltime)增加了,而且是所有出行者的旅行時間都增加了,這一附加路段不但沒有減少交通延滯,反而降低了整個交通網絡的服務水準(level ofservice),這種出力不討好且與人們直觀感受相背的交通網絡現象就是人們所說的布雷斯悖論現象
  • 「關係」的本質是「搭橋者」,但要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
    避免陷入「布雷斯悖論」的陷阱 一個公司就是一個系統。而在一個系統內,如果增加新資源或選擇,就有可能會陷入「布雷斯悖論」。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鄭路在他的 得到 課程《社會網絡20講》裡對於「布雷斯悖論」給出了一個定義: 布雷斯是一位德國數學家。
  • 跳出「布雷斯悖論」,百度智能云為治療城市病帶來新藥方
    效果是檢驗解決方案有效性的唯一標準1、城市建設的「布雷斯悖論」面對城市病,進行針對性的解決,但結果往往卻是「費力不討好」。對此,洛杉磯交通廳有真實實踐。案例發生在美國洛杉磯405號州際公路。但實踐最終卻以失敗告終——道路擴寬之後,反而讓405號州際公路的交通擁堵相較之前變得更為嚴重了。有統計數據顯示:通勤者花費在405號州際公路上的時間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分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與常識相悖的結果,在此就不得不提由德國數學家迪特裡希·布雷斯在1968年提出的「布雷斯悖論」了。
  • 布雷斯悖論
    在大城市生活,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交通擁堵。在被堵在路上,心煩氣躁的時候,人們總會抱怨為什麼不多修幾條路。然而事實上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因為有的時候路修多了,不但不能夠減少交通擁堵,還會讓交通系統徹底崩潰。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事實上,悖論充斥了數學和統計學領域。為了使用幾個著名的例子,傳奇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突出了集合論中一些最強大想法的矛盾,該理論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格奧爾格·康託爾提出。本質上,羅素悖論質疑的是「所有不包含自己的列表的列表」。這個悖論是在自然集合論中產生的,因為它考慮到了所有不屬於自己集合的集合。
  • 植物學家再也不能忽視傑文斯悖論了
    傑文斯悖論已經被反覆證實在許多技術進步中。傑文斯悖論也適用於其他類型的能源。所謂的「智能城市」不會減少能源消耗消費:數據中心現在使用世界電力的10%和而2030年可能佔20%。傑文斯悖論的變體也存在於能源行業之外:在道路上增加車道會造成交通堵塞更糟的是因為這樣的道路越來越多吸引力。總之,傑文斯悖論迫使我們質疑植物研究中的效率是一個社會目標。在很多情況下,它可能是一個有效的,但不總是。
  • 科學美國人(內附MP3)|蟻群可以避開交通堵塞
    開車通勤的人都知道,交通堵塞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並非只有人類面臨潛在的堵塞問題。螞蟻也會通勤——往返於巢穴和食物來源之間。螞蟻群體的生存依賴於高效通勤。「The more there are, the more food they’re going to bring back.
  • 一藝術家利用99部手機虛假報告交通堵塞騙過谷歌地圖
    一藝術家利用99部手機虛假報告交通堵塞騙過谷歌地圖 藝術家Weckert在柏林街道上推著一輛裝有 99 部手機的小車,成功地騙過了谷歌地圖,讓它報告根本不存在的交通堵塞。
  • 簡論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對策|龍志剛專欄
    一、增加交通供給+交通需求管理是緩解交通擁堵的基本對策根據城市經濟學理論,如果將城市交通作為一種產品,「交通產品」供需平衡是解決交通擁堵的基本出路;但這種供需平衡是單個城市整體上的平衡、是整個「面」的平衡,而交通擁堵是某種交通工具在某個時段、某個路段的擁堵、是「點」和「線」的擁堵。所以,緩解交通擁堵需要在供需平衡的基礎上,進行時間和空間調節,達到「供需平衡+時空平衡」。
  • 谷歌將允許ios版谷歌地圖用戶報告交通堵塞等問題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8日 消息:自 2018 年以來,谷歌在安卓版的谷歌地圖(Google Maps)上逐漸增加了報告交通事故的方法,比如事故、道路關閉和交通堵塞等問題據theverge報導,谷歌表示,蘋果用戶現在也將能夠報告那些追尾、交通減速等交通情況。用戶只需點擊駕駛導航界面指南針的新按鈕即可,如下圖:
  • 小菠蘿說英語丨交通堵塞腫麼辦。。?小菠蘿來教你
    traffic jam[trfk dm]交通堵塞奧莉:Listen,do you hear that?聽,你們聽到了嗎?聽起來好像是交通堵塞!奧莉:No,it sounds like penguins!不,這是企鵝的聲音!賈斯汀:Lots of penguins!很多很多企鵝!本集《賈斯汀時間》主要講述小企鵝去帶著大家去尋找他的夥伴,小布丁覺得企鵝群的聲音聽起來很像「traffic jam(交通堵塞)」。
  • 六張圖告訴你自動駕駛汽車怎樣緩解交通堵塞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堵車是城市化進程中最大的問題之一,擁堵的交通除了給生活帶來不便,還容易引發人們焦躁和憤怒的情緒,而如今,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了我們緩解堵車現象的一種新方法。
  • 南非獅子道路中央饕餮美食造成交通堵塞
    交通堵塞並沒有讓司機們感到氣憤,他們反而選擇就地參觀公園,希望能看見非洲五大動物(獅子、大象、犀牛、水牛和豹子)中的一種動物,所以這次和獅子們突如其來的偶遇令他們欣喜若狂。60歲的遊客蘇安•賴特(Suan Wright)十分幸運地拍下了獅子們享受美食的這一刻。他說:「我在去往克魯格公園的旅途中碰見了這件事。
  • 交通堵塞行動:抗議居家的美國密西根州民眾在想什麼?
    三十年來,梅肖恩·馬多克和她的家人一直在密西根州米爾福德經營著保釋債券商店。但就在幾天前,她被迫解僱了最後三名員工,為了遏制新冠疫情在這個重災區的蔓延,法院關閉監獄清空,也極大地影響到了馬多克家的生意。
  • 英國倫敦塔橋合攏時卡住,泰晤士河兩岸交通堵塞至少1小時
    據外媒消息,當地時間22日下午,英國倫敦塔橋發生機械故障,在橋臂合攏時卡住了,造成泰晤士河兩岸交通堵塞至少1個小時。現場照片顯示,汽車和行人在馬路兩旁排成了長龍。經過1個多小時後,警方上發布消息稱,塔橋的故障已排除,已經重新恢復通行。
  • 什麼是「黑洞火牆悖論」和「信息丟失悖論」?
    黑洞其實是我們最不了解的一個奇異天體,它是檢驗我們目前所有理論的理想場所,但是當我們將目前以掌握的理論應用在黑洞上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悖論,也就是各種理論不調和的現象就會出現。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兩個問題:黑洞信息丟失悖論和黑洞火牆悖論。
  • 悖論造句和解釋_悖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悖論(bèi lùn)。荒謬的、自相矛盾的說話、論斷等。[《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3期:「在日常生活與科學活動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自相矛盾的論斷或談話,這些論斷與談話往往被人所忽視,或者被人所玩弄和利用作為詭辯的工具,這些就是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