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知識點

2021-01-16 潤物地理

關注潤物地理  獲取更多信息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

二、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係

1.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

2.產生了黃赤夾角: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目前是23°26′。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

3.黃赤交角的變化及影響:黃赤交角變小時,回歸線的度數變小,極圈的度數變大,被太陽直射的範圍變小,極晝極夜的範圍變小,五帶中熱帶和寒帶的範圍變小,溫帶的範圍則擴大。

三、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

(1)晝與夜的形成,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裡,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晨昏線。

晨昏線的特點:

①平分地球,是過球心的大圓;晨昏線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永遠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

③在二至日時與極圈相切,在春秋分時與經線重合;

④晨昏線上太陽高度都是00。

晨昏線的應用:

晨昏線與經線最大夾角為23°26′,為夏至和冬至日;

最小為0,為春分和秋分時;

直射點所在緯線的緯度與出現極晝或極夜緯度之和為90度;

晨昏線與緯線相切的緯度等於90度-直射點緯度。

(2)晝夜交替的周期及意義: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小時),太陽日制約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此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

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是12時,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時,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是18時。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轉,東邊的時刻總比西邊的早。同一經線地方時一定相同。

(1)地方時的計算:所求的地方時=已知地方時± 4分鐘/兩地經度差×1°(東加西減)

(2)時區與區時: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度為15°,因此相鄰兩個時區相差兩個小時。各時區都以本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的區時。

(3)日界線:國際上規定180°經線作為日期的分解線,叫國際日期變更線(人為)。地方時為0時(或24時的經線)是另一條日期變更線(自然)。若日界線與地方時為0時的經線重合,此時全球一個日期,其他時間地球上有兩個日期。地球上新的一天就是從地方時為0點向東一直到180°經線。相反從地方時為0點向西到180°經線則是地球上昨天的範圍。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產生偏向

(1)規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無偏向。地轉偏向力從赤道向兩極增大。

(2)意義:對風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運動都有影響

四、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太陽直射哪個半球,那個半球就晝長夜短

全球隨緯度的變化(以北半球為例):夏半年(春分—秋分)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內有極晝;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內有極夜。

 (2)晝夜長短的計算  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正午12點—日出時間)×2

還可以根據晝弧和夜弧所跨的經度來推算。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緯度分布規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春秋分,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北遞減;夏至日,由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冬至日,由南回歸線向南北遞減。


(2)季節變化:同一緯度,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隨季節而變化。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達到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冬至日達到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兩次直射,直射時達最大值。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公式H=90°-緯距(所求點與直射點緯線之間的距離)【同減異加】

(4)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計算樓距、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等

4.五帶: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北溫帶(北回歸線—北極圈)、南溫帶(南回歸線—南極圈)、北寒帶(北極圈—北極點)、南寒帶(南極圈—南極點)


本文的電子文檔獲取方式

轉發此文至大於100人的潤物地理群以外的地理微信群

並附留言:潤物地理,值得關注等推薦語

1小時後,截圖在公眾號回復,可得下載碼。


分享更多資料請進群交流

QQ群(817367750)

微信交流分享群(聯繫小編引導進群)

往期精彩回顧

地理小視頻集錦(5)

一物一題76——颱風

一物一題72——伊犁河谷

一物一題系列(60-70)一物一題系列(51-60)

一物一題系列(41-50)

