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告訴我,我們為什麼要上學?"這是導演關正文在閱讀課上提出的第一個問題。
坐在講臺下的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有一位小女孩舉了手,認真地說:」上學要努力學習,然後為祖國創建未來。「
「為祖國創建未來,說得好。」關正文示意女孩坐下,又問了幾個孩子。大家都說不知道。
接著他又問:「既然我們已經坐在這裡上學了,為什麼大人們還要我們愛閱讀?」
這個問題比剛才的簡單一些,孩子們開始積極起來。
「閱讀可以學習到課外的知識。」
「閱讀可以讓我們懂更多更深的道理。」
「閱讀可以讓人增長見識。」
這樣的「靈魂拷問」發生在海南屯昌縣的一所村小裡。這裡地處海南北部平原與中部山區地帶的結合部,距離海口68公裡,素有「海南中部門戶」之稱。
11月26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聯合發起的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海南站走進了屯昌縣廣青小學。
在全新落成的「東風日產陽光關愛閱讀室」裡,主持人李艾、導演關正文以及科幻作家韓松、抗疫援鄂醫生代表鄧醫宇,分別給孩子們帶去了別樣的閱讀課堂。
關正文——「虛構的故事裡也有真實」
關正文導演曾把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搬上了綜藝節目《一本好書》。這一次,他將這本經典小說帶進了課堂。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嗎?"關正文問道。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這兩個回答都對。」關正文說,接著他向孩子們介紹了小說的概念,「小說是作家想像出來的,但是你閱讀的時候又覺得好像真的發生過,所以它既有虛構的一面,又有真實的一面。」
他告訴孩子們,書裡的故事其實也是我們身邊的故事。儘管馬克·吐溫是個美國作家,但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面向全世界的。「不要覺得他寫的只是美國小孩的事情,不是,他寫的是全世界孩子的故事。」
正是因為小說的世界帶著想像力,所以關正文在教孩子們如何看小說時,會要求孩子們了解故事發生的環境,想像故事主角是個什麼人,聯繫到自己的真實生活經驗,主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要學習創新的精神和努力的習慣,遇到困難時,如何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學習主人公的勇敢和創造力;我們要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去捍衛公平和正義。」這是關正文希望孩子們能夠學會的道理。
李艾——「教育可以讓人變得生動」
"這是我第一次以這樣的身份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主持人李艾正在向孩子們介紹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很簡單,別的孩子生下來都是哇哇的哭,而我是哎哎的哭,於是我就叫李艾。」
孩子們都笑了。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她分享給孩子們的書籍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她問孩子們:「如果閉上眼再睜開眼之後,你可以成為任何一個人,你最想成為誰?」
有人說想成為愛迪生,有人說想做一個王牌飛行員,還有人說,做更好的自己。
"你們都好棒!"
隨後她講起自己的小時候。那時候她特別希望睜開眼之後,能夠成為坐在她課桌前面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這對孩子來說深有同感,一個個的支起下巴,看著講臺上「別人家的孩子」。
「但我後來又仔細想了想這個問題,如果我不是這個樣子的話,這個世界上恐怕就沒有我。」她想告訴孩子們,儘管有些東西生來無法選擇,但努力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今天,直到我逃離大山,打開另一個世界,那是教育給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無限可能。」李艾讓一位女孩朗讀了書本封底的內容。
在她的眼裡,這世界上有兩件事是最難的,一件是讓人心甘情願地把錢掏出來,那是掙錢;另一件就是將知識裝進別人的腦子裡,那就是教育。
「如果我們接受過教育,我們看一件事物將會完全不一樣。我希望你們可以感受一下讀書會給你們帶來什麼,會不會像我所理解的那樣,讓你們變得更加的敏感,讓你們變得更加的生動。」這是李艾在課堂最後對孩子們的寄語。而在課後,她還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在兩周之內看完這本將近400頁的書,並寫成讀後感發給她。
