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怪孩子沒出息,在農村,不如讓孩子去做這幾種職業

2020-12-06 小小風哥帥氣

現在農村和城市,生活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所生子女多者兩個少則一個,嬌生慣養是一個普遍現象,上個學都是爸媽送,爺爺接,吃東西很隨便,只要孩子要,爸媽爺爺奶奶都給買,嬌慣的不得了。

長大以後,父母嫌棄孩子沒出息,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也未必

農村條件有限,好多孩子爸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出去打工。誰來管孩子們呢?爺爺奶奶。他們生怕孩子磕著碰著。於是就比較溺愛孩子要啥買啥就差摘星星摘月亮,孩子在這種環境保護下長大,逐漸變的嬌生慣養。在爸爸媽媽的成長下可能會比較嚴厲,這也是為孩子的人生著想。爺爺奶奶老一悲人的思想有限,他們只會給孩子最好的所以現在農村孩子也變得嬌氣。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嬌生慣養都存在,反而城裡的這種情況更盛。至於孩子長大後出息大小,則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教育的天生的不平等造成的。孩子步入社會,這幾種選擇更容易成功

一選擇讓孩子去當兵

部隊是一所大熔爐,也是一所大學校,能夠讓每一個人學有所成。進入部隊之後,每個孩子都處於平等的起跑線,甚至農村孩子還有身體的優勢。農村孩子由於所在環境限制,不能更好了解外面世界,也沒有開闊的眼界。選擇當兵,就是走向另一種世界,認識世界的最好的機會!

部隊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各項技能,還有各種補貼。如果能夠轉士官,那就相當於一個正式工作,月月有津貼拿。當兵12年後,還有退伍安置的條件!

即使將來退伍,拿到一筆退伍費,就有了創業的啟動金,這隊伍農村出身的孩子還是有各種好處的!

二讓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情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尤其是在農村,每個父母的希望寄託於子女上。而父母所處的環境,很大原因限制了子女的發展,起步晚,城裡的孩子機會更多,起步比農村孩子早,再加上先天的教育關鍵,讓許多農村孩子名落孫山!

很多大城市的務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農村來的,包括各個行業,酒店餐飲,物流快遞外賣,工廠一線員工,管理階層等等。很多是因為城裡相對就業機會較多,當然也有對城裡生活的嚮往,可以改變生活現狀提高生活品質。

感興趣的事情並不代表其有能力去做,太空人楊利偉,導演張藝謀,央視名主持白巖松、水均益,球星姚明等人所從事的職業可以說是眾多年輕人的興趣和夢想,但從事這些職業所必備的個性能力特徵決定了不是只有興趣就能幹好的。

因此,清楚自己能幹什麼、適合幹什麼是選擇專業的必備條件。因為不同能力優勢的人適合學習的專業和未來從事的職業是有所區別的,如空間能力強的人適合於從事機械製造、工程設計、建築等理工科的專業和藝術方面的專業,以及與這些專業相對應的職業。