地圖匯——高考備考地圖集錦高考地理萬能公式地理高考提高答題能力的秘訣重要!重要!——地理人一定要看的信息地理思維導圖集錦(3)高考中國地理專題


▼戳「閱讀原文」,有更多地理專題!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必修一之行星地球
    專注於高中地理研究,只輸出乾貨。往後的文章依照教材的框架進行更新,我們從必修一自然地理第一節開始,幫助同學們系統性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對你們考試有較大的幫助。不論你是高一還是高二或者是高三,書本知識的梳理是很重要的,我分享的文章都是關於這方面的硬核知識點,有時也分享一些有趣的地理趣聞,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的百家號,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最後大家點個讚再走也不遲呀,你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測試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章末測試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地球的運動》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地球的運動》知識點 2019-03-06 15:22:16 來源:三好網
  •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和第二冊知識點清單(新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1、人類對宇宙的認識:①天圓地方說②地圓說③地心說④日心說⑤大爆炸學說(宇宙年齡約137億年)2、天體的分類:星雲、恆星、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
  • 【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原標題:【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知識點較瑣細,若有誤歡迎留言指正。 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體是宇宙間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
  •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識點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知識點 2013-09-05 07:1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知識點
    高一地理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知識點 2013-09-04 19:51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請你挑戰: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一道題目
    地球的自轉涉及到的小知識點這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的練習題節選,上圖中有四道小題目,關於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問題,簡單的時區問題,晨昏線問題,地轉偏向力問題。學生做對的基礎上你問他一個問題,比如第一題:「是想考我們什麼知識點,掌握了什麼內容就一定不會錯?」這個一般都沒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重新問問題的話,學得好不好馬上就可以看出來,比如,第三個小問題變成:「請具體標出圖中晨昏線的晨線和昏線」,就有很多學生做不出來了。
  •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 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
    朱根平系統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上的運用舉例:地球的圈層與地理環境。系統思維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系統思維並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毫無疑問就會在教學中處於領先位置。下面朱根平老師就魯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圈層和地理環境》為例簡述一下。供高中地理老師參考。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2012-02-07 18:35 來源:高分網 作者:timeivy
  • 高中地理名師微課——《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章   節 | 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 課   件 | 陳洪莉視   頻 | 田桂香美   化 | 三耳秀材版   權 | 優課PPT本期視頻是高中名師課堂速遞第 8 期,選自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
  • 【必修地理】原創2021版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海水的運動
    歡迎點擊上方「愛上新課標地理課」關注我們 愛上新課標地理課|致力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原創課件為新課標人教版必修
  • 必修一全本思維導圖,高考地理必備
    必修一全本思維導圖 第1章《行星地球》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氣》
  • 江蘇95%新教材完成配送,聽名師解讀高一新教材特點
    對比新舊教材,發現變化悄然而至,以新教材必修一為例談以下幾點。首先是教材章節順序發生了變化,新教材必修一中已經將簡單邏輯用語、不等式等內容放在了函數之前,由此可以看出這兩章的作用是作為基本數學工具出現的。 從內容上看,也作了修改,比如將老教材中《四種命題及其關係》刪除,添加了《不等式的性質》。再次在每個章節開頭和每節開頭選用的背景材料有所變化。
  • 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說課稿
    2016全國特崗教師計劃招聘7萬人,各地特崗招考公告在陸續發布中,面試是特崗教師考試必不可少的環節,特崗面試中基本上都會考到說課,為了幫助廣大特崗考生更加自如的準備說課,中公講師特整理了高中化學必修2第一章第三節《化學鍵》說課稿,希望能對考生在備戰說課面試上有所幫助!
  • 高一物理輔導/長春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原標題:高一物理輔導/長春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 2019-2020學年石家莊高一高二期末考試時間及考試範圍
    數學學科:高一年級為必修1,必修4;高二年級為必修2第四章圓與方程,必修3(不考第一章算法初步),選修2-1,選修2-2(只考第一章1.1-1.4),另期末試題中還含有關於「三視圖」和「線性規劃」的內容。
  •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能關係考點一:功的計算
    我們在高一上學期必修一中最後一章已經學習了牛頓三定律,現在我們在必修二的最後一章開始學習功能關係,為什麼要學功?因為物體在做變速運動過程中不僅速度、位移、路程在變化,同時也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例如初中我們學過將一個小球從高處釋放,它在下落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著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因為這些能量的轉化是以做功的形式轉化的,我們要想知道能量轉化多少,首先要知道力做了多少功。
  • 高一物理必修二:行星運動的規律
    它們的運動又遵循怎麼樣的規律?我們首先看中國古人對宇宙的認識。古人根據有限範圍內的觀察(如日月星辰東升西落、遠處天壤相接等),得出"天圓地方"之類的想法。到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提出"渾天"說,認為天就像一個大雞蛋,地球就是其中的蛋黃。在國外對天體運動的研究,最早託勒密於公元二世紀,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結構學說,即「地心說」。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在課堂 教學中,除利用課本中《地球公轉的軌道示意圖》和表1.2《地球在公轉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進行講解外, 教師還可以利用本期的圖片素材,或者自己製作動畫進行演示,將地球公轉運動中近、遠日點(到達時間和日地距離),公轉方向,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特點,公轉周期等知識點直觀地展示出來。   地球公轉的重要特點是一個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