韓松——「科幻想像的力量」
科幻作家韓松與孩子們分享的,是由北島主編、他與劉慈欣共同選編的科幻作品集《給孩子的科幻》。在課上,他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科幻故事。在這過程中,他也穿插一些問題,希望調動孩子們的想像力。
第一個故事是《冷酷的等式》。「為什麼要這麼寫?」
韓松想告訴孩子們到底什麼是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個想像,就像做一個思想實驗。它告訴我們,世界是由一個個物理法則和公式組成的,這些公式都是大自然自己形成的。」
對自然抱有敬畏,保持謙卑,這是韓松想傳達給孩子們的。在自然的公式面前,人人平等。
接著韓松又講述了書中的幾個科幻故事,面對主人公遇到的困難,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探討起了自己所想到的解決方案。
"小朋友是最有想像力的,最能幻想的,也是對科學特別感興趣的。"韓松在談到為什麼編寫這本科幻小說集的時候說道。果然,這些孩子沒有讓他失望。
「科學幻想很厲害,它能夠通過科學的推斷,想像出我們現在沒有的技術工具。"韓松不斷地強調著科幻想像的力量,他告訴孩子們,「除了勇氣、堅持、努力之外,還要利用科學,掌握大自然的規律。」
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依然意猶未盡,紛紛說「再講一個!」
韓松則在最後叮囑他們,「要將課堂上的知識紮實鞏固,才能更好的進行科學想像。」
鄧醫宇——「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是第一次給小學生上課」,廣東省援鄂醫療隊一隊副隊長、廣東省人民醫院ICU二科行政主任鄧醫宇在講臺上直言,"我很緊張。"身為一個博士生導師,他平常面對的學生都是研究生、博士生。
「但你們和我的兒子差不多大,看到你們,我就想到了我的兒子。」在講課的過程中,這位援鄂醫生代表也像一位父親一樣,既溫柔,又有一些嚴肅。他通過自己和兒子的經歷,向教室裡的孩子們教授自己這幾十年來的學習方法。
醫生永遠都需要保持學習的狀態,否則一次錯誤都可能是一條人命。
這是學習的原則,具體方法則是課前預習、認真聽講、課後複習。
鄧醫宇說,不論是小學生還是研究生,學習與閱讀都是大同小異的,比如精讀與泛讀的結合。
「你們要精讀教材」,一本薄薄的教材中融匯的是許多專家、學者的篩選工作。這樣的文章不論是從語法結構還是文化知識層面,都會給孩子們帶來啟示。
當然,廣泛閱讀課外讀物也很重要。「泛讀可以讓你的思想插上翅膀,能夠在天空中飛翔,看得更高,看得更遠。」鄧醫宇這麼和孩子們解釋。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在課堂尾聲,鄧醫宇再次向臺下的孩子們強調要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希望他們都能樹立人生目標,通過閱讀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在廣青小學,志願者老師們在各樓層間頻繁走動,將更多別樣的閱讀課帶進課堂。
從童話到繪本,從詩歌到美術,從教師培訓到面向家長的親子閱讀分享會,志願者們希望以各式課堂證明,閱讀不僅僅是純粹的朗讀複述,更蘊含著多元可能。正如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商品規劃總部長張治所言,「不要盯著一種類型的書看,儘量去看不同人寫的東西,對事物的了解才會成倍地增長。」
「小星星,你站穩一點,別掉下來,砸著我的頭。」
志願者尚明俠看到二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寫的詩歌,深受觸動。「我們不想像流星一樣,滑過之後又是沉寂。」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尚明俠說,做公益就像點燃燈火一樣,先照亮身邊的人。由點連成線,由線組成面,最後形成可見的改變。
東風日產「陽光關愛」公益項目也是如此。自2009年發起至今,這一公益項目已走過十二載裡程,山區教師素質培訓、捐贈助教、「網際網路+公益」……一項項行動相互承接,為欠發達地區的鄉村教育軟硬體水平帶來顯著的提升,持續影響至今。
從2019年至今,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聯合發起的「陽光關愛·i讀計劃」已走過多個省份,作家、學者、演員、導演、音樂家、主持人、奧運冠軍.....各界愛心人士齊聚,為各地的孩子們點燃閱讀的光芒。
11月30日,2020「陽光關愛·i讀計劃」年度收官站將在廣東連南開啟。演員李光潔,中國兒童文學及原創繪本作家、畫家熊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苟利軍將共同加入,攜手各界志願者,讓溫暖跨越山林,傳遞不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