總結

每個人都有的天性,去做自己的喜歡做的,人這一輩子就這麼長,不要後悔!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低情商孩子的父母有這3種特徵,孩子沒出息怨不了別人
    孩子的情商來自於父母  情商是人面對社會和他人時所使用的一種方式方法,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跟隨外界環境受到影響而不斷成長起來的一種能力。父母作為孩子最早接觸、也是接觸最頻繁的社會環境,自然也是孩子情商的發源地,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那麼孩子的情商也自然會因此大打折扣。
  • 父母在外打工,五歲哥哥給妹妹做蛋炒飯,網友:農村孩子早當家
    另一方面關於城市和農村戶口,父母所在的城市就讀條件往往需要當地戶口才能夠進入,這就導致孩子不得不離開父母親獨自留在農村。 太多的留守兒童離開父母親的身邊,只能獨自照顧自己。小小年紀的他們學著自己煮飯、穿衣、照顧弟弟妹妹。網上看到一則報導稱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自己家裡,起油鍋之後,熟練的將雞蛋打散倒入鍋中翻炒之後再加入米飯。
  •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麼辦?父母巧用「肥皂水效應」,孩子更容易接受
    孩子早上起床晚了,父母會嘮叨,說:讓你晚上早點睡偏不聽,現在起不來了吧?孩子吃飯慢了,父母會批評:天天想著辦法給你做吃的,還這麼挑剔,不愛吃就別吃。孩子不想離開父母去幼兒園,父母便會生氣:別的孩子都能上,就你不敢上,真沒出息!
  • 父母3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成為孩子成功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其實啊,這一切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缺乏自信,而自信的培養就來源於我們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理念就是抹殺孩子自信心的罪魁禍首。父母常見的3種錯誤教育方式,成為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的攔路虎不自信的孩子心理裝滿了自卑,怯懦,恐懼,逃避,而發生在家庭當中最常見的幾種錯誤教育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 父母英語不好,怎麼輔導孩子學英語?這幾招要掌握
    掌握一門外語真的很重要,看著別人家的小孩,年紀輕輕就掌握了好幾門外語,對於英語不好的父母來說,該怎麼輔助好孩子學習英語呢?今天就來跟父母們了解一下,如何輔導孩子學好英語。對於處於英語啟蒙期的孩子來說,這也是聽力辨音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家長英語不好,可以藉助外力,和孩子一起看看原版動畫、聽兒歌、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和外國人多接觸交流培養一個好的語感。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讓英語走進孩子的生活,培養好孩子的語言意識,讓孩子學習英語更輕鬆。
  • 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這是我聽過非常大的謊言!
    因此總結出:「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這一觀點。那麼這一說法究竟有無道理呢?這一說法相當誘惑性,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我相信當易中天老師喊出這句口號時,大多數人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一些歷史人物的印象。
  • 孩子最終獲得的是父母的方向感
    是否應該為孩子犧牲職業發展,媽媽們確實面臨著比爸爸們更大的壓力。我很少寫自己做母親的文字,原因很簡單:功效未被證明。我有信心分享如何學英語,因為我從英文很爛,變得能在麥肯錫、亞馬遜、常青藤學校裡生存下來。而我尚不知四歲的女兒,會長成什麼樣子,能否經受人生的驚濤駭浪,能否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與幸福。
  • 父母經常去威脅孩子,表面能讓孩子屈服,實際會釀成3種後果
    尋常方法根本不奏效家長在讓孩子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採取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往往都不是很奏效。(1) 家長命令孩子去吃完飯後,立刻去寫作業,孩子往往會置若罔聞,即使答應了也不及時去做。(2) 家長用懇求的語氣,讓孩子去把碗洗了,孩子會找藉口不洗。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然而,這並非他們所願。同樣不好受,身處震蕩中心的,恰恰就是他們。因為敏感、危險、衝動,正是青春期大腦獨有的特徵。 神經科學顯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已經發育成熟,這意味著孩子有著強烈的情緒感受能力。 然而,大腦中負責理性功能的前額葉,卻要到20多歲才會發育成熟。
  • 浙大網紅教授鄭強,「沒出息」的兒子被開除兩次,卻考上985大學
    只看這句話,人們估計會覺得果然有天賦的人根本不用學校教,他們自學就能成才。但是孫天昌其實是由父母爺奶四位家庭教師傾心培育的,他考上中科大之前,為了適應中國的高考制度,還曾專門去重點高中接受教導,這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無縫銜接才是他締造高考神話的緣由。
  • 6種扼殺孩子想像力的行為,你做過幾種?
    後來發現,有的家長在遊戲過程中經常用自己的思維來規定孩子的想像力,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扼殺孩子想像力的6種行為,家長們快來瞅瞅~01、過度引導無論你多麼想在遊戲中添加新要素來豐富情節,都需要謹慎對待,只加入和孩子主題密切相關的要素就行。你的調整隻是在原有情節中打開一個新的方向,而不是介紹一個全新的內容。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可以看出,父母為了讓孩子成才,使盡了渾身解數,但其實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身上有這4個突出表現,可能是他右腦發達的特徵,作為家長不能忽視了,好好的培養孩子,娃長大後有出息的概率會更大。到底是哪4個呢?大家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 小男孩買蟲草花去幾萬元,這讓做家長的很崩潰
    也許這小男孩信以為真,還真的相信商家所說的了,所以毫不猶豫的花了很多錢,去買這個蟲草了。不是在網上看到這個東西,還真搞不清楚是什麼是蟲草。當看到,這個新奇的植物,的確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怪不得深深地吸引了小男孩。
  • 從「沒出息」到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逆襲」離不開媽媽的智慧鼓勵
    這個被公認為是自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在童年的時候依舊被打上了「沒出息」的標籤。:你們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麼事業,都一樣沒出息。愛因斯坦的媽媽聽到這句話,心裡五味雜陳。校長得多失望,才能當著父母的面說出這樣的話呀。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如果有人問,父母最關心孩子什麼?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回答,是孩子的性格、抗壓力、溝通能力,而是孩子會不會成為人中龍鳳,以及父母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助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
  • 想要孩子更優秀,專家給出建議,家長不要做「烏鴉嘴」父母
    張女士對孩子的教育中一直比較嚴格,因為自身經常出入社交場合,所以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也非常重視,尤其是在孩子見面打招呼這個問題上,更是對孩子反覆強調,她一直教導,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看到與父母認識的人,要做到主動去打招呼,但是,張女士的教育似乎對孩子並沒有起到作用,孩子每次見到陌生人,都表現得很拘謹,而張女士對於孩子這樣的表現,也常常表示很不滿,多次催促無果後,
  • 專注力差的孩子,父母多半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一個都不佔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人很聰明,就是注意力特別不集中,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專注力,把他放在老師眼皮底下都不行,上課一分鐘都堅持不到又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孩子專注力差,做事不專心,成績不好,有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過失,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專注力和成績不好,因為家長每天都在做這4件事。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 為何有些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成績還不如上班族媽媽?差距在於此
    文|西紅柿媽媽 「你全職帶娃,怎麼孩子的成績反而比別人上班族的孩子成績差?」 老公這句責罵的話讓原本心就涼的寶媽,心更涼了,為什麼孩子的任何不好,老公都怪在自己的頭上。
  • 孩子喜新厭舊耐力差?心理學家:這是孩子的本能
    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你送孩子什麼禮物了?杭州的一位爸爸可是以一盒「硬核」的禮物,被頂上了熱搜。因為他給女兒送了100顆「星星」。這可絕不是忽悠,而是隕石。只不過,沒想到女兒一開始挺興奮的,玩一會兒就沒興致了,覺得這些隕石又黑又硬,還不如毛絨玩具。這樣的結果,真是讓這位直男爸爸始料未及。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這點已經不用再多說,音樂長期帶來心靈上的陶冶,讓孩子氣質逐漸升華,即使有個普通的外表在人群中也不會泯然於眾。學音樂的孩子樂觀豁達。開心了,可以用音樂表達;難過了,可以用音樂傾訴。音樂是很好的情感宣洩方式,可以讓人心態更加平和樂觀豁達。