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讀書無邊界,邢立達、張定浩等加入「陽光關愛·i讀計劃」)
12月2日,陝西省漢中市勉縣陝硬九年制學校,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聯合發起的「陽光關愛·i讀計劃」年度收官站在冬日裡拉開帷幕。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學者、科普作家邢立達,作家、評論家張定浩,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知名編劇、影評人、策劃人史航與多位公開招募的志願者遠道而來,在陝硬學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
當天上午的啟動儀式上,勉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珊、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部副部長張茂華、南方周末副總編輯楊和平,以及多位勉縣領導共同出席,並由發起方代表張茂華向校方代表授牌,宣布「東風日產陽光關愛閱讀室」正式交付使用。
東風日產市場部副部長張茂華為陝硬學校校長授牌
2日上午,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拿著他寫的科普讀物《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為孩子們一語道出恐龍的真相。「恐龍的分支演化成今日的所有鳥類--現在一切鳥類,雞鴨鵝鴕鳥蜂鳥,都是恐龍的後裔。」科學家們讓鳥類溯源為恐龍變成有依可據的論斷,也令恐龍與現代人更加親近,「恐龍並沒有滅絕,它們一直生活在我們身邊。」
在打磨琥珀的互動實驗課上,邢立達讓小學生們擁有與昆蟲琥珀親身接觸的獨特體驗。小小蟲珀在孩子們一遍遍打磨之下愈加平滑,也越發使人著迷於探索它們所經受的自然錘鍊。
邢立達的打磨琥珀互動課
之後,作家張定浩推薦的《義大利童話》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希望你永遠也長不大,除非你能找到三隻會唱歌的蘋果裡的那個美女巴爾加利娜!」他輕聲細語地講述童話,同時鼓勵孩子們把讀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教他們讀懂童話世界的千奇百怪下蘊含的理性與規則。
「讀這些故事不是為了獲得知識,也不是為了獲得意義。我們為的是快樂,一定要讓自己覺得愉快,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我講完了。」 張定浩的耐心引導之下,是大人特意說給小孩聽的深刻命題。
張定浩在課上闡述「為什麼讀書?」
2日下午,學者蒙曼帶來了「詩中四季」--《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平日在大學裡傳經授道的教授,第一次為小學生講課專門選取了《絕句》《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玉階怨》《問劉十九》四首短詩,藉助春夏秋冬變幻多端的外在特徵,解析詩詞裡的美好情感與背後隱含的創作規律。
「詩裡的風景比現實中的風景更美。」描繪古詩詞裡的四季旖旎之外,蒙曼在為孩子們培養對文字的鑑賞能力,同樣也在傳達一種審美觀念。
蒙曼在分享「詩中四季--怎樣寫風景」
當天最後的閱讀課由編劇史航進行講授。他戴上三頂款式各異的帽子--標誌性紅尖、橘色豬腦袋、黃色比卡丘,熱情地走上走下,為學生分享他人生中自己掏錢買的第一本書《夏洛的網》,以及小豬威爾伯與蜘蛛夏洛的相識、離別與銘記。
「我們需要有朋友,也需要有自我。我們忠於自己,但是從來不拒絕改變。」史航當年買這本書時只要三角七分錢,而這天孩子課桌上的書本定價已漲到36元。書的譯本與版式逐年更替,每讀一本書為不同年代的人賦予的感動與力量卻沒有差別。
史航戴著橘色豬頭帽講解《夏洛的網》
以「陽光溫暖童年,閱讀照亮未來」為目標,「陽光關愛·i讀計劃」藉助各行各業專家名人面向師生的多元化講堂、閱讀推廣專業講師對當地教師的系統化培訓、愛好閱讀的專業志願者發起的書籍導讀,以五年為周期對學校進行長期運營與效果追蹤,幫助鄉鎮小學建立長效性的閱讀推廣活動機制。
一間可視聽閱讀教室、2800餘冊少兒圖書、小學生與教師們人手一個閱讀工具禮袋……除了打造科學、友好的閱讀環境,這次「陽光關愛?i讀計劃」還把從閱讀中汲取營養的理念與方法帶進勉縣陝硬學校,開辦家長與教師的交流討論,進一步推動下一代的閱讀興趣培養。
該項目已持續十一年,脫胎於東風日產公司陽光關愛基金會,它一路在鄉村教育公益領域深耕,累計已為近85萬師生帶去精神與物質扶助。
本年度「陽光關愛?i讀計劃」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東風日產、南方周末三方共同發起,並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提供全程支持,在幕天公益、博雅小學堂、喜馬拉雅FM、VPhoto等公益夥伴及多家公益支持媒體的助力下,「陽光關愛」的影響與成效日漸擴大。
2019年,「陽光關愛?i讀計劃」公益活動已於甘肅、貴州、廣西、陝西四地鄉村小學開展,在龔琳娜、郭帆、郝景芳、可可姐姐、羅會仟、蒙曼、熱依扎、單霽翔、史航、邢立達、張定浩、張廣瑞、張秋、鄭永春、David Evans等各界專家名人的傾力支持下,最終在勉縣陝硬學校圓滿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